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池塘鱼虾蟹混养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我们在金湖鱼种场进行了池塘鱼虾蟹混养技术试验,取得亩产鱼 185 kg,青虾24.6 kg,蟹69.9kg,亩利润3 270元的成绩。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池塘条件 试验池塘面积8.7亩,水深1.5~2.2m。四周用钙塑板围成防逃墙,水源为宝应湖水,水质良好,溶氧含量高。池塘内水草丛生,主要为苦草、轮叶黑藻、芜萍,约占池塘面积的40%。放苗前1个月每亩用 2.5 kg五氯酚钠清塘,以彻底杀灭野杂鱼。1.2苗种来源 鱼种夏花为该场自繁自育。青虾苗是收购其他塘口的秋繁苗。扣蟹从启…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探索鱼鳖混养高产技术,总结高产经验,笔者根据一些养殖单位的做法进行了整理归纳,提出如下技术操作要点。1.混养池塘的改造与建设实行鱼鳖混养,首先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通常选用面积3300~6600平方米,水深在2米以上,排灌条件较好的高产  相似文献   

3.
池塘养殖罗氏沼虾一般采用单养和虾鱼混养,与河蟹混养的报导甚少,为探索新的养殖途径,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1995年我们在高邮市菱塘水产养殖场进行罗氏沼虾、河蟹及鲢、镛鱼混养试验,每0.0667公顷(亩)产罗氏诏虾105公斤,河蟹18.3公斤、鲢鳙鱼43.8公斤,毛收入5813元,收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7年江苏省淮阴市推广鱼鳖混养面积1万亩、亩产成鱼502公斤,鳖24.8公斤,亩净利2436元、经济效益是单养鱼的3~4倍。鱼鳖混养、鳖鱼共生互利,是增加综合效益的有效养殖方式。现将主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鱼鳖混养选择安静、避风、进排水配套的鱼池,水深25米左右。在池塘向阳一边筑30°斜坡、以供鳖休息产卵,面积为池塘面积的1~2%,上面铺一层厚30厘米细沙、鳖池四周由钙塑板、玻璃钢塑料薄膜等材料建成高出地面50~60厘米的防逃墙。2鱼鳖放养亩产400~500公斤的精养鱼池,5月初每亩混养体质健壮、规格整齐、规格为150~200…  相似文献   

5.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年我们承担了江苏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项目,项目合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为:建成省级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示范区500亩,亩产商品鱼500公斤,商品鳖25公斤,亩纯利润3000元。经过一年的工作,全面完成了上述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现将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如下。l材料与方法1·l地点和条件项目实施地点在金湖县涂沟镇水产养殖场,该场位于高邮湖畔,环境安静,水质良好,进排水配套。全场养殖总面积638亩(其中建成示范区500亩),每口池塘面积5-15亩,平均水深2米以上,池底淤泥深25厘米左右。1.2防逃设施建设防逃…  相似文献   

6.
池塘鱼鳖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在0.22公顷池塘中进行鱼鳖混养,投放鳖种1815只、318.6公斤,投放鲢、鳙、草鱼种922尾、195公斤。投放寸鱼1.3万尾。经过173天的饲养,收获成鳖674.8公斤,平均每只鳖重400克,成鱼631.5公斤,大规格鱼种264.5公斤。净收入80375元。技术要点如下: 1.混养池条件 池塘选择在背风向阳,日光照射充足、温暖宁静的位置。池水排灌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  相似文献   

7.
8.
<正> 1996年至1998年,金湖县先后完成了江苏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养鳖混养技术”33.3hm~2示范区建设和333.3hm~2、666.7hm~2推广任务。该项技术以温室为主进行集约化培育幼鳖,在成鱼池中混养食用鳖,1998年全县666.7hm~2池塘鱼鳖混养,产鱼547.6kg/0.067hm~2,鳖22.6kg/0.067hm~2纯利润为1779.89元/0.067hm~2,其中33.3hm~2示范区,产鱼584.8kg/0.067hm~2,产鳖33.4kg/  相似文献   

9.
开展池蝶蚌培育有核珍珠与投饲主养草鱼的池塘鱼蚌混养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l他场条件和放赛前的准备1.1他据条件在低洼地挖沟筑堆的“提水养鱼”水面,面积较大,一般70~500亩,沟的面积占总面积的15%~20%,沟沿四周开挖,俗称“环沟”,宽8~10米,深l~1.2米,摊面可提水至0.8~1米。挖沟取出的上用于加高加困难圩,确保不渗漏,高度高于历史最高水位1米以上。水源水质良好,水县充足。1.2池塘沽整冬季干湿后进行鱼池改造,用清淤机拍去沟中过多的淤泥,使淤泥层维持在用厘米以下,雅面及沟经冻晒15~助天,同时在进出水口设一个集包、虾、任的增,面积2~5亩,以便平时或干场时捕获农产品。放养前10天“…  相似文献   

11.
12.
蟹池混养青虾技术随着人们对虾类需求量的增加,市场青虾价格越来越高,青虾成了一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水产养殖品种。过去,我们曾做过池塘单养虾试验,但由于青虾不耐低氧,单产较低,效益不理想。近年来,因河蟹苗种紧张,价格昂贵,蟹种放养量普遍不足,蟹池水体得不到充...  相似文献   

13.
利用现有鱼池稍加改造开展鱼鳖混养能充分挖掘池塘的生产潜力,大幅度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鳖是爬行动物,用肺呼吸,不与鱼争夺水中溶氧,而且由于其经常浮到水面进行呼吸,使上下层水混合,能使鱼鳖混养池经常保持较高的溶氧。加上鳖在池底爬行,有利于底泥中营养盐的释放,鳖排泄的粪  相似文献   

14.
李明锋 《内陆水产》1997,22(3):27-27
1996年初,金湖县承担了省水产局下达的"池塘鱼鳖混养技术"重点示范区建设任务,经过一年的实施,1996年底通过了省水产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全面完成了合同规定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建成省级池塘鱼鳖混养技术示范区33.3hm2,每667m2产商品鱼534.36kg,商品鳖27.93kg,产值10748.13元,纯利润3440.83元。实践表明,池塘鱼鳖混养是提高池塘渔业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下面将该项技术要点作简要介绍。1.池塘的改造与建设将涂沟镇水产养殖场原有的养鱼池塘改建成鱼鳖混养池,每口池塘面积0.33~1hm2,平均水深2m以上,池底淤泥深25cm左右。在…  相似文献   

15.
在珍珠养殖池塘开展鱼蚌混养试验,对其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探索鱼蚌混养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6.
钱进 《水产养殖》1995,(2):18-18
1993年笔者进行了幼蟹池混养青虾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1 苗种放养及管理 试验是在如东县海岸带职业中学养殖场进行。试验池1口,面积为1599.84平方米;对照池1口,面积为1199.88平方米。池的坡度为1:3.5;水深1.2米,池内植有水花生,约占池塘面积的30%,四周为0.5米高  相似文献   

17.
章丘县的白云湖水产开发工程系属联合国援建项目,为了充分利用养鱼水面,提高经济效益,在开发工程中采取了“以青鱼、草鱼、鲢、鳙、鳊等为主养种类的同时,适度发展名、特、优水产品”的方针。1990年首先在3口鱼塘(共7亩)中进行了鱼鳖混养技术的试验,经6个多月的饲养,取得了亩净产鳖93.57kg,鱼247kg,纯利1166元的效果。为今后的生产发展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18.
洪家春 《内陆水产》2000,25(6):24-24
1蟹虾混养的利弊1.1蟹、虾皆属甲壳动物,栖息水层基本相同,两者混养有争夺空间的一面,但青虾由于个体小,能居于河蟹不能栖息的狭小空间,且对河蟹掘洞穴居习性无影响,能充分利用河蟹不能利用的剩余空间,保证水体不被浪费。1.2蟹、虾基本都属杂食性,两者混养可能会争夺食物,但蟹偏向于动物食性,食性偏大,虾偏向于植物食性,可利用河蟹不能利用的食物碎屑及残饵,净化水质。1.3蟹、虾都需要水质清新,溶氧丰富的环境,蟹池混养青虾,由于蟹的耐氧性比虾高,在水体缺氧时,虾首先表现出不适反应,能起到“警示”的作用,从而能提醒人们尽早采取…  相似文献   

19.
高邮市临泽镇现有水产养殖面积3.1万亩,以常规鱼养殖为主,同时有鱼虾、鱼蟹等混套养模式。由于鱼池养殖时间长,池塘老化,积淤过深,造成常规鱼养殖病害多,水质难控制,加之近几年成鱼价格不稳定,使常规养殖方式一直处于经济效益不好、渔民养殖积极性不高的局势。为此我们结合该镇实际情况,根据以往该镇鱼蚌混养的经验,结合其它地区的成功事例,于2003年起在该镇推广鱼蚌混养技术,经过3年的养殖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亩纯效益在原来常规鱼的基础上提高了1000多元,2005年全镇鱼蚌混养面积1000多亩,亩纯效益达2100元,其中临泽镇川东村苏春阳、小葛村金玉喜就是其中的典型,现将主要技术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王忠 《科学养鱼》1997,(3):12-13
建湖县荡滩资源十分丰富,全县共有二十多万亩,过去一直以长柴为主,广种薄收,比较效益低下。为了提高农民的收入.发展名特优水产品养殖,近年来,我们在颜单镇马路村、沿河乡养殖二场等地,进行了鱼虾蟹混养试验,从试验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塘p的亩产值超过了5000元、亩平纯利在2000元以上.与未改造前相比,经济效益翻了几番,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现将做法总结如下:一、健全基础设施1.柴荡鱼虾蟹混养地点,以选择水源充沛,水质良好.水生植物和天然饵料丰富,适宜鱼虾蟹生长,水位稳定、水口较少的柴荡为好,凡排洪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