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甘薯贮藏以前,一般在29.4℃、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进行4~7天愈合处理,用来治愈收获时薯块伤口,以防止块根腐烂和水伤损失。可是伤口愈合所需的时间以及转入正常贮藏的适宜时期,并不明确。因此,研究了用均苯三酚液对已经木栓化的细胞进行染色,观察其着色情况,用以判断愈伤组织的愈合程度。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微型种薯打破休眠试验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温室春季生产的微型薯尽快进行再生产而打破休眠的办法,通过各种浓度混配药剂对整薯和斜切薯块进行处理。结果表明:斜切薯块较整薯更易被打破休眠。浓度低、时间短的处理效果好于浓度高、时间长的处理效果,其中以5 mg.kg-1 GA3处理30 min对斜切薯块打破休眠的效果普遍较好。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抑芽剂戴科(DEECO)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马铃薯贮藏中用CIPC抑芽剂戴科25号处理,试验了品种合作88、品种会-2和大西洋的抑芽效果和重量损失。观察和测量贮存中薯块的发芽时间和芽长度,未处理对照块茎7~35d后发芽,而且芽粗壮、长度增加很快。抑芽剂处理的薯块17~70d后,芽眼开始见到很小的弱芽,但生长缓慢,而且芽会逐渐地干枯死亡。贮存78~165d中,抑芽剂处理薯块,重量损失率2 48%~13 5%,对照重量损失15 5%。结果表明,在马铃薯商品薯和加工原料薯的贮存中,应用抑芽剂处理可以长期使块茎不发芽,重量损失较小,保持新鲜和较好的质量,在生产中具有应用价值。马铃薯块茎收获后,放置2周以上,待块茎表皮充分木栓化后,作药剂处理,以及充分、均匀地施在块茎表面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马铃薯专用肥对马铃薯植株株高、主茎数、结薯个数、薯块产量以及商品薯率的影响,2017~2018年马铃薯生长季,以当地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试验材料,以不施肥为对照(CK),评价马铃薯专用肥(JS)和普通农用复合肥(PT)两个施肥处理。结果显示,与CK相比,JS处理可提高马铃薯的株高、主茎数和结薯个数,分别为7.62%、15.00%和44.48%;与PT相比,提高2.33%、9.55%和14.77%。JS处理产值较CK提高142.29%,较PT提高33.55%。JS较CK增收17 481元/hm2,较PT增收10 080元/hm2。在试验条件下,施用马铃薯专用肥可明显改善马铃薯植株的农艺性状,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薯块商品薯率,达到增产增收的效果,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在马铃薯栽培中种子的投入最昂贵。由于马铃薯是无性繁殖,为获得丰收需要投放大量的种薯(2.0~4.0吨/公顷)。尤其对大薯块品种情况就更严重。对这类品种可以采用种薯切块并保持单位面积种植密度比整薯高一些的方法来减少种薯的资金投入。 Shilma(1963)于秋季将种薯切块,并用0.2~0.3%的代森锰锌溶液处理几分钟后种植曾获得丰收。但他于1957~1960年间用旧品种试验表明整薯比切块的收成更好。只是对块茎  相似文献   

6.
1984~1985年,作者在北京延庆县田间观察马铃薯脱毒种薯早收对减少种薯感染病毒的效果。在桃蚜迁飞高峰后10~15天割秧的(以下简称割秧)病毒感染率很低:1984年0.08~0.25%;1985年1.17~1.50%。不割秧的病毒感染率很高:1984年0.83%;1985年3.30%。翌年挖取芽眼经病毒提取作PVX、PVY和TMA血清鉴定,割秧者呈阴性反应,不割秧者呈阳性。翌年将所得种薯栽种田间目测病毒症状,割秧者未见症状,不割秧者病毒株率5.5%。割秧每亩8000穴的亩产10克以上的种薯块数达32240~37600块,而不割秧正常密度的亩产10克以上种薯块数只16400~26800块。因此,早割秧密植不仅可以减少病毒感染,而且利于加大种薯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7.
许多国家均认为马铃薯纺锤块茎类病毒(PSTV)是一个危险的病原。因此,出口到一些国家的种薯需要进行PSTV检验,这种检验通常是以实验室检测为基础的,从每批种薯中随机抽取300~1000个薯块,检测PSTV和细菌环腐病。对于这样多的待测薯样,通常是从待测薯块上取下一小部分,  相似文献   

8.
1980~1982年,通过田间试验,对马铃薯不同大小整薯播种的产量变异规律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产单位块薯产量所需种薯数量与种薯大小呈极显著的线性关系;马铃薯产量与种薯大小呈渐近状曲线相关;净产量与种薯大小呈抛物线性曲线相关。求得其极大值,3年平均为50.4±3.5克。马铃薯繁殖倍数与种薯大小两者的关系具有双曲线的性质,它在第一象限随种薯大小的增大而递次降低。不同大小种薯所产块茎的商品率3年平均,以111.2克为准时,种薯大小为10,30,50,80和150克,各处理所产块茎商品率依次为88.1,77.6,69.7,62.8和48.7%,以50克为准时,各处理所产块茎商品率依次为99.2,98.4,97.6,96.9和94.0%,都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平衡施肥及钾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在甘肃高海拔干旱区采用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和平衡施肥技术,马铃薯产量为35 350 kg.hm-2,超过当地平均产量1.2倍,配施钾肥马铃薯可增产16.7~2 916.7 kg.hm-2,增幅0.1%~9.0%,每千克K2O可增收马铃薯0.2~19.4 kg,增产增收效益好。施钾后马铃薯薯块数增加29.3%,薯块重增加7.7%,增产以增加穴薯为主,其次是增加薯块重,同时马铃薯品质也有较大改善。试验表明,在施入适量有机肥和氮磷基础上,高产高效的K2O用量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10.
用含有8%蔗糖,5毫克/升6—苄基嘌呤,500毫克/升矮壮素和5克/升活性炭的液体培养基处理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及其野生种的试管苗,诱导出了试管薯.在黑暗条件下18~20℃时,供试的22个基因型的试管薯平均产量为每30个茎段产试管薯34.4个,平均重量为107.4毫克.从切段培养到收获试管薯共需8~9周.该方法诱导试管薯时间短,产量高,薯块大,优于已报道的其它方法.研究发现,活性炭对促进试管苗生长和试管苗产量和大小都有显著效果.本文探讨了试管薯植株生长不一致的可能原因和用试管薯保存种质可能带来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1.
<正> 呼薯4号品种来源内蒙呼盟农科所1973年用白头翁作母本和长薯4号作父本杂交育成。原代号7402—17。1987年经内蒙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确定推广。一般亩产1500~2000公斤。特征特性株型半直立,株高58厘米。茎粗壮,分枝少。叶色淡绿,花冠淡紫色,花粉多,天然结实性强。结薯集中,单株结薯4~5个,薯块大,整齐;薯块圆形,黄皮、黄肉,芽眼中等,食味好,淀粉含量15.4%。生育期70~75天,幼苗期较  相似文献   

12.
《中国马铃薯》2017,(5):283-289
为研究氮肥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以马铃薯品种‘新大坪’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尿素(N 46%)为氮源,分别设置0,45,90,135和180 kg/hm25个氮素施用处理,利用方差分析及GGE双标图分析了产量与农艺性状。结果表明,氮肥不同施用量对马铃薯产量及农艺性状有一定影响,当氮肥施用量为T2(N 90 kg/hm2)时,在2014~2015年试验马铃薯的产量以及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量,商品薯率表现最好。其中产量,单株薯块数,单株薯块重量,商品薯率相比对照CK分别增加67%、30%、63%、30%;而氮肥施用量为T4(N 180 kg/hm2)时,尽管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而且株高较T2处理增加4%,但是相比T2处理下的马铃薯产量下降18%,商品薯率降低12%;产量、单株薯块重量对各试验处理差异的区分力和对目标农艺性状的代表性较好。因此,试验结果表明,精准合理的施用氮肥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同时方差分析与GGE双标图结合能够帮助科研工作者更加客观、有效地分析肥料施用量的最佳效应。  相似文献   

13.
在马铃薯生产中,种薯切块大小和株距是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以马铃薯品种‘荷兰15号’为试验材料,研究大垄(90 cm)条件下相同播种量(148 kg/667m~2)不同种薯切块大小和株距对马铃薯植株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试验设3个处理组合:种薯切块30 g,株距15 cm;种薯切块50 g,株距25 cm;种薯切块70 g,株距35 cm。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在相同播种量条件下,大薯块长出的植株高大粗壮,但单位面积主茎数则以小薯块的稍多,至于叶面积指数以中薯块的为大。无论是总产还是商品薯产量播种量相同3个处理间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栽培密度对商薯 8 号农艺性状与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T4(60 000 株 /hm2 )处理的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最高,与 T1(37 500 株/hm2 )相比,150 d 时 T4 处理薯块干物质分配率显著增加 16.14%。 T4 处理的鲜薯干物率明显高于其他 3 个处理。T1 处理的单株薯重、单株最大薯重、单株蔓重显著高于 T2(45 000 株 /hm2 )、T3(52 500 株/hm2 )和 T4 处理,T2 处理的 T/R 值显著高于 T3、T4 处理。T3 处理的商品薯产量及商品薯率最 高。生产上选择 52 500 株/hm2 的栽培密度较为适宜。研究结果为商薯 8 号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对1973~1974年39个杂交组合6,161个品系和1978年8个组合1,925个品系,运用遗传力、变异系数、相关与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了薯块干率、薯块产量、茎粗、茎叶鲜重和最长蔓长等主要性状的遗传强度。结果表明:薯块干率的广义遗传力最高,多数组合在90%以上,少数在82%左右,平均为89.9%;变异系数最小,多数组合在13~16%之间,最大为  相似文献   

16.
阳畦塑袋法即是在阳畦催芽法的基础上 ,增加一道工序 ,即是把切淘凉好的薯块装在塑袋内 ,其法是在塑袋底部先铺一层适墒湿土 ,摆上一层 4cm厚的薯块 ,上封适墒土一层 ,其上再摆一层薯块 ,总计摆薯块 3~ 4层 ,4~ 5kg ,加封土 ,每袋重约7 5~ 8 0kg ,装好扎口按行平摆阳畦内 ,畦面盖塑膜 ,周围封土压实。 10d后芽长 1~ 3cm即可栽种 ,比单阳畦催芽早出芽 5d ,栽时连袋运到田头 ,撕破塑袋 ,拾入筐内即可栽种。试验证明此法催芽六大优点 ,可全面推广应用。1 出芽快 :薯块装在袋内等于盖双膜 ,由于塑袋扎口 ,吸收的热量扩散慢 ,因…  相似文献   

17.
《杂粮作物》2008,28(2):F0003-F0004
品种特点:辽03-6为早熟马铃薯品种,出苗至成熟60d。株高50cm,茎叶绿色。花冠白色.块茎扁圆形。黄皮,淡黄肉,表皮光滑.芽眼较浅,薯块大而整齐,大、中薯率85%以上.结著集中,单株结薯4~5块,淀粉含量13%~14%。  相似文献   

18.
1 选用早熟、高产、优质良种选用生育期短,生长快,结薯早,产量高,品质好的早大白、超白等品种。应用脱毒种薯进行栽培,以提高产量和品质,提高经济效益。2 种薯处理选种:在切块前先将种薯摊开晾晒,剔除病薯、烂薯、畸形薯以及表皮粗糙龟裂无芽的薯块,选择无病虫、表皮光滑的薯块作种。切块:马铃薯具有顶端生长优势,顶芽萌发早,生长势强,切块时应尽量带顶芽纵切,切块大小以30g左右为宜。切块时要一人准备二刀,切到有病的种薯时除将病薯剔除外,还要将切具用1000倍液的高锰酸钾或75%的酒精消毒灭菌,防止病菌通过切具传染。切好的薯块应立即用…  相似文献   

19.
马铃薯薯块形成期缺水会减少最终薯块个数和加重对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敏感品种的危害。因此,为了确保较多的薯块个数和减轻病害,能确定薯块形成始期是很重要的。但以往测定多为破坏性取样。本文评价确定薯块形成始期的积温法,从而提供一种对此进行非破坏性的测定方法。这种方法分两个步  相似文献   

20.
黄河灌区菜用马铃薯种薯春种秋繁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脱毒种薯春种夏收薯块利用药剂处理打破休眠以氯乙醇效果最好,出苗率为100%,次为硫脲,最差为赤霉素出苗率均不足10%,从产量看,氯乙醇处理的最高,每667m2为933kg,硫脲、赤霉素均较低,每667m2分别为86.85kg和248.13kg。试验还表明,秋季栽培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生长期内积温不够,生育期氯乙醇为60d,赤霉素、硫脲因出苗迟,生育期只有38d和40d,同时生育期中大于15℃的有效积温不够,导致植株生长量小,光合产物积累少,地下部薯块膨大慢,产量低。因此,早播种,早出苗,在7月上旬播种成为秋繁种薯成功的关键。用2006年秋繁种薯进行了栽培试验,结果表明:春种秋繁种薯春种夏收与对照相比,生育期相近,薯块单株产量及单位面积产量均比对照高,每667m2比对照增产16.39%。说明春种秋繁种薯解决引黄灌区春种菜用马铃薯种薯供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