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2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NC-Ⅱ设计,研究了该所选育的12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构成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所测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在亲本间存在显著差异,自交系绵689、绵112、绵196、棉906多数产量性状GCA对提高产量是有利的,部分亲本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差异大,可作为改良自交系和选育二环系的基础材料。遗传参数结果分析表明,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的GCA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千粒重的GCA正相关显著或极显著。  相似文献   

2.
鲜食糯玉米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6个性状不同的糯玉米自交系,用Griffing方法(4)完全双列杂交,对糯玉米11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GCA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除行数、穗粗、籽粒深度的差异达显著水平外,其余各性状的SCA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行数、穗粗、籽粒深度主要受加性基因决定,其余性状同时存在加性基因效应和非加性基因效应,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在产量性状方面,多数性状一般配合力表现较高的自交系有P6、P2、P3和P1;特殊配合力在多数性状上表现较高的组合有P23、P36、P15、P46、P12和P13.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自1961年以来,不同年代育成并广泛利用的10个玉米骨干自交系产量组成性状配合力的研究,结果表明:穗行数、穗粗、出籽率和百粒重等性状以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导,而穗长、行粒数和单株产量的基因非加性效应具有较重要的作用;近期育成的自交系各产量组成性状及单株籽粒产量的GCA比早期自交系要高,特别是单株产量以及穗粗、穗行数GCA的改良趋势最明显,改良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4.
几个玉米改良自交系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不同来源的9个玉米自交系,按NCII设计进行试验,研究7个与产量性状有关农艺性状的GCA、SCA和遗传参数。结果表明:①在株高、穗长、穗位、穗粗、行数等性状中,亲本的基因加性效应对F_1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而百粒重和产量等性状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基因非加性效应;②亲本的一般配合力与特殊配合力在各性状上均是相互独立的;在选育高产杂交组合时要同时对GCA和SCA进行选择。本试验筛选出GCA高的自交系S9906,SCA较高的组合是S9906×Mo17。  相似文献   

5.
七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7×7双列杂交,对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所有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均方均达极显著水平。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出籽率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其(gi)与亲本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穗长、行粒数与单株产量主要以非加性效应为主,其gi大小与亲本均值无关。综31、郑32在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综合表现较好,加白3表现最差。单株产量的gi大小依次为:综31>旅9宽>郑32>HZ1HTN>郑3360>5003>加白3,Vsi大小依次为:综31>郑32>郑3360>旅9宽>5003>加白3>HZ1HTN;gi与Sij虽有相同的趋势,但并不表现完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玉米DH系穗部性状配合力及其一般配合力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西南核心材料及其以它们组建基础材料诱导选育出的DH系,通过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研究玉米6个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遗传参数和GCA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6个农艺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水平;控制这6个性状的基因效应中主要以加性基因效应为主,非加性基因效应较小;单株产量GCA与行粒数、穗长、结实长和穗粗4个性状的GCA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穗行数相关不显著,本试验材料中DH系09Y1035、10Y1026、09Y1027、10Y1028和10Y1031、09Y1032、09Y1016、09Y1019、09Y1029、09Y1018共10个自交系GCA综合性状较优,系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的优良自交系.通径分析表明:行粒数、穗长、穗粗GCA对单株产量CCA有较大的直接作用,是影响单株产量GCA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以9个糯质自交系为试材,以田间试验和实验室测定相结合,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糯玉米6个鲜食品质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GCA、SCA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感官品质主要由显性基因决定,其余性状受基因的加性效应影响大,但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在鲜食品质性状方面,多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耐低氮玉米自交系与自育骨干自交系的配合力,有效评估CIMMYT种质的育种潜力,为我国玉米自交系利用途径扩增和强优势玉米组合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NC-Ⅱ设计,以20个CIMMYT耐低氮玉米材料为母本与6个自育骨干自交系为父本组配120个杂交组合,对其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粒和单株产量等10个主要性状进行配合力和杂种优势分析。【结果】2组亲本10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方差除父本系中的穗粗外,其余性状均达显著差异水平(P0.05,下同);120个杂交组合各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方差,除株高和穗位高差异不显著外(P0.05,下同),其余性状均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下同);亲本A2、17、A5、20和19的综合配合力效应值较高,是具有较大潜力的育种材料,应用这些亲本组配出较高产量杂交组合的可能性较大,其中A2×20(桂A10341×CLYN463)组合产量的SCA效应值最高。【结论】A2(桂A10341)是最理想的玉米亲本材料,A2×20(桂A10341×CLYN463)是筛选出的强优势玉米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9.
甜玉米主要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选育出强杂种优势且高商品价值的甜玉米杂交种,选用13个玉米自交系,采用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对组配的42个杂交组合进行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7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分析,并估算其遗传参数。结果表明,5号和6号是GCA效应值表现优良的自交系;筛选出3个产量较高的杂交组合(4×A2,5×A7,6×A6);秃尖长、穗粗、穗行数、百粒重和单株产量性状不宜早代选择,穗长和行粒数可以进行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合理利用及组配早熟玉米自交系的早熟、高产、优质类型杂交组合,以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10个早熟玉米自交系为材料,按Griffing4模式进行双列杂交,对45个组合的生育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单株产量等1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结果表明:除生育期、秃尖、百粒重、出籽率的SCA方差外,其余各性状的SCA方差和全部GCA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各性状GCA方差大于SCA方差。在供试的10个自交系材料中,合344、合系640、KWS73、9F592综合性状较优,可作为骨干自交系直接应用。其它自交系也有各自突出某一性状的优势,在育种工作中应注意有目的地选择利用。K10产量SCA方差最大,它有可能选育出超高产杂交组合。12个性状的遗传效应以加性效应为主,生育期、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的狭义遗传率大于50%,其变异由遗传引起的比重较大,宜在早代进行选择;而株高、秃尖、穗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低,不宜早代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