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小蚕颗粒饲料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试验比较了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ZHG×春54正反交和现行品种皓月×菁松小蚕颗粒人工饲料育与全龄桑叶育的饲养效果。结果表明,3对杂交种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良好,但小蚕期发育速率和体重低于全龄桑叶育。3龄改换为桑叶育之后,蚕的生长发育加快,熟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张种产茧量等主要经济指标,ZHG×春54正反交小蚕颗粒饲料育均高于全龄桑叶育,但皓月×菁松低于桑叶育,各杂交品种的生命率总体上小蚕颗粒饲料育高于全龄桑叶育。茧丝质量主要指标全龄桑叶育与小蚕颗粒饲料育无明显差异。ZHG×春54是一对对颗粒饲料适应性优良的杂交组合,达到了生产实用化要求。  相似文献   

2.
小蚕人工饲料共育试验对于推广人工饲料适应性蚕品种和饲养技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为适应现代省力化养蚕发展的需要,2018年春蚕期以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为试验区,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和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为对照区,进行了试验调查。结果表明:菁松R×皓月和优食一号小蚕采用人工饲料共育与普通桑叶育相比,眠蚕体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改喂桑叶后,眠蚕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差距缩小,但菁松R×皓月1~3龄人工饲料育后改喂桑叶熟蚕的体质量与普通桑叶育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的公斤茧颗数和盒种产茧量均偏低,50 g鲜上茧的干壳量低于菁松R×皓月全龄桑叶育,但高于优食一号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菁松R×皓月茧丝长略长于优食一号,同时菁松R×皓月1~2龄人工饲料育和1~3龄人工饲料育对良蛹率、茧丝长等无明显影响,但茧丝纤度有变细的倾向。菁松R×皓月对1~2龄人工饲料共育适应性较好,但与优食一号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适应未来推广1~3龄人工饲料共育甚至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的需要,建议加强对菁松品种1~3龄乃至全龄人工饲料适应性的选育。  相似文献   

3.
广食一号夏蚕期分别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2龄M10粉体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5龄桑叶育3种饲育形式,秋蚕期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调查了广食一号在不同季节及不同饲养形式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及主要经济性状.结果表明,广食一号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良,疏毛率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仿,但在同样饲养条件下,其3龄起蚕率、蚕体质量以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品种.广食一号对M10粉体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低于颗粒人工饲料,但发育整齐度仍然较高,蚕体质量、生命率、产茧量和茧质均明显高于颗粒人工饲料育.广食一号1~4龄颗粒人工饲料育,全龄经过及5龄虫蛹生命率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无明显差异,结茧率和茧层率稍高于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但蚕体质量、产茧量、全茧量和茧层量均明显降低,说明这种颗粒人工饲料不能满足广食一号3~4龄期的营养要求.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茧质调查及丝质鉴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龄期相同饲料饲育条件下,广食一号的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茧丝质主要指标优于菁松×皓月.  相似文献   

4.
用山东省蚕业研究所研制的粉状人工饲料,对我省现行推广的6对家蚕品种和2个雄蚕品种进行1-2龄人工饲料育的适应性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各蚕品种喂饲人工饲料24 h后,疏毛率达95%以上的蚕品种有华东x春晨(99.80%)、菁松x皓月(98.69%)、明丰x春玉(96.15%)、秋丰x白玉(96.04%)、春华x秋实(95.45%)和华菁x平72(95.41%);从各品种的生长情况和茧质来看,1-2龄人工饲料育的除全龄经过延长两天左右外,其虫蛹率、万蚕产茧量、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均与全龄桑叶育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5.
《北方蚕业》2018,(3):25-29
采用1—2龄颗粒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饲养形式进行试验,比较了3个现行家蚕品种与5个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对人工饲料的适应性和经济性状。结果表明,经选育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R菁松×R皓月、中广×日广、R菁松×日广03、新中×(日广03·日广04)及新中×(R皓月A·R皓月B)对颗粒人工饲料的摄食性优于现行对照品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多数高于现行对照品种。综合性状以R菁松×R皓月为最好,其他的人工饲料适应性杂交组合也具有较高的培育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桑叶粉含量不同的人工饲料饲养及全龄桑叶饲养2种方式,调查由菁松A、菁松B、皓月A、皓月B等4个家蚕品系定向选出的高食性和低食性新品系及高食性品系杂交组合的主要实用性状,以探讨连续多代食性选择对后代摄食性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用桑叶粉质量分数为10%~40%的平板饲料饲育,高食性品系的疏毛率达92%~100%,其中菁松A和菁松B的高食性品系与低食性品系相比,疏毛率最大相差分别达到100%和94%;用不含桑叶粉的人工饲料饲养皓月B的高食性品系,其疏毛率达93.3%,而菁松A低食性品系对所有配方的饲料几乎都不取食。用含10%桑叶粉的颗粒饲料饲养高食性品系杂交组合R菁松×R皓月,其摄食性和适应性显著优于对照菁松×皓月。不同食性品系全龄桑叶育试验结果表明:蚕体质量总体上是高食性品系大于低食性品系和对照品系;全龄发育经过高食性品系有不同程度缩短,而低食性品系延长;全茧量和茧层量多数是高食性品系高于低食性品系和对照品系,但茧层率大多是高食性品系低于低食性品系和对照品系;不同食性品系之间生命率的差异不明显。对F1代的产茧量和茧丝品质鉴定表明:在全龄桑叶育条件下,高食性R菁松×R皓月的产茧量和茧丝长、出丝率、洁净、纤度等指标与对照菁松×皓月比较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而解舒率和解舒丝长极显著高于对照;在1~2龄人工饲料育、3~5龄桑叶育的条件下,R菁松×R皓月的上述各项指标均不同程度优于对照菁松×皓月。试验结果说明,食性选择不仅能显著改变家蚕对人工饲料的摄食性,而且对家蚕的生长发育、产茧量和茧丝品质也有不同程度影响,向高食性方向选育不会导致产茧量、茧丝品质和生命率的下降,但有可能引起茧层率降低。因此,在通过食性系统选择培育人工饲料适应性家蚕品种的过程中,应同时注重茧层率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北方蚕业》2019,(4):25-28
为了解新疆蚕区不同龄期人工饲料育对家蚕饲育成绩的影响,2019年春季引进粉体人工饲料,以全龄桑叶育为对照,进行了菁松×皓月1-2龄、1-3龄、1-4龄人工饲料育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料育各处理组的24 h疏毛率、虫蛹统一生命率与对照组相当,各龄龄期经过均相应延长,各龄眠蚕体重、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茧丝长、茧丝纤度均相应降低,其中以1-4龄人工饲料育组指标降低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不同家蚕品种人工饲料育的饲育效果,选择安徽省5个现行蚕品种(菁松×皓月、皖丰×夏晖、华康2号、华康3号、苏豪×钟晔)为试验品种,以人工饲料育适应性品种优食一号为对照种,设置全龄桑叶育(MF)、1—3龄人工饲料育4—5龄桑叶育(AMF)、全龄人工饲料育(AF)3种饲育处理方式,以龄期经过、蚕体重、经济性状与健康性、丝质成绩为指标调查不同家蚕品种不同饲育方式的综合成绩。结果表明,各试验品种AMF组家蚕综合饲育成绩较优秀,与MF组差异较小,而各试验品种AF组综合饲育成绩较差,品比结果表明菁松×皓月综合饲育成绩较优。因此,采用小蚕饲料育、大蚕桑叶育方式饲养优食一号或菁松×皓月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饲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江苏蚕业》2017,(4):1-4
文章报告了2017年中秋蚕期间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人工饲料育与1~3龄人工饲料育试验情况。结果表明,皓月×菁松和优食一号蚕品种1~2龄饲料育试验区和1~3龄饲料育试验区,各龄经过和全龄发育经过基本相同;1~3龄饲料育试验区比1~2龄饲料育试验区张种产茧量下降;公斤茧粒数增加,蚁蚕结茧率下降;良蛹率相近,茧层率略增;粒茧丝长相仿、解舒率良好、茧丝纤度相近,但鲜毛茧出丝率略有上升。说明两对试验品种对1~2龄和1~3龄饲料育较为适应,生产中可用来采用小蚕人工饲料共育。且优食一号蚕品种蚁蚕结茧率、良蛹率、粒茧丝长、鲜毛茧出丝率等都高于皓月×菁松,说明优食一号蚕品种对小蚕人工饲料共育技术适应性良好。  相似文献   

10.
2018年早春开展了菁松和皓月的饲料适应性改良品系原种菁松AR×BR和皓月BR×AR的全龄人工饲料饲育试验,试验情况报告如下:菁松AR×BR和皓月BR×AR的全龄经过分别为25d22h和29 d;良蛹率分别为80.69%和73.63%;菁松AR×BR平均单蛾造卵330粒、平均产卵199粒,平均产卵率60.15%;皓月BR×AR平均单蛾造卵376粒、平均产卵299粒,产卵率平均79.46%;正交和反交的平均公斤茧制种量分别为1.71张和1.08张。同时发现产生了部分生种。作者认为,原种全龄人工饲料养蚕技术仍需继续改进研究,才具生产应用价值,同时有必要利用现有饲料养蚕技术条件,继续对生产上主推蚕品种进行饲料适应性选择,在提高原种对现有饲料适应性的同时,改善茧层率与饲料转化率,为未来原蚕全龄饲料育乃至丝茧全龄饲料育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