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解决地膜棉膜内杂草难除问题,1989年开始,试给地膜棉膜内撒施碳酸氢铵,利用碳酸氢铵的氨气易挥发性,熏死膜内杂草,施用后两小时内杂草死亡率达100%。1990-1991年又先后在地膜玉米、地膜花生、地膜烤烟等作物上进行了施用水平和除草种类试验也取得了同样的除草效果。其主要环节如下:  相似文献   

2.
酰胺类杀草膜是含有酰胺类除草剂的新型复合地膜,具有显著的除草作用,又具有一定的增产效果。目前甲草胺及都尔杀草膜已开始在棉花、花生、蔬菜等多种作物上应用,防除单子叶杂草效果在90%以上,较普通地膜增产10%以上。而乙草胺杀草膜则是正在开发研制的杀草膜中的一个新品种。为了进一步选择适用于生产的杀草膜品种,于1988~1990年对3种酰胺类杀草膜防除棉田杂草进行了试验和示范。  相似文献   

3.
异丙隆防除覆膜花生杂草试验吴晓杰,刘宏(河北乐亭县植保站,063600)乐亭县年种植地膜花生4000公顷以上,覆膜花生田化学除草效果直接影响产量。花生田杂草种类多,单、双子叶杂草都有,为了寻找杀草谱广的除草剂,进行了异丙隆的药效试验,结果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4.
在陇东旱塬区杂草严重发生条件下,试验测定了3种地膜在不同覆膜方式下的控草效果及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以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平作和半膜垄作方式覆膜,对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93%以上,对禾本科杂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在76%以上;白色地膜以半膜垄作和半膜平作方式覆膜对阔叶杂草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禾本科杂草作用微弱或无效,以全膜双垄沟播方式覆膜可引起杂草大量发生。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以全膜双垄沟播方式覆膜,均可明显改善玉米主要农艺性状,显著提高玉米产量及效益,玉米产量较半膜垄作分别增产22.17%和24.78%、较半膜平作分别增产9.23%和5.74%,纯收益较半膜垄作分别增加3 553.13元/hm~2和3 828.78元/hm~2、较半膜平作分别增加1 343.46元/hm~2和736.30元/hm~2;白色地膜以全膜双垄沟播、半膜平作和半膜垄作方式覆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均较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有明显下降。因此,在杂草严重或较重发生的地区,推荐采取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全膜双垄沟播方式覆膜。  相似文献   

5.
除草地膜是最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除草地膜除草效果好,对农作物安全。1989年除草地膜仅在棉花上应用,1991年已扩大到玉米、西瓜、甘蔗、花生、蔬菜等多种作物,且取得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现仅就我们近几年在使用除草地膜中的实践谈一些体会。一、除草地膜的使用前景 1.防除农田杂草的效果好:据1989~1991年对棉田使用除草地膜(除草剂为都尔)的定点观察,使用除草地膜的防效高、持效期长,覆膜后88天对杂草株数和鲜重的平均防效分别为  相似文献   

6.
覆盖彩色地膜防除番茄、玉米田杂草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应用5种彩色地膜覆盖番茄、玉米田防除杂草结果表明,以黑色地膜除草效果最好,银灰色次之,红、黄、绿3色较差。据观测,黑色和银灰色地膜起到了普通透明地膜的保温、保水作用,尽管地温比普通透明地膜偏低,怛土壤湿度较大,杂草少,为增产提供了有利条件。大田示范667亩,除草效果达91.1%-100%,亩增产52-84公斤。  相似文献   

7.
有机食品花生田除草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有机食品的特点和要求,不能用任何化学除草剂防除花生田杂草。采用麦糠、麦秧、烂树叶覆盖地面,防除杂草效果显著。采用黑白相间地膜或无药无色增温地膜防除花生田杂草效果理想。夏直播花生田,覆盖无药无色普通地膜即可以控制杂草危害。  相似文献   

8.
番茄、青椒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效果显著,近年来在山东省菜区正普遍推广应用。但地膜覆盖田由于地温高、湿度大,膜下杂草发生危害严重,又难以防除,极易形成草荒。使用除草地膜(以下简称药膜)覆盖对防除番茄、青椒田杂草效果良好。试验情况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材料: MF型除草地膜,宽85厘米,厚0.01毫米,含都尔有效成分9.7克/100米~2,BF型除草地膜宽85厘米,厚0.01毫米,含丁草胺有效成分13.8克/100米~2(以上均为山东省农药研究所产品);CK普通地膜宽85厘米,厚0.01毫米。番茄品种为历红2号,青椒品种为茄门椒。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西县地膜玉米发展迅速,促进了玉米生产的发展。1998年地膜玉米种植面积达43700亩,但膜内杂草滋生与玉米植株争肥、争水,杂草严重影响了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为此今年,在州植保站的技术指导下,在地膜玉米种植集中的乡、村,试验示范禾耐斯乳油除草...  相似文献   

10.
在陇东旱塬生态条件下,田间测定了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选用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的适宜田间杂草密度。结果表明,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覆盖白色地膜,玉米主要农艺性状、产量及经济效益均随田间杂草密度的增加而降低。杂草密度至少达到116.68株/m2和163.48株/m2时,分别选择覆盖化学除草地膜和黑色地膜可使玉米株高、株高整齐度、茎粗、茎粗整齐度、果穗长、果穗粗、穗粒数、百粒重、有效成穗株率、单位面积有效果穗数等主要农艺性状较覆盖白色地膜有明显改善,玉米产量和经济效益较覆盖白色地膜均有显著提高,产量增幅分别达到1.89%~48.18%和3.87%~47.72%,纯收益增幅分别达到4.49%~157.16%和11.21%~158.88%。  相似文献   

11.
除草剂对作物的药害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我国农业生产中,除草剂已经大面积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它在杂草防治及作物增产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在除草剂使用过程中,对作物的药害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综述了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和出现药害后作物的症状,并介绍了发生药害后的救治方法以及预防药害产生的具体措施,以期为除草剂的安全使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外标法,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田间应用的动态残留和最终残留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在韭菜上的半衰期为1.89d,用量500mL/667m2处理3次,最后一次施药后7d,韭菜中未检出农药(残留量低于0.1ug/kg)。  相似文献   

13.
铜制剂农药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因长期施用波尔多液致使铜在果园土壤中的残留积累状况及其对果 园作物生长的影响。对几种新的铜制剂农药在果树和蔬菜上的残留进行了试验,并对其在今 后使用中铜在土壤中的积累规律及允许安全使用年限作了预测。  相似文献   

14.
遮阴对作物生长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光照环境对植物光能利用效率和生产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从植物的生长、光合作用(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开度、水分利用效率)、植物矿质营养等方面就国内外有关遮阴对作物影响的许多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评述,讨论了遮阴条件下作物的生态、生理和生化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遮阴的适应机制,指出了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应加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芽孢杆菌对黄瓜霜霉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经黄瓜霜霉病孢子囊萌发抑制试验明确,芽孢杆菌菌株Z-X-3、Z-X-10对黄瓜霜霉病菌有较强拮抗作用。离体叶片法和温室防病试验表明,两菌株对黄瓜霜霉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相对保护效果分别达46.42%、41.55%;治疗效果分别达46.30%、44.44%,高于农药克霜氰的31.81%、37.03%。  相似文献   

16.
节水灌溉对两个冬小麦品种影响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生育期防止天然降水情况下,研究了节水灌溉对2个冬小麦品种(系)若干重要性状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处理2个品种生育期缩短幅度为3d-24d,水分利用率较高。豫麦34抽穗-成熟阶段耗水量约占全生育期耗水量的2/5,且灌浆开始早,速度快,千粒重显著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率均高,洛阳8716由于前中期生育时期长,开花迟,节水灌溉又使开花-成熟期大幅度缩短,导致粒重变小,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17.
杀虫剂对昆虫的亚致死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杀虫剂亚致死效应是农药生态毒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近年文献资料,综述了杀虫剂对昆虫生殖力、发育历期、行为和抗药性方面的亚致死效应,阐述了有关解毒酶的作用机制.杀虫剂亚致死效应对农业生态系统具有深远的影响,应展开更加深入、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寒地春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结果表明,在黑龙江西北部春油莱菌核病于6月中旬始见病菌子囊盘,子囊盘数量与3 d内大气平均相对湿度呈正相关(R=0.657),与3 d内平均气温呈负相关(R=-0.604)。6月中旬始见大气中病菌孢子,7月中下旬出现高峰期。油菜花朵于6月下旬开始发病,7月上旬出现发病高峰期。花朵带病率与3 d内的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显著相关(R1=0.95;R2=-0.857)。7月初叶片开始发病,7月中旬达到高峰期,以后逐渐下降。7月上旬茎秆开始发病,为土表菌核直接侵染造成,发病率低,增长慢;7月下旬因为病叶上病菌再侵染病害快速增长。  相似文献   

19.
基子气象视角的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作物病虫害的发生发展与气象因素有密切关系,从两者的相关性入手,对国内、外对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方法进行了大量极富成效的研究.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合作,深化研究,以便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0.
七星瓢虫对苜蓿斑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捕食苜蓿斑蚜(Therioaphis trifolii)的数量与苜蓿斑蚜密度呈负加速曲线关系,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为Na=1.024 2N/(1+0.003 3N),捕食苜蓿斑蚜的数量随斑蚜密度增加而增大,但寻找效应随之而降低,日最大捕食量为313头。在10~2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2.4 1x+3 0.0 7 5,在2 5~3 5℃间的捕食率y与温度x的关系为y=1 2 0-1.2x,2 5℃下七星瓢虫捕食率最高,捕食率达9 0.5%。在种内干扰条件下,其捕食作用率E随天敌密度P的增加而减少,干扰反应数学模型为E=0.4 1 9 3P-0.5 0 1 8。随着叶片数量增多,七星瓢虫和斑蚜之间的距离相对增大,造成捕食率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