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   总被引:47,自引:9,他引:47  
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主要进展包括4个方面,(1)从食品品质-性状-蛋白质-DNA四个层次对中国230份小麦品种的6类49个品质性状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建立了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了中国面条标准化实验制作与评价方法,明确了选种指标,建立并验证其分子标记选择体系,还优化并完善面包、北方馒头和饼干的评价方法与选种指标;(2)创立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酸性毛细管电泳(A-CE)与高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质谱(MS)鉴定方法;发现了与面筋强度直接相关的水溶性蛋白WS-6;改进SDS-PAGE方法,明确了面包和面条对亚基组成的要求。筛选出Glu-B1和Glu-D3位点8个亚基的STS标记,明确了Glu-D3位点亚基与基因的关系;在小麦近缘种中鉴定了15个新亚基,丰富了品质改良的候选基因资源;(3)阐明了从农家种、历史改良品种到目前主栽品种的籽粒硬度演变规律和等位变异特点,发现7个新等位基因,修正硬度形成的分子理论;(4)制定全国小麦品质区划方案,为全国品质育种提供了3批亲本。为了更好推动中国小麦品质改良工作的发展,建议加强4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我国及国外几个小麦主产国主要面包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的历史和现状。结果表明,北美优质面包小麦育种主要使用了来自欧洲的资源品种;发放品种在烘烤品质上表现优良。国内小麦品质育种起步较晚;经过近20年的努力,烘烤品质同北美相比虽然有一定差距,但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同时也反映出了品质的改良与高分子量麦谷蛋折的亚基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及其与面条品质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多年来,小麦品种面条品质的研究和改良多注重出份率、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等。关于小麦品种面粉粘度性状及其与面条品质关系的研究国内外报道甚少。本文选用对个在我国华北、黄淮和长江中下游麦区种植的冬小麦品种,测定其籽粒品质性状、面粉糊化特性和粘度特性等,旨在研究面粉粘度等若干品质性状及其与面条品质的相关性,为研究简便的面条品质评价方法提供理论依据。1995年在生产条件下取31个小麦品种的代表性样品,每品种取1000g籽粒,安全水分(籽粒含水量<13.0%)以下储存3个月后,摊机取5g籽粒,用NewPort粉碎机(澳大利亚产)打…  相似文献   

4.
刘自成  杨虓  骆丹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174-15176
[目的]分析评价庆阳市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品种(系)的品质,确保庆阳市冬小麦快速健康发展.[方法]对陇东学院旱作小麦育种课题组新选育的10个陇育号小麦品种(系)的理化性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鉴定.[结果]大部分品种(系)品质属于硬质;容重出粉率中上,灰分含量较低,湿面筋含量较高,吸水率高,沉降值相对较低,粗蛋白含量较低.面团流变学特性显示,绝大部分品种仅适合于加工馒头、面条等传统面食.针对陇育号小麦品质现状、资源优势及区域特性,提出今后在优质冬小麦育种中可通过转基因技术导入优质基因,有目标地改良这些品种为高筋和低筋优质专用品种;优质馒头和面条小麦品种应尽快建立专用生产基地,以大面积生产优质、绿色、专用馒头面条小麦品种,并实现产品加工外销,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结论]该研究可为小麦品质改良及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企业的原料选择提供理论依据及指明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皖北地区小麦品种的加工品质性状,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好的种质资源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了皖北地区65个小麦栽培品种(系),对这些小麦品种的籽粒品质性状包括蛋白质含量、沉降值、湿面筋含量和千粒重以及面团品质性状进行测定,利用方差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比较各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间的差异,以及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小麦加工品质性状方面,各品种之间存在较大的变异范围;相关性分析表明,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均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除了峰值高度)呈显著或极显著地正相关,而千粒重与面团品质性状的4个指标呈负相关(除了峰值高度)。[结论]在小麦育种早代,可以通过提高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改良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普通馕品质和小麦品质特性之间的关系,分析对普通馕品质影响较大的品质指标,为馕专用小麦选育和馕加工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1份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为材料,测试其籽粒性状、面粉特性、粉质仪参数、拉伸仪参数和揉混仪参数,对11个品种的小麦粉进行普通馕制作和感官评价。【结果】新疆冬小麦主栽品种主要品质指标均值,除稳定时间外,其他指标均达到中强筋品质类型;南北疆主栽小麦品质的差异主要是稳定时间、粉质质量指数和弱化度等指标差异较大造成的。新冬18号、新冬22号、新冬53号、新冬60号4个品种适合用作优质普通馕的制作。面筋指数、稳定时间、弱化度、粉质质量指数,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拉伸比例、最大拉伸比例,峰值时间 、峰后斜率12项品质指标与普通馕品质的关系均呈极显著相关。【结论】面筋指数、粉质仪参数和拉伸仪参数是判断普通馕品质的重要品质特性,这些指标既是普通馕的综合质量预测和评价的有效手段,也是普通馕专用小麦品质改良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与提升实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面总结分析国内外果树果实品质改良现状、中国果树品质改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与成因,在此基础上系统阐述柑橘、苹果、梨、桃及葡萄等主要果树果实品质遗传改良的目标、技术途径与成果、品质性状遗传倾向、芽变机理,并举例阐述柑橘原生质体融合与无核品种创制、功能型苹果及其育种技术体系创建、早熟核果类果树品种和无核葡萄胚培育种、野生樱桃李资源品种化及转基因缩短童期新技术等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最后针对中国果实品质改良提出几条建议:进一步加强野生果树资源评价及亲本利用研究,努力拓宽栽培品种的遗传基础,协同提升果实品质;进一步开展细胞工程等生物技术以及芽变机理和性状遗传变异规律研究,建立生物技术与常规技术结合、杂交育种与芽变选种优势互补的果树果实品质高效改良技术体系;进一步加强新品系的国际品种区域栽培试验及国际品种权申请与保护,培育国际性的果树“大品种”。  相似文献   

8.
强筋小麦是用来加工面包专用粉、意大利通心粉、膨松油炸制品用粉或用于配麦的专用小麦。我国小麦烘焙呈逐步改良趋势,但与国外的面包小麦相比,在品质上仍有较大的差距。小麦品质包括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现有已审定推广的冬小麦品种资源中,我们开展了连续性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引种试验和品质鉴评工作,广泛引进我国黄淮冬麦区各省育成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鉴定这些品种的丰产性、抗病性和籽粒品质,并进行了食品加工试验。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我省小麦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的标准品种,主要从产量、熟期和生态类型等方面考虑设置的,这在过去对我省小麦育种和生产都起到了积极推动和指导作用。而从现在起,把小麦的主要品质指标做为设置标准品种的重要依据,势在必行;它将对今后我省小麦品质的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八个标准品种两年品质分析结果,明确了这八个品种分别为中筋小麦和低筋小麦。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在两个试验的标准品种中  相似文献   

10.
江苏淮南麦区是中国红粒小麦的主产区,可分为软红麦与硬红麦2种类型.为了促进江苏省小麦遗传改良和品种选育工作,带动该地区小麦产业的发展,以区域试验资料为基础分析了不同时期江苏红粒小麦育成品种的性状变化.自1981年以来,江苏省通过省或国家审定的红粒小麦品种有53个,随育种进程小麦品种的产量水平呈上升趋势,产量构成要素中千粒重增加最多,软红麦的品质达到国家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硬红麦的质量达不到国家强筋麦指标;赤霉病抗性改良较明显,白粉病改良有较好进展.育种技术中,常规育种仍然是品种选育的主体,常规育种中形成了滚动回交、协调选择等一系列育种理论,细胞工程及分子技术已经在江苏省小麦育种中得到应用.30年来的品种培育对小麦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甘肃省小麦品质问题及育种对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甘肃小麦品种普遍面筋强度不足、加工品种较差的原因是缺乏优质的蛋白亚基。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需要,改良我省小麦品质已成为一项紧迫的任务。育种目标上应由重视产量向重视效益的方向转变,由提高营养品质向提高加工品质的方向转变,并根据甘肃省的生态条件确定专用品种的主攻方向,当前应加强国内外优质品种与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解决测试手段,提高育种技术,以尽快使我省的小麦品质育种提高到一个新的水  相似文献   

12.
面条食用品质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25个中澳小麦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影响面条品质评价结果的因素,以及客观性品质评价方法在面条食用品质评价中应用的可行性,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面条的尺寸、评价方法、加盐与否等都会对参试小麦品种(系)面条品质评价结果的绝对值和相对排序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在评价小麦品种(系)的面条加工适应性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各个操作步骤的一致性与标准化。用一种方法来评价不同小麦品种(系)所制面条的食用品质时,应采用的较优条件为:用细面条、不加盐、最佳煮制时间的样品准备方式,相同放置时间、相同样品评价前处理方式。当多种评价方法结合使用时,选用宽面条可以较好的保持评价结果的一致性。在用QTS-25型质构仪评价面条品质时,可用粘结性评价细面条的光滑性,用断裂力和咀嚼性评价宽面条的韧性。  相似文献   

13.
小麦品质特性的研究已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国内小麦品质的遗传改良主要是针对以往育种过程中只注重产量性状的研究而造成推广品种品质劣变的事实,通过引入新型优质资源为基础,借助杂交或转基因技术为手段,以高效抗源为保证来进行品质的遗传改良,使小麦籽粒品质大幅度提高,同时辅之于保优栽培技术体系。本文在氮肥、水分等环境因素对小麦品质影响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小麦高产优质生产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通过2005~2007年的试验,研究了包括可见/近红外光谱、粘度谱特征值和质地谱特征值等现代检测技术与米饭食味的相关性,初步建立了粳稻食味快速评价体系,利用该评价体系对黑龙江省2007年收获的28个粳稻主栽品种进行了评价。并对28个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其综合品质由高到低分成四类,依次为:第Ⅰ类、第Ⅱ类、第Ⅲ类、第Ⅳ类。其中第Ⅰ类和第Ⅱ类,包括上育397、五优稻1号、五优稻3号、五优稻4号、龙稻3号、龙粳14、龙粳17、龙粳20、绥粳4号、绥粳10号、松粳6号、牡丹江27、垦稻10号和空育131等品种,它们的综合品质性状较好。与日本越光、一目惚等品种的主要差距是,峰值黏度偏低,消减值偏高,硬度值偏高,质构特性的平衡性普遍较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专用优质小麦的生产受到各方面的重视。粮食流通体制及优质优价政策的实施,使小麦生产、销售、加工各环节都涉及到小麦的品质问题。近年来麦区小麦品种的品质状况与国外小麦品种的品质差距、各类专用粉生产的理论依据、品种审定的品质标准等,已成为山西省小麦品种品质改良现状研究中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小麦与国际接轨,小麦生产要现代化、国际化,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较为简要地叙述了目前中国马铃薯品种的品质现状,对中国马铃薯育种中品质性状上存在的问题及品种的品质性状改良目标建立进行了探讨,结合分析了中国马铃薯种质资源品质性状研究与利用现状,从倍性育种技术、分子技术与种质资源等的研究与利用方面着眼,提出了中国应加强育种新技术开发和利用以及扩大种质资源利用范围的马铃薯品质改良策略,为今后开展马铃薯品质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麦品种(系)籽粒LOX活性与部分品质性状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10个小麦品种(系)随机区组试验的LOX活性、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籽粒硬度、直链淀粉和RVA参数等13个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除糊化温度之外,其余12个品质性状的品种间均达到极显著;全麦粉LOX活性与面粉LOX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后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低谷粘度呈显著负相关;面粉LOX活性与低谷粘度、最后粘度、反弹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高峰粘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认为小麦品种(系)籽粒的LOX活性高对全麦粉和面粉的若干主要品质性状存负面的影响;就针对籽粒LOX活性的品质改良而言,认为在育种中应尽量筛选那些LOX活性较低的材料。讨论了脂肪氧化酶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研究10个小麦品种(系)随机区组试验的LOX活性、蛋白质、湿面筋、沉降值、籽粒硬度、直链淀粉和RVA参数等13个品质性状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除糊化温度之外,其余12个品质性状的品种间均达到极显著;全麦粉LOX活性与面粉LOX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最后粘度、反弹值、峰值时间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低谷粘度呈显著负相关;面粉LOX活性与低谷粘度、最后粘度、反弹值和峰值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高峰粘度和直链淀粉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认为小麦品种(系)籽粒的LOX活性高对全麦粉和面粉的若干主要品质性状存负面的影响;就针对籽粒LOX活性的品质改良而言,认为在育种中应尽量筛选那些LOX活性较低的材料。讨论了脂肪氧化酶在小麦品质改良中的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2005~2006年度新疆冬麦区域试验15个参试小麦品种(系)为材料,采用AACC及国标分析方法对磨粉品质、面粉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新疆小麦新品系的品质性状有了明显提高,表现为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延展度高的特点,但存在面粉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与面团流变学特性不协调的问题,面团流变学特性需进一步提高.(2)新疆小麦新品系的的灰分含量、沉淀值以及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软化度、评价值、拉伸面积、最大拉伸阻力等面团流变学特性的变异系数均较高,具有较大的遗传改良潜力,是今后小麦品质改良的重点性状.(3)经综合比较和评价,仅有品种(系)CA0203、200502达到国家强筋小麦品质标准.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2009,(4):43-43
2009年1月9日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传来喜讯,38项农业科技成果喜获2008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6项。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首都师范大学和山西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何中虎等14位专家的科技成果“中国小麦品种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分子改良技术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农科院摘得5块国家科技奖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