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叶早衰是新疆棉花常见的一种生理性病害,常因田间管理不当而引起。本文简要介绍了2011年库尔勒垦区棉花红叶枯病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新疆农垦科技》2012,(9):60-60
红叶茎枯病是从底部老叶开始发红发紫,叶片僵硬,如果发病严重,顶尖叶片可出现叶斑,并最终脱落。本病主要是因为缺钾引起,也叫缺钾性红叶茎枯病。而0黄萎病是发生在6下旬至7月中上旬,在连阴雨天、温度下降时易发病,造成叶片出现不规则黄斑,或者叶片边缘干枯,造成叶片皱缩。  相似文献   

3.
棉花红叶茎枯病病因及其译名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红叶茎枯病是棉花的一种生理早衰现象,在世界多个植棉国广为发生。历史上科学家对红叶茎枯病的病因曾提出过:1.昆虫为害假说;2.侵染性病害假说;3土壤、气候与耕作条件不适假说.;4矿物质失调假说。第1、2种假说已被否定,第3种假说内容宽泛,对病害的起因不能圆满地解释,第4种假说长期占统治地位,主导人们对病因的认识。近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库源比(主要是铃叶比)失调是红叶茎枯病的病因。该病在国际上常用的英文名称有red leaf disease,red leaf blight。根据资料分析,美国棉花上发生的bronze wilt很可能是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4.
最近,记到山东广饶县丁庄镇牛圈村采访。棉花种植大户牛效全告诉记,近几年,棉花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叶螨、烟粉虱危害程度较重,一般用40%多菌灵、1.8%阿维菌素、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农药防治,但要想在市场上买到真正符合标准的农药可不容易,经销点将一种农药贴上不同标签卖给农民,让农民无法辨别真假,所以一种病虫害常常要用好几种农药多次喷施才有效。  相似文献   

5.
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关系辨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系统分析了棉花早衰、红叶茎枯病与棉花轮纹斑病间的关系。棉花早衰依据其成因差异可划分为3种类型,分别为生理性早衰、病理性早衰及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近些年来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在我国发生最为普遍,危害最为严重。系统分析了生理病理复合性早衰的成因及有关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提出适宜我国棉花生产、以“选种、壮苗、补钾、抗逆、防病”等技术为核心的棉花早衰控制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6.
2001年和2004年,北疆棉区发生大面积红叶早 衰现象。调查结果表明,其氮、磷营养缺乏引起棉株体内代谢 平衡失调,是棉花红叶早衰现象发生的直接生理原因;连续 降雨天气是诱发红叶早衰的生态原因。  相似文献   

7.
正为了明确棉花库源比(铃叶比)变化对红叶茎枯病发生的影响,揭示红叶茎枯病的病因,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开展了多项试验并获得初步结果。试验结果显示,棉株的病害严重度与其铃叶比呈高度正相关。早熟品种开花期早,铃叶比高,病害发生重;盛蕾期以前的气温对棉花生长和红叶茎枯病发生的作用大于土壤水分的作用。与常温处理相比,提高棉花3叶期至盛蕾期的气温,可促进棉花的营养生长,减小库源比,其发病盛期延后约45天,病情  相似文献   

8.
正近段时间,不少农户发来棉苗感病的照片,询问棉花得的什么病?有的问是不是红叶茎枯病,有的问是不是茎枯病?或者问两者之间有何不同?为了防止诊断预防失误,我们应加以鉴别。实际上,这两种病害是完全不同的。一是茎枯病是真菌性病害,红叶茎枯病是生理性病害;二是茎枯病发生在苗、蕾期,以苗期为甚,红叶茎枯病发生在开花结铃期;三是苗期高温之后转低温阴雨天气易诱发茎枯病,红叶茎枯病是在长期高温干旱之后陡降大到暴雨易诱发的;四是茎枯病局部点片发生的,严重的棉花幼苗枯死,红叶茎枯病  相似文献   

9.
北疆棉花红叶早衰特征及其原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疆棉区曾在不同年份、不同地区发生不同程度的红叶早衰现象,对早衰地区的棉花产量、品质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如:2001年8月上旬,北疆石河子棉区发生大面积红叶早衰,使当年棉花减产20%-40%;皮棉品级下降;棉种成熟度差,严重影响了植棉企业和棉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棉花红叶早衰常造成棉花减产,品质下降。连续降雨和灌水后遇低温易引起病害的发生。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引起棉花红叶早衰的主要原因,为以后棉花防治红叶早衰,找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棉花红叶早衰在北疆棉区发生逐渐加重,棉株黄瘦铃小,纤维短,吐絮不畅,重则植株提前枯死,棉铃不能成熟,严重影响了植棉效益。因此,红叶早衰已成为当前北疆棉花生产上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通过对北疆棉区进行调查研究,为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江西省植保植检局组织部分棉花主产县病虫测报技术人员对下半年棉花主要病虫发生趋势进行了会商预测。预计下半年棉花病虫害中等发生,重于去年,其中棉盲蝽偏重发生,红叶茎枯病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四代棉铃虫、棉红蜘蛛、棉蚜、夜蛾类、铃期病害等中等发生。1.棉盲蝽偏重发生,重于去年,预计发生面积45%。2.棉铃虫四代中等发生,五代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困扰世界100多年的一道科学谜题——棉花红叶茎枯病病因,终于被驻运的山西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张慧杰团队破解。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发表于今年4月份的中国植物病理学顶级刊物——《植物病理学报》,为棉花红叶茎枯病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红叶茎枯病是当前我国棉花三大病害之一,是抗虫棉健康生长的一大障碍。自1997年我国政府正式批准商业化种植转基因抗虫棉后,红叶茎枯病由  相似文献   

14.
大蒜叶枯病系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从大蒜叶间开始逐渐向叶茎发展,病由植株下部向上蔓延。病斑初为苍白色圆形小斑点,后逐渐扩大成灰褐色,呈椭圆形不规则状,病害严重时可造成蒜株全叶枯萎死亡。发生叶枯病的大蒜病害部位常伴有黑色霉状物,病斑上有许多黑色小粒点。  相似文献   

15.
棉花是滨州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3.3万hm2左右,近年来随着转基因抗虫棉的大量种植,棉田的病虫害发生了一些变化,抗虫棉对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表现出优良的抗虫性,但其抗病性均较差,特别是在棉花生长的中后期,多种病害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品质。1病害的种类根据调查,在本市棉田中后期发生的主要病害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褐斑病、轮纹病、角斑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等,为害比较重的有枯萎病、黄萎病、红叶茎枯病、棉铃疫病、棉铃炭疽病、棉铃红腐病。2主要病虫害的为害症状及发病规律2.1棉花枯…  相似文献   

16.
<正>据山东省植物保护总站预测,2013年全省棉花病虫总体呈中等发生趋势,主要有棉铃虫、棉盲蝽、棉苗蚜、棉叶螨、棉苗病及棉花枯、黄萎病等。其中,二代棉铃虫大发生,发生面积1200万亩;棉苗病偏轻发生,局部中等发生,发生面积720万亩;枯、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甘肃省河西走廊沙棘枝枯病的发生与为害情况,采用定点、定期观察和大面积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河西地区沙棘上发生的枝枯病进行系统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该病主要为害枝干,严重时造成枝干枯死或树体死亡。经调查,气候条件是引起该病害发生流行的主要诱因,其次是树势衰弱。通常春季气温回升早、降雨早,发病早而且严重,降雨越多,发病越严重;一般沙棘枝枯病发病适温为25℃左右,温度低于20℃和高于30℃都不利于病害的发生。新老沙棘混栽林、管理粗放、结果量大,发病严重。另外,沙棘枝枯病发生严重会造成树皮伤口多而深,为沙棘干缩病菌的侵入提供了有利途径,因此,一般沙棘枝枯病发生严重的树林干缩病发生相对也比较严重。经调查研究分析,初步确定沙棘枝枯病是沙棘树上新发生的一种枝枯病,病害的发生总体呈逐年加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棉花枯、黄萎病和苗期根病病情分级的国标严谨、科学、可行,以适应科研和生产的需求,本研究对中国棉花枯、黄萎病和苗期根病分级标准诞生与演变的过程进行了回顾,肯定了某些分级标准在这3 种病害研究与防治方面的贡献。指出了GB/T 17980.92—2004 和GB/T 17980.93—2004 中棉花枯、黄萎病和苗期根病分级国标的缺陷。比较了不同分级标准对病情指数统计结果的影响。依据制定植物病情分级标准的理论和国内外多种植物病害分级的实例,提出了修订棉花枯、黄萎病和苗期根病分级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金红叶洋葱为黄皮中熟类型一代杂种。母本016A是由日本优质黄皮洋葱品种红叶3号中的雄性不育株和可育株连续多代测交回交选育而成;父本05—17B是从富永中生的变异株进行诱变处理,再经过多代系统选育而成。金红叶的球型指数为0.8,鳞茎紧实丰圆;单球重400-450g,外皮坚韧,红铜色;品质好,风味佳;高抗霜霉病、灰霉病,抗紫斑病;平均每666.7m^2产量7500-8000kg,适合在北纬320400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20.
棉花凋枯病是棉花的主要病害之一。我们地区近年来发生面积逐年扩展,对产量影响很大,一般减产三成,重的五、六成,少数田块甚至无收。我所从一九七二年开始对此病进行了调查研究,现将结果简报如下:一、发病症状:棉叶发病,先从顶端嫩叶开始,离叶脉较远的叶肉组织退绿,(叶脉仍为绿色),肉眼观察不太明显,把病叶对着太阳,可看到象印花布一样大小不等的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叶色发黄,叶片变厚皱缩,发脆。纵看棉株叶片病斑从上而下发展,横看棉株叶片病斑从外向内发展,最后叶片边缘皱缩下卷,叶色枯黄或变红脱落,植株成光秆,蕾铃大量脱落,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