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兔瘟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败血性、致死性以及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是危害养兔业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综述了兔瘟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并就兔瘟免疫失败的原因进行讨论,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兔病毒性出血症即兔瘟,是兔的一种急性、败血性、病毒性传染病。该病传染迅速、病程短、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严重地危害了我国养兔业的发展。由于高密度的使用兔瘟疫苗进行防制.目前该病在很多地区里现非典型性流行。以下是我公司技术部遇见的两起非典型性兔瘟病例的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养兔业的发展,饲养数量的增加和密度的增大,兔病在不断增多,增加了治疗费用,加大了药物残留,影响了畜牧业的发展和公共食品的安全,目前给养兔业带来巨大危害的仍是兔病毒性出血症。兔病毒性出血症又名兔出血性肺炎、兔出血症和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RHDV)所致的兔的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和以全部实质血管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1流行特点(1)本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以冬、春寒冷  相似文献   

4.
正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发展以及饮食结构的多样化,兔的养殖也在不断增加,随着养殖量和密度的加大,各种兔病的出现给养兔业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尤其是兔病毒性出血症危害最为严重,给广大养殖场户造成了极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兔病毒性出血症又称兔出血性肺炎、兔出血症或兔瘟,其病原是兔出血症病毒(RHDV),是一种急性、败血性、高度接触传染性、致死性和以全身实质器官出血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病原主要存在于病死兔、隐性  相似文献   

5.
兔巴氏杆菌病是兔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兔最常见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本病无明显的季节性,气候骤变、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笔者这次见到了以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兔地方流行性肺炎的病例,报道如下。1发病情况某种兔场在1997年春天从德国引进长毛兔40只,在1...  相似文献   

6.
由兔场的鼠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该场病兔分离出的多杀性巴氏杆菌菌体血清型,对小白鼠、兔的致病力相同.而在某兔场的灭鼠期间,观察到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发生明显下降。因此认为鼠很可能是兔场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一种健康带菌动物和传染来源。  相似文献   

7.
兔瘟是由兔病毒性出血性败血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高致死性的疾病,对养兔业的危害巨大。介绍了兔瘟流行的特点及兔瘟疫苗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兔瘟疫苗免疫失败的原因,提出了综合防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高度保守的16S rRNA为靶基因,参考已公布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的16SrRNA基因设计1对特异性引物,优化PCR反应条件,建立了兔多杀性巴氏杆菌PCR快速检测方法。该PCR方法的敏感性达到60cfu/mL,使用建立的PCR方法扩增兔多杀性巴氏杆菌标准株和分离株均能扩增出643bp的目的片段,扩增兔大肠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结果为阴性,证明本试验所建立的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原PCR检测方法敏感、特异、可靠。  相似文献   

9.
兔可食用的主要饲草有189种,本次试验选用的是幼年和青年八点黑獭兔24只,体重为1750.4±369.9g,对28种饲草进行适口性研究。供试兔分A、B、C、D四组,每组6只,每批试验4种草,每组1种草,连续4d,第1天50g/兔,第2天100g/兔,第3天150g/兔,第4天150g/兔。其结果是13种饲草为适口性好,占46.4%,食草率在80%以上;6种饲草为适口性较好,占21.4%,食草率在70%~79%;4种饲草为适口性中等,占14.3%,食草率在60%~69%;5种饲草为适口性较差,占17.9%,食草率在50%~59%。本次试验确定了幼年和青年獭兔每天的最佳供草量为100g;对兔用饲草适口性定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和差5个等级;了解兔喂饲草的发育情况;查阅了兔用饲草的药用价值。为兔用饲草适口性、营养价值、药用价值、消化率等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为广大养兔者合理利用饲草养兔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幼兔传染性腹泻以其传播快、发病率高、死亡率高为主要特点,困扰着大大小小的兔场,这严重制约了养兔业的发展。现就常见的幼兔传染性腹泻病的种类及防治措施阐述如下。1常见幼兔传染性腹泻病的种类幼兔传染性腹泻有三类,即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和寄生虫性腹泻。1.1细菌性腹泻1.1.1兔大肠杆菌病是由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幼兔肠道传染病。大肠杆菌是兔肠道内的常在菌,一般不引起发病。只有当气候环境突变、饲养管理不当、环境污染及幼兔抵抗力降低时,才  相似文献   

11.
本市某兔场存栏兔6000只,20%的青年兔和成年兔常年反复发生鼻炎、眼炎,幼兔很少发病。经使用卡那霉素、链霉素、氯霉素等抗菌素治疗,病情缓和,但久治不愈,死亡率较低。1 临床症状病兔从鼻孔、眼角流出粘液性或浆液性分泌物,个别病兔从鼻孔或眼角流出脓性分泌物,重病兔仰头呼吸。但在气温较高的天气,大量病兔突然出现流鼻血现象,经过注射抗菌素治疗,病情有所控制。青年兔、成年兔多发鼻炎、眼炎,幼兔较少发生,大部分病愈兔反复发生。个别病兔久治不愈,病重而死。2 病理剖检2.1 病兔 眼结膜潮红、充血,有炎性分…  相似文献   

12.
兔瘟又称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主要特征,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传染病。2006年8月,肇东市某养兔场发生了一起肉兔兔瘟与兔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就其诊治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兔脑炎原虫病是由兔脑炎原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专性细胞内寄生虫病。兔脑炎原虫具有广泛的宿主范围,对家畜、家禽、野生动物和实验动物等均有易感性,其中家兔的感染率最高,可高达76%,在很多兔场中广泛流行,不但给养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危及兔源性食品的加工及食用安全,给公众健康带来了潜在而且持续的威胁;  相似文献   

14.
试研制5批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病二联蜂胶灭活疫苗,共计16.3万头份。疫苗安检、菌检均合格,效力检验试验对兔病毒性出血症总保护率为100%,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的总保护率为84%,疫苗分派山东多家养兔单位应用,反馈信息表明,疫苗安全、有效,能有效预防兔病毒性出血症和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病。  相似文献   

15.
兔病毒性出血症,俗称兔瘟,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淤血及出血性变化为主要特征,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传染病。2005年  相似文献   

16.
2004年1月,山东省郓城县某兔场西德系长毛兔发生了以打响鼻、呼吸困难、食欲不振、逐渐消瘦为主要特征的慢性传染病。1调查及临诊情况该兔场10d前从外地引进20只种兔,两周内发病,其中6只先于原场发病,两周内原场陆续发病41只。一个月前该场曾接种兔瘟—兔巴氏杆菌二联疫苗。发病后用青、链霉素注射,二甲基磺胺嘧啶拌料,效果不明显。患兔体温略有升高、打响鼻、有的鼻腔流出脓性分泌物,呼吸加快、食欲下降、逐渐消瘦,感染兔继续增加。2剖检病变病兔鼻腔内有浆液性、脓性分泌物堵塞鼻孔,引起呼吸困难。支气管黏膜充血,有泡沫性黏液。严重的出…  相似文献   

17.
兔病毒性出血病俗称兔瘟,是由兔出血症病毒引起兔的急性、热性、败血性、高度接触传染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以全身实质器官出血、肝脾肿大为主要特征。OIE将其列为B类疫病。该病部分品  相似文献   

18.
<正>兔瘟又称病毒性出血症,是由兔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和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以呼吸系统出血、肝坏死、实质脏器水肿、瘀血及出血性变化为主要特征,是危害养兔业最严重的传染病之一。兔巴氏杆菌病又称兔出血性败血症,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兔传染病。2005年8月临沂市某养兔场发生了1起肉兔兔瘟与兔巴氏杆菌混合感染的病例。现就其诊治情况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9.
兔瘟又称兔病毒性出血症、兔坏死性肝炎、兔X病、兔出血性肺炎等(均属暂定名),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病变为气管及肺出血,并伴以其它实质器官的淤血和肿大,常呈爆发性流行,发病率及死亡率极高,常达95%以上。病毒存在于病兔所有组织器官、体液、分泌物及排泄物中。  相似文献   

20.
以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野毒WF株和兔多杀性巴氏杆菌C51-17株作为种子,研制出了兔病毒性出血症、多杀性巴氏杆菌二联蜂胶灭活苗,并对疫苗进行了免疫剂量、免疫产生期、免疫保护期、保存期等试验,确定出二联苗免疫剂量1.0mL,二联苗在免疫后5天对兔病毒性出血症强毒的保护率达到100%,免疫后10天对兔多杀性巴氏杆菌的保护率均达到80%,二联苗分别在免疫后6个月用兔出血症强毒攻击仍产生100%保护,在6个月用1个MLD的兔多杀性巴氏杆菌攻击保护率可达80%以上,二联苗4~8℃条件下保存期暂定为18个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