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野生动物驯养与繁殖法律制度的缺陷与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春艳 《野生动物》2006,27(1):53-56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在世界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中具有重要作用,有关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法律制度也成为各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立法的主要内容。本文针对目前中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立法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完善中国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的国内法对策,以推进中国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立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确处理保护野生动物与群众生产活动的矛盾李玉铭(林业部保护司)近几年,随着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和《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贯彻实施,群众的保护意识普遍有所提高,各地林业部门加强了对这项资源管理,制定了禁猎规定,一些地方野生动物资源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  相似文献   

3.
周玉华  席颖 《野生动物》2011,32(3):161-163
野生动物的保护在近些年来备受关注,由于环境的逐渐恶劣,致使很多野生动物不得不离开原来的生长之地,从新寻找能够生存的栖息地。野生动物从曾经的远离人类,到现今的与人类争夺领地,这种现象不仅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活轨迹,也扰乱了人类的正常生活,更直接致使野生动物的侵权案件频频发生。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于1989年开始实施。纵观这几十年来的实施状况,不难发现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环境的变化。如何协调保护人类的合法利益与保护野生动物之间的冲突问题日益严峻,但这一问题却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的一项缺失。因此,本文将着重阐述如何完善野生动物侵权的救济制度并给予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跃先  洪贺 《野生动物》2005,26(3):20-22
可持续发展是追求当代人之间以及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公平的发展, 也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共同的发展,然而效率是确保公平实现的前提。产权制度则是确保效率实现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明确的产权也是野生动物资源发挥其最佳效用的关键。野生动物是国家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保护野外资源,驯养繁殖利用人工资源,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  相似文献   

5.
"野生动物"概念刍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野生动物的概念是一个与家养动物相对的概念。按字义理解。野生动物是指“生活于野外的非家养动物”。199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仅指明该法适用范圆是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特有濒危野生动物和有益的、有经济价佳的、有科学价值的野生动物。并明确了野生动物资源为国家所有。但是,在我国法律中对野生动物尚无法律定义。而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概念并不一致。有的人持狭义的野生动物概念,认为野生动物仅包括野生哺乳动物和野生鸟类;有的人则认为野生动物包括一切野生的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还有的人认为野生动物仅仅包括生活在野生状态下的动物。  相似文献   

6.
万自明 《野生动物》2003,24(3):31-31
2002年初发生的清华大学刘海洋同学硫酸伤熊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笔认为,这起案件的发生不是一件坏事,它唤起了全社会对伤害野生动物身体健康现象的普遍关注,突出了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的局限性,促使人们开始从人道的角度来关心和保护野生动物。  相似文献   

7.
杨渝 《野生动物》2007,28(6):48-50
天然林资源有重要的生态效益,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生境。天然林保护与野生动物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不同的天然林保护方案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不同,而野生动物对天然林保护有生态方面的作用和管理上的指导意义。天然林保护方案的制定要考虑野生动物的生境需求。  相似文献   

8.
野生动物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库的建立对提高野生动物饲养水平意义重大。为便于计算机的管理,有必要对数据库中食物种类进行编码。借鉴家畜饲料营养成分数据库和我国食物营养成分数据库的食物编码原则,讨论野生动物食物的编码原则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论野生动物致害的生态法律责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文燕 《野生动物》2004,25(2):27-28
随着国家对野生动物保护的各项措施逐步落实和生态环境的逐年改善,大量的野生动物得以生存繁衍,种群兴旺,这一方面为生态系统的重新平衡与稳态结构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也引发了人与野生动物争夺栖息场所和生存空间的矛盾。近年来发生了多起野生动物伤人毁财事件就是这一矛盾冲突的集中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青藏铁路野生动物通道周边主要野生动物的迁徙(移)活动,藏羚在可可西里通道周边活动最为频繁,藏原羚在各通道周边活动变化不明显、藏野驴在楚北通道周边活动较密集.  相似文献   

11.
野生动物旅游产品在总体的旅游产品中占有很大的市场份额,也有越来越多的旅游爱好者对此拥有购买动机与欲望。根据目前旅游市场现状,本文对野生动物旅游产品的种类进行了归类,提出了野生动物旅游产品可分为观赏型、参与型、工艺品型、食用型和药用型等5种表现形式。结合中国在野生动物旅游产品方面的开发现状,从生态保护、增强体验性与真实性、社区共管、科普教育、法制建设和科学投资方面提出了合理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众对野生动物保护和利用关系所持的不同看法,提出对种群中超过环境容纳量的老、弱、病、残个体进行适当的利用;修改《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的相关规定:加强对查获野生动物产品的管理;加大对犯罪分子的惩处,从而达到既保护野生动物,又能合理利用野生动物及其产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动物物种价值评价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进行野生动物物种价值评价标准的研究,必须确立两个基本理论前提,即承认包括动物物种在内的整个自然界具有自身的价值;承认不同物种之间存在着价值大小和高低的差别。物种的价值有两个方面,一是物种自身的价值;二是物种对人的价值。物种自身的价值标志着物种与环境,物种与物种之间的需求和满足关系,要用五个评价指标去衡量,即营养级标准、自然生产力标准、稀有程度、进化程度和自然历史标准。对物种价值的评价,应该根据这五个标准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并考虑到物种对人的多方面价值,制定出相应的价格,以提高物种资源的保护水平和科学管理、法制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是野生动物种质基因库。提升此类保护区能力建设,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保护野生动物资源及其栖息地。从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对能力建设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建议从提升依法管理和科学研究能力、理顺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做好本底调查和编制好总体规划、加大对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内部管理及资源监测和评估力度、努力扩大科普宣传覆盖面,以及强化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着手,依法依规管护好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从而全方位地提升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5.
圈养野生动物营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春雨 《野生动物》2011,32(6):345-348
动物营养学是一门阐明营养物质摄入与生命活动之间关系的科学。目前,动物营养学在家畜家禽养殖研究上较为深入,而在圈养野生动物中只在近几十年才取得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在野生动物营养研究方法、野生动物营养评价方法和圈养野生动物营养需求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家畜家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很多野生动物营养研究是基于家畜家禽的研究,但野生动物又有别于家畜家禽,因此圈养野生动物营养的科学与均衡应该是野生动物饲养工作中的最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动物肠道中寄生着数以亿计的微生物,参与到动物机体中如代谢和免疫等重要的生理过程中。然而,在粪便等复杂样本中包含着大量微生物,无法通过纯培养技术进行研究,无法评估样本中的微生物多样性。通过宏基因组学技术可以对微生物群总DNA进行分析,使其成为目前研究复杂样本微生物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工具。并且伴随高通量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的进步,对微生物的分析流程也在不断地被改进。本文比较了在宏基因组学中普遍应用的标志基因扩增子分析和全宏基因组分析,对宏基因组技术在几类野生脊椎动物肠道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使宏基因组技术在野生动物领域研究中拥有更加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蔡炳城 《野生动物》2007,28(4):33-36
介绍近年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采取多种形式在全国开展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教育,提高民众的科学素质和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实践,并提出今后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应重点要围绕人与自然和谐,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方面开展科普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济宁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2017—2019年日常救护的86只野生动物,分属16目26科40种,本地动物种类占92.5%。在野生动物救护种类和数量上以鸟类最多(79.1%),其次为兽类、两栖类、爬行类;救助成活率爬行类(100%)和鸟类成(86.7%)较高,两栖类(75%)及兽类成活率(76%)较低。本文对野生动物救护的种类、数量、伤病原因、级别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鸟类救护方法,提出了野生动物救护合理化建议,对野生动物救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野生动物是大量病原体的天然宿主,野生动物疫源疫病严重威胁人类健康。本文对近年来国外野生动物口服疫苗的研究概况进行综述,以期为我国野生动物保护及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防治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