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2 毫秒
1.
农业环境灾害是人类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 ,它可分为农业环境污染 ,土壤生态失调和农业生物群落生态失调三大类 ,本文在分别论述了三类农业环境灾害的成因与发生发展过程后 ,对农业环境灾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21世纪农业及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分析20世纪后期,世界农业发生的重大变化及由此引起的全球环境恶化等问题,本文着重论述了21世纪农业及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与特点。说明持续农业是世界农业发展的总趋势。依照世界农业、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态势,根据我国的国情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现代化农业发展道路,阐述了我国农业及农业工程科学技术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各种替代农业形式(有机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生态农业、再生农业、持久农业)及综合农业的观念,并阐述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相似文献   

4.
数字农业系统是一个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与自动化等多种现代高新技术为一体的,融合现代农业技术的智能化农业生产、管理和应用系统。在充分分析数字农业系统的研究意义、内涵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给出了网络环境下数字农业系统的总体设计思路、方法和架构,并详细探讨了数字农业系统核心功能模块的主要功能及设计结构,以及未来物联网环境下数字农业系统,乃至智能农业系统地研究发展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业工程发展展望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中国农业工程的发展历程进行了简要回顾,总结了25年来中国农业工程取得的主要成就和做出的历史贡献,结合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任务分析了中国农业工程面临的形势与任务,阐述了中国农业工程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中国农业工程发展的主要任务和目标.  相似文献   

6.
农业工程学科的对象、领域、发展现状及趋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农业工程定义、学科对象及其研究领域范畴讨论进行了回顾,对农业工程的发展阶段(或农业中应用工程科学技术的深入层次)进行了分析,对农业工程为我国农业上台阶应做的贡献作了论述,对我国农业工程学科的现状和趋向进行了评议。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农业工程的范畴,分析了我国农业工程学科建设的状况,认为建立农业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农业工程学》的时机已经成熟。进而根据物理运动过程、化学运动过程、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及自然环境四个方面与生物生长发育过程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农业工程学》的框架设想。  相似文献   

8.
农业生态转型态势与中国生态农业建设路径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0  
人类农业经历过刀耕火种、传统小型农业和工业化农业等形态之后,正在进入一个农业的生态化阶段。各国实施农业生态转型的转折点通常在人均GDP达1万~3万美元左右。不同国家、地区和国际社会根据不同社会背景,分别采用了不同的转型策略、转型路径和转型名称。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接近和到达实施农业生态转型的拐点。中国2015年起连续出台了一系列重大的政策措施,从发展目标、指导思想、发展方式、实施手段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推进农业的生态转型,生态农业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关注。明确生态农业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有利于形成农业生态转型的合力。文章在分析我国农业生态转型的优势与挑战之后,提出了我国未来农业生态转型的方略。  相似文献   

9.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实现江苏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农业生态环境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农业环境污染的本质,论述了可持续农业的由来。笔者认为江苏农业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污染,为此,提出了4条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农业工程学报》2007,23(4):290-290
农业机械化是20世纪对人类社会进步起巨大推动作用的20项工程技术之一,100年来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所引发的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力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农业机械化是衡量农业发展水平、反映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1.
农业工程应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发展服务。本文概括地介绍了我国农业的现状和特点;指出农业工程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根据我国农业的特点办好农业工程教育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2.
农业信息为农业产业化服务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农业产业化的概念,论述了农业信息在促进农业一体化经营、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中的作用,提出了强化农业信息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的思路,即着力更新思想观念,真正做到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着于调整服务内容,真正做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着力紧贴服务对象,真正做到面向需求,有的放矢。同时,探讨按农业产业化要求强化农业信息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世界农业发展的十大新发展的十大新趋势,即一是发展可持续农业,二是推广生态农业,三是倡导城市农业,四是迈向自动化农业,五是培育超级户种农业,六是开发旅游农业,七是盛行绿色食品农业,八是出现沙漠农业,九是建立法制农业,十是重视三系三色交融农业。  相似文献   

14.
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认为农业资源的概念 ,不仅在于自然资源 ,还应包括社会资源和环境再生资源 ,论述了从主要利用自然资源向综合利用农业资源的转变 ,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农业综合开发的关系 ,以及如何通过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选择来实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从而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环境灾害是人类农业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它可分为农业环境污染,土壤生态失调和农业生物群落生态失调三大类,本文在分别论述了三类农业环境灾害的成因与发生发展过程后,对农业环境灾害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基于复杂大系统智能控制理念,研究农业大系统的控制智能问题是一个富有挑战意义的课题。依据大系统控制理论以及智能控制的定义构造以农业复杂大系统智能控制为核心的智能农业系统架构,并对智能农业的内涵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智能农业应该是以农业大系统智能控制为核心的闭环系统。同时按照网络结构体系论述了物联网的基本含义,首次对智能农业与农业物联网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了农业物联网在智能农业大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探讨了与智能农业大系统的接口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用水结构演变态势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农业用水结构对农业用水效率及效益有较大影响。采用1949~2006年农业用水资料分析了我国农业用水结构的演变历程,并根据农业用水结构的发展变化及灌溉农业的发展历史和未来发展方向,将1949~2050年我国农业用水水平分为初级利用、低效利用、合理利用及高效利用4个阶段。研究表明:我国农业用水结构日趋合理,农业用水比重持续减少,农、林、牧、渔用水及粮、经、饲作物用水比例协调程度不断提高。据此,提出了注重农业用水结构优化的农业经济用水量概念。华北地区的实例分析表明,在同时提高农业用水综合效益的情形下,依靠优化农业用水结构可年节水199.94亿m3;而有无用水结构优化的综合节水措施节水效果相差29.97亿m3。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原石家庄农业现代化研究所)成立40年来的主要科研历程与业绩。40年来,不忘初心,不断探索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与模式,20世纪70年代末探索了农业机械化示范模式,80年代开展了恢复型生态农业模式示范,90年代开展了资源节约型农业模式示范,21世纪初探索了智慧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砥砺奋进,不断创新农业系统调控理论与技术体系,创建了农田SAPC水分传输与界面调控理论,量化了农田氮素通量过程,建立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理论与技术,发展了咸水安全灌溉理论,建立了林业生态工程理论,创建了食物链模型,创新小麦育种体系;扎根农业,组织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等大规模区域农业示范,不断引领开展区域示范服务;放眼世界,不断拓展国际合作与创新平台,为我国农业绿色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9.
薛村波 《计算机与农业》2011,(12):96-97,102
现代农业是与信息化同步发展的农业,要实现农业现代化、加速农业经济发展,必须积极利用现代信息科技的发展成果,加快农业信息化进程。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的作用机理和主要作用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回顾总结了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简称栾城试验站)30 年来在河北省栾城县及太行山前平原开展的示范实践与成果。1978 年栾城县批准为3 个国家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试验基地县之一, 20世纪80 年代初栾城试验站率先开始设施农业、农村新能源、秸秆机械化覆盖、小麦模式化栽培等新技术研发与示范, 80 年代中期开始了农牧果结合的城郊型农业模式和生态循环农业模式集成示范, 90 年代初率先开展了以节水技术为核心的资源节约型农业模式示范, 21 世纪初开始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都市农业模式示范实践。30 年来栾城试验站以服务农业、服务地方为宗旨, 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与关键支撑技术, 拉开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序幕, 引领了我国现代农业关键技术研发与区域示范, 探索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为区域农业乃至全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