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11个高产组合(品系)进行品比试验,结果表明特优175、特优航1号、特优5928、特优898、Ⅱ优明86、Ⅱ优416在烟后稻区综合表现好,生育期适宜,丰产性状好,尤以特优175、特优航1号、特优5928表现更为突出,又兼有较好的稳产性.  相似文献   

2.
特优航1号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晚籼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米质较优、产量高、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2年通过福建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主要介绍了特优航1号的产量结构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记者从福建省农科院获悉:我国航天水稻新品种“特优航1号”已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稻作区种植航天水稻步入快车道,百姓食用航天大米指日可待。据了解,2001年浙江种子部门派员赴海南考察福建省南繁种子基地,引进福建省农科院院长谢华安研究员选育的航天水稻“特优航1号”,到浙江进行多点试验试种。经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人工接种和自然诱发鉴定,“特优航1号”中抗稻瘟病和褐稻虱,抗性优于对照“汕优63”。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1年检验报告,“特优航1号”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  相似文献   

4.
叶曙光 《杂交水稻》2004,19(6):43-44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通过航天育种技术育成的恢复系航1号与不育系龙特甫A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中籼新组合.2001年引入温州进行多点试验试种,表现高产稳产,增产潜力大,适应性广,中抗稻瘟病和褐稻虱,米质优于对照等特点,2004年4月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介绍了特优航1号在浙江温州的种植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5.
特优航2号系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龙特甫A为母本与恢复系航2号选配的晚稻杂优新品种。2011年引进在江苏省现代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区制种,2a制种平均产量稳定在3.0t/hm^2以上。介绍了特优航2号在苏中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超级稻组合对比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7个超级稻组合,以特优63为对照,开展双季晚稻超级稻组合品比试验,初步筛选出产量和综合性状较好且适宜当地种植的超级稻组合,其中甬优6号、D奇宝优527、特优航1号、两优培九、Ⅱ优航2号等4个组合均可作为晚稻主推组合进行示范推广;Ⅱ优航1号、Ⅱ优1273可作为双季晚稻超级稻组合进行搭配种植.  相似文献   

7.
《福建稻麦科技》2005,23(4):F0003-F0003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有龙特甫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中晚灿杂交水稻新组合。  相似文献   

8.
杂交籼稻新组合特优航1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优航1号是福建省农科院稻麦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恢复系航1号配组而成的三系杂交晚籼新组合,具有米质较优、产量高、中抗稻瘟病、适应性广等特点。200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9.
特优航2号是福建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用龙特甫A与航2号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综合性状优良,丰产性好,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介绍了特优航2号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和主要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著名杂交水稻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近年来利用航天育种技术进行超级稻研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先后育成航1号、航2号恢复系和特优航1号、Ⅱ优航1号、Ⅱ优航2号等航天超级稻。其中Ⅱ优航2号穗大粒多,丰产性突出、稳产性好,适应性广。2006年通过福建省和安徽省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为促进南平市延平区超级杂交稻的推广应用,延平区土肥站于2007年引进该组合进行中稻大面积示范试种,现将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