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灌区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结合以往学者研究,界定了本次研究--灌区水资源承栽能力概念.在充分理解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分级指标体系方法,建立了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14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了指数型隶属函数确定评价指标的隶属度,并用两阶段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北方某一大型灌区不同水平年的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此方法可以适用于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并且实例评价得出该灌区水资源承载能力总体呈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2.
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分布及利用情况、环境保护状况、社会发展水平及经济结构组成等特点,利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以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导向,对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各个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通过综合评判矩阵对其承载能力作出多因素综合评价,采用相关的评价模型,计算出与之对应的模糊子集的隶属度,得出相应的评价结果及综合评分值,评价不同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大小,从而全面地分析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的状况。结果表明,金沙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相对较好,存在一定的开发利用潜力。研究成果可为云南省金沙江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促进流域水资源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属于多目标的群决策问题,其特点是具有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多目标性,且其指标的权重对于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影响较大。一方面为克服水资源配置方案评价过程中各评价指标权重的精确性不足问题,引入证据理论的支持度思想,确定被评价指标在评价集中的可信度,并据此确定指标的权重;另一方面为解决多目标之间因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而产生矛盾、冲突问题,将集对分析理论引入配置方案综合评价,经过确定被评价方案指标的同一度矩阵,并融合证据理论所确定的权重,最终确定方案的综合排序。通过选取实例进行论证分析,结果表明,采取的集对分析法对评价水资源配置方案是切实可行的,因此集对分析理论可作为一种综合评价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黑河中游灌区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资源综合效益评价中其指导思想就是水资源综合效益最大化。采用多目标综合评定方法,建立了以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大目标为准则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了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指标权重。以黑河中游梨园河灌区为例进行了实例评价,建立了基于灌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水资源综合效益递阶层次结构和26项评价指标,分析计算出了各指标对总目标的组合权重值,计算结果与灌区实际相符,表明该方法有很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5.
6.
/hi.ss.la/c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8):38-39
针对深圳市严重缺水的状况提出开展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的必要性,并运用区域水资源规划管理理论以及大系统多目标分析理论,构建了水资源承载力多目标分析模型,计算深圳市2010、2020年的水资源承载力,提出了深圳市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1 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措施1.1 努力建立节水型社会 漳河水库农业供水量虽呈下降的趋势,但仍占总用水量的41.8%,据有关资料表明,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还不到0.5,因而节水潜力很大,必须把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目前农业灌溉中水量损失较大的主要原因是输水与配水过程中的损失,漳河灌区有总干、干、支干、分干、支、分、斗、农、毛渠 相似文献
8.
基于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模型,就应对该模型对汉中盆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汉中盆地水资源利用处于中低阶段,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通过与模糊模式识别,模糊综合评判,属性识别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集对分析模型不仅理论严谨,方法简便,而且评价结果精确可靠,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此,集对分析理论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序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陈文群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6,(3):12-14
福建省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极不协调。通过对福建省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提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对策:闽江流域除满足本流域需求外,有能力调出水量30亿m3;九龙江流域能满足本流域需求,要引入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水权转让等手段,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晋江流域、木兰溪流域存在资源性缺水,依据地理位置,可考虑闽江流域调水补充。 相似文献
10.
基于集对分析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集对分析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汉中盆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汉中盆地水资源利用处于中、低级阶段,还有很大的开发潜力。通过与模糊模式识别、模糊综合评判、属性识别方法、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集对分析模型不仅理论严谨、方法简便,而且评价结果精确可靠,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因此,集对分析理论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的综合评价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利用集对分析法诊断识别出2005-2017年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演变特征和脆弱性指标。研究结果表明: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等级均高于2.0,处于临界超载状态;实施节水型社会建设后水资源承载状态呈现向好态势;人均水资源量和供水量不足以及农业灌溉定额偏高是水资源承载力致弱的主要因子;夯实节水型社会建设、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加强地下水战略储备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提升贵阳市水资源承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流域水资源承载力集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受多种不确定性因素影响的流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问题,提出评价指标与标准等级之间的四元联系度模型。采用梯形模糊数定量表示差异度不确定性系数连续变化过程,建立了集对分析与梯形模糊数耦合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主观权重后,从属性效用值出发由熵权理论赋予客观权重,同时,由博弈论集结模型优化组合主客观权重,通过计算以置信区间形式表示的加权联系数,确定水资源承载力的等级标准。耦合模型相对极大熵原理法及模糊综合评判法灵敏度高,更能真实地反映出流域水资源系统本身承载力大小以及偏离分级标准的程度。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方法思路清晰,过程直观,评价结果实效合理,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的多级模糊综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充分理解灌区水资源承载力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承载力评价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应用于四川省都江堰灌区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由于综合考虑了评价因素的层次性和模糊性,其结果较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4.
针对灌区用水结构特点,构建了适合灌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并与模糊综合评价法有机结合,以赣抚平原灌区为例进行具体计算与分析。结果显示,现状年、2020年和2030年,赣抚平原灌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分别为0.603 4、0.590 3和0.653 8,表明该地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初具规模,但仍有较大的开发利用潜力,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有较好的保障。通过对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18个指标和4个子系统进行独立的模糊综合计算,结果表明灌区供水量分配指标骤减引起2020年水资源承载力的小幅下降,随着水利工程改造和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水资源利用率大幅提高,2030年灌区水资源承载力又有所增强,水资源承载状况表现为良好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5.
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与优化配置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水资源的紧缺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水资源的特性,对水资源承载力和优化配置的内涵进行了探讨。在可持续发展理论指导下,以系统工程方法为依据,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分析计算模型。该模型着重从水资源的可利用性出发,来研究水资源对区域经济的支持作用,得出了水资源支持下的区域经济合理发展规模及在一定生活条件下的合理人口载量。最后以黄河下游小开河灌区为例,对上述模型进行了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概念清楚,计算简单,能够满足生产实际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随着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问题的加剧,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承载力已成为衡量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探索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状况,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15个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对安徽省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了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人口情况、社会经济状况、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是影响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用水量显著增大,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从空间上来看,安徽省内的水资源承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安徽北部的水资源承载力低于南部,这主要与地区经济发展、人口和水资源利用情况有关。为了保证安徽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必要合理利用水资源,节约用水,加强对水资源的治理及保护。 相似文献
17.
刘慧梅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05,(9):18-21
通过分析一些学者对水资源承载能力所作的定义,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探讨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本概念、理论内涵及评价指标体系,并分析了影响水资源承载能力的主要因素,提出一套水资源承载度指标计算和水源承载能力计算方法。通过对计算模型的分析,可以看出,对于一定区域的某一时段,在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人均需水量一定的情况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求解是一个以配水系数为决策变量的线性优化问题。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综台评价法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是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和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分析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及其评价方法,选取人均供水量、水资源利用率、单位GDP用水量、供水模数、需水模数、生态用水率等6个主要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建立了水资源承载力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并应用该模型对榆林市水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市水资源开发利用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该地区的水资源承载潜力已相对较小,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同时,提出了提高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为今后的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