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立克次氏体(Rickettsia Organism)的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 Suis)寄生于猪的红细胞内或游离于血浆中,引起的猪的一种传染性血液病。其主要表现为贫血、高烧、黄疸、呼吸困难、虚弱、流产等症状。近年来,本病在我国的部分地区一些猪场呈现爆发流行,发病和死亡极其严重,有的猪场发病率高达30%以上,死亡率达60%以上,经济损失相当惨重。  相似文献   

2.
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学及诊断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近年来才逐渐被医学界和兽医界重视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病原——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是一类无细胞壁、嗜血液寄生的多形态微生物,目前仍被列为立克次氏体目(Rickettisiaies)、无形体科(Ano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近几年随着对数种附红细胞体的基因序列(16S rRNA)的分析,认为附红细胞体不应属于立克次氏体,宜将其列入柔膜体纲(Mocullicute)的霉形体属(Mycoplasma)。因此,就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分类、形态及生物学特征,以及该病的诊断方法等研究进展作其阐述。  相似文献   

3.
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于附红细胞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发热、贫血或黄疸等症状为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4.
附红细胞体病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简称EH)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国内外曾有人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病、类边虫病、赤兽体病和红皮病等。EH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可引起溶血性贫血和广泛的组织器官损害,临床上以发热、贫血或黄疸等症状为主要特征。附红细胞体病不但可使畜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动物生育能力下降,甚至可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羊附红细胞体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雪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9):4947-4948
羊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羊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人及动物的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主要特征为贫血、高热、黄疸、繁殖障碍。对该病病原学、发病机理、免疫应答、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
附红细胞体及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根据笔者在上海首次在奶牛、仔猪和犬中发现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原体及参考其他文献,本文综述了该病的病原体、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诊断和防治等生物学特征,对该病的同状和发展趋势也作了一一论述。  相似文献   

7.
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或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传染性寄生虫病.  相似文献   

8.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mzoonsis)是由血液寄生虫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症状的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9.
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发生于吸血昆虫滋生的夏秋季,临床上常与猪链球菌病的症状有许多相似之处,混合感染时易造成误诊。江苏省海安县白甸镇畜牧兽医站收治的1例混合感染病例,根据临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2种病的混合感染,采取积极的防制措施,减少病原污染,预防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1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又称为“猪红皮病”。临床上以发热、皮肤发红、贫血、黄疸,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为特征。近几年在我国部分地区呈暴发流行趋势,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已引起兽医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综述了附红细胞体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以便在临床上快速诊断,从而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铜仁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情况调查,采用临床症状、剖解变化及实验室制片检查的方法,对铜仁地区思南、德江、印江、铜仁4个县(市),25个乡(镇),63个村,460个场(户)进行了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发病猪1 813头,死亡648头,死亡率20%~70%,感染率100%。  相似文献   

13.
为筛选出有效的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的临床用药,选用感染率在90~以上的阳性血液,通过体外培养的方法,分别用附弓血虫清、原虫净、金诺米先、血呼平、三氮脒对猪附红细胞体进行体外杀灭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血呼平效果最佳,其次是三氮脒、金诺米先,附弓血虫清、原虫净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现阶段延边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的致病性,以注射地塞米松和摘除脾脏的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以腹腔注射方式人工感染猪附红细胞体,通过临床症状观察、血液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及PCR方法对BALB/c小鼠感染猪附红细胞体情况进行鉴定,并进行血液常规检测。结果表明,注射地塞米松组、摘除脾脏组和正常感染组BALB/c小鼠在感染后8~10d相继达到高峰,正常感染组BALB/c小鼠在感染后第24天猪附红细胞体消失,注射地塞米松组在感染后第32天消失,而摘除脾脏组在试验结束时仍具有较高的感染率。经血液常规检测,各组BALB/c小鼠在感染猪附红细胞体后,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P<0.01),淋巴细胞总数、红细胞总数、血红蛋白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红细胞比容显著下降(P<0.01)。因此,猪附红细胞体对低免疫力的BALB/c小鼠具有一定感染性,并表现出典型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特征及治疗方法,为该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共分为3个试验组和1个对照组,猪舍之间完全隔开,30头/组,对发病和对照组红细胞进行镜检,并进行胆红素代谢试验以及三氮脒和强力霉素治疗对比试验。[结果]发病猪红细胞周围呈刺状或无规则形状,可不规则移动,在血浆中可见到游离活附红细胞体。治疗后,血浆中游离的附红细胞体消失。发病猪血清TBIL和IBIL明显升高,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三氮脒组和强力霉素组之间TBIL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强力霉素组IBIL降低至正常范围内(3.51μmol/L)。[结论]附红细胞体病可引起发病猪只IBIL显著升高,临床上使用三氮脒或强力霉素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猪附红细胞体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哲会  郭晓秋  刘涛  张玲  李健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0):2064-2065,2068
对2007~2010年信阳地区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了信阳地区6 600头猪附红细胞体感染与发病情况,结果表明,该地区的猪附红细胞体阳性率89.6%,发病率为51.1%,死亡率为14.3%.  相似文献   

17.
舍饲小尾寒羊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l至12月对廊坊某羊场的舍饲小尾寒羊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3-9月份附红细胞体呈上升趋势,10-2月份附红细胞体呈下降趋势。证实了附红细胞体的感染情况与吸血昆虫出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8.
应用血液压片镜检法对河北省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了检测,研究猪附红细胞体病在河北省的发病情况和感染率.结果表明:共检测猪血样1 613份,其中阳性血样1 480份,感染率达91.8%.  相似文献   

19.
高桂明 《北京农业》2007,(24):40-4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吸血昆虫是重要传播媒介。临床症状,初期可视黏膜、皮肤潮红,行走困难;中后期黏膜苍白,黄染,呼吸困难,怀孕母猪妊娠中断或产死胎、弱胎;病猪濒死期体温下降。剖检病死猪,体表检查可见尸体消瘦,在耳尖部、腹下及四肢末端出现紫红色斑块。实验室检查诊断可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猪附红细胞体病,既要用药物治疗,还要从控制传播媒介入手。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病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我国继江苏省在1972年发现本病之后,浙江、安徽、上海、广东、贵州、江西、河北、广州、宁夏、甘肃、内蒙和广西等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发现本病。近年来由于家畜附红细胞体病呈流行趋势,有的已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