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将欧拉羊引入半农半牧区临潭县,与本地藏羊进行杂交改良试验,并进行繁殖性能、F1代羔羊体尺体重跟踪测定,结果表明:欧拉羊在半农半牧区的繁殖性能比本地藏羊的高,繁殖能力强;杂种羔羊初生、3、6、12月龄体高、体长、胸围、体重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羔羊(P<0.01);管围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欧拉羊杂交改良半农半牧区本地藏羊杂交F1代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2.
用欧拉羊杂交改良乔科羊,生产的欧乔杂种F1代羔羊,对初生、3月龄、6月龄、12月龄、18月龄时的F1羊进行了体尺跟踪测定,结果欧乔杂交F1代初生公、母羊体高、体长、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初生公、母羊相应指标(P0.01);胸围和管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3.
2003年,青海省黄南州从山东引进小尾寒羊,与当地欧拉型藏羊杂交,并对杂种羊的产肉性能和生产性能等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杂种羊的繁殖性能和产肉性能都得到了提高,说明山东小尾寒羊与当地欧拉型藏羊杂交后代能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欧拉羊的生产性能,强化欧拉羊的优良遗传特性,试验对半血野生盘羊与欧拉羊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体形外貌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欧拉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含1/4野生盘羊血统羊在体形外貌上与半血野生盘羊接近,初生~12月龄体重极显著高于欧拉羊(P0.01),杂种优势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5.
欧拉羊与半农半牧区绵羊杂交,流产率和羔羊死亡率分别比临潭本地羊本交低10.69%和10.83%,受胎率和繁殖成活率分别比临潭本地羊本交高3.70%和18.53%,繁殖效果良好。欧临F1羔羊初生、一月龄、三月龄、六月龄体重分别比临潭本地羊提高18.24%、24.12%、20.61%、18.60%,说明用欧拉羊改良临潭本地绵羊杂交后代生长发育快,杂交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6.
欧拉羊与山谷型藏羊杂交效果观察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进草地型藏羊欧拉羊杂交改良山谷型藏羊,结果表明:引进的欧拉羊生理指标正常,对在林间草甸类和高山灌丛草场与山谷型藏羊同群放牧较适应;试验组受胎率、繁殖率、繁殖成活率比对照组分别高2.65%、2.69%、3.81%;欧×山杂交F1代初生公、母羊体高、体长、胸围及管围比同期对照组公、母羊分别提高了3.20 cm和4.50 cm、1.97 cm和2.25 cm、4.10 cm和2.20 cm、0.53cm和0.40 cm;体重提高0.62 kg和0.53 k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19.68个百分点和17.97个百分点。经过t检验,杂交F1代初生公、母羊体重、体高、体长、胸围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初生公、母羊(P0.01);管围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欧拉羊杂交改良天祝草地型藏羊效果,对欧拉羊与天祝草地型藏羊杂交试验组和天祝草地型藏羊本交对照组所产后代的初生、3月龄、6月龄、18月龄的体重体尺进行了跟踪测定,并对不同年龄段杂交后代与对照组后代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欧杂(欧拉羊×草地型藏羊)F1公羔初生重、0~180日龄平均日增重分别为4.56 kg和138.11 g,母羔分别为4.28 kg和125.72 g,均极显著高于天祝草地型藏羊(P<0.01).3、6、18月龄欧杂F1的体重均明显增加,差异均极显著(P<0.01);体高、体长、胸围均高于天祝草地型藏羊,差异均显著(P<0.05).因此,欧拉型藏羊是改良天祝草地型藏羊的首选类群.  相似文献   

8.
欧拉羊引入甘加境内改良甘加羊中心产区周边的羊只的肉用性能,引入的欧拉羊种公羊行为表现正常,生长发育良好,主要生理生化指标都在正常范围之内.其与甘加羊交配公母比例为1∶38~1∶49,一般在7~9月份配种,12月至翌年2月份甘加母羊产羔,少部分11~12月配种,翌年3~4月份产春羔.甘加羊母羊受胎率在90%以上,羔羊成活率95.7%,无难产.引入的欧拉羊种公羊发病率低于12.5%,死亡率为2%.总之,欧拉羊种公羊引入甘加地区后适应性良好,充分发挥出了种公羊的生产性能,引种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9.
对含1/4野生盘羊基因公羊与欧拉羊杂交后代的生长发育、体形外貌等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并与欧拉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含1/8野生盘羊基因羊在体形外貌上具有明显肉用羊特征,初生~12月龄体重较欧拉羊高,差异显著(P0.05),杂种优势表现比较突出。  相似文献   

10.
用欧拉羊杂交改良乔科羊,生产的欧乔杂交F1代羔羊,18月龄时公、母羊体重增加9.06kg和3.77 kg,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0.92%和9.08%。试验组F1代18月龄公、母羊体重、体高、胸围及公羊体长极显著的高于对照组(P(0.01);母羊体长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母羊(P(0.05)。屠宰试验结果表明,欧乔杂交F1代18月龄公、母羊屠宰前活重比同龄的乔科羊对照组后代分别高8.94 kg和6.00 kg,胴体重比同龄的乔科羊对照组后代分别高4.88 kg和3.27 kg,差异极显著;屠宰率比同龄的乔科羊对照组后代分别高1.43%和1.10%,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在冬春季节自然放牧条件下,对藏系绵羊不同管理水平下的体重变化、羔羊成活率、繁殖成活率、成畜保活率进行对比研究。在不采取任何补饲措施的情况下,试验组夜间圈于标准化暖棚羊舍,对照组圈于简易羊舍。实验结果表明,在12月21日到次年5月21日的150d时间内,对照组羊自试验期开始的第一个月起,体重逐渐下降至4月份到最低体重。然后逐渐增重,但到6月份体重仍未恢复到期初水平。试验组当年羔羊、育成羊和成年羊体重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分别低0.57kg、2.25kg和2.61kg;羔羊成活率、繁殖成活率和成畜保活率比对照组分别高1.02、4.70和2.29个百分点。对照组羊体重减少9.83kg,减少产肉4.52kg,只均损失117.57元;试验组羊体重减少5.94kg,减少产肉2.73kg,只均损失70.98元,比对照组低46.59元。说明藏系羊在寒冷季节采取必要的保暖措施,可以减轻体重损失,提高羔羊成活率、繁殖成活率和成畜保活率。  相似文献   

12.
由于高原型藏羊繁殖率低,一年一胎,且每胎一只。为提高该品种的繁殖率,需要在生产中做到羊的同期发情,集中配种、集中产羔、集中管理、集中出栏。本实验通过高效繁殖技术的应用,对60只青年高原型藏母羊经同期发情处理后,其繁殖率高达84%,大大缩短了母羊繁殖周期,有效地提高了羊场和农牧民的经济收入。  相似文献   

13.
高原地区矮小鸡与藏鸡屠宰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在高原地区10只成年矮小鸡和10只成年藏鸡屠宰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平均体重矮小鸡比藏鸡高2.2%;藏鸡公鸡全净膛率为53.9%,矮小鸡公鸡全净膛率为64.9%,差异极显著;藏鸡母鸡全净膛率为58.1%,矮小鸡母鸡全净膛率为51.5%,差异极显著;藏鸡公鸡半净膛率为74.2%,矮小鸡公鸡半净膛率为81.5%,差异显著;藏鸡母鸡半净膛率为77.1%,矮小鸡母鸡半净膛率为66.2%,差异极显著。经测定说明矮小鸡的屠宰率高于藏鸡。  相似文献   

14.
由于藏羊特殊的品种特性,高海拔严寒地区养殖适应性好,养殖成本相对其他类型羊较低,但自然交配情况下,空怀率高,繁殖率低。为克服藏种羊胆小易惊,调教不易,采精困难等不利因素,我们采用电刺激法促使种公羊被动排精,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采精难度,提高了采精数量,在母羊集中发情季节,优秀种公羊个体可授配母羊500只以上,同时引进药物诱导母羊同期发情等技术进行人工授精,大大提升了藏羊繁殖性能,加速了我县藏羊引种改良进程,提高藏羊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掌握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铁盖乡藏羊包虫病的流行现状,为包虫病净化和综合防治工作奠定坚实依据,于2018、2019年采用屠宰检查和血清检查的方式,对辖区范围内藏羊包虫病的感染情况进行全面调查。通过对铁盖乡23个集约化规模化养殖场和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提供的藏羊及屠宰藏羊开展藏羊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2018、2019年研究的藏羊数量分别在2333、432和2456、321只。调查结果能看出当地包虫病的发生情况相对较为严重,整体防控形势较为严峻。2018、2019年屠宰场和养殖场的感染率在5.32%、9.37%和4.98%、8.31%,藏羊感染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还是需要继续加大对包虫病的防治投入力度,强化宣传教育,普及包虫病防控知识,加强对犬科类动物的有效管理,定点屠宰牛羊,有效防范包虫病发生流行。  相似文献   

16.
藏羊是青海地区特有的牲畜品种,生活在高海拔气候严寒,生长条件恶劣的环境下。但由于青藏高原冬季枯草期漫长,在枯草期内牧草供给缺乏,造成藏羊的体重损失严重,甚至会影响藏羊的正常生长发育,引发藏羊死亡。为进一步验证冬季藏羊补饲的效果,于2018年10月15日至2019年5月30日,从青海省达日县的一个藏羊养殖场选择50头2岁的母羊作为试验对象,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头,试验组羊群在进行传统放牧养殖的基础上每天补充青干草0.4 kg,混合精饲料0.1 kg,对照组藏羊按照常规放牧方式进行管理,并在试验前、试验中期和试验末期各进行称重,测量增重和增重率,研究结果表明,在寒冷季节放牧养殖模式下,通过对羊群进行适量的饲料补充能增加机体的营养供给,试验组羊群在试验中期、试验末期的平均增重量分别为2.78、3.64 kg,增重率分别为13.11%、16.32%,而对照组的平均增重量和增重率呈现负相关,由此得出冬季寒冷季节补充适量的饲料有利于藏羊安全越冬,并维持身体膘情。  相似文献   

17.
旨在调查四川地区藏猪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HEV)的流行情况和遗传演化,作者用RT-PCR法对2018—2020年采集自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和阿坝藏族自治州的22个藏猪场332份藏猪粪便样本进行HEV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基因分型。RT-PCR检测结果表明HEV核酸阳性率为20.48%(68/332,95% CI=16.3%~25.2%),22个规模藏猪场中HEV猪场阳性率为77.27%(17/22,95% CI=54.6%~92.2%),健康样本阳性率为2.86%(3/105,95% CI=0.6%~8.1%),腹泻样本阳性率为28.63%(65/227,95% CI=22.8%~35.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所有阳性株均为G4型。为了进一步研究该地区流行毒株的演化过程,以贝叶斯进化分析软件进行分歧时间估算,结果表明,藏猪流行毒株的分歧时间最早为1999年,最晚为2016年。并分别从每年的样本中挑选1份阳性样本得到全基因组序列,核酸序列相似性为89.5%~93.1%。通过对3条全基因组重组分析发现SWU/301/2019存在重组现象,SWU/301/2019重组区域位于ORF1的3 746—4 655 bp。本研究首次对四川地区藏猪源HEV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四川藏猪中存在一定程度的HEV感染,为四川地区对藏猪感染HEV的防治以及深入研究四川藏猪源HEV遗传变异及生物学特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藏山羊肉的品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杰  王永 《四川草原》2000,(2):50-53
通过对藏山羊肉的常规营养成份、热值、氨基酸含量、肌纤维细度、肌束内肌纤维的体积分数分析 ,表明藏山羊肉热值和氨基酸含量较高 ,肌纤维细 ,密度大 ,肉质细嫩 ,肉的品质好 ,具有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