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几种杀虫剂对桃蚜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2000倍液的毒力最高,达98.2%。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和阿克泰2000倍液药后3d校正防效达98.4%以上,害极灭、阿锐克、氯氰菊酯、乐斯本也有较高的防效,而鱼藤酮防效最差。  相似文献   

2.
1992~1993年室内试验,用灭蚜菌150倍液喷雾防治桃粉蚜、石榴上棉蚜、桃蚜和2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24小时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66.8%、84%和92%。田间小区试验用100、150和2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24小时防治效果均在99%,但96小时后200倍液防治区的蚜虫数量即迅速增加。大田防治示范果园分别用200、400和600倍灭蚜菌防治苹果黄蚜24小时后防效均在94.9%~98.1%,10天后虫口均未见增长,而未喷灭蚜菌的对照树,黄蚜数量增加了4.74倍  相似文献   

3.
480g/L毒死蜱乳油对苹果绵蚜及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彩凤  姬小雪 《江西植保》2014,37(3):272-274
为明确480 g/L毒死蜱乳油对苹果绵蚜及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效果,特选取虫害发生较重的苹果园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480 g/L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药后21 d对苹果棉蚜的防效最高可达89.70%,药后15 d对桃小食心虫的防效最高可达94.34%,防效较好且对果树安全。  相似文献   

4.
灭蚜菌对四种果树蚜虫的防效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1993年室内试验,用灭蚜菌150倍液喷雾防治桃粉蚜、石榴上棉蚜、桃蚜和2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24小时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66.85、84%和92%。田间小区试验用100、150和200倍液防治苹果黄蚜,24小时治效果均在99%,但96小时后200倍液防治区的蚜虫数量即迅速增加。从田防防治示范果园分别用200、400和600倍灭蚜菌防治苹果黄蚜24小时后效均在94.9%-98.1%  相似文献   

5.
40%毒死蜱乳油防治苹果绵蚜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表明40%毒死蜱乳油对苹果绵蚜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稀释1500~2000倍,施药后7d的防效在95%以上,施药后21d的防效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6.
2018年,于江苏句容研究了释放异色瓢虫、喷洒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对桃园桃蚜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释放比例为1∶10~15、1∶15~20的异色瓢虫释放处理和化防处理对桃园桃蚜均有显著抑制作用,对桃树新梢保护效果较好。防治后7d,异色瓢虫释放区释放比例1∶15~20的处理防效达90.1%;防治后14 d,异色瓢虫释放区防效均有所下降,化防区防效则达到最高,防效为99.5%。从防治效果和经济成本角度综合考虑,建议加强早期虫情监测,发现少量桃蚜时按照1∶15~20的比例释放异色瓢虫;桃蚜虫量较多时,按照1∶10~15的比例释放异色瓢虫或使用氟啶虫胺腈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7.
用EB-82灭蚜菌200倍液和天力Ⅱ号2000倍液喷雾防治棉田蚜虫,喷后2、8天对棉蚜的防效分别为90.67%、85.94%和86.28%、97.65%;对棉长管蚜的防效均在96%以上。EB-82灭蚜菌对棉田常见捕食性天敌无伤害作用,天力Ⅱ号喷后天敌数量略有下降,喷氧化乐果的棉株上天敌全部死亡。  相似文献   

8.
增效吡虫啉新制剂2.5%蚜虱立克乳油防治棉蚜、麦蚜,每亩制剂用量为12.5~25mL和15~30mL,1~15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7.1%~100%和90.8%~100%;防治桃蚜稀释2000~4000倍液,1~15d的防效为94.9%~100%,对3种蚜虫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  相似文献   

9.
桃蚜、萝卜蚜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桃蚜、萝卜蚜在一系列恒温、变温下的发育速率,结果表明:(1)低于18℃桃蚜比萝卜蚜发育快,19—27℃范围内两种蚜虫发育速率基本一致,高于27℃萝卜蚜比桃蚜发育快;(2)根据恒温下数据所拟合的logistic曲线准确地反映了变温下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可用于描述和预测种群在自然变温下的发育进度;(3)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温积常数两个统计量会随试验温度的波动方式和幅度不同而异,但只要数据和计算方法适当,还是能用于种群模拟和预测的。  相似文献   

10.
6种农药对瓜蚜的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防治西瓜瓜蚜的有效药剂,用6种药剂进行了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对瓜蚜的毒力最高,60g/L乙基多杀菌素SC毒力最低,48hLC50分别为0.38mg/L和2 225.63mg/L。6种药剂毒力大小依次为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啶虫脒吡虫啉乙基多杀菌素。田间试验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EC 3 000倍、10%溴氰虫酰胺OD 2 000倍、22%氟啶虫胺腈SC 4 000倍对瓜蚜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好,3~14d防效均达到90%以上,防效差异不显著;20%啶虫脒WP 3 000倍和10%吡虫啉WP 3 000倍速效性及持效性均较差,1d防效分别为31.31%和6.66%,14d防效分别为57.39%和47.80%;60g/L乙基多杀菌素SC 1 000倍防效最差,药后14d的最高防效仅为34.70%。推荐田间轮换使用阿维菌素、溴氰虫酰胺、氟啶虫胺腈防治瓜蚜。  相似文献   

11.
吴红波  ;金道超 《植物保护》2007,33(6):121-123
研究了贵州省烟田蚜虫的种类,结果表明:迁入到烟田的蚜虫隶属9种,其中桃蚜(Myzus persicae)、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豆蚜(Aphis craccivora)、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麦长管蚜(Macrosiphum miscanthi)占诱集蚜量的90%以上,尤以桃蚜数量最大,是烟田传播病毒病的主要蚜种,能传播多种烟草病毒病。试验结果还表明,单作烟田和毗邻油菜的烟田病毒病发病较高,麦套烟的发病较轻;甘蓝蚜、豆蚜和萝卜蚜基本上不能在烟叶上定殖。  相似文献   

12.
1985~1986年,在杭州东郊系统调查了13块地5种十字花科蔬菜上蚜虫的寄生性天敌和被寄生率。共发现原寄生蜂两种,即菜小脉蚜茧蜂和烟蚜茧蜂,前者寄生于桃蚜和萝卜蚜,后者仅寄生于桃蚜,寄生率大多在0~3%,很少超过10%,在蚜虫数量上升阶段寄生率一般呈下降趋势,只有在蚜虫数量迅速下降阶段才明显上升,故蚜虫数量变化受寄生蜂影响不大。共发现重寄生蜂5种,重寄生率平均约为50%,高时接近100%。表明重寄生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蚜茧蜂对蚜虫的控制效能。  相似文献   

13.
春油菜蚜虫的为害及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蚜虫是造成春油菜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1991~1992年作者研究了春油菜不同生育阶段受蚜虫为害损失及防治指标。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油菜植株受蚜虫为害时,导致株高下降、有效角果数减少、单株产量下降。油菜苗期、苔花期、角果期的临界为害量分别为12~15、50~100、90~100(头/株)。根据虫量与产量损失预测模型,结合春油菜价格、产量水平、防治费用、经济效益及天敌各防治风险等因素,本文提出了每hm~2产1050kg的油菜田,防治指标为12头/株。  相似文献   

14.
烟蚜茧蜂是蚜类害虫的优势寄生性天敌,室内大规模扩繁条件下,开展了烟蚜茧蜂对7种寄主蚜虫的寄生率与子代发育特征研究,比较了以不同寄主繁育的烟蚜茧蜂在体型大小、回接寄生率、羽化率和性比等重要生物学特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烟蚜茧蜂对棉蚜和禾谷缢管蚜的寄生率极低,分别为0.5%和0;对烟蚜和麦二叉蚜的寄生率较高,分别为53.13%和51.83%,且显著高于其它处理。利用麦二叉蚜繁育的烟蚜茧蜂羽化率为90.34%,雌蜂发育历期为11.47 d,雌性比例为61.08%,与利用烟蚜繁育的烟蚜茧蜂无显著差异,且其对烟蚜亦有较高寄生率。结合考虑扩繁周期、成本、时-空利用率等因素,麦二叉蚜有望作为扩繁寄主应用于烟蚜茧蜂的规模化繁殖生产。  相似文献   

15.
蔬菜蚜虫感染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分布于昆虫等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共生细菌,对寄主的生殖方式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因而在害虫基因工程和生物防治中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Wolbachia的外膜蛋白ws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扩增法检测了北京市郊设施蔬菜上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甘蓝蚜(Brevicoryne brassicae)、桃蚜(Myzus persicae)体内Wolbachia的感染状况。结果表明,3种蔬菜蚜虫体内均能扩增出长度约为500 bp(萝卜蚜)和590 bp(甘蓝蚜、桃蚜)的wsp目的基因片断,表明这几种主要蚜虫体内均广泛存在Wolbachia的感染,为利用Wolbachia基因工程开发菜蚜的生物防治新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菊酯、有机磷类混合制剂开发研究初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以合剂共毒系数为增效参考指标,以田间实证增效效果为重要依据,选用棉铃虫、菜蚜类和麦蚜类等五种重要农业害虫为供试虫,经过1983—1988年的6年筛选和增效研究,发现由拟除虫菊酯类同有机磷类农药复配的二元混合制剂,大多数有较显著的增效作用,共毒系数超过130者,占试验总数的84.4%,其中超过200者占增效数的48.2%。以有机磷类农药复配组合中,共毒系数超过130者占总数的58.3%,但无超过200者。不同害虫的田间增效试验亦得到合剂比单剂防效高的增效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出防治萝卜蚜高效、低残留药剂,对30%乙酰甲胺磷乳油和40%氧乐果乳油防治萝卜蚜进行了药效对比及用量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0%乙酰甲胺磷乳油对萝卜蚜具有理想的防治效果,表现出良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使用30%乙酰甲胺磷乳油65~135mL/667m2,在蚜虫发生期内喷雾防治,施药第1d,防治效果就超过90%,药后第10d仍保持在90%以上,且对油菜安全。  相似文献   

18.
油菜品种抗蚜性多目标模糊综合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采用模糊统计回归法,建立了油菜品种的自然感蚜量、蚜虫在品种上的“累积存活率”,平均发育历期、平均产仔量、内禀增长率及品种耐害性、干扰效应等抗性指的模糊隶属函数,建立了品种抗蚜性的模糊综合决策模型。结果表明,12个品种抗性强弱为:红叶芥>咸阳74-1>甘油5号>88631>7211>75-1>波力木耳>88638>德国15选株>华油9号>秦油3号>秦油2号。同时作者提出的一套衡量品种抗性的指禁  相似文献   

19.
油菜蚜虫混合种群损失当量与复合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自然开放式大田系统调查,对油菜蚜虫混合种群为害损失进行研究,提出一个新的混合蚜群特征的综合度量指标——“累积蚜量为害指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油菜蚜虫混合种群损失当量及其模似模型,得三类蚜虫的为害当量。即:①苗期,桃蚜:萝卜蚜=1:0.8834;②苔花期,桃蚜:萝卜蚜:甘蓝蚜=1:1.1282:1.3725;③荚果期,桃蚜:萝卜蚜:甘蓝蚜=1:1.7394:2.5298。并组建了混合种群损失(?)量模型与多元回归模型,制订了油菜蚜虫混合种群的复合防治指标。通过对1991—1992年田间实际应用(?)表明,二模型的决策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并与田间实际状况相符。  相似文献   

20.
不同寄主植物对草地螟的营养作用及消化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食性昆虫可以在取食后通过消化分解和吸收从食物中获得营养从而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不同植物中营养物质成分在质和量上都有很大差别。本文通过用藜(灰菜)、大豆、向日葵、玉米和马铃薯叶片分别饲喂草地螟,发现取食不同寄主植物不仅显著影响草地螟幼虫的相对取食量、相对生长率和食物利用率(P0.05),而且中肠消化酶活性也不相同。幼虫取食最喜食的藜时,各项营养指标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的幼虫,其中肠消化酶活性也最高;而饲喂草地螟幼虫不喜食的马铃薯和玉米时,幼虫无论取食量、生长率还是食物利用率均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P0.05),中肠消化酶活性较低,但是某些酶活性随取食时间的增加而升高,这可能是昆虫对不适寄主的一种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