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学生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尊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云南省2所高校211名学生进行调查,以探讨大学生的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自尊与其所感受到的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母亲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呈显著的负相关.父母教养方式是影响大学生自尊水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从农村走向城市,从经济欠发达地区走向经济发达地区,这一类人称为流动人口。作为流动人口的孩子,一般有一下两种情况:一种是跟着父母到城市生活;另一种是被父母留在户籍所在地由父母一方或亲戚抚养,这种儿童叫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期,由于父母经常不在家,他们缺乏来自父母的爱,这一情况导致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与非留守儿童有较大的差距。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文梳理了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的特征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留守儿童父母如何教育孩子、如何提高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农村发展背景下的乡村留守儿童父母教养方式,文章选取693名留守儿童为研究对象,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情绪智力问卷和攻击性行为问卷收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如下结论: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情绪智力各维度均有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教养方式、过度保护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攻击性行为各维度均有...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习投入量表和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问卷对2 683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正向预测社会适应;(2)学习投入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3)性别调节了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社会适应的直接路径和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这启示家长和教育者,不仅应重视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增强中职生的学习投入提高其社会适应水平.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不同家庭对子女的教养方式逐步塑造着其智力、能力、 性格的形成,最终影响其成年的社会化行为的发展。个体与父母在交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对于 他人和自己关系的理解,影响着个体在人际交往过程中采取的态度和方法,促进或是制约着个 体合作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8~12岁儿童同伴接纳的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素质的关系,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小学生心理素质问卷(简化版)和同伴提名问卷对785名8~12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父母消极教养方式、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2)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呈显著正相关;父母消极教养方式与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呈显著负相关.(3)心理素质在父母积极和消极教养方式与同伴接纳之间起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48.45%和46.28%.研究结果表明,8~12岁儿童父母教养方式、心理素质和同伴接纳的关系密切,父母教养方式不但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还会通过心理素质间接影响小学生的同伴接纳水平.  相似文献   

7.
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现象的产生有着深厚的社会文化背景,是中国转型时期的必然产物。现阶段中国农村家庭的隔代教养质量不高,对家庭中祖辈、父辈、孙辈都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祖辈的教养模式欠科学、教养方法欠妥当,对孙辈的健康成长尤为不利。在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现象日趋普遍的今天,政府与社会应负责解决农村家庭的后顾之忧,祖辈与父辈家长应在提高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改进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农村社区与学校则要协助农村家庭教育子女并提供科学的教养知识。只有通过多方协作、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农村家庭隔代教养的水平,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出健康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才素质的综合体现, 人格是以一定的生理特征为基础, 以社会实践为中介, 个体在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自主建构的相对稳定的内部状态与外部行为的统一体, 其生成与发展是一个以自我意识发展为主要内容的渐进过程。青年期是自我意识的觉醒期, 其人格发展表现出自主性、过渡性、实践性等特点。青年期是个体生成与发展的关键阶段, 遵循青年人格发展与教育规律, 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是我国高校德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边哲 《新农村》2014,(5):42-42
如果你希望孩子的人生永远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状态,那么我们可以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让我们逐渐向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家庭气氛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学业成就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如何改善家庭中的因素,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和改善学生心理健康。方法对吉林农业大学114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性别在父母教养方式、家庭气氛、心理健康以及学业成就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是否为独生子女在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上存在显著差异;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家庭气氛均与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呈显著性相关。结论家庭气氛和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业成就有重要影响,是否为独生子女对父母教养方式和学业成就也有着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检验大学生的自立人格是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保护性人格因素的假设,采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青少年病理性互联网使用量表》对512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自立人格特质与其病理性互联网使用中的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消极后果、突显性、耐受性、社会抚慰以及总量表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自立人格特质对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总量表、强迫性上网/戒断症状、耐受性、消极后果的预测率都达到了22%以上,能显著地负向预测病理性互联网使用情况.可以初步认为大学生的自立人格是病理性互联网使用的保护性人格因素的假设获得了支持.  相似文献   

12.
人格健康作为心理健康的重要内容,对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唐诗代表着中国古典诗歌文化的高峰,其孕育的文化精神也体现了中国传统人格修养积极和优秀的一面,它蕴藏的生命之心、社会之责、悲壮之感和友爱之情刚好契合了当代大学生人格养成的中心环节,为大学生人格教育提供了巨大的理论潜力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分析了一些仍在运作,但却存在误区的几种管理方法,这些方法有悖于现代创新人才的培养理念,压抑和扭曲了大学生个性,牵制了大学生创造力和潜能的发挥。在大学生教育管理中应借鉴罗杰斯“真诚、尊重、理解”为内涵和特征的情感教学理论;只有营造和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并且在学生管理过程中贯穿民主思想,尊重和培养学生个性和选择以及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实现潜能和创造力,高等教育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对塔里木大学有代表性的500名学生样本进行卡特尔16种人格特质测试的基础上,阐述新疆高校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目的和意义,指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途径方法;引导大学生充实与发展自我,不断塑造和提升自己的人格素质,完善健康人格;明确新疆高校加强大学生健康人格培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自清末创建以来,经历了三次发展浪潮。目前,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德育的有效载体。研究大学生社团的发展、类型及德育功能,对提高大学生德育的实效性和增强大学生德育的针对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考前焦虑的保护性人格因素及其作用机制,在开学1周内用青少年学生自立人格量表和特质焦虑量对296名中学生进行了调查,2个月后的期中考试前用状态焦虑量表对同样的被试再次进行调查,并做了相关分析和路径分析.结果发现:①人际独立、个人独立和个人主动与2个月后的考前焦虑显著负相关;特质焦虑与2个月后的考前焦虑显著正相关;②特质焦虑在人际独立、个人独立和个人责任对2个月后的考前焦虑的预测中起到完全中介作用.可以认为,自立人格特质是焦虑的保护性人格因素,特质焦虑是自立人格特质影响考前焦虑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7.
随着低碳理念的深入,城市绿化的边界不断延伸,从地面到屋顶,从平面到立体,建筑壁面绿化正在成为城市绿化的崭新空间。简述了壁面绿化的功能、要求及植物的选择和壁面绿化的结构及载体形式。  相似文献   

18.
洛克是西方哲学经验论派的重要代表,在洛克哲学中,关于同一性的思想丰富而深刻,洛克关于人格同一性的研究独具特色,充满矛盾,洛克认为人与人格有所不同,人格同一在于自我意识或自我认同,其深刻思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职学校的学生存在综合素质不高,行为习惯和心理上存在承受能力较弱、依赖性较强、逆反心理较重等方面的缺陷,把其作为独立群体,对其人格特质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把广东省理工职业技术学校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不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实验组每周增加2次登山运动,每次运动时间为90min,强度控制在心率130~150次/ min,实验周期18周。实验前后利用卡特尔16PF量表分别测试人格特质,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实验组16PF人格因素中的乐群性、稳定性、恃强性、有恒性和敢为性得到显著提高(P﹤0.05),表现为具有良好的团队意识,情绪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独立积极,养成敢于担当的良好品质;怀疑性降低(P﹤0.01);表现为依赖随和,易与人相处,改变了怀疑刚愎,固执已见的不良习惯;登山运动项目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登山运动作为运动处方应用于塑造中职学生人格特质等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