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阿维菌素对小菜蛾进行室内抗性汰选,选择压为约杀死种群70%的剂量。连续施药7~8次即表现抗性趋势,汰选至11代,获得抗性指数为80.71的抗性种群(ABM-R)。ABM-R种群对所测试的有机磷杀虫剂乙酰甲胺磷、有机氯类的硫丹、沙蚕毒素类的杀螟丹、氨基甲酸酯类的灭多威、微生物杀虫剂Bt、磺胺脲类衍生物丁醚脲、芳基取代的吡咯杂环化合物虫螨腈和昆虫生长调节剂定虫隆、虫酰肼无交互抗性(R/S为0.73~1.19),而对苯基吡唑类氟虫腈的敏感性却有所上升(R/S为0.22)。增效剂试验显示,PB和唧对ABM-S种群无增效作用,而对ABM-R种群增效作用显著,增效比分别为24.57和13.61,表明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在抗性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分析及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利用室内选育的抗阿维菌素小菜蛾品系和敏感品系分析了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遗传。结果表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为常染色体、不完全隐性遗传,而且可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抗性遗传。阿维菌素抗性品系对4 种杀虫剂的抗性谱测定结果表明,对马拉硫磷、溴氰菊酯、灭多威和农梦特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3.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B1抗药性选育及交互抗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阿维菌素B1(abamectin)对小菜蛾敏感种群在室内进行抗性品系选育。经过25代连续汰选,获得抗性种群Laba-R,与选育前比较,抗性提高100倍,La-ba-R种群在不接触任何药剂条件下饲养20代,抗性逐渐下降,很难恢复到选育前的敏感状态。抗性汰选前后分别测定10种药剂的剂量-死亡率毒力回归线,发现Laba-R抗性种群对乙酰甲胺磷、锐劲特、灭多威、敌敌畏不存在交互抗性;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杀虫双、巴丹和Bt的第三性略有下降,但无明显交互抗性。活性增效剂试验表明,增效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对阿维菌素B1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PBO的增效活性尤为显著,它能使对阿维菌素B1产生100多倍抗药性的小菜蛾完全恢复其敏感性,说明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代谢增强可能是小菜蛾对阿维菌素B1产生抗性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B_1抗药性选育及交互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阿维菌素B_1(abamectin)对小菜蛾敏感种群在室内进行抗性品系选育。经过25代连续汰选,获得抗性种群Laba-R,与选育前比较,抗性提高100倍。Laba-R种群在不接触任何药剂条件下饲养20代,抗性逐渐下降,很难恢复到选育前的敏感状态。抗性汰选前后分别测定10种药剂的剂量-死亡率毒力回归线,发现Laba-R抗性种群对乙酰甲胺磷、锐劲特、灭多威、敌敌畏不存在交互抗性;对溴氰菊酯、氯氰菊酯、杀虫双、巴丹和Bt的敏感性略有下降,但无明显交互抗性。活体增效剂试验表明,增效醚(PBO)和磷酸三苯酯(TPP)对阿维菌素B_1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PBO的增效活性尤为显著,它能使对阿维菌素B_1产生100多倍抗药性的小菜蛾完全恢复其敏感性。说明多功能氧化酶解毒代谢增强可能是小菜蛾对阿维菌素B_1产生抗性的主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小菜蛾幼虫对阿维菌素 (abamectin)敏感性、作用机制以及乙酰甲胺磷、氰戊菊酯与阿维菌素的交互抗性。结果表明:2~3龄幼虫对阿维菌素较为敏感 ,长沙地区小菜蛾对其仍处于敏感水平 ;增效醚(PBO)、增效磷(SV1)对阿维菌素有一定的增效作用 ;阿维菌素与乙酰甲胺磷、氰戊菊酯无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6.
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机制及交互抗性研究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9  
用叶片药膜法研究了阿维菌素抗性小菜蛾 Plutella xylostella (L.)品系 对常用药剂的交互抗性谱以及增效醚(PB)和磷酸三苯酯(TPP)的增效作用。小菜蛾对阿 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联苯菊酯等菊酯类药剂间具有比较低的交互 抗性,对后者抗性为3~20倍,对阿维菌素的抗性为575.6倍;对氟虫脲和氟啶脲没有交互抗 性。PB和TPP对阿维菌素分别增效8.2和5.5倍,说明小菜蛾对阿维菌素的抗性可能与多功能 氧化酶(MFO)和羧酸酯酶有关。通过差光谱技术测定了阿维菌素抗性和敏感小菜蛾细胞色 素P450的含量,抗性品系是敏感品系的1.38倍。  相似文献   

7.
阿维菌素(abamectin)是阿维菌素B1a(avermectinB1a)和B1b(avermectinB1b)的混合物,B1a≥80%,B1b≤20%。阿维菌素是我国近年来开发的杀虫、杀螨剂,它对害虫、害螨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并有微弱的熏蒸作用。阿维菌素产品的开发十分火爆,据粗略的统计,截止到2003年6月底,已登记的含有阿维菌素的制剂(包括单制剂和混配制剂)658个[1]。同一有效成分,在短短几年内登记了如此多的制剂,可谓发展迅猛。有关阿维菌素原药、单制剂和混配制剂研发的其他一些统计数据已有报道[2],在此主要谈谈生产制剂时,选择原药的问题。按照我国农药管理法规规定,加工…  相似文献   

8.
阿维菌素的生产与应用现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阿维菌素首先由日本科学家大村智和美国Merck公司合作开发;80年代末上海市农药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进行了大量研究;1991年美国默沙东公司在我国获得农药临时登记。之后国内系列产品迅速开发、生产。目前已形成相当规模的生产能力。本文就阿维菌素在我...  相似文献   

9.
柑橘全爪螨对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恒果  王进军 《植物保护》2015,41(6):195-198
通过室内抗性品系选育,研究了柑橘全爪螨对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的抗性发展情况,并就其与柑橘园常用11种杀螨剂的交互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柑橘全爪螨19代中用甲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分别不连续汰选16次和11次后,柑橘全爪螨对两者的抗性分别为29.92和3.80倍;甲氰菊酯抗性品系(FeR)对哒螨灵、三氯杀螨醇和三唑锡产生了明显的交互抗性,阿维菌素抗性品系(AbR)对甲维盐产生了明显的交互抗性。试验结果可为柑橘全爪螨抗性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敏感和抗阿维菌素小菜蛾的生物适合度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阿维菌素汰选的小菜蛾抗性种群(ABM-R)与相对敏感种群(ABM-S)相比不表现繁殖不利性。ABM-R种群的交配率、有效产卵指数和孵化率均显著大于ABM-S种群 ,ABM-R种群的内禀增长率为0.139,是ABM-S种群的1.19倍 ,相对适合度为ABM-S种群的1.49倍。建立了ABM-S和ABM-R种群的生命表 ,并对抗性治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阿维菌素类杀虫剂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阿维菌素类药物的发现、同系物的结构、作用机理、抗药性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介绍了阿维菌素应用前景,并提出了对我国阿维菌素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阿维菌素对菜青虫、小菜蛾、菜蚜有很高的毒力,LC50分别为0.022、0.12和0.28 mg/L;对甜菜夜蛾和斜纹夜蛾的毒力较差,LC50分别为67.56和165.73 mg/L。阿维菌素不影响小菜蛾卵的孵化率。小菜蛾幼虫随虫龄增大,对阿维菌素的敏感性下降。田间试验表明,阿维菌素4 mg/L和8 mg/L对菜青虫和小菜蛾的防效在95%以上,持效期10~15 d。阿维菌素与高效氯氰菊酯(1∶6)、与杀虫单(1∶299)复配对小菜蛾防治有显著的增效作用和良好的田间效果。  相似文献   

13.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和生化分析方法, 以采自甘肃兰州国家级森林公园兴隆山的二斑叶螨为敏感品系(SS), 研究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的抗药性及抗性生化机理。结果表明:在室内用阿维菌素强化筛选24代, 获得了二斑叶螨抗阿维菌素品系(Ab-R24), 抗性指数(resistance index, RI)为321.5。对SS和Ab-R24解毒酶活性的分析表明, Ab-R24品系体内羧酸酯酶(CarE)、乙酰胆碱酯酶(AchE)、酸性磷酸酯酶(ACP)、碱性磷酸酯酶(ALP)、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多功能氧化酶(MFO)活性分别是SS品系的1.43、1.18、1.56、1.48、1.55倍和4.02倍,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 < 0.05), 其中MFO的活性上升最为显著。对SS和Ab-R-24解毒酶动力学常数的分析表明, Ab-R-24品系体内AchE、GSTs和MFO的 Km分别是SS品系的1.14、2.31倍和2.58倍; Vmax分别是SS品系的1.19、2.34倍和1.76倍, 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 <0.05)。说明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抗性增高与MFO活性快速升高有关, AchE和GSTs也参与阿维菌素抗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14.
赤眼蜂寄生于多种鳞翅目害虫的卵内,是重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又是农药登记环境评价的重要靶标生物。为明确阿维菌素等药剂及其混配制剂对赤眼蜂的毒性,采用管测药膜法测定了阿维菌素等药剂及其混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毒性,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阿维菌素等单剂中,15%虫螨腈水乳剂和98%噻虫嗪原药对玉米螟赤眼蜂毒性较高,LR50分别是1.30×10-7和8.90×10-6 mg/cm2,为极高风险性药剂;5%阿维菌素乳油和95.8%吡虫啉原药对玉米螟赤眼蜂的LR50分别为2.00×10-5和2.91×10-5 mg/cm2,为高风险性药剂;98.1%哒螨灵原药和92%吡蚜酮原药对玉米螟赤眼蜂的LR50分别是1.71×10-2和2.43×10-2 mg/cm2,毒性较低,为低风险性药剂。12%阿维菌素·噻虫嗪悬浮剂、36%阿维菌素·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12%阿维菌素·虫螨腈水乳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LR50分别为2.26×10-7、3.64×10-6和8.57×10-6 mg/cm2,毒性较高,均为极高风险性药剂;18%阿维菌素·吡蚜酮悬浮剂和6%阿维菌素·哒螨灵乳油的LR50分别为6.23×10-5和2.49×10-4 mg/cm2,风险性等级较低,安全性高。阿维菌素混配制剂对玉米螟赤眼蜂的毒性,不仅与混剂中的另一单剂的毒性大小有关,还与混剂中阿维菌素的含量有关。因此,在大田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时,应避免高风险药剂的使用,以避免对赤眼蜂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阿维菌素属于广谱、高效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剂,现有加工剂型主要包括乳油、微乳剂和水乳剂等。然而,这些剂型不具有缓释性,持效期短,需要频繁施药,防治成本较高。微胶囊剂可以保护囊芯物,减少用药次数,延长持效期,提高农药利用率,降低对哺乳动物毒性。本文简单综述了阿维菌素微胶囊剂的研究开发现状,旨在为阿维菌素的高效、安全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矿物油N24替代甲苯和二甲苯,开发出1%阿维菌素乳油新型产品,产品各项技术指标符合农药产品标准,产品中N24矿物油含量达到50%。混配剂的急性经口、经皮均属低毒性,对家兔急性皮肤刺激和眼刺激试验为中等刺激性;致敏试验属Ⅰ级弱致敏物。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阿维菌素乳油与1.8%阿维菌素乳油防治效果相当,优于24.5%阿维菌素.机油乳油和95%机油乳油,且无药害产生。  相似文献   

17.
抗虫棉研究的进展、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抗虫棉分常规抗虫品种和外源转基因抗虫品种两大类。常规抗虫棉主要包括形态抗性和生化抗性;转基因抗虫棉最常用的外源基因有Bt基因和某些蛋白酶抑制剂PI基因如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基因CpTI和慈菇蛋白酶抑制基因API等。目前,国内外已成功地培育出多种转基因单价棉和双价棉,如转各种Bt基因的单价棉、Bt/CpTI、Bt/API、Bt/SKTI等双价棉。培育兼具形态或生化抗性和外源基因抗性的抗虫品系是目前抗虫棉研究的主攻目标之一。常规抗虫育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棉花的抗虫性问题,而转基因抗虫棉又存在着抗虫的时空性、持久性、抗虫范围、棉田昆虫群落的稳定性及安全性等问题。文章综述了国内外抗虫棉研究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先进的功能材料和制备工艺,可以改善农药制剂的性能,提高农药稳定性,调控农药释放,提高农药利用率.阿维菌素作为一种广谱高效的抗生素类杀虫杀螨生物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畜牧业和卫生等方面,但在紫外光和微生物作用下易分解,影响其药效的发挥.选择合适载体材料,优化制备工艺,既可以解决阿维菌素的稳定性问题,又可以提高其应用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衍生化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研究了阿维菌素及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在甲基咪唑存在下与三氟乙酸酐衍生化反应后样品溶液放置时间及保存温度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常温下,阿维菌素衍生化反应溶液放置180 min后、甲维盐衍生化反应溶液放置360 min后,两者衍生化产物的峰面积即急剧下降;衍生化反应20 min后,样品于4 ℃下保存(冷藏),阿维菌素在 2 d内、甲维盐在3 d内,两者衍生化产物的检测结果保持稳定;而在-20 ℃下保存(冷冻),5 d内可保证阿维菌素和甲维盐衍生化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运用衍生化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时,应严格控制好衍生化反应后样品溶液的放置时间及保存温度,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