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一、病原学 犬疱疹病毒感染是由犬疱疹病毒所致,为一种仔犬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引起多种病型.这种疱疹病毒为一大类感染人畜机体后能够引起蔓延性皮疹的病毒.  相似文献   

2.
内质网是真核细胞内蛋白质折叠及翻译后修饰的主要场所,还参与调控Ca2+和脂类物质储存合成,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疱疹病毒是一类具有囊膜的DNA病毒,其表面糖基化囊膜蛋白的合成加工依赖于内质网,在病毒复制过程中,大量合成的糖基化囊膜蛋白在内质网内过度堆积则会引起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进而发生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某些疱疹病毒可能已经进化出调控UPR的机制,为复制过程创造最佳环境,它们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时,会引起相关内质网UPR信号级联反应,如细胞损伤、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综述了内质网应激/未折叠蛋白(ERS/UPR)对病毒的反应机制,从Ⅰ型单纯疱疹病毒、伪狂犬病病毒、马立克病病毒、鸭肠炎病毒和其他疱疹病毒等感染引起ERS分子机制及相关信号通路进行阐述,以期为疱疹病毒相关疫苗和药物作用靶点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感染特点及其防控策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疱疹病毒1型(Bovine herpesvirus type 1,BoHV-1)是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的病原体,该病毒感染主要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眼结膜和神经等多组织、器官的炎症;由该病毒感染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坏死和免疫抑制,导致继发曼氏溶血杆菌和睡眠嗜血杆菌感染的发生而致高死亡率,以及由于生殖道感染而导致的流产对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损失。潜伏感染是本病毒重要特点,感染后该病毒在神经节和扁桃体内潜伏使患牛终生带毒而成为重要传染源。该病在世界各地广泛分布并给养牛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目前研究表明BoHV-1在中国已经广泛流行。本文就该病毒的感染特点和防控措施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奶牛恶性卡他热是由牛恶性卡他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奶牛感染此病后,死亡率高,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严重。该病的主要特征是上呼吸道及消化道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索性炎症,并伴有角膜混浊和严重的神经症状。 一、病源特征 奶牛恶性卡他热病毒属于DNA病毒的疱疹病毒属。病毒存在于病牛的血液、脑、牌等各组织中,血液中的病毒牢固附  相似文献   

5.
<正>1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俗称犬窝咳,是由多种病原引起的一种犬传染性呼吸器官疾病。临床上以阵发性咳嗽,气管、支气管炎,鼻炎为主要特征。本病是由多种病毒(如犬瘟热病毒、犬副流感病毒、疱疹病毒等)、细菌(如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支原体单独或混合感染所致。加之环境条件突变如天气骤变、寒冷潮湿和贼风吹袭等,均能增加机体的易感性。本病传染源为病犬和带毒(菌)犬,其病原菌通过呼吸道传染给易感犬。本病多发生于春秋季节,在密  相似文献   

6.
正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Ⅰ型引起的一种发病急、致死率高的恶性传染病,其主要临床症状为怀孕母猪流产、死亡、产木乃伊胎及弱胎,新生仔猪突然大批死亡,伴有呕吐、腹泻及神经失调等症状,严重损害了养猪业的经济利益。该病还易于其它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使诊断治疗更加困难。1病原1.1猪伪狂犬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病毒粒子为圆形。可引起牛、羊、猪、犬和猫等多种家畜发热、奇痒(猪除外)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疱疹病。由于该病毒导致  相似文献   

7.
奶牛恶性卡他热是由属于一种疱疹病毒属滤过性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主要特征为头部黏膜发生急性卡他性纤维蛋白性炎症,常伴有角膜混浊和神经症状。牛与感染此病毒的动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后发病。在自然条件下只有牛具有易感性,且一般认为牛与牛之间不能引起直接传染。奶牛感染此病后,死亡率高,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严重。  相似文献   

8.
禽疱疹病毒主要包括α疱疹病毒亚科的鸡马立克氏病毒( Mareks disease virus, MDV)、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IBDV )和鸭肠炎病毒( duck enteritis virus, DEV )。作为疱疹病毒家族的成员,禽疱疹病毒基因组庞大,存在多个复制非必需区,可容纳多个外源基因的插入,是表达其他禽类病原抗原基因的理想载体。总结了禽疱疹病毒的构建方法、外源基因表达水平,并对MDV、IBDV和DEV 三种禽疱疹病毒的不同重组病毒疫苗免疫效果评价进行归纳,旨在为畜禽传染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呈群发,是目前危害犬类的重要疫病之一。 1病原 为细小病毒,该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本病毒对各种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一旦发病,很难治愈。感染犬、隐性带毒犬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康复的犬也可长期带毒。病毒经病犬的粪便、尿液等排泄物中排出,污染周围环境,使易感犬发病。  相似文献   

10.
运用多重PCR同时检测肉鸽病原(圆环病毒、腺病毒及疱疹病毒Ⅰ型)的方法,分别设计与合成3种病毒基因扩增引物,并提取疑似病鸽的肝脏样品DNA、进行单一PCR扩增及基因序列测定,结果分别获得了大小为239、418、618 bp的DNA产物.通过摸索多重PCR反应条件,应用多重PCR同时检测3种病毒基因片段,同时获得了鸽疱疹病毒Ⅰ型、鸽圆环病毒及鸽源腺病毒的基因片段.再对疑似混合感染这3种病毒的肝脏样品进行检测,发现50%(6/12)样品存在3种病毒的混合感染、25%(3/12)样品存在鸽圆环病毒和鸽源腺病毒的混合感染、8.3%(1/12)样品存在鸽源腺病毒和Ⅰ型鸽疱疹病毒的混合感染、8.3%(1/12)样品存在鸽圆环病毒和Ⅰ型鸽疱疹病毒的混合感染、8.3%(1/12)样品未发生任何感染.结果表明,多重PCR可快速检测鸽疱疹病毒Ⅰ型、鸽圆环病毒及鸽源腺病毒的混合感染,表明运用三重PCR检测3种病毒混合感染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传染性喉气管炎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呼吸困难、喘气、咳出血样渗出物喉部和支气管粘膜肿胀,出血并形成糜烂为特征。本病传播快、病死率较高,多呈地方性流行,从而给养鸡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的病原、流行病学、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治做了综合阐述。1病原及流行病学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属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属的一个成员。  相似文献   

12.
正承德县下板城镇某猪场存栏猪400余头,2016年1月突然发生伪狂犬病,死亡仔猪24头。现将诊疗情况报告如下。1病原与流行病学伪狂犬病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病猪、带毒猪以及带毒鼠类为本病重要传染源。猪是主要病毒贮主。健康猪与病猪、带毒猪直接接触可感染本病。本病可也可经皮肤伤口传染,猪感染本病后其鼻分泌物中存有病毒,  相似文献   

13.
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侵入牛体后,导致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乃至终生带毒,给控制和消灭本病带来极大困难。  相似文献   

14.
引起“火燎疱”、“火疱”的真凶是潜伏在人体内的Ⅰ型疱疹病毒(HSV-Ⅰ)。它所引发的皮肤病变,医学上称“单纯疱疹”,是一种急性炎症性皮肤病。该病毒通过飞沫、唾液、接吻等直接接触传染,也可以通过病毒污染的衣物、用品经皮肤粘膜轻微破损部位间接感染。初次感染后,绝大多数并不立即发病,病毒潜伏在三叉神经节内,当全身或局部免疫功能降低时,  相似文献   

15.
犬细小病毒(CPV)感染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本病主要是以出血性肠炎、白细胞下降为主要特征,非化脓性心肌炎为主要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16.
猪伪狂犬病是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由疱疹病毒病毒感染,多会引起母猪的繁殖障碍,仔猪的急性死亡,侵害多种系统的恶性疾病。该病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传入我国并逐渐流行,现将本病流行和防治情况作简要介绍。一、病源猪伪狂犬病是由伪狂犬病毒(属泡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传染源主要是隐性感染的带毒猪、病猪,另外老鼠也可带毒并传播该病。病毒主要从病猪的鼻液、唾液、乳汁和尿中排出。隐性感染的猪有时排毒可达一年以上,这些猪外观正常,但其传染性很强,所以发生该病的猪场必需坚持定期消毒。  相似文献   

17.
猪伪狂犬病是由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RV)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感染的猪只因年龄不同症状有所区别,哺乳仔猪以中枢神经症状为特征,呈现非化脓性脑炎,断奶猪及育肥猪以呼吸症状为主,成年猪多呈隐性感染,怀孕母猪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2周龄以内仔猪致死率可达100%。目前该病已在世界范围内发生,已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的重大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8.
牛疱疹病毒Ⅰ型(BHV-1)为α疱疹病毒亚科成员,是引起牛多种疾病的重要病原之一。BHV-1面对牛免疫系统的不断进化,产生出多种机制以逃逸宿主的免疫防御,其主要包括诱导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凋亡、感染淋巴细胞和抑制淋巴细胞反应、抑制干扰素-β表达和建立潜伏感染等多种免疫逃逸机制。BHV-1的免疫逃逸给治疗和预防BHV-1所导致的相关疾病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尤其以潜伏感染最为严重,它能使患病动物终身带毒并能实现病毒的再激活。故主要阐述BHV-1的上述免疫逃逸机制,以期对相关疾病的防制和疫苗创制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9.
1病原及流行特点猪伪狂犬病是目前危害养猪业较为严重的一种传染病。其病原体是疱疹病毒科的伪狂犬病病毒。病猪的脑组织、脊髓组织、实质器官、血液、鼻液、唾液、乳汁及阴道分泌物中均含有病毒。病毒在污染的猪圈或干草上能存活一个多月,在污染的肉中能存活5周以上;但2%烧碱、3%的来苏儿能很快杀死该病毒。对伪狂犬病病毒易感的动物很多,如猪、牛、羊、犬、猫等等,但发病最多的是仔猪且病死率极高,可达100%。成年猪多为  相似文献   

20.
鸽疱疹病毒(PiHV1)感染是由I型鸽疱疹病毒引起的以幼鸽为主的一种常见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鼻炎、结膜炎为主要特征。偶尔也会出现精神沉郁、食欲下降、腹泻、呕吐、神经症状。根据已发表的鸽疱疹病毒的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能特异性扩增鸽疱疹病毒的引物,通过对PCR的退火条件的优化,建立了鸽疱疹病毒的PCR检测方法,对发病鸽子进行诊断。并研制出检测试剂盒,再进一步对该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和稳定性进行了研究,证明该试剂盒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且在-20℃条件下可保存1年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