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灵川县已种下各种水果12万多亩,其中白果2.2万亩,100多万株,已挂果2.1万株。去年,水果社会总产量40405吨,比上年增加4184吨。其中白果产量746吨,比上年增产309吨。全县水果总产值9591万元,人均收入326元,占人均年收入的24%水果生产已成为这个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条重要途径,成为农村的一六经济支柱。  相似文献   

2.
天峨县发挥土地资源优势,调整水果生产结构,采取有效措施,大种投资少、收益高的板栗,目前,全县已种下板栗153万株,4.37万亩,比1994年增长1.1倍。  相似文献   

3.
经济林是森林资源的特种资源,具有生产周期短,栽培管理容易,见效快,受益期长,经济价值大等特点,是安化山区的优势。 我县现有经济林面积97万多亩(其中竹林42万亩,油茶24.2万亩,油桐19.5万亩,棕榈5.3万亩,漆树1.1万亩,其他4.9万亩),占全县有林地面积的21.45%,为全县总面积的13.1%。经济林面积较大,品种繁多,木本粮油主要有板栗、茅栗、尖栗、柿子、白果、油桐、油茶、生漆、乌桕、山苍子和野生淀粉、油料植物;竹类有十三个品种,可以以竹代木;木本纤维  相似文献   

4.
阳朔县积极引导农民把水果生产全面推向市场,每年均有上万吨水果出口海外,成为广西重要的水果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近年来,该县水果市场不断繁荣拓展,去年育有沙田柚、柿子、板栗、金桔、(木柰)李、酸梅、荔枝、枳壳等上百个品种5000亩苗木,今年春天,又有4500亩苗木投入市场。  相似文献   

5.
密云县现有板栗30万亩,占全县果树面积的56%,占北京市板栗面积的38%,居北京市各郊区县之首。其主要品种为燕昌、燕红、燕丰、燕魁、怀黄等20多种,年产量约700万公斤。其中结果树16万亩,未结果树14万亩。板栗从业户数4万户,占全县果树从业户数的57%。以前,板栗在全县分布广、面积大,但是产量和质量却还不够高。为了增加我县板栗生产的技术含量,提高产量和质量,自2000年以来,全县推广了以下七项板栗丰产技术:1、燕山板栗优良品种推广应用:针对我县散生板栗树较多、品种杂乱情况,全县进行了燕山板栗优良品种的推广应用工作。采用燕昌、燕红、怀…  相似文献   

6.
我县属宁镇扬丘陵地区,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671万亩,山、丘、岗地资源丰富,适宜林业生产的发展。板栗是我国的特产干果,果实营养丰富,风味佳美,是创汇率较高的出口商品,我县山区农民有栽植板栗的传统,解放后,曾两次大面积发展。但由于栽培技术落后,投产迟,效益差,保存率低。1987年前全县仅有栗园1777亩,结果栗园40O亩,平均亩产42斤,产量低而不稳。1987年“六合县板栗商品生产基地建设规划”通过专家论证。10年来走密植化、良种化、嫁接化、集约经营化的创新之路,板栗生产发展很快,全县现有栗园面积2.OS万亩,已嫁接8350亩…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新昌县充分利用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板栗生产,全县已发展8万亩,其中3万亩已进入生产期,今年产量可达500万公斤。为了拓展板栗市场,提高板栗生产的综合效益,他们组建了“天绿食品有限  相似文献   

8.
中国板栗之乡镇安县,地处陕西秦岭南麓中段,盛产个大、质优的镇安大板栗,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享誉中外,成为镶嵌在秦岭深山中的一个璀璨的明珠,2000年被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之后,镇安县委、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保障,实施《四轮驱动》战略,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使全县板栗产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至2002年底,全县栗园面积达到62.75万亩,产量突破6000吨,实现人均两亩板栗园,年人均增收200元,板栗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财源。———政府推动;1997年以来,县委、政府高度重…  相似文献   

9.
太湖县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把板栗作为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栽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全县板栗已发展到27万亩,其中挂果面积22万亩,年产板栗700万kg,亩产32kg。由于在传统观念中认为板栗耐粗放管理,“懒汉庄稼”,群众一直疏于管理,尤其是板栗采收后几乎很少进行栗园管理,导致板栗单位面积产量不高,品质不佳,严重地制约了板栗生产的健康发展。为促进板栗生产优质高产,提高栗园经营管理水平,掌握好管理技术是关键,尤其以抓好采收后的秋冬季节栗园管理甚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罗山县始终把发展林业生产作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积极调整林种结构,狠抓了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效果。目前,全县板栗已发展到27万亩,其中有12万亩已进入挂果期,年产板栗600万公斤,价值4200万元。基地化、规模化的板栗生产,形成了区域经济优势,已成为罗山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1.
120亿头赤眼蜂为密云县板栗建造生态保护屏障密云县果树面积45万亩,其中板栗面积30万亩,桃蛀螟是危害板栗生产的重要害虫。密云县园林绿化局从8月9日起在全县214个村,20多万亩板栗园内陆续投放120亿头赤眼蜂,  相似文献   

12.
华县境内野生板栗资源分布较广,但过去由于多种原因,基地建设步履维艰,成效不大。1984年在省地有关部门支持下,重新将野生板栗嫁接改造工作列入林业发展规划,1992年正式立项。到今年3月底,全县累计嫁接板栗77.44万株,栽植37.59万株,栽植改造及建园1.755万亩。据省地林业部门测定,嫁接幼树次年挂果率达66%,3年全部挂果,4年生株均产果2.95公斤,1993  相似文献   

13.
灭荒达标后,昭平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动员和依靠全县各族人民,在巩固、发展灭荒成果的基础上,调整林种结构,以市场为导向,以名、特、优为重点,以商品生产为龙头,加大科技投入,建设高产优质高效林业。1993年10月,县里制定“1777”农业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继续把发展林果生产作为振兴全县经济、致富奔小康的重要措施来抓,加大力度发展经济林水果林,到今年5月,全县又新造集约经营人工林64610亩,发展经济林、水果林18万亩,其中:水果6.7万亩,玉桂3.65万亩,八角2万多亩,毛楠竹4.18万亩,茶叶1.5万亩。以森林资源为依托,围绕林业办工  相似文献   

14.
1985年以来,东兰革命老区农民在县委。县府的领导、组织和支持下,大抓板栗开发。到1998年止,全县板栗种植面积达16万多亩,并早已陆续挂果投放市场。隘洞等6个乡镇大部分贫困户就依靠板栗脱了贫致了富。今年,这里的农民又迎来板栗大面积丰收,市场更加活跃。国庆节前,区内外已有几十位老板涉足隘洞板栗专业街设点收购.外运远方。东兰板栗购销旺@黄峰  相似文献   

15.
八月下旬,寻甸县在柯度公社召开了由县长主持,有重点社队负责人和县、社林业部门有关同志共一百一十二人参加的板栗现场会,会议除现场交流了发展板栗生产的经验外,还制订了到一九九○年全县发展板栗五万亩、栽树一百万株,收入三万元的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16.
张俊 《安徽林业》2003,(6):36-36
金寨县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狠抓造林绿化的同时,立足资源优势,着力调整林种结构,大力发展以板栗为主的经济林生产,现全县板栗面积已达50万亩;优良品种占有率90%以上;年产板栗2万吨,板栗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24.1%;年创税620余万元,占全县年财政收入的8.4%;板栗户年人均板栗收入500元,占其年收入的31.2%.板栗已成为振兴当地经济、帮助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迁西县是个“七山一水分半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纯山区县。全县总面积215.85万亩,其中山场面积158万亩,占73.2%。全县有林地面积120万亩,其中经济林65万亩,占有林地面积的54.2%。在经济林中,板栗栽培面积53万亩,占经济林总面积的81.5%。在53万亩板栗栽培面积中,盛果树550万株,初结果树950万株,未果幼树800万株。常年产量1.5万吨左右,出口量1万吨左右,年创2000多万美元,年板栗产值可达2亿元。出产的板栗以其“个头玲珑,色泽鲜艳,果实甜、香、糯品味俱佳”等特点享誉国内外,是世界上生产板栗最好吃的地方,也是每公斤销售价格最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正> 板栗是我省重要的经济树种,在全省分布很广,产品市场需求量大,商品价格看好,已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西峡县野生板栗资源丰富,近几年把大力发展板栗作为支柱产业和振兴工程来抓,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县板栗面积已发展到2.3万亩,年产30万kg。为了进一步高起点、大规模开发这一优势资源,促进全省板栗发展,现根据我们  相似文献   

19.
日前,云南省禄劝县发布了《关于加快以核桃为主的干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提出到2015年全县人均拥有干果经济林面积达到3亩以上,使核桃、板栗真正成为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20.
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是山区乡镇、村民脱贫致寓的必由之路。这是今年4月中旬商南县政协组织的调查组对赵川镇板栗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后得出的结论。 赵川镇辖16个行政村,119个村民小组,3191户14274人。土地总面积259262亩,农业用地14413亩,林业用地148296亩。1997年全镇板栗面积发展到28700亩,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