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农村电子政务管理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说明进一步综合运用信息技术对农村政务进行数字化管理是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介绍了农村电子政务管理系统的建立条件、设计思路、技术路线及实现功能,并讨论了农村电子政务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的发展,使公众信息的发布产生了划时代的革命,基于B/S结构的电子政务信息管理系统(MIS)正在日益重要地发挥着公众信息发布功能。但在林业、水土保持、地质勘探等行业,只有能够发布表征空间特征的地理信息才能满足公众信息发布的需求。以水土保持公众信息发布系统的建立为例,着重介绍了满足这种需求的基于WebGIS(基于互联网的地理信息系统)的公众信息发布系统的系统设计方法、建立过程和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林业资源信息化研究——以四川省石棉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林业”的提出,为新世纪林业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为GIS技术在林业中的应用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研究旨在利用GIS技术,建立石棉县林业GIS,以促进石棉县林业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为石棉县电子政务服务。系统数据库分为基础地理数据库和林业专题数据库以及各自的元数据库三大类。以ArcViewGIS软件为平台,集成各类数据库成果,开发了石棉县林业GIS。系统除了具有基本GIS功能外,还设计了一些高级功能。目前,已在该系统上进行了退耕还林小斑作业设计、制作了石棉县1998—2003年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效益评价图、评估了某水电站的淹没损失。实践证明,石棉县林业GIS的建立大大提高了林业管理与决策的效率,充分展示了传统方法无法比拟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我国乡镇级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性和艰巨性,针对当前我国西部地区乡镇网络发展水平比较落后,而农民使用手机上网越来越多的情况,提出了一个采用Wap和Web技术相结合构建乡镇电子政务系统的方案。方案给出了系统结构的设计,并对系统各个功能模块进行了详细地描述,为我国西部乡镇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了一种实用模式。  相似文献   

5.
在提炼小麦栽培管理知识模型框架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不同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系统的共性及软件设计与开发的特点,初步确立了作物管理知识模型系统的通用设计与开发框架,包括系统总体结构框架、软构件的基本标准、开发平台框架及系统应用框架等。其中,开发平台框架包括系统开发平台的结构和功能、模型库管理系统的功能设置和模型库管理系统的框架及构件;系统应用框架包括系统应用框架结构、应用系统开发框架、应用系统功能框架及构件、应用系统功能构件的输入输出接口框架及应用系统自定义构件中的通用算法函数框架等。研究结果对于提高作物管理知识模  相似文献   

6.
农业电子政务的实质是应用信息理论与信息技术,实现农业部门工作制度与管理的创新,以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本文抽样调查我国部、省、市、县的56个农业部门网站电子政务建设情况,分析我国农业网站电子政务建设可以参考的三种模式,提出标准化建设的建议,以引导我国农业网站电子政务建设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鱼明 《计算机与农业》2007,(12):141-143
电子政务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中推广应用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当代政府管理创新的主要方面。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步伐加快,我国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深入,本文通过认真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现状和我区的电子政务现状,结合新疆实际,总结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对策,使我区的电子政务建设能够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促进我区信息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一种基于16位微处理器结构的简单全数字式光伏水泵系统。系统采用频率微分逼近法实现了太阳电池的真正最大功率跟踪(TMPPT)功能,运行结果证明系统运行稳定可靠,效率高于传统恒压跟踪(CVT)方式;系统具有完善的保护功能,可以实现无人值守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功能整合效应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功能的关系,论述了功能整合性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必备特征,它的提高是农业发展进步的内在动因。进而说明农业生态系统总体功能的提高主要取决于系统功能整合效应的增强,而系统功能整合效应的提高要靠系统结构的优化来实现,功能整合效应是关系到农业生态系统结构优劣和总体功能高低的重要衡量指标。  相似文献   

10.
采用Windows98操作平台,利用Visualf FoxPro5.0作为开发语言。重建了农业气象数据库系统。新系统保留了原来规范的数据库结构和合理的查询,统计功能,增加了全省分区管理功能;首次实现了将AB报旬资料自动添加到历史逐旬资料库中的功能,并可进行实时特定的统计分析;完善了数据库的建立,文件格式转换功能,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时代任务出发,通过分析我国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结合电子政务的特点,论述了我国农村发展应用电子政务技术的必要性,阐述了农村电子政务网站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分析了目前在我国农村实施电子政务的一些制约因素。最后通过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农业电子政务发展迅速,成效显著。为加快推进农业部门工作方式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实现履行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责并重,今后以“农业网站+手机(电话)+乡镇农业信息服务站”为主要方式,增强农业部门、涉农人员、涉农企(事)业法人单位信息交流的能力,提高农业电子政务服务水平。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助推新农村建设,提供及时、准确、便捷的农业部门工作服务,已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曹玉  李素梅  施卫明  苏彦华 《土壤》2009,41(4):612-619
本文利用定量PCR技术分析了OsAMT1.2和OsAMT3.3在水稻根中的表达水平,并应用铵吸收功能缺陷型酵母突变体分析OsAMT1.2和OsAMT3.3对NH4+ 的转运功能及影响基因功能异源表达的可能因素.结果表明,OsAMT1.2和OsAMT3.3在分蘖期的表达水平较苗期高;苗期OsAMT1.2与OsAMT3.3的转录水平差异不显著,但分蘖期OsAMT1.2的表达水平快速升高,较苗期提高了5倍,而OsAMT3.3的表达量只提高了一倍,导致两者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缺N处理2天两基因均有被诱导增强表达的趋势,其中苗期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分蘖期.当外源供给1mmol/L NH4+,OsAMT1.2在铵吸收功能缺陷型酵母突变体上仅表现部分功能,而OsAMT3.3则不能实现吸铵功能互补.以AtAMT1.1为对照,分析OsAMT1.2在酵母中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异源系统中OsAMT1.2的相对表达量仅有AtAMT1.1的50%.本文的结果说明,外源基因在酵母异源系统中的异源表达,除了与基因产物本身的功能有关,还取决于宿主酵母细胞对其表达水平的调控,因而表现出受内源机制调控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软构件技术在作物管理智能决策系统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知识模型和生长模型的作物管理智能决策系统是一个综合了多领域的作物信息和专家知识,集成了多方面相关支持技术的决策系统。因此,如何设计好系统中的各功能模块,使其便于非系统开发者对其精华部分的学习和理解,同时又能即插即用,利于系统的维护,是系统成功与否的关键。以小麦作物为例,论述基于软构件技术的作物管理智能决策系统设计中软件平台的选用、系统的构件化结构设计与实现过程以及数组在接口上的传递等关键技术,从而为农业管理决策系统的开发提供一种构件化的基础框架。  相似文献   

15.
以微软公司的数据处理软件M icrosoft Exce l 2003为平台,利用其VBA语言,编写了能够从大量的基因及其注释结果中自动大规模地提取并处理关键信息项的宏程序系统——基因序列及其功能注释数据管理系统M DSA(m anagem en t system for database of sequences and functiona l annotation of genes)。由于具有多种文件输出格式,M DSA可与许多数据处理的操作系统兼容,如M icroG ridTA S(B ioR obotics L td,UK)微阵列制作仪中的基因信息上传软件系统。该管理系统是M icrosoft Exce l软件在专业数据库管理中二次开发的成功尝试,在前期的玉米EST和cDNA数据库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土壤微生物功能群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功能群研究最早应用于植物生态学,后应用到微生物生态学中。微生物功能群指在物质流中具有特定生物学功能的微生物集合体,这种分类与生物分类学原则无关,只是指它的生物学功能相同或相近,如固氮微生物功能群、溶磷微生物功能群、氨化微生物功能群及纤维素降解微生物功能群等。国内外有关微生物功能群的研究报道主要涉及到草地、农田及森林等生态系统;研究微生物功能群的方法有应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分离培养,也有在新鲜土壤中接种特定底物并连续记录底物的利用情况,从而评价土壤原位具有特殊代谢功能的微生物生物量或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研究。微生物功能群的研究在工业、农业、环境治理、医学及基因工程方面均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将有更多的学者将目光投向微生物功能群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