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产学研结合 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南农业大学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广东省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实现了产学研相结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由于有了高校的科技优势作依托,企业发展有了强大后盾,实现了决策科学化,管理科学化和生产科学化。与企业合作,学校走出了一条产学研相结合的新路,丰富了教学内容,开辟了科研新天地,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巩固了学生的专业思想,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办学活力,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办学之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丹东城市水土流失的严重现状,通过采用正确的理论作指导,选准了突破口,借力用力,作了充分准备,讲究技巧,抢抓机遇,大造宣传舆论,成功地启动了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做到了政府有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市民有了水土保持意识,开发建设项目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成功地开创了城市水土保持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解读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的法条体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于2010年12月25日通过全国人大常委会的修订,其法条体系和突出特点可归纳为10个强化。包括强化了政府的水土保持目标责任,强化了水土保持规划的法律地位,强化了水土流失预防,强化了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管理,强化了水土流失治理,强化了水土保持投入机制,强化了水土保持监测,强化了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强化了违法行为的处罚,强化了责任追究与代履行。  相似文献   

4.
我国土壤质量及其评价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在阐述了土壤质量的内涵基础上,分析了土壤质量和土壤健康、土地质量及土壤服务功能的联系。重点对我国土壤质量的评价研究进行了回顾和概述,从指标体系的选取和评价方法入手,探讨了评价的发展过程,分析了我国土壤评价指标体系因子选择的范围,在论述了国际土壤质量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指出了生物学指标研究是需要加强的方向;同时着重分析了我国土壤质量评价方法研究的进展,对我国土壤质量评价的方法进行了概括,指出了空间化,过程化,应用化和综合化的发展方向,并讨论了我国土壤评价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兴隆县清水河项目区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的思路,坚持植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和沟道治理结合的原则,合理布局、科学规划、精心施工,形成了从山顶到山脚,从坡面到沟道的全方位、多功能的综合防护体系。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减少了入京河流泥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使林草覆盖率提高了45百分点,治理度提高了42.5百分点。通过综合治理,调整了农村产业结构,改善了生产条件,推动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有力地支撑了兴隆"林果立县"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对遂宁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鸡头寺村水利水保工程发挥作用的调研结果表明:水利水保工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彰显了巨大的作用,它为抗旱减灾夺丰收提供了基本的保障,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促进了现代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助农增收搭建起了平台,改善了生态环境和群众的生活条件,促进了村风文明。分析了水利水保发展不足给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严重影响,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磁粉制动器动态性能研究,求出了传递函数和制动扭矩过渡过程的响应函数。设计了单片机控制系统,对单片机作为比例调节器进行了改进,求出了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和响应函数。通过改进控制系统和完善反馈程序,从外部改善了磁粉制动器的使用性能,提高了系统的加载精度和响应速度。  相似文献   

8.
兴国县实施国家水保重点工程的成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历史资料重点分析了兴国县实施国家水保重点工程的成效。1983—2005年,兴国县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60%,山地植被覆盖度上升了43.4%,年泥沙流失量减少了67.6%,河床普遍降低0.4 m,有林地面积净增5.4倍,土地产出率增长54.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了17倍,贫困人口减少了12.9万人,水土流失恶化的趋势得到了有效遏制,生态环境得到了改善,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变成了绿树掩映的小康县。总结了管理上的成功经验与技术上的五大治理模式。在分析了治理成本后认为,国家的水保重点工程是极具前瞻性的,其出发点是正确的,是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的贫困问题,与现在的新农村建设政策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蒙阴县立足"生态立县"战略,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水保统一规划、部门多方协作、群众广泛参与"的水土流失防治机制,组建了产学研相互协作的科技支撑体系,形成了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发展了以果品、养殖、农家乐旅游为特色的流域生态经济,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收入。介绍了蒙阴县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成效及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问题,并对进一步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技术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在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应用新技术完成了多项重点技术创新项目,推动了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监测系统建设,提高了规划设计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提高了生态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建立了先进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系统,为水政水资源监管提供了新的管理手段,提高了科学试验研究的水平。根据工作需要提出了近期水土保持监测工作的思路和重点。  相似文献   

11.
在利用GIS和RS技术进行区域土壤侵蚀调查时,可以采用栅格数据结构来判别,文章运用实例分析了基于栅格数据结构进行侵蚀强度判别的有关技术和方法,包括侵蚀因子值的提取以及侵蚀强度判别的方法等。结果认为基于栅格数据结构的判别方法能够精细地反映土壤侵蚀在微小领域上的差异。从动态监测和趋势预测角度分析,采用栅格数据结构的判别方法更方便、更有利于快速提取侵蚀因子和进行土壤侵蚀动态分析和预报。  相似文献   

12.
用Guelph法研究南方低丘缓坡地不同坡位土壤渗透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 Guelph入渗仪研究了我国南方低丘缓坡地不同坡位的土壤渗透性。对第四纪红色黏土和红砂岩发育土壤的研究结果表明 ,坡地上不同坡位土壤的渗透性差别显著 ,0— 5 cm表层土壤的饱和入渗率Kfs值总是下坡最大 ;草地上植被覆盖度越高 ,表层土壤的 Kf s值也越大 ;而旱耕地上表层土壤 Kfs值与坡位之间的关系则表现为 :下坡 >上坡 >中坡  相似文献   

13.
殷兵  吴健平  章文波 《水土保持研究》2014,21(4):123-126,132
降雨侵蚀力是土壤流失模型的一个基本因子,在收集和处理降雨数据时耗时耗力,且以文本格式保存的降雨数据存在诸多缺失问题。为此,将逐日、半月、累月及累年降雨侵蚀力计算模型与组件式GIS平台ArcGIS Engine及.NET平台结合,开发一种降雨侵蚀力因子计算器,并利用多种空间插值方法对数据进行不同的空间插值。结果表明:该计算器可快速、有效地的管理数据;对计算的降雨侵蚀力数据,使用插值方法可获得栅格数据,且能进一步进行单一或批量掩膜、重采样;同时也可对降雨侵蚀力因子进行统计分析、专题图制作等。为结果的可视化及保存提供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土壤侵蚀形成的主要影响因子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栅格数据的流域土壤侵蚀量估算的指标模型.结合山西蔚汾河流域,以降雨、地形、沟谷密度、植被盖度、成土母质为主要影响因素,对流域土壤侵蚀量进行了估算和土壤侵蚀分级,并对土壤侵蚀量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划分和分析.模拟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较为符合.  相似文献   

15.
在建设水土保持监测与管理信息系统中,涉及相关图形的矢量化处理问题。即应用图形输入设备及GIS软件,对非数字化图形进行矢量化处理的过程。包括基本图件(地图)和矢量化软件的选择、图形输入、图层矢量化、坐标配准、投影变换、矢量图层拼接及地图输出等。  相似文献   

16.
The loss, alteration and fragmentation of faunal habitat affects the ability of species to persist in the landscape. Effective management and reconstruction of habitat to enhance species persistence needs to be informed by organism-centric approaches to evaluating alternative habitat scenarios. Such approaches need to be founded on sound ecological theory, be capable of integrating knowledge of dynamic ecological processes with data on the distribution and quality of habitat in spatially complex landscapes, and yet be simple and efficient enough for broad application.We describe a new methodology - rapid evaluation of metapopulation persistence (REMP) - that integrates a cost-benefit approach to measuring landscape connectivity, using continuously variable (i.e. raster) habitat surfaces, with existing analytical techniques for determining the metapopulation capacity of a given landscape and for predicting occupancy patterns within this landscape. By adapting these existing techniques to work with raster data structures REMP is particularly well-suited to analysis of highly variegated landscapes. REMP produces results rapidly using best-available habitat suitability mapping and a limited set of parameters defining species movement abilities and habitat area requirements. These parameters can be estimated from expert knowledge when no empirical data are available. The approach has been successfully integrated into landscape scenario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s, supporting conservation planning for native fauna in NSW,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采用网格地形高程数据结构的基础上,针对黄土高原地形破碎的特点,对小尺度(网格边长20米)研究区域的微机数字地形要素制图方法作了初步的探索,研制了适合于小尺度研究区域的数字地形要素微机制图系统软件,并通过小集水区研究实例绘制出了地面切割深度、坡度和坡向图。在此基础上,如再选择输入有关自然和社经的信息,可进行土壤侵蚀评价和土利地用评价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当前矢量栅格数据一体化分析应用系统的集成方式,并根据基于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作物品质监测与调优栽培系统的需求,分析了矢栅一体化集成应用系统对GIS软件平台的要求;以上述分析为基础,以解决遥感、专业应用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之间的一体化集成分析为目标,研究了基于组件技术、空间数据技术和模型库管理系统技术的作物品质监测与调优栽培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李丹    刘丹丹  梅晓丹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4):140-144
耕地资源安全是保护耕地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其空间安全格局是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以松嫩平原北部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嫩江县为研究区,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基于1 km空间尺度栅格数据,运用因子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每个栅格的耕地资源安全值,运用自然断点法划分安全格局,将研究区耕地资源安全分为Ⅰ级(非常安全)、Ⅱ级(比较安全)、Ⅲ级(基本安全)、Ⅳ级(临界安全)、Ⅴ级(不安全)五个等级,并研究其空间分异。结果表明:栅格数据可以为耕地资源安全研究提供准确的数据;研究区耕地资源安全等级所占比例最高的是Ⅳ级,最低的为Ⅴ级,所占比例分别为25.74%和8.36%,大部分的地区都处于安全状态,临界安全等级耕地所占比例略高;耕地资源安全等级随着高程、坡度的增加而降低,由平原向低海拔丘陵过渡,呈现出由西向东安全等级逐渐降低的空间地域分布格局,并且在不同行政单元分布不同。研究结果可为县域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农机空间轨迹的作业面积的缓冲区算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农机规模化管理与市场化作业服务需要准确、实时、便捷的农机作业面积测量方法。该研究基于农机空间运行轨迹,设计了作业面积测量的矢量缓冲区算法和栅格缓冲区算法,并通过农机满幅作业和重叠作业对比试验,检验了上述2种缓冲区算法与距离测量算法分别在R1K(real time kinematic,实时动态差分)、亚米级和单点定位3种不同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定位精度条件下的测量相对误差。试验结果表明:当农机具备自动导航满幅作业条件时,距离测量算法在任何定位精度下均能获得较高精度测量结果;缓冲区算法仅在差分定位时测量精度较高。当农机无导航重叠作业时,距离测量算法的误差会随着作业重叠率的增加而显著增大,而缓冲区算法不受作业重叠的影响,测量精度稳定。目前国内仍普遍采用人工操控的农机作业方式,重叠作业不可避免,缓冲区测量算法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的作业面积测量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