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0 毫秒
1.
插花艺术是艺术丛林中的一枝奇葩,它不是一种单一的艺术,而是多种艺术的综合;插花艺术的美不是一种单一的美,而是一种美的集合。一幅插花艺术作品如何去欣赏,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的植物学和美学方面的知识,还要有一定的历史、绘画和文学等方面的修养。欣赏插花艺术就是对插花艺术的审美,因此要欣赏插花就必须对插花艺术和插花艺术美有充分的认识。插花艺术的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树木盆景的题名,除了造化、点明物象,引导欣赏者进入美的境界,各按各的美学层次,饱览其间,从此岸到达彼岸外,还含有作者借物抒怀、以物言志的特殊功能。一个好的题名确有“画龙点睛”之妙,但也不能一概而论,凡有题名者,均为高档次作品。有的作品不标题名,让欣赏者们自己去解释作品的内涵,品尝自己酿制的“果汁”,岂不味道更美。  相似文献   

3.
果之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果实对我的引诱最早是从食欲开始的。它又甜又香,还能饱肚子,所以吃起没完。中学毕业后,情感发生了变化。果实的形与色冲淡了食欲,看着比吃还美。尤其东北的山钉子海棠和小果山楂,叶子一落,满树红果映着秋目的晴空,加上小鸟叽叽喳喳争食,一幅丰盛的美景,谁也画不出这大自然美满的平衡。而冬季漫天大雪中,看着饥饿的小鸟啃食残留的红枣、海棠,竟也有一种感动。对于果实,我从爱吃变得爱看,进而悟出了它象征的美,真正自然的美。读完大学走到工作岗位上,耳朵里总是听到“成果,成果!”整天为成果而干,为成果而战,这个果被抽象化了。凭它可以有一切,不甜也甜,不美也美。有了成果可以上天,可以兴  相似文献   

4.
在美学研究的范畴内,意象是一种审美心理现象,被解释为有一定意义的明白的形象。对于根艺来说,审美活动不仅突出地反映在欣赏的过程中,而且创作过程同时伴随着审美活动的存在;因此意象性也就贯穿于根艺创作和欣赏过程的始终。那么意象性在根艺中有哪些表现呢? 在根艺创作中,创作者综合自然中或生活中诸多零散的事物形象及其细节,按照可能有的逻辑结构,抓住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形态特征,抛开偶然的形象枝节或不注重对象的具体形态,创造一个朦胧含蓄的艺术形象。这一形象及其意蕴必须经过欣赏者的联想  相似文献   

5.
野趣是树根造型艺术根料的天然属性,野趣之美是根艺赖以表现自身特色的基础,它是根艺作品审美的主要标准。野趣美,是美学范畴的新成员,它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合型的美,是属于客观自然基础之上的。它有自然美、优美、滑稽怪诞美等多种元素成份。但它没有自然美那样宽泛的表现场所与内涵,而是更多地表现于较小范围之内或事物之间,侧重于奇绝的外形,有较强的直观感觉。在根艺作品中,它更能  相似文献   

6.
附石盆景,作为盆景艺术中一个独立的形式,有着它自身的优势。首先,它不择树种,绝大多数盆景树种都可以附石;其次,由于有石材的衬托,所以对树木的桩形不象对树桩盆景那样苛求;尤其可贵的是适宜扦插苗木的盆景创作,是在保护自然资源的同时繁荣盆景事业的一条可行之路。正因上述优势,附石盆景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从各地盆景界的作品看来,附石盆景的数量还是不及其它组合盆景(如丛林式、水旱盆等)。考查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附石盆景的制作难度相对较大,对技术、技巧的要求较高,使一些缺乏经验的爱好者望而却步:二是按照常规来制作附石盆景需时较长,一般在树桩附石后,让根系衔石而生,附着稳固,都要经过3~5年的埋土栽培。笔者在多年的实践中,对此也深有感触。往往在选中石材后,对树桩的选择颇费踌躇:桩形好的,根系不一定与石材相配,还须先埋土定植,培育根系;有的树桩根系能较为合理地附石,而枝形与石材又不尽协调,附石后还必须重新调整枝形,进行养护。这便是让初学附石盆景制作者感到好的树桩可遇不可求的缘  相似文献   

7.
在花卉市场常听到顾客对花商说“我要艺术插花”,许多花店店员也常把“艺术插花”挂在嘴边。什么是“艺术插花”呢?2001年新版的《新华词典》中对“艺术”的解释是这样的:“通过塑造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形象地反映人们现实生活的精神世界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从这一阐述中,可以看到插花不论是哪一种类或派别都可以称为“艺术插花”,因为插花正是以花的美来反映人们精神世界中对美的追求,插花本身就是艺术活动,插花活动所创造的作品并没有“艺术的”与“非艺术的”之分。  相似文献   

8.
藏与露盆景在有限的盆中要展现无限的空间,处理好藏与露的关系十分重要。藏是含蓄蕴藉,露是浅露直率。中国美学主张含蓄,认为景愈藏境界越大。虽然主张表现但并不象西方那样主张情感的直接表达,而要将情感深“藏”于审美意象之中来启人联想,导人回味。这也就是中国美学和西方美学的重大区别之一。中国江南私家的庭园小中见大,曲径通幽。利用地形的起伏,树木的遮映,门窗墙廊的阻隔,达到峰回路转,步移景异的境地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此外,还通过对联、匾额的题写将诗情画意渗入园林,使游人产生种种联想,使景外有  相似文献   

9.
盆景作品在审美过程中,能使欣赏者产生美感,就具备了美学意义。植物的生理特性决定了榕树盆景有奇特的根。因此,在欣赏榕树盆景时,其美感特征突出地表现在根。榕树盆景奇特的根表现在:独有与变化。与其它植物盆景相比,气根、块根、盘根是榕树盆景所独有的。其变化表现在:有时一种、两种或三种根呈现于一盆之中,形成根与根形状的对比变化;每种根本身又都富有变化。气根,是榕树枝或干上生长出的气生根,上悬于枝干,下垂人土中;有的气根单垂,有的气根联垂,有的  相似文献   

10.
布局,在中国画里叫做“经营位置”,一幅山水画的成功与否,经营位置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制作山水盆景时.布局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谓布局,就是以造型艺术的手法制造景物之间的矛盾,怎样安排这些矛盾的艺术组合,这就是布局要推敲的问题。在一盆山水盆景中存在着很多矛盾,如虚实、零整、主次、高矮、大小、远近、疏密、明暗等,这些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应精心设计,否则,虽石块姿态很美也不会制出好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时期,明代中晚期的品茗生活不仅是一种艺术审美和人格修养的过程,更是极具美学意趣,而品茗空间即是一个饮茶生活的缩影,是将自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通过创造想象或者选择倾注在一定的空间中,绘画能让我们更直观地感受。本文通过对明代茶画中品茗空间及其意境进行分析,感受其追求简约却又不失简单,寻求清雅避世却又明心见性,通过茶体悟自然的美好,对抗世间浮躁的喧嚣的淡然心态及提炼出当时茶人的高超审美和生活情趣。  相似文献   

12.
山水盆景与国画间的关系千丝万缕,思维方式也为国画的艺术见解所左右。传统山水画视人物为点缀,山水盆景则将配件视为小玩艺儿。现代盆景将配件的作用归纳为:依所谓“丈山、尺树、寸马、分人”的比例;以点缀小配件衬托景界的高峻深远或完成构图的均衡与动势;以配件的提示唤起欣赏者的艺术联想,从而丰富景观的内涵。这种对配件功能的认识是不充  相似文献   

13.
石玩与园林艺术、盆景艺术虽有极密切的联系,但它始终是一门独立存在的艺术,它有自身的创作规律和审美特征。一、石玩艺术的创作规律“石玩”,又称“供石”、“摆石”。是指布置在一定的空间中,供人观赏的石头。大者列于庭园,如苏州留园的“冠云峰”;中者置于堂屋客厅作清供;小者可于几案掌中观玩。石玩的创作,不同于古代的石刻艺术,也不同于现代的各种石雕工艺品。石玩艺术注重于发现,而石刻、石雕则注重于雕刻。石玩与石刻,虽然都重视石材的选择,但  相似文献   

14.
从“无声的诗,立体的画”这个角度去认识盆景艺术、就作者来说,需要具有文学和美学的基础理论,尤其是要掌握文学创作的理论知识。盆景艺术的特点决定了盆景创作与文学理论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美,不论“优美”和“壮美”,或称柔美和刚美、秀美和“遒美”,都取决在事物的形式和谐、有规律、有秩序、有一定比例……多样统一。反之则为丑。但从美学角度来看,丑,又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审美范畴。罗丹说:“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谓‘丑’,  相似文献   

16.
千变万化的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创作素材。而写生正是作为认识自然界的一种手段而存在。通过写生既可培养观察能力,又可以逐步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写生的过程就是掌握所绘对象的结构、特征,乃至各部分之间关系的过程。写生的种类大致可分为线描、素描、淡采三种。1.线描:这是写生过程中最为常用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它继承了中国传统的绘画特点,通过线的粗细、浓淡、曲直、刚柔、轻重等等手法去表现不同的对象晋代画家顾恺之的画,线条如“春蚕吐丝”,行云流水”;唐代的吴道子、五代的曹仲达画中的线曾被称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总之历代画家都把线条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最大的限度。线描的工具可以用钢笔、铅笔,也可以用毛笔,如图(一)便是钢笔线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把盆景称之为立体的画,这不仅是出于对盆景的审美感受,而且——除了盆景本身的审美特征外——在艺理上,盆景与国画有着许多内在联系。如画论六法之一“经营位置”中的取势、虚实、疏密、均衡、宾主关系与落款等章法要求,与盆景存在着一般共性。如果一部盆景作品,自身境界不错而无落款,不但缺乏完美感,还会降低作品的审美情趣;又如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仅就花卉盆景与环境美学的关系谈些个人认识,期望引起有志于研究“环境美”的人士的兴趣。  相似文献   

19.
造作为忌     
读了有关象形盆景争议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深思。象形盆景的存在是有基础的:①大自然奇迹地造就了象形的山与树;②象形盆景有它的欣赏者;③好的象形盆景妙趣横生,有一定的艺术性。一株老桩如鹤似鹰,一块奇石象马或鹿,无可说长论短。比如《断臂女神》一作,从照片推测此作所取的材料,在未加工之前已有几分  相似文献   

20.
或许你不知道它们的名字,或许它们已被育成家花。无论如何,都不影响你把它们带回家,装点你的生活。就像歌中唱的那样“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