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 河西黄牛属于蒙古牛种,体格偏小,生长发育缓慢,是以役用为主的地方品种。张掖地区从1980年开始引用兼用型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本地黄牛,到1988年底9年累计共授配母牛84179头,产活杂种牛犊44716头,现存栏各类杂交黄牛38000头,占黄牛总数的24%。其中1代改良牛33440头,占改良牛总数的88%,2代改良牛3800头,占总数10%,3代以上改良牛760头,占总数2%,为了全面了解本区黄牛改良效果,及掌握杂交牛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1989年3—5月我们对全区黄牛改良效果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和田地区地处新疆最南端,是以农为主的地区。黄牛是和田地区家畜的主体畜种之一,但和田黄牛个体小,生产性能低,为改变这种状况,1979年开始引进新疆褐牛、西门塔尔、黑白花、夏洛来等冻精颗粒改良本地黄牛,10年累计受配母牛10.7万头次,产改良牛6.2万头。为验证改良效果,确定改良方向,我们对和田市肖尔瓦克乡的2600头牛进行了调查,现将西门塔尔和黑白花杂交牛与本地牛比较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绥化地区从1977年开始引用黑白花奶牛冻精改良黄牛,累计受配母牛33.1万头次,准胎27.2万头次,平均受胎率82.3%;累计得改良牛19.9万头,其中1代改良牛9.96万头,2代改良牛5.98万头,3代改良牛3.98万头,已晋级奶牛2.39万头。 多年来,由于坚持以挤奶促改良,促进了黄牛的发展。1987年黄牛存栏已由1981年14万头,发展到27.3万头,改良牛占黄牛存栏的41.3%,晋级奶牛的改良牛和参加挤奶的改良牛累计产鲜奶13万吨,增值5850万元;累计出栏改良肉牛60059头,为市场提供牛肉6900吨,为社会创产值2760万元。  相似文献   

4.
甘肃省的养牛业,自1979年开始黄牛冷配改良以来,发展较快。冷配技术大面积普及,黄牛改良取得了可喜成效。全省已在63个县(市)建立冷配点749个,10年累计冷配母牛82.67万头,产活西黄、利黄、黑黄等改良牛40.63万头。黄牛冷配改良工作,1986年后进入大面积丰产丰收阶段,从冻精生产到冷配服务,布局合理、三站配套(冻精站、液氮站、基层冻配点),以当年授配母牛13万头、翌年产活改良牛8.5万头以上的速度向前推进。冷配  相似文献   

5.
本省黄牛改良工作,早在五十年代就引用荷兰牛、爱尔夏、短角、拉脱维亚等外国品种和秦川牛、南阳牛、广丰牛等国内良种牛来改良。到六十年代初期,曾引进西门塔尔公牛,在瑞安县进行改良试点、发现了黄西杂种牛的优势。随着我省冻精技术的推广采用黑白花和西门塔尔公牛的精液,冷配母牛二万六千一百六十八头,已培育犊牛一万六千二百四十二头,其中西门塔尔改良牛四千另十头,扩大了黄牛的改良面。  相似文献   

6.
1.前言我省自1974年开展黄牛改良工作,特别是1978年以来,经过15年的艰苦工作,已在全省86个地市县全面铺开,各地普遍兴起了养牛热和改良热。截止1988年来,全省黄牛存栏155.7万头,比1978年增长48.3%;改良牛存栏86.5万头,占黄牛总数的55.5%,比1978年提高47.2个百分点。其中一代改良牛45.0万头,占改良牛的52.0%,二代改良牛27.1万头,占改良牛的31.3%,三代以上改良牛14.4万头,占改良牛的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自1979年开始推广黑白花、西门塔尔良种公牛冻精配种改良本地黄牛,截止到2003年底共存栏良种及改良牛14万头。在高海拔地区由于群众现有饲养管理水平低使杂种母牛的生产性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为了求得该地区较高营养水平下黑黄、西黄杂种二代母牛的产奶性能,特进行本实验。  相似文献   

8.
黄牛冻精配种改良技术推广是我区启动早、覆盖面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效益显著的畜禽良种工程技术内容之一。经过20多年的示范推广,建立健全了以地县乡三级畜牧站为依托,以冻配输精点为基础而组装配套的三级黄牛冻配改良体系。累计授配母牛23.5万头,产活杂种牛15万多头,占黄牛存栏总数的54.5%。  相似文献   

9.
2 改良效果2.1 改良牛头数增加推广黄牛改良配套技术10年来,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了显著的提高,根据全国122个商品牛基地县统计,1978年各代杂交改良牛67.4万头,占当年存栏黄牛的12.50%,1988年各代杂交改良牛发展到291.3万头,占当年黄牛存栏的34.9%,比1978年增加223.9万头,年递增15.7%.  相似文献   

10.
前言西门塔尔牛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入我国,而后在50年代,特别是70年代以来,从前苏联、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了乳肉兼用、肉乳兼用西门塔尔牛,1987年又从法国引入蒙贝利亚牛,引入的西门塔尔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于改良我国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50%。我国西门塔尔牛育种群规模3万头,各代杂交牛  相似文献   

11.
6月底结束的甘肃省黄牛改良效果普查表明,我省黄牛冻配改良自1974年试配、1979年大面积推广以来,采取同步扩大良种和人工授精技术等措施,加速繁殖和改良的步伐,已取得显著成效。截止1988年,授配头数由1978年的2698头,上升到13.5万头,受胎率、冻配繁活率分别达到78和69.3%,较1979年提高38和33.2%。累计繁殖成活杂种牛40.6万头。杂种牛有较强的适应性,不论初  相似文献   

12.
<正> 河北省承德地区从1974年开展黄牛改良工作,已15年,是以肉用夏洛来和乳肉役兼用的西门塔尔牛的冷冻精液为主,采用人工授精的方法,与本地母牛配种进行改良,现已累计冻精配种36万头,受胎率达85.2%,已达部颁标准。1988年以来改良牛占全区总牛数的33.8%,提前2年超过国家规定牛群中改良牛比重占15%的要求。在改良牛中杂交1代牛占53.13%,2代占29.77%,3代以上(含3代)占17.1%。通过丰宁县的调查和测定证实,黄牛改良效果十分显著,主要表现以下5点:1.体重明显增加。经测试,改良牛体重比本地牛体重明显增加,特别是犊牛初生重,增加极为明显,夏杂2代和西杂3代6月龄体重增加也较明显。详见表1。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计划地引进西门塔尔牛是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通过国家贸易和地方小额贸易从苏联引入,1976年以来又从联邦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国陆续引入乳肉兼用、肉乳兼用型西门塔尔牛。这些牛除在一些国营农牧场纯繁外,主要用以改良黄牛。其杂交改良后代大约占我国各类杂交改良牛的30%,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西门塔尔牛2万多头,各代杂交改良牛210多万头。  相似文献   

14.
自1979年以来,新宁县全面推广牛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坚持以西门塔尔,短角牛为主要品种杂交改良本地黄牛.到目前为止,全县累计冻配黄牛8.83万头,繁殖杂交改良牛6.96万头.黄牛改良工作的进展,促进了养牛业的发展.目前,全县存栏黄牛近20万头,年出栏率均在30%左右,已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在近20年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推广牛冻精配种技术,我们已探索出一套提高冻配受胎率的综合技术,使受胎率逐年提高,由开始试点的22.5%提高到目前的86%,全县平均达83%.但近年来,由于项目投入资金的不断减少,液氮、冻精、运输费用成本提高,牛品种改良社会经济效益增大,冻配需求增加,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黄牛改良工作在全国普遍展开。陕西省自1985年开始全面开展黄牛改良以来,主要采用了黑白花、丹麦红牛将秦川牛向乳用方向改良,还采用了兼用的西门塔尔或肉乳兼用短角牛将秦川牛向以肉用为主的肉乳兼用方向发展。目前,已获得了各种杂交后代。一些乳用改良牛已开始投入生产. 陕西省富平县位于渭北旱源,曾是秦川牛的良种产区之一,1987年该县引进丹麦红牛冷冻精液改良本县秦川牛,目前已获得各代改良牛3125  相似文献   

16.
提高黄牛冻精配种受胎率的研究张成印(安徽省灵璧县畜牧水产技术服务中心234200)灵壁县自1984年以来,全面推广牛的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坚持以西门塔尔牛为当家品种来杂交改良本地黄牛。截止目前,全县累计共冷配黄牛27.9万头,繁殖杂文改良牛23.1...  相似文献   

17.
纪八十年代,主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经多年努力祁连县农区黄牛改良工作始于上世纪,实现了黄牛整体人工授精化,黄牛杂种化程度已达90%以上,形成了以荷斯坦杂种奶牛(占35%)和西门塔尔肉乳兼用杂种牛(占55%)为主体的畜群结构,改良牛存栏在5 500头以上,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纯种牛和高产牛存栏始终在10—20%之间徘徊,制约了本地养牛效益的进一步提高,如何将现代育种技术尽快转化为生产力,加快黄牛良种化进程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自1980年湟源县实施黄牛改良工程以来.先后利用荷斯坦、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当地黄牛.经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近30年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黄牛改良工作稳步发展。近两年又开展实施了胚胎移植、性控冻精和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全县牛良种比例明显提高。1980年。全县仅有改良能繁母牛360头,其中荷斯坦牛245头.西门塔尔牛115头,良种母畜比例2.5%。  相似文献   

19.
黄牛生产是我区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适应商品生产的需要,自1976年以来,经过试验、示范、推广,在全区普遍开展黄牛改良,取得显著成绩。累计改良配种8万多头,产活改良牛6万多头。适繁母牛比例由28.3%提高到45.2%,繁殖率由30%提高到38%,出栏率由1.04%提高到6.37%。累计出售改良牛4万头,收入2000多万元。其中:外贸出口改良牛4700头,换取外汇88万美元,群众获得收入270万元。目前全区改良牛存栏2万头,占存栏牛总数10%。改良牛比本地牛生产性能、经济效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商品牛基地建设经验及配套措施闫灵奇陈志强赵桂云李显瑞(河北省承德市畜牧水产局067000)我市黄牛改良工作从1974年开始,引进优良的夏洛来、西门塔尔公牛改良本地黄牛。20多年来改良品种80多万头,产改良牛64万多头,育肥出栏58万多头,创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