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切割式采茶机采摘鲜叶质量与机械组成显著不同于传统手采鲜叶,其质量控制标准和适制名优绿茶品类无法直接套用传统技术。本文重点分析切割式采茶机采摘鲜叶的品质特点,提出了基于这种鲜叶特点的4个等级分类,在分析不同类型名优绿茶对鲜叶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割式机采鲜叶主要适制的名优绿茶品类,对机采鲜叶的名优茶生产与加工具有较为重要的科学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机采茶鲜叶分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化采摘茶树鲜叶是名优茶采摘发展的必然趋势。由于机械化采摘的鲜叶老嫩混杂、质量参差不一,无法直接进行名优茶加工,而对采后鲜叶进行分级有助于提高名优茶鲜叶质量等级。本文就名优茶鲜叶机采后的分级研究作了相关的总结,以期对名优茶的机械化采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国外绿茶加工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绿茶生产大国除我国外,还有日本和原苏联。现将国外近年来绿茶加工新技术简述如下。1.自动化鲜叶保鲜装置鲜叶质量是成品茶质量的基础。传统工艺是将鲜叶摊放到室内地面贮放,由于这种方法易使鲜叶堆积发热红变、腐烂,达不到保鲜的目的,故造成茶厂很大的经济损失。日本曾研究成功鲜叶自动化管理装置、鲜叶进厂验收后,即投入地下接茶斗,由鲜叶输送带自动输送堆积到鲜叶管理装置上贮存,这些装置都应用电子自控间隙通风,能达到降低叶温保鲜的目的,缺点是易使鲜叶干枯。80年代中期,研究出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增湿保鲜,增湿空气相对…  相似文献   

4.
日本和原苏联是世界上除中国之外较大的绿茶生产国,其产品主要是蒸青绿茶,工艺流程为:鲜叶管理、蒸汽杀青、初干、揉捻、干燥、分筛及包装。现就国外近年来绿茶加工技术的进展情况间简述如下:1. 自动化鲜叶保鲜装置 鲜叶质量是成品茶质量的基础。传统工艺是将鲜叶摊放到室内地面贮放。由于这种方法易使鲜叶堆积发热、红变、腐烂,达不到保鲜的目的,造成茶厂很大的经济损失。日本近来研究成功鲜叶自动化管理装置。鲜叶进厂验收后,即投入地下接茶斗,由鲜叶输送带自动输送堆积到鲜叶管理装置上贮存,这些装置都应用电子自控间隙通风达到降低叶温…  相似文献   

5.
机械采茶是实现茶叶生产现代化的主要内容之一。在手工采茶质量下降,采摘成本上升的情况下,不少科研、生产单位在机采茶园栽培管理等方面研究甚多,而在机采鲜叶加工和适应机采鲜叶加工机械等方面研究较少。因此,研究与机采鲜叶相适应的加工技术,是推广使用机械采茶的又一重要课题。笔者现将近两年的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前生产中传统的鲜叶摊放方式主要有3种。第一种方式是将鲜叶原料直接摊放在地上或其他物料上,这种方式极为原始落后,不仅无法保证鲜叶的卫生质量,而且还会对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严重的影响,在生产中应严格禁止;第二种是在地面铺上竹编篾垫或直接放置软匾、勃篮等,再在上面摊放鲜叶,这是一种传统的摊放方式,鲜叶的卫生状  相似文献   

7.
提高制茶品质,可以增加茶厂的经济收益,而制茶品质受原料鲜叶的影响极大。所以,鲜叶摊放的管理是很重要。另外,作为鲜叶质量标准的管理机构一联营茶厂,还有鲜叶标准样的管理问题。因此,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阐述,以供茶厂经营管理的参考。一、鲜叶摊放的管理问题关于鲜叶摊放与品质的关系,许多科研  相似文献   

8.
通过交叉验证和偏最小二乘法(PLS)方法,建立了茶鲜叶的近红外光谱(NIRS)与其含水量、粗纤维总量和全氮量之间相关性模型。当主成分数为7时,3个指标的R值分别为0.92、0.86和0.90;交互验证均方根方差(RMSECV)分别为0.769、0.332和0.742。提出了基于鲜叶含水量、粗纤维总量和全氮量的茶鲜叶原料的质量系数方程,得出了鲜叶的质量系数。鲜叶质量系数越大,其质量越高。本文开发了一种基于NIRS技术评价茶鲜叶原料质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正>1前言鲜叶是供制茶的原料,是茶叶品质形成的基础,只有优质的鲜叶才能制出好的茶叶。研究表明,在环境胁迫下,植物体内的信号会发生变化,而这些信号对植物体内的代谢水平和生化成分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逆境对茶树鲜叶的代谢水平和化学成分引起重大的变化,必然会对茶叶品质造成重要的影响。因此,开展环境胁迫下信号变化及其对鲜叶内含物质影响的研究,对提高茶叶品质具有实践意义。大量研究表明,植物在逆境胁迫下,植物感应胁迫的器官合成并输送某些信号物质到响应胁迫的器  相似文献   

10.
黎小萍  陈华玲 《中国茶叶》2008,30(10):22-23
茶叶种类丰富,采摘标准各异,特别是名优茶对鲜叶采摘要求非常高。手工采茶虽然耗工、效率低,但对各类茶叶的采摘标准及留叶采技术比较易于掌握,采摘的鲜叶精细、质量好,所以目前我国名优茶生产基本采用手工采摘。受近几年退耕还林和粮食直补等政策的实施及民工就业渠道拓宽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茶园面积增加而采茶工人减少,使茶叶采工短缺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11.
随着茶叶初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对鲜叶的需求量不断增加。茶鲜叶作为制茶的原料,其质量直接影响成茶品质。本研究从鲜叶的理化特性和劣变机理方面,分析了温度、相对湿度、气调和振动因素对茶鲜叶贮运品质的影响,为顺应茶叶加工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提供参考,同时对茶叶加工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季节、不同采摘标准的20个茶树品种鲜叶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及其同工酶分析,筛选出了3种PPO活性较高的茶鲜叶原料,然后以其匀浆液以及在匀浆液中添加速溶绿茶的方法,以催化速溶绿茶酶促合成茶黄素的效率为标准筛选了酶促合成茶黄素的茶鲜叶酶源。结果表明,各茶树品种茶鲜叶PPO活性以夏季一芽二叶较高,酶活性较高的3个品种依次为政和大白茶、福云6号及桃源大叶;不同品种茶鲜叶的PPO同工酶在谱带数目、迁移率和谱带染色深浅3个方面有差异,20个品种有2条相同的同工酶带,其Rf值分别为0.27和0.53,政和大白茶、桃源大叶、福云6号均有5条明显的同工酶带,且以政和大白茶的谱带染色最深;单位质量的政和大白茶鲜叶匀浆液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高于桃源大叶与福云六号;参加酶促反应合成茶黄素的儿茶素主要为EC、EGCG和ECG;添加速溶绿茶作为底物合成茶黄素的量远高于茶鲜叶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的量,其中政和大白茶反应体系中茶黄素的质量浓度达212.01mg/L,为自身酶促合成茶黄素质量浓度(39.05mg/L)的5.43倍。  相似文献   

13.
乌龙茶鲜叶的生化特性,是决定乌龙茶品质的前提,鲜叶内含生化成分的组成和含量不同,所制的乌龙茶品质也有所差异。而鲜叶的生化组分因产地、土质、小气候、树龄,肥培管理采摘时间鲜叶老嫩等不同而异。在此,笔者结合这几年加工新工艺乌龙茶的体会,略谈几点看法。1鲜叶采摘标准乌龙茶必须采摘较为成熟的开面2—3叶茶树嫩梢为原料(接近中开面,即华安茶区所讲“中菜”),过于幼嫩或过于粗老的鲜叶难以加工出优质乌龙茶。生产实践证明,鲜叶是基础与关键,保持其鲜灵是关键的关键。如果鲜叶在离开母树后受损严重,就会加速其多酚类的氧化,晒青后不但…  相似文献   

14.
《中国茶叶》2006,28(1):24-25
一、茶叶的采摘标准如何确定? 我国茶类众多,对鲜叶的要求各不一样,茶叶采摘标准的确定涉及的因子较多,但总的说来,主要根据茶类加工对鲜叶的嫩度与品质的要求,并考虑茶树新梢生长的生物学特性和产量因素进行确定.现将主要加工茶类的鲜叶采摘标准制定原则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5.
要提高红碎茶质量,除了提高鲜叶的质量,制订先进的制茶工艺,采用先进的制茶设备,改善企业管理并落实各项责任制外,还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红碎茶初制生产流程中各道工序的质量检验制度,只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将传统岭头单丛茶加工鲜叶采摘标准由采摘中开面至大开面改为采摘小开面至中开面,并相应将传统岭头单丛茶加工技术进行改革,研究创新岭头单丛茶鲜叶嫩采加工技术.  相似文献   

17.
采下的鲜叶送到茶厂去加工,“贮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贮运的方法直接关系着鲜叶的鲜度和质量,影响着成茶的品质。因此,采用科学的贮运方法是当前茶叶生产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Gogiya(哥基亚)的测试报告指出,鲜叶过量盛装在容器中,叶温可升高到48℃左右,随着叶温的升高,鲜叶水浸出物含量减少。若不及时运往茶厂加工,鲜叶在容器内贮放一天,其干物质含量损失达5%左右。同时,鲜叶装运过程中的机械损伤和发热,会导致鲜叶红变,茶多酚、儿茶素等化学成分的减少,茶叶品质明显下降。为此,鲜叶采下后,要防止叶温升高,避免产生异味和劣变,就得将采下的  相似文献   

18.
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它综合了绿茶不发酵和红茶全发酵的制茶特点,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优良品质,具有红茶的鲜浓和绿茶的醇厚,花茶的香气及“绿叶镶金边”等特色。乌龙茶优良风格的形成,一是取决于鲜叶原料的物质基础,二是决定于制造工艺的方法特点及其科学性,两者缺一不可。就乌龙茶加工原料而言,鲜叶采摘标准与红茶、绿茶的要求不一样。乌龙茶除适制品种外,采摘标准较为讲究,采摘方法要求严格,也就是说鲜叶内含生化成分含量要适宜,才能加工出优良品质的茶叶。目前我省乌龙茶生产区域不断扩大,但在采摘标准上掌握的不大好,尤其是新区问题较突出。到现在为止,具有广东特色的乌龙茶原料内含物含量影响成茶品质的研究较少。因此,我们为了  相似文献   

19.
茶叶色·香·味的化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叶的品质,除外形形态外,主要表现在茶叶的色、香、味。任何茶叶的色、香、味,都有它们各自的物质基础,色、香、味不同,它们的物质组成及其含量不同。因此可以说,所谓茶叶品质,是茶叶中各种化学物质理化特性的综合反映。茶叶的种类很多,各有各的品质特征。无论哪一种茶类,其色、香、味的形成,都是在一定的鲜叶原料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制茶工艺技术,使鲜叶内含物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变化的结果。因此茶叶品质的高低,首先取决于鲜叶原料的物质基础,二是取决于制茶的科学性。只有好的鲜叶原料,才有可能制出好茶。而鲜叶的物质基础,与茶树品…  相似文献   

20.
鲜叶通风贮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田茶场是我省零陵地区红茶生产的主要基地之一,现有茶园面积3200余亩。每年春、夏茶“洪峰”期日产鲜叶高达28,000余斤。历年来在春、夏茶鲜叶加工“高峰”期间,由于缺乏大面积的摊青场地,常因鲜叶堆积过厚,时间过长,造成鲜叶泛红劣变,严重影响茶叶品质。针对上述情况,该场党委亲自带领技术人员,参观学习外地先进经验,1978年采用了鲜叶通风贮藏新工艺,修建通风贮青面积162M~2,有效地解决了春、夏茶“洪峰”期鲜叶贮藏问题,保证了原料质量。 1978年春茶期间,在场党委直接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