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个苹果品种叶片矿质营养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矿质营养在苹果树体发育过程中变化的特点、进一步阐明苹果树矿质营养积累机制,以‘望山红’等3个苹果品种叶片为试材,测定分析了其发育过程中N、P、K、Ca、Mg、Fe、Zn、Mn、Cu、B矿质营养成分含量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叶片发育过程中,N、P和B呈"降—升—降"的趋势,K和Mn呈"升—降—升"的趋势,Ca、Mg、Zn和Cu呈"升—降"的趋势,Fe一直呈下降的趋势。相关性分析表明,N与P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与Mn之间、Ca与Cu之间都呈显著正相关,Mn与B之间呈极显著负相关,K与Mg之间、Ca与Fe之间都呈显著负相关。说明苹果树叶片发育中10种矿质营养积累机制不同,部分矿质营养积累过程存在协助和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2.
猕猴桃果实发育过程中糖的积累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华明  樊卫国 《种子》2002,(6):43-44
为探索猕猴桃果实内糖份的含量变化和积累规律,以秦美猃猴桃为试材,通过生育期定期采样,研究了果实干物质重,果实内可溶性总糖、还原糖、蔗糖及淀粉的含量和积累量的变化。结果表明:猴猴桃果实内可溶性总糖和蔗糖的百分比含量大致呈现“升--降--升--降“的趋势;而还原糖含量在后期没有下降反而还在不断增加;淀粉含量在整个生育期间持续缓慢增加,没有较大的起伏。由于生育期内各种糖份之间的相互转化和环境条件的共同作用,导致各糖份在几个时期出现负积累。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沙棘果实苹果酸积累与相关基因表达间的关系,以偏低酸品种‘橙色’和偏高酸品种‘芬兰’不同发育期(D1~D5期)的果实为试材,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和苹果酸含量,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苹果酸代谢关键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第一,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呈上升趋势,成熟时(D5期)最高,‘橙色’比‘芬兰’高;苹果酸含量的变化与之相反,果实发育阶段呈下降趋势,成熟时最低,‘橙色’比‘芬兰’低。第二,果实发育过程中,与苹果酸合成相关的PEPC基因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且在成熟期(D4~D5期)‘橙色’比‘芬兰’下降迅速;cytMDH基因在‘芬兰’果实的表达整体上呈先升后降趋势,转色期(D3期)为转折点,在‘橙色’各时期的表达水平变化较小。第三,NADP-ME基因在整个果实发育阶段的表达呈上升趋势,‘橙色’比‘芬兰’明显;PEPCK基因的表达在两个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在‘芬兰’中的表达水平变化较小;在‘橙色’中呈现升-降-升-降的趋势,转色期后迅速表达至峰值,与NADP-ME共同作用促进苹果酸在成熟期含量迅速降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迅速提高。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讨沙棘苹果酸代谢调控基因的功能及表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烤烟品种碳氮及其次生代谢相关酶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烤烟品种的推广应用及其品质鉴定提供理论支撑,以‘云烟87’、‘遵烟6号’和‘K326’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品种烤烟在移栽后0—45天碳氮及其次生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3种烤烟品种淀粉酶都随移栽时间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其中移栽后45天‘云烟87’的淀粉酶活性值最大。(2)‘云烟87’烟叶蔗糖合成酶活性随着生育期迅速上升;‘遵烟6号’烟叶蔗糖合成酶活性生育期相对稳定。‘K326’烟叶蔗糖合成酶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其他品种相比,在移栽后30—45天酶活性较低。(3)‘云烟87’的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先缓慢上升,30天后较为稳定;‘遵烟6号’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在生育期一直较为稳定;‘K326’的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移栽后30—45天,‘云烟87’和‘遵烟6号’烟叶蔗糖转化酶活性都高于‘K326’。(4)‘云烟87’硝酸还原酶活性在上升至15天后较稳定,‘遵烟6号’表现出较大的波动,‘K326’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5)‘云烟87’烟叶的苯丙氨酸裂解酶活性呈现先略微升高随后下降的变化趋势;‘遵烟6号’和‘K326’均随着生育期呈现升-降-升的变化趋势。总之,‘云烟87’具有更强的碳氮代谢和次生物质代谢能力。  相似文献   

5.
宁杂1号三系亲本钾营养吸收积累分布差异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宁杂1号三系亲本植株及各器官不同生育期钾含量,结果表明:随着生育期的推移,三系亲本单株和相同器官钾含量及积累量亲本间变化趋势一致.单株钾含量呈"波浪型"变化;根、茎、分枝的钾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叶片呈"W"型变化趋势,生殖器官则呈先升后降趋势.根、茎、叶、分枝的钾素积累多呈先升后降趋势,单株及花果钾积累呈递增趋势.三系亲本钾素积累主要集中在薹花期,占一生中总积累量的82.42%~96.69%.同一生育期中,各器官的钾积累量多以保持系最高、恢复系最小.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肥水平对温室樱桃番茄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南方设施栽培环境下,以樱桃番茄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其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施无机氮肥时樱桃番茄果实的VC含量及硝酸盐含量随着施用无机氮肥量的增加而提高,而果实还原糖、有机酸含量则随施用无机氮肥量的增多而先升后降;无机氮肥与有机肥配施比单施无机氮肥有利于樱桃番茄果实VC含量、还原糖、有机酸含量的提高,同时可有效降低硝酸盐含量;N、P、K与有机肥配施,对提高樱桃番茄果实VC含量效果最佳,其中以施无机氮肥量为40kg/667m2,N:P:K配比为2:1:1,有机肥50kg/667m2时樱桃番茄果实VC含量最高,硝酸盐含量最低,同时还原糖、有机酸含量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正眼下正值大樱桃转色成熟期,这个阶段如果多雨,樱桃果实最易受果蝇为害。果蝇成虫将卵产于樱桃果实的皮下,孵化后,幼虫先在果实皮下为害,然后向果心蛀食。随着蛀食的危害,果肉逐渐变软、变褐,慢慢腐烂。幼虫一般五六天便可发育成熟,然后咬破果皮脱果而出,脱果孔1毫米大小。一个果实里面有几条幼虫为害,幼虫脱果后果皮上就有几个虫孔。曾有"樱桃生蛆"的说法在网络广为传播,那"蛆"便是果蝇的幼虫。  相似文献   

8.
黄金梨果实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黄金梨果实纵径和横径的生长曲线相似,均呈“双S”型。果实细胞分裂进行到花后30d左右,细胞停止分裂后,果实增大主要依靠细胞体积的增加。果实发育期主要营养成分(糖、酸、维生素C、淀粉等)含量呈规律性变化,可溶性糖含量呈逐渐上升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维生素C含量为“降-升-降”变化趋势,淀粉含量变化呈“抛物线”型,随着果实的成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逐渐增加,果实硬度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9.
正樱桃是我国北方落叶果树中果实成熟最早的树种,其果实颜色鲜艳、玲珑剔透,而且营养丰富,素有"果中珍品""春果第一枝"的美称。目前,樱桃在全国各地栽培面积、范围迅速扩大,产量、效益不断提高。但据笔者调查,樱桃栽培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品种结构不合理、生产管理水平较低等,制约了樱桃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为了使樱桃生产进一步提质增效,现总结出其高效栽培新技术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为探究樱桃萝卜的合理施肥技术,利用盆栽试验开展了樱桃萝卜营养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樱桃萝卜干物质积累量在出苗后40d达峰值,地上与地下部分干物质积累量分别为0.0211 g/株、0.1375g/株.樱桃萝卜对氮素吸收呈现慢—快—慢的趋势,在出苗后20d氮素积累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樱桃萝卜对磷素和钾素的吸收态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出苗后20~40d吸收速率逐步递增.对氮、磷、钾的积累量均表现为:地下部分>地上部分.在试验条件下,在生育期为35d时收获,每生产1kg樱桃萝卜块根鲜重,需要N 4.84g,P2O5 0.54g,K2O 8.07g,即N∶P2O5∶K2O=9∶1∶15.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甜樱桃果实抗坏血酸积累的特点及其生理机理,本研究以‘红灯’果实为试验材料,测定其发育过程中抗坏血酸(AsA)含量、谷胱甘肽(GSH)含量及AsA代谢相关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红灯’果实发育过程中,AsA含量在花后0 d最高,之后快速下降再缓慢下降。GSH含量在花后10 d下降,随后迅速上升,在花后20 d达到最大值,后期又下降。AsA、GSH单果积累量发生于其整个发育期,在果实快速生长期积累量最大。果实发育过程中AsA代谢相关酶活性变化有所不同,L-半乳糖脱氢酶(GalDH)活性在整个果实发育期变化不大,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呈现"降-升-降"的变化趋势;然而,L-半乳糖醛酸内酯酶(GalLDH)、单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MDHA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活性与AsA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在花后0 d活性最高,随后是快速下降期和缓慢下降期。相关性分析表明,GalLDH、MDHAR活性与AsA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本研究对提高甜樱桃抗坏血酸含量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海南红金龙芒果叶片营养规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改善当前芒果生产技术的相对落后的局面,全面了解和掌握芒果的营养规律显得至关重要。通过对海南省三亚市红金龙芒果叶片中N、P、K、Ca、Mg、S、Fe、Mn、Cu、Zn、B等11种营养元素含量进行全年跟踪分析,较全面的得出红金龙芒果叶片的养分变化规律,可将红金龙芒果的生长周期分为4个阶段:营养生长期(5—9月)、生殖生长期(9—11月)、果实膨大期(11月—2月)和果实成熟期(2—4月)。各阶段叶片养分含量变化规律有所差异:营养生长期,叶片中营养元素除K含量有所下降之外,其余营养元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生殖生长期,叶片中的营养元素N、B、Ca含量上升,其他元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果实膨大期,叶片中的N、K、Mn、Fe、Zn、B含量下降,Ca、Cu含量上升,P、S、Mg含量趋于平稳;果实成熟期,叶片中N、Mn、Fe、B、Cu含量均有不同程度增加,K、Ca、S、Zn含量有所降低;在整个生育期内,叶片中P、Mg、S、Zn等元素含量变化不大,呈锯齿状波动。本研究对于目前新的芒果栽培管理模式下营养诊断和养分综合管理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对不同品种春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叶长和叶宽均是高氮处理大于低氮处理,但从抽雄期以后,东甜4号和东农早黏无论叶长和叶宽都是N100 〉 N200 〉 N300 〉 N0;而东农248和四单19则是N200 〉 N100 〉 N300 〉 N0。单株叶面积在整个生育期的变化动态因品种和氮素营养水平而不同。叶面积指数从苗期开始逐渐增加,达到高峰后又呈下降趋势,叶面积指数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在相同氮素营养水平下,在各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除均是四单19最高,东农248和东农早黏相近,而东甜4号最低。  相似文献   

14.
分析蓬莱产区梅乐葡萄盛花期、转色期、成熟期的叶片、花/果实中矿质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梅乐葡萄的营养诊断及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2018-2020年连续以蓬莱产区16个固定配方施肥条件下的梅乐葡萄为研究对象,每个配方肥选择4个果园,共计192个梅乐葡萄园,比较不同生育期叶片、花/果实矿质元素含量差异,应用相关分析法筛选影响果实矿质营养含量的主要叶片养分因子.叶片Fe、B和花/果实N、P、K、Mg、Fe、B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盛花期>转色期>成熟期,且不同生育期间差异显著.叶片Mn、Cu和果实Cu含量均表现为转色期>成熟期>盛花期,且各生育期间差异显著.除盛花期N、Ca、Mg、成熟期Cu、全生育期Mn外,其他叶片与花/果实矿质元素呈显著或极显著差异.N、Ca、Mo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Fe、Mn、Zn、B含量在各生育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P、K含量在盛花期和转色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在成熟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Mg、Cu含量在盛花期均表现为果实>叶片,在转色期、成熟期均表现为叶片>果实.梅乐葡萄叶片和果实矿质元素变化规律存在相似性和特异性,可能是由叶片和果实各矿质元素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协同或拮抗作用造成的.相关分析表明,叶片和果实各元素含量在不同生育期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P、K、Fe、Zn、Cu、B是梅乐葡萄花发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盛花期-转色期梅乐葡萄叶片和果实中Ca、Mn、Cu含量均显著提高.在梅乐葡萄果实成熟期,叶片中N、P、K、Ca、Mg、Mo极显著高于果实,其中Ca、N、K含量较高,说明在果实生长发育过程中对Ca、N、K的需求量高于其他矿质元素.综上,可以通过调控花前叶片中P、K、Ca、Mg、Fe、Zn、Cu、B、Mo水平调控花中P、K、Fe、Cu、B含量;由于叶片中的Ca不易有效转运至果实中供其利用,因此Ca应有针对性地直接施用于幼果上.转色期,可通过提升叶片中Mn、Cu水平调控果实中Mn、Cu含量.成熟期,可通过提升叶片N、K、Ca水平调控果实中P、K、Zn、Mn含量.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设施栽培中限根对沪油018幼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叶片干重的变化特点。结果表明:(1)限根幼树在秋季枝条停长后, 不同限根处理第1~8叶位叶片叶绿素含量均表现为“升—降—升”;相同叶位处理TR2各个叶位单位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均低于CK和TR1,CK仅在第1、8叶位较TR1高,而其它叶位均低于TR1。(2)测定盛花后19~262d树冠外围枝中部完全展开功能叶的叶绿素变化动态,结果不同限根处理Chla、总叶绿素含量与Chl(a/b)的变化均表现“降—升—降”的变化规律。限根对Chlb的季节变化进程的影响差异明显。(3)不同限根处理下比叶重的季节变化差异明显,但总的呈上升趋势。叶片干重含水量%的季节变化总的呈下降趋势,不同限根处理间的变化动态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毒死蜱在苹果果实、叶片及果园土壤中的残留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通过降解动态试验和最终残留量试验,研究了毒死蜱在苹果果实、叶片及树下土壤中的残留降解规律。结果表明,毒死蜱在苹果不同部位中的残留主要集中在果皮部分;在推荐浓度和使用次数下,毒死蜱在果实中的半衰期为24.50d,最低检测限量为0.012 mg/kg;毒死蜱在果实、叶片和土壤中的残留量与试药量和次数有关;毒死蜱的残留量与时间有函数关系,随着时间的增加,残留量逐渐减少,整个消解过程呈负指数函数变化;毒死蜱降解速率:叶片>果实>土壤,最终残留量:果实>土壤>叶片。  相似文献   

17.
桔梗不同生育期氮、磷、钾含量分布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年生桔梗不同生育期栽培不同部位中N、P、K含量的测定,分析桔梗在不同生育时期对不同营养元素的需求状况。测定结果表明,桔梗茎部和叶片中的N含量随着植株生长而逐渐降低,整个生育期N元素含量分别降低了17.6%和23%。根部N含量呈上升趋势,整个生育期增长幅度为33.7%;P元素在桔梗各器官中的含量变化,在不同的生育期内有所不同。其中,根部P元素含量苗期最高为0.41%,开花期最低为0.34%,到种子期又提高到0.38%;根部K含量一直在增加,生育期内含量增加了0.24%。茎部和叶部K含量在现蕾期最低,分别为0.42%和0.51%。试验表明,苗期和开花期是N、P、K元素的需求旺盛期。  相似文献   

18.
磨盘柿叶片、果实及萼片中酚类物质的动态变化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磨盘柿(Diospyros kaki L. f. cv. Mopan),是中国北方主要栽培的涩柿品种。在此,对其叶片、果实及萼片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在多个发育时期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生长期内,柿萼片中的酚类物质含量呈上升趋势,与果实酚类物质含量变化规律完全不同;叶片的酚类物质含量均高于果肉的酚类物质含量;结果梢叶片与营养梢叶片酚类物质的含量变化不同,8月下旬以前,结果梢叶片的值大于营养梢叶片的,8月下旬以后,前者又小于后者。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春季第一场透雨对冬小麦各个器官的发育影响,利用1981—2012年麦积国家标准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建立了透雨指数。结合天水农业气象站1981—2012年冬小麦生育期观测及各主要物候期各个器官生物量测量资料,分析了透雨指数的逐年变化趋势及透雨参数对拔节期冬小麦各个器官生物量累计的影响。结果表明,1981—2012年,透雨指数呈逐年降低趋势,有31%的年份第一场透雨出现在拔节生育期前。透雨出现的迟早,对拔节期的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片干物重、茎干物重影响较大;透雨的量级对叶鞘干物重、茎干物重、株干物重、单位面积干物重及小穗数影响较大;透雨指数与单株叶面积、叶面积指数、叶片干物重、叶鞘干物重、茎干物重、株干物重及小穗数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在自然低温下温室、荫棚、喷施蒸腾剂、喷防冻剂、地面覆盖等保护措施对5年生红叶石楠优良品种鲁宾斯(Photinia glabra Var.Rubens)越冬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6年极端温度-10.2℃时,红叶石楠受害等级达到2级可以基本过冬;随着时间的延长,不同栽培措施下红叶石楠的叶绿素含量先减后升,细胞相对质膜透性增大;温室的SOD酶活性先升后降,其他栽培措施红叶石楠的SOD酶活性呈升—降—升的趋势;温室、喷施蒸腾抑制剂的脯氨酸含量呈上升的趋势,而其他栽培措施红叶石楠的脯氨酸含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方差分析表明,在越冬过程中,红叶石楠叶片叶绿素含量、细胞膜透性、SOD酶活性、脯氨酸含量不同时间、不同越冬保护措施之间的差异性均是极显著的。越冬保护效果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温室、荫棚、地面覆盖、喷施防冻剂、喷施蒸腾剂、露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