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分析黄土高原农业生产环境条件的基础上,对全方位深松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机理、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等进行分析指出,全方位深松是黄土高原改良土壤性状及其水分蓄涵的关键耕作技术,并提出了目前完全可行的机械化作业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2.
自激振动深松机减阻试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6,他引:16  
为了研究在土壤深松过程中深松机产生自激振动的原因及振动减阻机理,作者应用机械振动原理和信号测试技术,借助电测仪器与设备对由1SQ-127型全方位深松机所组成的自激振动式深松机系统进行了耕深、土壤阻力以及拖拉机牵引阻力等随机信号的测试及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地研究了“拖拉机-深松机-土壤”系统的动态特性,探讨深松机减阻节能的技术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陕西黄土高原干旱缺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以秸秆覆盖、深松及膜侧沟播栽培技术为核心,配套的新型农机具为关键的黄土高原旱作农田机械化自然降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介绍了冬小麦与春玉米两种栽培模式的试验方案以及研制的配套机具的主要性能.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实施此项自然降水高效利用与保护性耕作相结合的综合机械化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水效果.对确保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改善生态环境以及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深松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深松作为农业土壤加工技术愈来愈受到重视,工作阻力大是深松作业的一大特点。该文阐述了深松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现状以及深松部件—土壤接触过程中部件的动力响应、表面处理技术和最终土壤状态等问题的研究进展。认为研究与开发耕作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程序,进一步优化深松部件几何形状,采用合适的表面处理技术,是减小深松阻力、提高深松部件的抗磨损性能以及降低其作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效应与经济效益研究   总被引:53,自引:19,他引:53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适应中国北方农业发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它可以通过深松作业来消除因多年免耕出现的土壤变硬问题。目前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深松的效应和经济效益缺乏深入的研究,在玉米深松过程中还出现的伤苗,功耗大和经济效益低等问题。该文试验研究了在中国北方保护性耕作示范基地上,从1993年开始,通过10多年的时间对保护性耕作条件下的深松效应,测定了传统耕作、深松覆盖和免耕覆盖3种不同耕作方式下的土壤容重、含水率,水分利用率和产量等数据,试验结果表明,在保护性耕作条件下,每4年对土壤深松一次可以解决土壤变硬问题,持续保持作物高的水分利用率和产量,并不需要年年深松。相对深松覆盖(年年深松),4年免耕覆盖+1年深松的耕作方式能提高25%左右的经济效益。同时,针对玉米深松过程中的问题,提出了玉米免耕播种和深松联合作业的方案,试验表明,玉米免耕播种和深松联合作业能有效解决玉米深松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建议在中国北方玉米产区推广这一联合作业技术。  相似文献   

6.
耕作方法对黄土高原旱作玉米产量和土壤水温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全膜双垄沟播是黄土高原旱作玉米主要生产技术,但此技术的土壤耕作主要依赖传统耕作和旋耕,在形成犁底层的同时造成耕层变浅,影响玉米生长、产量形成以及土壤健康。本文以打破犁底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黄土高原旱地玉米(Zea may L.)产量和有限降水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布设大田定位试验,比较研究了深松耕、免耕、旋耕和传统耕作对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土壤水分、温度、土壤容重、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膜双垄覆盖条件下,深松耕和免耕较旋耕和传统翻耕能有效增加0~30 cm土壤贮水量,其0~3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较翻耕、旋耕分别增加50.0%、43.7%和14.8%、10.3%;深松耕能有效降低5~30cm土层土壤容重,其5~10 cm和10~30 cm土层土壤容重,深松耕较传统耕作分别降低10.9%和12.9%,随着土层的加深,深松耕、免耕的土壤容重呈降低趋势,旋耕和传统翻耕呈增大趋势;深松耕在苗期、拔节—抽雄期较传统翻耕分别具有明显的增温和降温作用,有利于玉米生长和产量提高;2个平水年,深松耕处理的玉米生物产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较传统翻耕增加6.1%~5.6%、18.6%~28.8%和28.1%~32.9%,具有明显的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作用。因此,在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同等降雨条件下,深松耕能有效增加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的土壤贮水量,改善土壤结构,协调水温关系,有利于增产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全膜双垄沟播玉米一项理想的土壤耕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现如今,机械化技术在我国农业中的使用越来越多,使得传统的农业耕作技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解放了生产力,大大提高了农业耕作的作业效率。农机深松整地作业是现代农业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对于耕地的保护非常有益。基于此,从农机深松整理作业的重要性与技术要点入手,探讨更好地应用深松整地作业技术的措施,以提升农耕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8.
黄土高原雨水资源化与农业持续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详细地论述了干旱缺水和水土流失是制约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通过对本区农业生产的主要水源、雨水利用和技术经济可行性及雨水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密切关系的分析,进一步指出,雨水利用是黄土高原农业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的土壤侵蚀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土高原严重的土壤侵蚀正消耗着其水土资源,威胁着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在分析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及水土保持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防治土壤侵蚀的区域水土保持措施,并论述了其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贫困山区养鸡生产技术产业化模式的研究景栋林(山西职业师范专科学校,041000)古麟董淑娟(山西农业大学,030801)1领导重视,是实现养鸡生产技术产业化的关键1978年在临县实施发展蛋鸡生产,实现蛋鸡生产技术产业化。兴建一座具有国内先进水...  相似文献   

11.
渭北旱塬农业的持续发展,对于实现区域内部农民增收、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改善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分析黄土高原县域(市)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探讨了县域农业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意义,确定了渭北县域农业持续发展的重点和方向,提出以水肥资源持续利用为中心的农业发展模式和相应配套的技术措施,以保证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针对黄土台原自然资源特点及农业生产实际,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将“高留茬”、“深松耕”和“起垄覆膜沟播”3项技术有机结合,组成旱地小麦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栽培体系。研究表明,夏闲期采用高留茬、深松耕可以把夏闲期占小麦全生产年度50%的降水最大限度地蓄积并保存于土壤之中,较传统翻耕法多蓄水约76.2 mm,蓄水率达55%以上;在此基础上,种麦时再应用起垄覆膜沟播技术,既可以把夏闲期蓄积到土壤中的水分最大限度地保住,又可把小麦生育期的降水量最大限度地蓄留,从而使旱地小麦的水分条件明显改善,增产增收效果显著,是黄土台原旱作小麦实现高产、稳产的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气压劈裂原理的气压深松效果试验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针对传统深松方式存在深松影响范围小、程度不均匀、能耗大的问题,该文基于气压劈裂原理与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旱作耕地深松方式-气压深松,即向耕地土壤中注入高压气体,利用气压劈裂原理与技术使土壤内形成裂隙从而实现土壤深松的新方式。并以土壤孔隙度、土壤孔隙度提升率和土面抬升量为评价指标,通过模拟试验,研究分析气压深松方式的效果得出:气压深松使土壤中空气的比例增大、土壤体积膨胀、土面抬升,高压气体在土壤内部形成裂隙,土壤孔隙度大面积变大。表明气压深松可有效打破犁底层,具有良好的深松效果。另外,气压深松与传统的铲式深松相比,具有深松影响范围大、深松程度高、深松均匀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研制了一种小型适用于小麦玉米两茬平作区的具有深松、播种、施肥功能的玉米免耕播种机,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机施肥播种共用一个窄幅开沟器,化肥点施于两穴种子之间,可一次完成深松、开沟、施肥、播种、覆土、镇压工序。生产试验表明,各项技术性能满足农业种植要求。本机被农业部选为全国首批推荐精少量播种机具。  相似文献   

15.
针对海南热带农业区香蕉地现有深松机具匮乏、松土质量差等问题,该研究研制了一款预破土凿式深松机,首先确定整机深松方式,并采用三维建模方法建立深松机整体模型;进一步确定了深松机的整体结构与工作原理,并设计阐述了深松机的关键结构参数。基于田间试验,对深松作业后的土壤坚实度及土壤容重进行测定,确定了前进速度、深松深度、破土刃入土深度为对土壤坚实度及土壤容重有显著影响效果的因素。进一步以土壤坚实度及土壤容重为响应值,基于Box-Behnken设计试验得到响应值与显著性参数的二阶回归模型,并针对显著性参数进行寻优,得到最佳组合:前进速度为1.15 m/s、深松深度为350 mm、破土刃入土深度为250 mm。在标定的最优参数下进行的田间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坚实度为752 Pa,土壤容重为1.48 g/cm3,与预测值(734 Pa,1.42 g/cm3)之间的误差分别为2.4%、4.2%,验证了分析的可信性。最后通过与现有传统深松机具开展的对比试验得出:相较于传统深松机具,预破土凿式深松机作业后,土壤坚实度下降6.39%,土壤容重下降9.76%,进一步证明本次试验研制样机适用于海南热区香蕉地深松作业,该机器的设计可为海南热带地区香蕉地深松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预防为主强化监督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王文学(山西省人民政府,太原630072)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山多、坡陡、沟深,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贫瘠,生产条件差。全省111个农业县(市、区)中有50个属贫困县,水土流失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业及整个经济建设的发展,是造成...  相似文献   

17.
植物器官氮磷比可以揭示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营养平衡。深松耕作为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一种较好的农田耕作方法被广泛应用,尽管已被证实深松耕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地上生物量,但深松耕是否影响作物器官N/P及从作物器官N/P角度能否解释地上生物量增加的机制尚有待进一步研究。该研究于2016-2018年在黄土高原区设置了不同耕作方法(深松耕、旋耕、翻耕和免耕)和施氮量(基肥200 kg/hm2、基肥200 kg/hm2+拔节期肥100 kg/hm2)的田间裂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处理对玉米地上生物量、不同器官(根、茎和叶)中N/P的影响以及其N/P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结果表明:1)相比翻耕、免耕,深松耕能显著提高地上生物量(P<0.05),2016和2018年地上生物量深松耕比翻耕、免耕分别提高了9.56%、9.29%和4.67%、5.94%;2)相比翻耕、免耕,深松耕和旋耕均能显著降低根、叶的N/P(P<0.05),深松耕根、叶N/P分别为19.90、17.74,降幅最大;施肥措施及耕作方法与施肥措施的交互作用对根、茎和叶的N/P无显著影响;3)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发现,耕作方法通过影响根和叶N/P,间接影响地上生物量,效应值分别为0.10和0.14,耕作方法对地上生物量无直接显著影响,说明了根和叶的N/P是影响地上生物量的两种重要的间接因素;通过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得出,地上生物量与根、叶N/P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与茎N/P无相关性。研究表明深松耕通过降低玉米根和叶N/P,促进植物氮磷营养平衡的生态策略来提高地上生物量。研究结果对进一步揭示耕作与施肥对玉米生产与农田生态系统氮磷平衡的影响机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立了土壤——全方位深松机非线性系统模型,分析了系统振动减阻的复杂内共振机理、土壤强度分维和负载信号特性,可以通过调整土壤耕作机组固有频率来改善振动减阻性能,以及利用牵引阻力频谱指数来衡量系统振动减阻性能。田间试验数据分析结果与上述结论相符。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山西省南部黄土高原旱作农区的农业生态问题,在总结研究多种旱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不同土地资源、生产条件的旱地高效农业生态系统,分析了这些农业系统的结构、功能与适应条件,并提出了组建旱地农业生态系统需要遵循的共同原则。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协同发展中的作用,探索该区域生态农业的发展途径,为该区域的绿色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方法]在大量的实际调研基础上,利用各种形式的文献资料,重点从生态系统视野分析生态农业在黄土高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 21世纪以来,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低下,土壤质量退化,农业面源污染严重;生态农业市场需求不明确,其发展缺少规模生产条件;生态农业模式虽多,但高效、集约、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应通过设立生态农业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完善基于市场需求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建立一批生态农业先行试验示范县,构建多方联动的生态农业培训模式,提升和重构现代生态农业支撑体系。[结论]生态农业是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协同途径。未来黄土高原地区要全面强化生态农业建设力度,科学制定生态农业发展路线图,不断提升黄土高原生态文明水平,为加快形成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农业高质量发展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