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加快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岳阳县为例,通过分析岳阳县农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技能培训人数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等,阐明岳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急迫性与实施移动智能终端下网络教室培训的可行性,并介绍了移动网络教室组成(教师终端、学生终端、管理者终端、远程教育中心)及优势(线上线下培训相结合、管理可控、学习灵活等)。  相似文献   

2.
新型职业农民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力军,是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推动力量,解决"农民荒"问题的根本之策。目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培育对象综合素质较低、主体职能不明确、培育过程中师资力量薄弱。因此,应大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加强意识引导,明确农民主体地位;整合培育主体,多元主体齐参与;强化顶层设计,优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环境;科学设置培育方案,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基于此,简要介绍互联网环境,分析了知识型农民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培训体系、创新教学模式、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等互联网环境下知识型农民培育的创新策略,以推动知识型农民培育。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统计学特征、生产经营规模及教育培训需求等方面分析江苏省镇江市农民培育现状。结果表明,镇江市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存在政府角色失位、培育政策普及率低,培育主体失责、后期保障体系欠缺,培育供需失衡、教育培训模式不完善,文化程度较低、农民接受培育意识薄弱等问题,据此提出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目标培育对象、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创新培育模式及建立新型职业农民长效培育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目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德国培育职业农民的措施,探讨未来职业农民教育的做法,即开展广大青年农民农业基础教育、将取得从业证书的职业农民纳入标准化职业准入程序、将目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作为农民教育的延伸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县级图书馆作为文化服务农村的前沿阵地,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和信息服务功能,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分析了县级图书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并对进一步发挥县级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和文化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程中的作用提出了实施措施。  相似文献   

7.
系统总结了宝鸡市农民技术教育网络平台建设的最新进展,基本实现了卫星电视网络、计算机网络和省市县乡村五级办学体系网络的有机结合,具有天网、地网和体系网"三网合一"的特征,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开放式的农民技术教育新模式。深刻分析了新教学模式的几条实现途径及其在农民技术教育中的优势和潜力,根据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大规模、高性能地开展农民技术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精准扶贫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提升农民的自身素质和农业生产能力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进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目标,对与精准扶贫工作具有积极意义。另外,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做出重要的指示,引导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培育方向,帮助其确认培育内容。基于此,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性展开讨论,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几点整改对策。  相似文献   

9.
2012年陕西省率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2014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在陕西全省推进。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成效显著,但是新型职业农民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好地推动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通过对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现状的分析,挖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推动陕西省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功的保证,是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力量。由此,立足云南,探讨提高农民素质,积极培育新型农民,并针对培育新型农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而传统培训方式资源利用低、覆盖面小、选择性差、实施成本高,并且受时间和地域等因素影响大。传统培训方式与远程培训方式的有机融合,能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衢州市通过引用先进的流媒体技术,建立以“网络技术为主,融合广播电视、语音为一体”的现代农民科技培训平台,通过对现有农技培训资源进行整合,构建系统的培训工作体系、辅导体系、师资体系、课件体系和科技信息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农民培训,全面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和农村信息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绍兴市通过抓农业信息化组织网络建设、软硬件系统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利用和拓展应用,在全市建成了信息快捷传递至村达户的“网上农民社会”,基本实现了农技服务、农民培训、农产品加工及营销、农业生产指导管理等主要环节的电子化、信息化,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  相似文献   

13.
农业信息化是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保证。分析认为山东省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果的应用效率低主要是信息内容的实用性差、服务面窄,以及当前农业“从业人员”的信息素养低。提出应在政府的主导下,加快涉农信息资源的整合与传播,建立专家咨询系统,增强信息的实用性,同时加快农业信息化专业人才培养,提高农民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14.
围绕农户在生产、销售活动中的科技需求、标准化生产需求和市场销售需求,整合科研机构的科技信息资源及专业合作社、镇村信息服务站、农资公司门市部等网点资源,提出基于Web2.0的特色农产品的产供销服务模式,利用计算机、有线电视、手机、电话等信息服务终端,实现面向农户、农资公司、农产品经销商、专业合作社和政府监管部门等主体的科技、标准、市场、监管等全方位的信息化管理与服务。并以广东省德庆县柑桔产业为研究对象进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5.
农村信息化已成为加快建设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农民创造收益的有效手段。但目前情况下的农村信息化建设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如认识不足、信息资源分布不均、信息利用不充分等,必须加快在基础设施、资源整合、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从2001年开始建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10多年的发展,许多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为了区域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区域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农业成果的转化基地,为区域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同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因建设背景、基础条件和发展方向的差异,其存在不同的发展模式,而不同的发展模式均面临一些问题。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现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不同发展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结合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从建设背景、规划思路、建设目标、功能定位、产业发展分析和功能分区及可实施的发展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规划思路和发展模式。河北沧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模式从组织发展模式、技术运行发展模式和空间布局模式3个方面进行,是以政府引导、协会组织参与和企业(农户)为主体的组织发展模式,以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科技示范户为主体的3级并行的技术运行发展模式和以圈层布局模式的核心区、示范区和辐射区的空间布局模式。该园区的组织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协会和企业参与成立园区管委会,制定相应的政策,负责园区统一规划、建设和经营。在技术运行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园研发和引进先进技术成果然后通过技术站、基地站和科技特派员对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科技示范户等不同经营主体进行技术培训和示范推广。最后建立以南皮渤海粮仓试验示范区为核心区,整个沧州市为示范区,环渤海河北、山东、辽宁和天津"三省一市"的辐射区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浙江省绍兴市农业部门本着服务基层、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构建农技服务、灾情预报、电子商务、农民培训、政策服务、政务监督、村务公开、生活服务等八大信息化平台,有效提升了农业信息化水平。为进一步发展绍兴农业信息化工作,全面打造数字农民,促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应在推进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拓展深化网络系统功能、健全多元投入建设机制、加强队伍建设宣传教育等四方面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18.
P2P技术是目前新一代网络研究的活跃领域,它引导网络计算机从集中式向分布式偏移,网络应用的核心从中央服务器向网络边缘的终端设备扩散,将P2P引入到网络教育资源建设领域,尝试解决资源共享、资源建设、信息服务的智能化等其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吉林省农民远程教育事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形成三大平台、三大网络、一条线的服务格局。集卫星网传输技术、互联网技术、电话网技术、电视网技术与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农民远程教育平台不断发展、完善,现已培训农民达1 000多万人次,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重点介绍了吉林省农民远程教育的现状、主要技术应用现状、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的设想等方面的初探性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农民科技培训是农业科技扩散和成果转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提升农民整体素质的主要手段。基于白银市417份农民问卷调查数据,以白银市农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民科技培训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从优化农民素质提升顶层设计、着力激发农民内生发展动力、科学精准设置农民培训内容、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大数据库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农民科技素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