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昌林书记与浮梁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景德镇素有一瓷二茶之说,浮梁是瓷之源、茶之都,浮梁县产茶历史悠久、茶叶品质优异、茶文化底蕴深厚,自古就有"浮梁歙州,万国来求"、"浮梁之茗,闻于天下"的赞誉,有着"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繁荣,有1915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浮红茶、上海世博会浮梁贡茶,以及获得国际、国内金奖、银奖的浮瑶仙芝、瑶里崖玉、昌南雨针、景峰碧针、西湖珍芝、瑶河仙芝等一系列名优茶,享誉中外。浮梁茶名气大,但发展步子不大。刘昌林同志一来到景德镇就与浮梁茶结下了不解之缘,刘昌林市长到浮梁江村乡、勒功乡调研时,  相似文献   

2.
景德镇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是江西省最早对外开放的旅游城市之一,素有"一瓷二茶"之说,浮梁茶区是全国重点茶叶基地,自古就是驰名中外的老茶区和古茶市.茶叶是全市农业支柱产业,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茶产业的兴衰直接关系到全市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本文就如何积极稳妥地推进景德镇市茶业产业化发展,结合自己多年在浮梁茶区从事茶叶科研、生产、技术推广工作的经验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3.
景德镇自古有“瓷一茶二”之称。早在唐代浮梁已成为南方的重要茶叶集散中心之一,官府所征茶税一度超过全国的三分之一。到宋代,景德镇瓷业已很兴盛,明清时期是御窑所在地,成了全国瓷业中心。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就在其所作《浮梁县新作讲堂赋》中赞颂:“今夫浮梁之茗,闻于天下,惟清惟馨系其揉者;浮梁之瓷,莹于水玉,亦系其钧火侯是足。”目前论述景德镇瓷和茶的文章已是长篇累牍,但尚未见论及景德镇茶馆者,笔者试就民国时期的景德镇茶馆作一阐释。  相似文献   

4.
为充分发挥茶叶经济优势,大力发展好茶产业,更好地为茶农、茶企服务,多年来景德镇市茶科所、市茶叶技术推广站深入各茶区进行各种形式的培训指导。尤其是2014年入春以来,景德镇市茶叶技术推广站技术人员先后奔赴浮梁县福安茶叶有限公司、鹅湖镇、勒功乡、臧湾乡、瑶里镇罗源、江村乡等茶场开办名优茶培训班,讲解有机绿茶与有机红茶的加工工艺、名优茶相关知识和有机茶园的管理。在培训班上重点讲解了整合“浮梁茶”品牌,推进“浮梁茶”整体升级的重要意义。浮梁茶品牌以“崖玉,浮瑶仙芝”等五大产品商标为基础,形成了以“浮梁茶”证明商标为核心的品牌发展模式。围绕“千年品牌、百年金奖”与“江西浮梁、千年茶都”进行深层讲解。茶技站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到茶园,手把手地给学员们传授名优茶的采摘以及茶树科学施肥、防病灭虫技术。并在桃源公司有机茶制茶车间给学员们现场演示了浮瑶仙芝的手工制作和机器加工名优茶的工艺流程。精心指导学员掌握摊晾、萎凋、发酵、烘制等浮梁工夫红茶制作技术。近一个月来,市茶科所开办的名优茶培训班学员共计8300人次,共发技术资料3.5万份。  相似文献   

5.
景德镇市是全国重点茶区,素有"一瓷二茶"之说,自古就是驰名中外的老茶区和古茶市,茶叶是全市农业支柱产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建设"经济重镇、旅游都市、特色瓷都"的伟大实践中,全市农村按照"扬优成势重特色,开放发展富农民"的发展思路,围绕壮大主导产业,发展生态农业,形成了"南菜北茶中间养"一县一业的产业格局.为了策应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工作,根据市政府安排,市农业局组织专家就壮大景德镇茶业等生态农业问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在汉代,庐山就产茶,在唐代,浮梁是全国茶叶重要的集散地。狗牯脑茶1915年就获美国巴拿马一太平洋国际博览会金奖。1959年,全国十大名茶评比中,庐山云雾就是其中之一。1995年3月,婺源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绿茶之乡”。2009年农业部启动茶叶重点示范县名单中,有江西的婺源、浮梁、修水、遂川、上犹等地。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市是全国重点茶区,素有"一瓷二茶"之说,自古就是驰名中外的老茶区和古茶市,茶叶是全市农业支柱产业,现有茶园面积6 700hm2,有乡镇茶叶企业100多家,农家茶叶作坊数千家,前些年发展极不平衡,起伏较大,乡镇茶叶企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市茶叶发展进程,关系到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8.
入世后我市茶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市是全国重点茶叶基地,素有"一瓷二茶"之说.入世后,机遇和挑战并存,茶叶的兴与衰就看我们如何把握.现就入世后我市茶叶将面临的机遇、挑战以及应对措施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9.
华夏民族发现和利用茶叶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茶产业也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史。在社会发展历程中,茶产业是唯一从农业跨人工业化较先进的产业,也是农业产业中最具有持续性发展的产业。茶叶是江西广大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虽然其产值只占全省农业总收入的一小部分,但茶叶可使广大山区农民走出贫困,迈向小康。凭借优越的品质,依赖区域品牌和悠久的历史,“浮梁茶”、“婺绿”、“狗牯脑”、“庐山云雾”使浮梁的瑶里和西湖、婺源的大鄣山和水岚、遂川的汤湖和戴家铺等偏远山区的茶农富了。  相似文献   

10.
<正>为配合江西省更好地发展茶叶产业,继续做好"中国有机茶良种苗木繁育基地"项目,达到快速选育、繁育茶树优良品种的目的。景德镇市茶科所抓住有利时机,于2014年10月28日至12月10日如期完成茶苗扦插任务。2014年母本的主要品种为浙江的新昌"迎霜"和安吉"白茶"、浙农117、湖南的"楮叶齐"和"尖波黄"等。同时也选育了当地1~2个适制性强、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精心扩建示范园和保护浮梁群体种。  相似文献   

11.
浮梁县山高林茂,气候温和,是著名的古茶市、老茶区。1915年,天祥茶号所产工夫红茶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1953年浮梁茶厂出产的红茶“孚钉”被前苏联产品鉴定委员会鉴定为“祁红珍品”,“孚”就是浮梁;“浮红”为浮梁县红茶之简称。1989年,浮梁县复县后,通过大力推进品牌战略,先后培育出了“浮瑶仙芝”、“瑶里崖玉”等一批各具特色的茶叶品牌。  相似文献   

12.
<正>为充分发挥经济增长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更好地为茶农服务,浮梁饮韵堂茶业有限公司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12月8日至14日举办了2014年第三期农函大培训。培训采取了集中授课、交流研讨、现场观摩相结合的方式。集中授课邀请了景德镇市茶技站的专家就茶业发展现状及态势、茶叶无公害生产和高效茶园标准化管理、无公害茶叶病虫草害控制与科学施药技术、茶园土壤管理与肥料使用、有机茶生产技术与管理、茶叶深加工及茶叶营销等内容开展了专题讲座。专家给学员们讲解了有机绿茶与有机红茶的加工工艺,以及名优茶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市茶叶学会一年一度的茶叶信息会,于1993年2月11日在市百花饭店召开。有来自浮梁、乐平、昌江三县、市、区的31个茶叶单位、有关部门,报社和兄弟茶区的茶机厂代表近30人参加。这次信息会,市县领导很重视,副市长张桂生,浮梁县长周华保,原人大主任张烈,副主任王元芝均到会作了重要讲话,省  相似文献   

14.
浮梁近代红茶的兴衰与海上丝绸之路有重要关系。早在唐宋元明时期,浮梁茶就大量通过海上运销到海外。19世纪由于西方人喜好红茶,浮梁红茶随着崛起。清末民初是浮梁红茶的高峰时期,民国时期逐渐衰落。浮梁红茶衰败的根本原因是海上丝绸之路茶贸形势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我场是“浮红”的主要产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他的名著《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离别,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这浮梁即今景德镇市,可见,我场产茶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经验。但是,解放前在国民党反动派的摧残下,茶园荒芜,产量低劣,著名的“浮红”日趋萎  相似文献   

16.
名茶生产的快速发展,稳定和促进了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繁荣了名茶市场,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也突显了许多困惑.传统的历史名茶"龙井"有55万户生产经营者,创新的"得雨活茶"生产基地有26万农户,"信阳毛尖"茶产区有8个县(区),"一家一亩茶叶山,一户一口电炒锅","一个家庭一个品牌,一个品牌一种包装"的现象随处可见.名茶产品出现了"万花筒"现象,历史名茶、传统名茶、创新名茶、良种名茶、中国名茶、部优名茶、地方名茶、国际金奖名茶,数不胜数.  相似文献   

17.
一位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农民,至今已从事茶叶生产29年,他因茶而出名,茶因他香飘四海。一斤优质茶卖到1000元,一斤精品茶卖到2000元,一个原本亏损的茶园变成了"摇钱树"、"聚宝盆",他被人们誉为"茶王"。29年来,他以茶叶为舞台,演绎茶业人生,绽放出耀眼的光彩,他个人及集体共获得200多项奖励、荣誉,这不  相似文献   

18.
婺源是中国茶叶之乡,全国首批无公害茶生产、出口示范基地县、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县。茶叶是婺源传统的特色富民产业,实施“一县一业”的主导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1月12~14日,遂川县茶业办组织狗牯脑茶厂、安村茶厂、同洲茶叶公司和干山茶厂等茶叶企业组团参加在福建省安溪县举办的第二届海峡两岸茶品牌和茶机具博览会,这是遂川县首次以狗牯脑茶统一共享品牌亮相省外博览会。从狗牯脑茶溯源、狗牯脑茶品质特色、狗牯脑茶获奖荣誉、  相似文献   

20.
在武汉茶叶市场内举办的“2 0 0 2湖北迎春茶叶交易会”上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理事、湖北省茶叶学会副理事长张岳峰呼吁重整“楚茶文化” ,发展规模经营 ,以品牌带动市场。湖北是茶神神农氏、茶圣陆羽的故乡 ,恩施、宜昌、英山等地宜种茶树 ,湖北种茶面积居全国第三 (2 0 0万亩 ) ,目前有 30 0多种茶叶品牌 ,但在全国排上名的没有几个。张岳峰副理事长分析 ,当前湖北从事茶叶生产的多为贫困山区茶农 ,以茶谋生为主 ,几乎没有规模生产和销售意识 ,多生产中低档茶 ,湖北茶叶并非不出好茶 ,而是缺乏品牌带动。湖北茶叶市场均价仅为 14元 /kg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