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泗棉3号(原名泗阳263)系泗阳棉花原种场采用品种间杂交育成的抗病、早熟、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1993年4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一、试验鉴定表现1.高产稳产.泗棉3号于1990~1991年连续两年参加江苏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平均亩产皮棉89.74kg,居各参试品种之首,超过对照品种泗棉2号.1992年参加长江流域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全流域各试点平均,泗棉3号亩产皮棉90.61kg,居各参试品种之首,比对照品种泗棉2号增产9.87%,增产达极显著水平,是1984年以来长江流域棉花  相似文献   

2.
优质高产抗病棉花新品种苏棉24号(原名盐杂1号),是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6年以苏棉15号(91-1186)和泗棉3号选系配组选育的杂交棉。1997~2000年继续做杂交,同时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于2000年育成。2001~2003年经江苏省杂交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多点鉴定及示范结果表明,该组合表现出较好的丰产性、早熟性、抗病性及优质的特点。2004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3.
盐杂2号(原名新洋838)系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新洋试验站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杂交棉花新品种。2003~2005年经江苏省中熟抗病棉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和多点鉴定及示范.结果表明,该品种具有丰产、早熟、抗病、抗逆、优质等特点。2006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  相似文献   

4.
辽棉25号(辽3045),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2001年以早熟抗病品系辽206为母本、以中熟高产优质品种中棉35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9代选育而成的特早熟抗病棉花新品种,201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早熟棉品种邯258是以早熟陆地棉与海岛棉杂交结合辐射处理选育的优质、抗病、早熟棉HS572为母本,以转基因抗虫棉邯棉802为父本,采用常规育种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逆境胁迫、异地鉴定、定向选择培育而成。该品种具有早熟、优质、高产、抗病虫等优良性状,2015年通过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棉2015007号)和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冀审棉2015009号),适宜在黄河流域晚春播或麦棉、菜棉两熟种植。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作为重要经济作物的棉花,对品种的要求越来越趋向高产、优质、多抗综合性状兼顾。从1996年始,我们从搜集鉴定品质资源入手,经过近10年的努力育成了大铃可简化整枝的集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于一体的棉花新品种衡棉3号。该品种2006年4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称为衡科棉369号,转基因生物名称为GK55。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科院甘薯研究所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棉花新品种“徐棉18号”,2005年通过了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徐棉18号”原名“徐9856”,该组合为苏棉12号×豫棉21号,1995年杂交,经南繁加代、扩大群体,1996年F2代长势突出,抗枯、黄萎病好,1998年进入株行圃鉴定。1999  相似文献   

8.
泗杂棉6号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泗杂棉6号系我院(原江苏省泗阳棉花原种场)以高产、优质、抗病的泗棉棉花品系为骨干亲本,大量配制杂交棉新组合,杂交组合经过多年、多点鉴定筛选,于2002年育成的高产、优质、抗病、抗虫杂交棉新组合。  相似文献   

9.
一、选育经过苏棉6号原系号为盐1015,是1993年4月经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抗枯萎病棉花新品种.其选育经过是:1983年以河北省棉花育种合作组育成的高产、抗病材料冀合24-1为母本,江苏省农科院经作所从美国引进的优质材料AC241(编号82-201)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1983年冬到海南岛加代,1984年种植杂种圃,编号联选12,同时进行病圃鉴定.1985年继续种杂种圃,编号0073.1985年秋从0073中选择早熟、丰产、抗病的单株,1986年种入株行圃,编号1169,进行比较鉴定.1987年继续种植株行比较,编号1015.1988年升入本所品种比较试验,试验结果较对照种盐棉48增产  相似文献   

10.
辽棉17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抗病、早熟、高产、优质的棉花新品种,2000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1.
镇麦5号(原名镇99036)系江苏丘陵地区镇江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2004年8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定名。  相似文献   

12.
早豇4号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最新选育的豇豆新品种,2009年9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通过,鉴定编号为苏鉴豇豆200902.该品种具有早熟、高产、抗病、品质优等多种优点,适合本省及邻近省份作保护地或露地栽培.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进行阐述,供广大蔬菜研究单位及农技推广部门的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通过5年的选育,2年的产量鉴定,3年的省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2年的米质分析和抗病鉴定,表明松粳4号是集高产、优质、抗病于一身的优良水稻新品种,于2000年23月顺利通过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推广。  相似文献   

14.
辽棉28号是辽宁省经济作物研究所于2001年以特早熟高产兼抗枯黄萎病品系辽1284为母本、以早熟高产优质品系锦1784的提高系为父本进行杂交,经8代选育而成的抗病棉花新品种。2012年12月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5.
扬麦12号是由江苏省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以TP114(PM2 6)为抗源,扬麦158为轮回亲本,采用滚动回交,辅以分子标记抗病基因鉴定而育成的抗病、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2001年通过国家审定.2002年和县引进该品种试验、示范,2003年大面积推广.因其熟相好,高产,抗病性强,深受当地农户欢迎.  相似文献   

16.
超级稻新组合“新两优6号”试种表现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两优6号是安徽省荃银农业高科技研究所用新安S与安选6号配组育成的两系杂交水稻优质高产抗病新组合,2005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龙薯1号(原系号C3-2)是福建省龙岩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1992年以岩粉1号为母本,龙岩7-3为父本,通过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集高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广于一体的甘薯品种.2001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全国农作物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的育成较好地解决了“优质不高产、高产不优质”的矛盾.为中国南方薯区甘薯品种和品质结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品种支撑.在该品种的推广过程中,实施跨行业联合,走贸工农一体化路子,按育、繁、推、产、加、销一体化模式运作,2001年至今累计推广种植15.85万hm^2,产生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淮北市黄淮海低酚棉开发研究中心于1996年采用生物技术与改良的常规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了杂交低酚棉新品种——皖棉18(又名淮杂2号),该品种集高产、优质、早熟、低酚、抗病、抗虫、标记叶等多种优良性状于一体。2002年2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8月被农业部推荐  相似文献   

19.
宁薯192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苏薯5号为母本、苏薯4号为父本杂交后经多年鉴定选育而成,属高产烘烤食用型甘薯品种。该品种于2003年和2004年先后通过江苏省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定名。  相似文献   

20.
新陆中20号(原代号98—60)是兵团种子站1995年以抗病、抗逆性好的89—19为母本,优质抗病中长绒棉材料33为父本进行杂交,经过连续多年的南繁北育和定向选择育成。2004年2月通过自治区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同年10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适宜在新疆南疆早中熟陆地棉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