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犬腺病毒2型(CAV—2),用PK_(15)细胞继代53代后毒力减弱,然后用A_(72)细胞继续继代20代。经对继代毒的毒力测定和稳定性试验证明,53—73代毒对狐无致病性,而且毒力稳定,我们选用60—69代毒作制苗种毒成功地研制出狐狸脑炎弱毒苗。试验表明,该苗具有制造技术先进、使用安全、免疫原性好等优点。狐免疫10~(4.5)TCID_(50)/ml接种疫苗,保护率可达100%。该苗免疫21天后能耐受10~(-2)CAV—l强毒的攻击,免疫期为一年。现场应用26754头份均取得良好的免疫效果.  相似文献   

2.
用CDV弱毒、FPV-A弱毒和CAV-2型弱毒研制成功了狐三联疫苗。该三联疫苗安全可靠,免疫原性强,免疫期6个月以上,该三联疫苗免疫剂量为3ml/只,CDV、FPV-A和CAV-2型弱毒疫苗效价分别为10^6.0~10^8.0,现场应用100余万只狐,抗体阳转率93%。  相似文献   

3.
 用5株猪肺炎霉形体分别人工感染乳兔,仅济南株适应于乳兔。经过长期继代,培育出1株毒力显著减弱并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兔化弱毒株。该株对乳兔的最佳接种部位是胸腔,最小感染量为0.5×10#+(-5)克,在乳兔体内存活14天左右。在成兔体内可产生血凝抗体,其最小感染量为2×10#+(-5)至2×10#+(-6)克。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兔化弱毒株在乳兔支气管内繁殖,纤毛未见明显损伤。该株对猪的潜伏期的几何平均值为27.9天,对支气管纤毛损伤轻微,不发生同居感染,不影响增重,保护率为70-80%,免疫期6个月以上,最小免疫剂量为5×10#+(-2)克,气管、胸腔、滴鼻、气溶胶接种均可产生免疫力。用兔化弱毒株作种子制造大兔冻干苗15批,先后在北京、广东、福建、浙江、江西、湖南、宁夏、河北等8个省(市)自治区的30个猪场,接种20个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10363头猪,证明安全有效。兔化弱毒株的培养成功,为今后开展猪喘气病的预防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山东地区狐狸传染性脑炎流行情况的过程中,从潍坊某养狐场送检的9份疑似狐狸传染性脑炎病死狐脏器中分离到一株病毒。对所分离到的病毒进行形态学观察、病毒核酸型鉴定、特异性试验、PCR检测及动物感染试验的系统鉴定,并通过耐热性试验,耐酸性试验,脂溶剂敏感试验,血凝实验对其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结果显示该病毒能在DK细胞中生长,引起"葡萄串样"细胞病变效应(CPE),抗犬Ⅰ型腺病毒抗体能够特异性地抑制所分离病毒在DK细胞内的增殖。形态为20面体立体对称、直径约80nm的腺病毒样粒子,对5-IUDR敏感,对56℃、pH3.0的酸、氯仿有一定抵抗力,能凝集鸡、豚鼠和人O型红细胞,用E3区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CAV-1特异性核酸片段,能感染狐狸引起狐狸传染性脑炎症状。结果表明所分离到的病毒为犬Ⅰ型腺病毒(Canine adenovirus type 1,CAV-1),将其命名为CAV-1-FOX/WF株。  相似文献   

5.
关于鼻疽予防的研究试验,从本世纪初到现在50余年来,曾进行了许多工作,其中一个主要方向是应用不同环境条件培育弱毒的鼻疽杆菌.所采用的方法可概括为: 1.通过含有各种特殊成分的培养基:??用甘油与马铃薯培育出有一定程度抗原性的Ⅰ苗和Ⅱ苗,??氏用牛胆汁培育出毒力致弱的鼻疽杆菌. 2.通过各种动物继代接种方法:??氏用鸽体继代接种;Nicolli氏用豚  相似文献   

6.
将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毒接种10日龄鸡胚,并传至12代,观察鸡胚病变,于72 h收集尿囊液进行负染电镜观察和血凝试验.透射电镜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颗粒,致鸡胚的典型病变作用和血凝活性随培养代次的增加显著增强.结果表明,该弱毒苗病毒毒力返强,存在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7.
Ⅰ型鸭肝炎病毒鸡胚致弱毒MY株的培育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I型鸭肝炎分离株XC-1适应鸡胚,培育成1株毒力弱而稳定、免疫原性良好的鸭肝炎鸡胚化MY弱毒株.该毒株毒力为1011.40ELD50/0.1mL,1013.62TCID50/0.1mL;对雏鸭无致病性;在雏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1日龄雏鸭用8,000 ELD)50/0.1mL的MY株致弱毒腿部肌注0.2ml免疫后3d强毒原液0.5mL/只攻击,可产生2/5的保护,第6d-21d产生完全保护,免疫后第3d、5d、6d、7d、9d、14d、21d抗DHV I的中和抗体滴度分别为10-1.38、10-1.55、10-1.64、10-1.65、10-1.68、10-1.8、10-1.89,表明MY是1株理想的鸡胚弱毒疫苗后备株;通过MY株的鸡胚的繁殖规律观察,确定该病毒的最佳收毒时间为接胚后的72h~84h,为疫苗生产条件的建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应用SPF鸡胚成纤维细胞(CEF)连续传代培育出鸭副粘病毒弱毒疫苗株,并测定该弱毒株的部分生物学特性.结果显示:该弱毒株已失去对无母源抗体番鸭的致病性,在雏番鸭体内连续肓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对CEF的TCID50稳定在10-6.0~10-6.5·(0.1 mL)-1;无母源抗体的番鸭免疫不同代次弱毒后7 d攻击鸭副粘病毒强毒,保护率均在90%以上.结果表明该弱毒株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制备鸭副粘病毒病疫苗.  相似文献   

9.
鸭肝炎病毒A_(66)弱毒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鸭肝炎病毒I型A_(66)鸡胚化弱毒株,对雏鸭安全、稳定.鸡胚混合毒滴度为10~(7.36-8.09)CELD50/0.1毫升.以1.8万DLD50/0.1毫升的强毒攻击,其半数免疫量为10~(6.16)MID50/0.1毫升;皮下注射的免疫产生期为接种后48小时.免疫持续期测至45天,全部保护.用本弱毒苗免疫雏鸭,可预防I型鸭病毒性肝炎的发生.以该弱毒苗高度免疫成年鸭或猪血制备的抗血清,对雏鸭能产生坚强的被动免疫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淮北狐急性、大量死亡的原因。[方法]结合病死淮北狐的流行病学材料和临床症状,对该狐进行了病理剖检、病毒检测、细菌分离及生化鉴定。[结果]初步判定导致该淮北狐急性、大量死亡的原因为狐狸传染性脑炎混合感染大肠杆菌。对有临床症状的病狐紧急注射康复狐狸的血清和丙种球蛋白,并全群使用经药敏试验筛选的敏感药物治疗大肠杆菌,10 d内基本上控制了疫情。[结论]广大狐狸养殖户应提高警惕,对幼狐进行传染性脑炎病毒的疫苗免疫。  相似文献   

11.
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株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番鸭胚成纤维细胞和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交替传代选育出适应CEF繁殖的番鸭呼肠孤病毒弱毒疫苗株。该弱毒株已失去对1日龄雏番鸭的致病性,对CEF的TCID50稳定在10-5~10-5.5;在雏番鸭体内连续盲传5代,未见毒力返强现象;1日龄雏番鸭免疫不同代次弱毒后7 d攻击番鸭呼肠孤病毒强毒,保护率均在88%以上,且不同代次弱毒的外源病毒检验结果均为阴性。上述结果表明该弱毒株无外源病毒污染、安全性好、遗传性稳定、免疫原性强,可用于制备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活疫苗。  相似文献   

12.
根据何家惠等试验证实,猪轮状病毒经肌肉或腹腔注射不会引起肠道排毒。为了加快免疫工作的进展,在弱毒株未培育成功之前,用强毒通过非肠道途径对母猪及仔猪进行了免疫试验。 材料和方法 1.猪轮状病毒株 用本组从自然病例中分离到的南86号毒株MA104细胞上连续传代繁殖至35~37代。 2.猪轮状病毒苗的组成 (1)母猪免疫疫苗:用南86号毒株的35代或37代MA104细胞培养毒(MA86F_(35)或MA86F_(37)),蚀斑滴度10~(-7),临用前,加入20%氢氧化铝及0.05%皂素,充分混合。  相似文献   

13.
1990~1992年,在湖南省武冈、岳阳、芷江和湖北省公安等县,用不同毒力的小鹅瘟疫苗,采用不同的免疫程序免疫母鹅.同时,采用免疫后175~188 d 内的母鹅产蛋所孵化的雏鹅进行攻毒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小鹅瘟鸭胚苗或鹅胚苗采用一次免疫法,母鹅免疫后175~182 d内,其后代的保护率为81.7%~87.0%;两次免疫法,首次用鸭胚苗或鹅胚苗,第2次用毒力较强的鹅胚苗,其后代的保护率为89.3%~94%.在攻毒试验中前一种方法对雏鹅的保护率只有60%~81.8%,而后一种方法则达到了86.6%~90.4%.  相似文献   

14.
从济宁地区猪场采集表现有腹泻症状的病猪粪便 ,经胰蛋白酶 (2 0 μg/ml)处理 ,接种已长满单层的PK15细胞 ,培养至第 3代细胞边缘变模糊 ,细胞融合、堆积、变圆 ,最后细胞脱落。经过动物回归试验、电子显微镜观察、血清学等试验结果表明 ,分离获得的病毒为猪轮状病毒 (PRV) ,命名为SD2 2毒株。将分离的PRV经PK15细胞连续传 10 0代 ,获得 1株免疫原性好的弱毒株 ,免疫仔猪 ,强毒攻击保护率为 90 %。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马传贫驴胎皮肤细胞弱毒疫苗株(FDDV-EIAV)免疫马后体液免疫在免疫保护中的作用,将6匹EIAV阴性马分为2组,第1组(6#,7#,8#,9#),分别接种1mL 1000TCID50 EIAV FDDV11,第2组(4#,5#)接种1mL驴胎皮肤细胞培养上清作为对照组,定期采集免疫接种后210d内的血清,利用ELISA方法测定试验马血清中针对EIAV囊膜蛋白特异抗体参数.通过测定囊膜蛋白特异性抗体滴度、抗体亲和力和抗体构象变化,发现该疫苗免疫马18d后出现针对囊膜蛋白的特异性抗体,整个监测期内其抗体水平较低;抗体亲和力虽有波动,但亲和力水平较高;抗体构象指数都在2.0附近波动,表示囊膜蛋白特异性抗体主要为构象性抗体.免疫210d后,所有马均用1mL 1×10-5血清稀释的EIAV强毒辽宁株(EIAV L21)进行攻击,攻毒后,对照马分别在第10天、第13天出现发热,第16天,第18天死亡,其它所有免疫马未见体温升高和其它临床症状,表明FDDV11能够产生良好的免疫保护作用.抗体参数分析表明FDDV11产生的体液免疫与马传贫致病株感染马后产生体液免疫截然不同,暗示体液免疫在EIAV感染马免疫保护中的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球孢白僵菌403001进行了孢子紫外选育,获得一毒力较高、性能稳定的突变株403001-38.利用此突变株继代培养10代,得到的产孢量均高于诱变出发株,其毒力为出发菌株的2.1倍,这表明该菌株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
本项研究,企图用鸭胚致弱的小鹅瘟弱毒苗直接免疫雏鹅以防止小鹅瘟的流行。材料和方法种毒:采用我院1961年分离的小鹅瘟疫苗毒株YG_(25),即扬州株小鹅瘟病毒鹅胚继代第25次的毒株。鸭胚:健康邵鸭或麻鸭蛋,孵化10—12天,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纯化的鸡IgG免疫环磷酰胺预处理BALB/c小鼠后,再用亲和层析纯化的鸡IgM进行免疫,运用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以间接ELISA法筛选,获得了5株能稳定地分泌抗鸡IgMμ链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经ELISA交叉反应性试验和羊抗鸡IgMμ链抗血清阻断试验,证明这5株单克隆抗体均是抗鸡IgMμ链特异性的。采用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杂交瘤细胞阳性率为8.696%,而用常规免疫法为4.032%,前者比后者杂交瘤细胞阳性率提高1倍以上。经两次有限稀释法克隆和比较后,免疫抑制法获得5株单克隆抗体,而常规免疫法只获得2株单克隆抗体,前者有3株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达到10#+(-12)、10#+(-14)、10#+(-15);后者单克隆抗体腹水ELISA效价为10#+(-5)和10#+(-6)。因此,与常规免疫法相比,环磷酰胺免疫抑制法制备单克隆抗体具有杂交瘤细胞阳性率高,分泌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滴度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了弓形虫NT强毒虫株,经紫外线全暴露垂直连续照射,通过细胞致弱培养筛选出抗辐射变异虫株NTA-Ⅲ系。本虫对猪、兔和小鼠的毒力均明显减弱。猪安全试验116头,21头出现弱反应,占18.1%,无重病或死亡;非带虫免疫试验36头,连续测35128天,均末查到虫体和包囊。用含虫数10~5/毫升弱毒虫苗每头猪接种1毫升,6个月免疫保护力为100%。  相似文献   

20.
新城疫(ND)油乳剂灭活苗与LaSota株弱毒疫苗,采用三种不同方法对试验雏鸡进行免疫,依据HI抗体滴度的检测和攻毒试验,比较了雏鸡三种不同免疫程序的免疫效力,结果表明,3种程序免疫的雏鸡60日龄时对强毒攻击均得到完全保护,对母源抗体HI滴度5.2(log2HI值)的雏鸡,2日龄用ND油乳剂灭活苗和LaSota疫苗免疫优于2日龄用ND油乳剂灭活苗免疫或10日和20日龄用LaSota疫苗二次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