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大麦5号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的高产优质啤酒大麦新品种。2006年通过河南省种子管理站鉴定,并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现已成为河南省啤酒大麦主栽品种之一。为使广大农民节约成本,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我们特提出驻大麦5号配套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驻马店市农科所从事大麦新品种选育已有30年的历史,承担并完成了多个大麦科研攻关项目,建立发展了啤酒大麦商品生产基地,先后育成了豫大麦1号、2号,驻大麦3号、4号、5号、6号、7号等一大批大麦新品种,获得省、市级科技成果10余项。本文阐述了河南省驻马店市大麦育种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我所近期育成的通过河南省鉴定的三个大麦新品种和当前几个啤酒大麦新品系,并对今后大麦新品种选育目标及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1 选育目的 驻大麦6号是驻马店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大麦新品种选育课题组"育成的高产优质早熟啤酒大麦新品系,2006年9月通过河南省大麦新品种鉴定,该研究被列为河南省"十五"的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相似文献   

4.
浅谈大麦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提高种子质量是农业生产中投资少、见效快的一项措施,优良品种能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中有利因素,抵制和克服不因素,发挥其高产优质的性能。  相似文献   

5.
苏种 《农家致富》2010,(14):28-28
一、扬啤3号鉴定编号:苏鉴大麦200901。来源与类型:原名"扬辐2117",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60Co-γ射线辐照扬辐9554(突变体)/扬啤1号F1干种子,经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属春性中晚熟二棱皮大麦品种,适宜江苏省各大麦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6.
苏种 《当代农业》2010,(14):28-28
一、扬啤3号鉴定编号:苏鉴大麦200901。来源与类型:原名"扬辐2117",由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60Co-γ射线辐照扬辐9554(突变体)/扬啤1号F1干种子,经系统选育,于2004年育成,属春性中晚熟二棱皮大麦品种,适宜江苏省各大麦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相似文献   

7.
我国是栽培大麦的起源中心之一.我们在对栽培大麦生理生长性状与辐射敏感性关系的基础上设计了本试验.在细胞水平上研究不同类型栽培大麦的辐射敏感性差异.1 材料和方法 试材为24个栽培大麦品种的休眠种子,分属于二棱皮大麦,二棱裸大麦,四棱皮大麦,四棱裸大麦,六棱皮大麦和六棱裸大麦.种子含水量为12%左右。  相似文献   

8.
高产饲用大麦莆大麦7号的选育与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选育出高产优质的饲料大麦新品种,1989-1994年期间通过有性杂交、多年南育北繁加代育成了二棱皮大麦新品种“莆大麦7号”。1995-2000年多年多点区试表明,该品种大穗大粒,丰产性好,增产显著,抗白粉病和网斑病。并介绍了该品种的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9.
大麦条锈病研究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陕西、甘肃等地区的一些大麦品种条锈病发生严重,已成为大麦生产上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为查清上述地区大麦条锈病的病原菌和品种的抗病性,以便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我们于1985年和1986年对陕、甘等地大麦条锈病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接种试验,现将研究结果简报如下。1 材料与方法 供试大麦品种共18个,即西引二号、莫特44、勾芒大麦、二棱刺芒、皮穗波、尼赤城二条、吾妻黄金、六棱无芒、驻选二棱、真田麦、澄城四棱、尺八大麦、早熟三号、恩斯293、阿恩特13、棒名二条、恩斯296、二棱光芒。其中除二棱刺芒、二棱光芒、六棱无芒和勾芒大麦由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普病组提供外,其余均由该校农学系大麦研究组提供。供试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 mis f.sp.tritici)菌系9个分属于条中1号、10号、13号、21号、22号、23号、25号、26号和28号等小种,均由西北农大植病研究室锈病组提供。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太行玉米种业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玉米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的高科技股份制种子企业。公司始终坚持以“诚信合作、互惠共赢、服务农业、富裕农民”为宗旨,积极整合河南玉米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多种优势,致力于太行“金裕”牌玉米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公司员工均为大学以上学历,团队结构科学合理,技术力量雄厚,先后取得了国审玉米新品种浚单20,豫审玉米新品种新单23在全国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权和国家新品种保护,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是“河南省种子经营诚信单位”,“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1.
“莆大麦5号”选育与大麦抗白粉病育种途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福建大麦品种白粉病重,影响大麦扩大种植和产量提高,选用抗白粉和黄花叶病,耐湿性强,熟相好,品质优的四棱大麦“木石港3号”与本省大面积种植的二棱大麦品种“莆大麦4号”杂交,育成了丰产性好,抗白粉病和赤霉病,品质优良的饲用型莆大麦5号新品种,在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主要经验是:正确制定育种目标,突出抗白粉病性和丰产性状,广泛开拓抗源,科学选配组合,创造发病条件,严格选择抗病单株,加代  相似文献   

12.
河南省太行玉米种业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玉米种子科研、生产、经营的高科技股份制种子企业。公司始终坚持以“诚信合作、互惠共赢、服务农业、富裕农民”为宗旨,积极整合河南玉米科研、教学、生产、推广等多种优势,致力于太行“金裕”牌玉米新品种的研发和推广。公司员工均为大学以上学历,团队结构科学合理,技术力最雄厚,先后取得了国审玉米新品种浚单20,豫审玉米新品种新单23在全国范围内的生产经营权和国家新品种保护,并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是“河南省种子经营诚信单位”,“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  相似文献   

13.
种子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资料,是农作物各项优良性状和丰产性状遗传的主要载体,是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的基础,大力推广普及农作物优良品种是促进农业技术发展最有效的措施和重要保证;因此,搞好农作物种子基地建设是确保种子生产质量的重要条件,是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推广、保证农作物优良品种种性的必要保证,种子基地建设和种子生产是农作物育种工作的延续,也是把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麦新品种莆大麦9号2004-2006年连续2a参加福建省大麦新品种区域试验数据,并结合其多年多点的试验示范种植情况,对莆大麦9号的特征特性、丰产稳产性、适应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以期该品种在农业生产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许昌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和许昌市农场、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是一个单位3块牌子,是集科研生产经营为一体的种子企业。从1986年开始,利用本单位的技术、资源和机械优势,大力发展农作物商品种子生产。以新品种的超前引进,超前繁殖,超前开发为突破,实现了种子“育、繁...  相似文献   

16.
种子是农业生产当中最重要的活的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之一,良种是当前农业生产中最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之一。十五年前互助县农业科技工作者立足本县适宜油菜制种的气候特点和天然隔离条件,引进杂交春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1996年选定加定镇为适宜的制种基地,  相似文献   

17.
将模糊综合评判与灰色关联度分析相结合,对河南省当前生产利用的11个二棱大麦新品种(系)的产量与主要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与产量性状关联最大的是千粒重,其次是穗粒数、成穗率,因此在河南省大麦高产育种首要选择千粒重,兼顾穗粒数和成穗率;在11个品种中驻大麦5号综合表现最优,综合评价指标为0.71,其次为驻大麦6号、沪16综合性状优良,综合评价指标均为0.58.  相似文献   

18.
石秀 《甘肃农业》2004,(8):33-34
种子是农业生产中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漳县农业发展的历史充分证明 ,品种每更换一次 ,粮食产量就会出现一次新的飞跃。当然 ,农业的增产还有水、肥、气候、栽培技术、耕作制度等措施综合运用的结果 ,但良种是增产的内因 ,其它则是增产的外因。因此 ,积极引进试验、筛选适应性强、抗病、丰产、优质的农作物新品种 ,是夺取农业生产 (粮食丰收 )的关键。但是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我国加入WTO以后 ,种子行业如何适应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为发展高效优质、无公害标准化农业生产做出新贡献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任务。一、挑战———无法回避农…  相似文献   

19.
一,世界薯王一号 1.品种来源:由河南省种子总公司开发推广的"世界红薯王一号"新品种,先后荣获国家科委"八五"农业科技攻关成果优秀项目奖和河南省第九届科技发明银奖以及荣获世界吉尼斯之最(最大单株重111.25千克).单株重90千克、86千克两株红薯王,被中国农业博物馆永久收藏.该品种被国内外专家认定为淀粉产量最高且单株最重、最大,被称为"世界红薯王一号".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加工专用若叶大麦新品种扬农啤8号和云啤11号在江苏省泰州地区的适宜种植密度,及其对大麦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2018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泰州农科所试验基地进行了2个若叶大麦新品种密度栽培试验,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综合性状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一定种植密度范围内,5~6叶期和7~8叶期2个大麦新品种基本苗密度处理分别以每667 m2种植12万株和18万株时的农艺性状指标综合表现最理想;嫩叶产量和籽粒产量检测结果表明,2个大麦品种获得高产的最佳播种密度均为每667 m2种18万株,且相同密度水平下,云啤11号各性状均稍优于扬农啤8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