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对9个尾叶桉、巨尾桉、尾巨桉无性系0.5~2.5年生试验林生长率、差异性及林分直径结构分析,发现林龄0.5~1.5 a是无性系树高生长高峰期,此时树高生长率达79.20%~96.27%,是林龄1.5~2.5 a树高生长率的3~4倍;林龄1.5~2.5 a时,各无性系林分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分别为19.66%~25.67%、18.58%~27.96%、52.57%~62.54%,生长率最大的是E7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和E6号无性系(树高);秩次相关分析表明:各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在不同林龄时排序变动不大,而无性系树高生长量排序在不同林龄时变动较大;差异性分析表明:无性系间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差异显著,但随林龄增加有差异减小趋势;林龄2.5年生时,E5号无性系胸径、单株材积生长量最大,分别达11.39 cm、0.0736 m3;各无性系林分树木径阶范围为6~14 cm或8~14 cm,以10 cm或12 cm径阶树木占最大比例,除E8号无性系外,其余8个无性系树木径阶分布总体上近似正态分布。  相似文献   

2.
杉木林分蓄积生长的密度及立地效应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3参数Weibull生长方程,对15块杉木密度试验林26年连续观测数据进行分析,计算了林分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包括净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net),总材积年平均生长量(MAIgross));利用相关分析及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林分净材积(Vnet)和总材积(Vgross=Vnet+枯死木材积累积(∑Vm))年平均生长量的峰值及峰值林龄与初植密度、立地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MAInet峰值与立地指数呈显著正相关,而受林分密度影响很小,其在立地指数级22 m的样地内平均值比立地指数级12 m的样地增加了8.33 m3·hm-2·a-1;MAIgross峰值与立地质量及林分初植密度均呈正相关(r=0.813 5,p=0.000 4;r=0.926 1,p=0.000 0);(2)MAInet峰值林龄主要受初植密度的影响,初植密度太大或太小对MAInet峰值林龄有显著影响,E密度(1 m×1 m)样地的MAInet峰值林龄平均值比A密度(2 m×3 m)样地的小3.88年,而中间密度的MAInet峰值林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杉木无性系良种“洋020”、第2代良种及人工林混合种子培育的10 a林龄杉木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洋020”生长增益。结果表明,10 a林龄“洋020”杉木林分保存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值为86.67%、10.56 m、11.07 cm、0.0574 m^(3),分别比杉木2代林分的均值高5.7%、14.78%、13.3%、42.79%。“洋020”林分单株间的分化程度较小,林分整齐性更高。因此,杉木无性系良种“洋020”可以在古田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4.
利用落叶松林分和白桦林分连年生长量(Z)与林龄(t)的数学模型;以及落叶松林分和白样林分的蓄积生长率估测模型,模型分别为:Z_落=3.8795t~(-0.3775)、Z_白=4.2252t~(-0.3587);P_(M落%)=0.6225/t、P_(M白%)=0.6413/t。只要在航片上能准确的判读小班林龄,就能估测出小班林分蓄积生长量(Z)及生长率(P%)。而林龄(t)与优势木冠幅(G_k)相关极为紧密,有如下关系:t落=9.2692G_k~(1.4039)(R=0.9927)、t白=16.1089G_k~(1.1964)(R=0.9509)。在航片上可量测优势木冠幅(G_k)得林龄(t),再将林龄(t)代入上式各式,即可得林分蓄积生长量(Z)及生长率(P%)。  相似文献   

5.
广西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广西10年生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分析杉木第二代良种在广西不同区域的适应性及增益效果,将良种林分生长量与行业标准及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低限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杉木第二代良种林分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间差异显著;3个试验点的良种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均极显著高于对照林分,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平均增益分别为47.2%、50.8%和215.8%;10年生良种林分的树高、胸径、年均蓄积生长量和蓄积量均达到行业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16年生时的低限指标要求,年均蓄积生长量和蓄积量达到广西地方标准规定的杉木中心产区15年生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对11年生枫香(Liquidamba formosana)人工林连续观测,结果表明:枫香树高在11年生前处于速生期,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维持在1.1 m左右;胸径在6年生前生长迅速,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量均大于1.0 cm,6年生后连年生长量有较大降幅,适宜在6年生和7年生之间进行适当间伐;平均单株材积生长量随林龄增加呈逐步加快的趋势,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长逐年增大,单株材积生长率在11年生前均大于10%,具有很大的生长潜力。林分树高与胸径分布均为正偏、尖顶峰,相对直径、相对树高变幅较大。林分干形与树高、胸径、冠幅间显著正相关,表明生长较快的植株干形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7.
广义干曲线模型在杉木人工林蓄积量测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干曲线方程是研究林分生产力状况的有效方法.利用所建立的杉木人工林广义干曲线模型模拟不同立地、不同密度、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并与杉木二元材积公式(《立木材积表》(Ly208-77))计算的相应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量进行对照,比较结果高度一致.说明运用该广义干曲线模型模拟不同集约经营条件下的杉木人工林具可行性,在生产实践中有可应用性.  相似文献   

8.
杉木良种与普通种林分间伐后生长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良种和普通种杉木人工林间伐后生长情况,加快培育杉木大径材,对庆元林场四个林区良种和普通种杉木林间伐后的生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间伐3年后,四个林区杉木良种的胸径连年生长量、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林分连年生长量都高于普通种;大洋林区的杉木良种胸径连年生长量显著高于其他林区杉木良种,虽然其单株材积年平均生长量、林分连年生长量与其他林区杉木良种差异不显著,但其数值较高;各林区的平均树高差距不显著。综合考虑认为,相同林区良种更有利于杉木的生长发育以及培育杉木大径材;不同林区中,大洋林区的良种更适合杉木的生长发育以及杉木大径材的培育。  相似文献   

9.
福建第3代杉木种子园子代在广西造林的早期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福建第3代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种子园子代林在广西前3年的生长表现进行研究,以探究福建种源在广西造林初期的适应性及竞争力。结果表明,子代林生长量在不同试验点及不同林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3年生子代林在广西整体表现为林分胸径与单株材积均显著高于对照。3年生子代林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分别为3.57 m、4.46 cm和0.004 m^3,分别高于对照5.04%、11.66%和26.89%。子代林在广西生长表现良好,生长优势明显,其中融水苗族自治县国营贝江河林场的造林效果较好,可为广西进一步开展杉木育种研究和良种基地建设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撑和优质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材积生长率表是测定林分生长量的主要尺度,为了预估近年内生长量的大小,及时掌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和变化规律,我们利用在苏南低山丘陵地区调查收集的杉木生长锥测定样条资料,按材积差法试编了苏南杉木林分村积生长率表.一、资料的收集和来源在苏南各国营林场及有关乡村布设的杉木抽样样地之外,随机抽取离样点西南角最近的3株杉木样本进行调查.用轮尺测胸径(D~1)(精度0.1厘米),用生长锥在胸高1.3米处钻取直径生长量样条,量出最近5年年轮的宽度(L)(精度0.01厘米),并测定树皮厚(L)(精度0.1厘米).  相似文献   

11.
以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 grandis) 3种不同造林密度(A密度:1 666株/hm~2,B密度:1 250株/hm~2,C密度:833株/hm~2)林分为研究对象,分析了1.5~5.5年生时不同密度林分生长动态、差异及林木分化特征,目的是为尾巨桉纸浆材、胶合板材或大径级锯材人工林培育提供参考依据。3种密度林分树高连年生长量排序是CBA,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与树高相同;而不同密度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的排序则相反。3种密度间尾巨桉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蓄积量均有显著差异;密度A、B、C的林木胸径变动系数分别是12%、15%、15%,最大与最小变动系数间仅相差3个百分点;林分树高与胸径之比值中,林龄5.5年时最大比值(B密度,比值为140.7)比最小比值(C密度,比值为134.8)仅大4.2%。分析表明,林分树高、胸径、单株材积连年生长量随密度增加而减小,林分蓄积连年生长量则随密度增加而增大;密度小的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显著高于密度大的林分,但密度小林分蓄积量则显著低于密度大的林分;林木分化及林木圆满度在不同造林密度间差异较小,且无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26 a生拉氏栲与杉木人工林蓄积生长、林分生物量和林分空间格局的测定分析,进行拉氏栲和杉木人工林生产力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拉氏栲人工林单株材积为0.229 3 m3/hm2,比杉木人工林高14.76%,但其林分蓄积量小于杉木林;拉氏栲林分生物量为148.59 t/hm2,是杉木人工林的1.13倍;其干、枝、叶和根的生物量均高于杉木林,拉氏栲根系十分发达,其根系分布较杉木更为合理,说明拉氏栲人工林的林分空间格局比杉木人工林更有利于林分光合产物的积累.拉氏栲生产力较高,可望在南方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3.
抚育间伐对油松及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蛮汉山林场油松、华北落叶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间伐林分进行生长趋势分析,结果表明:(1)抚育后明显促进树木直径的生长,并随着林分单位面积株数的减少平均直径增加,同时抚育强度越大,直径平均生长量也越大;(2)间伐对树高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明显,与间伐强度无明显的相关性;(3)在一定密度范围内,抚育能提高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并且随抚育强度增大,林分单株材积生长量呈递增趋势;(4)间伐初期林分单位面积蓄积小于未间伐林分,但随着林龄的增大,间伐林分蓄积向未间伐林分渐近;间伐强度越大,年平均生长量越大.  相似文献   

14.
西南桦造林密度与林木生长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西南桦不同密度6a的试验结果显示:西南桦属速生树种,人工林初期生长很快,树高生长(1 5年生)达1 22 1 90m,胸径生长(3 6年生)达1 12 2 91cm。密度对树高生长有影响但不显著,而与胸径生长呈显著负相关。最大和最小密度林分间平均胸径相差2 88cm,3m×3m林分比1 5m×2m林分林木生长量高32 3%,比2m×2m林分高28 4%,比2m×3m林分高11 6%;单株材积生长与密度亦呈负相关关系,其关系式可用V=ax-b来表示。而林分蓄积则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即密度大林分蓄积量高,反之则小。随林龄增长,不同密度林分间蓄积差异逐渐缩小。要培育中大径材的西南桦人工林,造林密度不宜大,可考虑采用2m×3m及3m×3m的株行距。  相似文献   

15.
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福建省将乐县杉木良种造林的幼林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杉木幼林林分6年生时平均树高可达3.11m,树高年平均生长量为0.51 m;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分别为2.89 m、3.3 cm、0.00241129 m3。杉木幼林阶段生长较快,具有生产潜力及广谱性,可在将乐县各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巨尾桉(E.grandis×E.urophylla)、尾叶桉(E.urophylla)无性系试验林生长性状和干形进行了分析,为选择优良无性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林龄时的胸径、树高、单株材积生长率均有所不同,总体上QL4、QL7无性系生长率较大,而QL1、QL2无性系的生长率则较小;林龄1.5年及6.5年时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均有显著差异,而无性系间树高仅在林龄1.5龄时差异显著;其余林龄无性系间的差异均不显著。用6.5年生参试无性系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干形观测值对各无性系进行综合评定,结果QL7无性系的综合评定结果最佳,被评为优良无性系,其6.5年生时平均胸径、树高、单株材积分别是16.83 cm、21.42 m、0.233 1 m~3;而QL1无性系综合评定排最后一位;因此,不同无性系及同一无性系在不同阶段的生长表现均有所不同,无性系间胸径、单株材积在其生长的早期及后期均存在显著差异,而树高则在早期差异显著,所选择的QL7优良无性系可在试验地所在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7.
林业科学1957年第1期上,黄中立同志的论文“我国杉木材积生长率等问题的探讨”中,提出了用林龄表示材积生长率的公式:P=(a bA-cA~2)/integral from 0 to A(a bA-cA~2)dA)×100这是计算材积生长率的一种新方法,正如黄同志说的,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单就林龄误差问题来讨论。文中论点正确与否,尚希黄同志及读者们批评指正。下列比例式为生长率的计算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间伐强度的规律性,试验采取弱度、中度、强度、极强度、密度控制图及对照6种不同强度的间伐处理,采用“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1987年设置30块面积为0.06hm~2的标准地,1990年全面复查,根据前后两次调查结果,计算分析不同间伐强度对直径生长量、树高生长量、材积生长量、生长率及材积收获量的影响情况,得出如下结论:①抚育间伐可以促进林木生长,提早成林,提高立木质量和获得短期的经济收益,但不能提高林分的收获量;②以林分直径生长量与材积生长率以及其他有关因素来衡量,今后闽北地区杉木林间伐时,应以“闵北杉木林分密度控制图”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杉木林间伐强度自然稀疏与结构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杉木人工林抚育间伐强度试验20年中,研究不同间伐强度林分自然稀疏的变化,揭示自然稀疏株数与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的关系,对杉木林密度管理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M=k1·k2作出检验,提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直径、树高和林冠结构等.自然稀疏研究表明,CK和弱度间伐自然稀疏起始期高峰期早,稀疏量大,稀疏过程具连续性,按其稀疏量可分为轻微稀疏期、剧烈稀疏期和延续稀疏期等3个阶段,若不加以人为干预,自然稀疏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度和强度间伐稀疏起始期和高峰期之间呈间歇性、稀疏阶段性不明显.研究发现,林分密度和立地条件对枯死木株数均有重要作用,但密度比立地条件更重要.杉木林密管图自然稀疏线数学方程经检验,相对误差3.91%,精度较高;对其用于不同间伐强度和不同地位指数林分的实用性检验结果,CK相对误差5.23%,其他检验项目相对误差均<5%,为容许试验误差,实用性较强.研究揭示了不同间伐强度林分径级和树高级分布规律等.研究还得出不同间伐强度林分枝下高、林冠长度和林冠相对高度的生长差异、变化动态及其与林龄增长的各种相关规律,并分别提出其与林龄和单株材积定期生长量相关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20.
对35年生杉木+阔叶树人工混交林与杉木纯林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最大;其次是杉木+木荷混交林中杉木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平均单株材积;杉木纯林平均树高最差。最大的平均林分蓄积量是杉木+檫树混交林,其次是杉木+南酸枣,最差是杉木+木荷混交林或杉木纯林。杉木+檫树、杉木+南酸枣混交林与杉木纯林对比,可促进杉阔混交树种成林,提高林分产量,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和充分发挥林地的最大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