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了改进用新鲜桑叶制作桑叶乌龙茶的工艺技术,通过检测分析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营养活性成分与理化性状指标及挥发性香气成分的组成和含量变化,确定晒青程度、摇青次数、杀青温度、包揉次数以及干燥温度等工艺条件对桑叶乌龙茶的品质和风味有重要影响。对上述重要工艺条件的单因素试验结果显示,在晒青18 min、摇青3次、220℃杀青、包揉6次、90℃炒干的工艺条件下,制作桑叶乌龙茶的氨基酸、可溶性糖等营养保健成分保留率相对较高,香气成分形成的风味较好,具有良好的桑叶乌龙茶品质特征。  相似文献   

2.
乌龙茶以它独特的品种香气深受消费者喜爱。哪怕是相同的加工工艺,茶叶品种不同做出的乌龙茶香气也有差别。为此笔者从湖北省农科院果茶研究所乌龙茶品种对比试验园中选择乌龙茶品种10个,以2个绿茶品种为对照做扁形茶,感官审评外形和内质,打分排队作品质比较。旨在发现做扁形绿茶品质特优的乌龙茶品种,在湖北绿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3.
桑叶茶加工工艺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同一批桑树叶分别制成桑叶绿茶、桑叶乌龙茶和桑叶红茶,分析了不同加工工艺对桑叶茶品质的影响.感官审评结果显示,桑叶红茶具有明显的品质缺陷,桑叶绿茶和桑叶乌龙茶体现了传统绿茶和乌龙茶的基本品质特征.理化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工艺对桑叶茶主要品质成分的影响显著(p<0.01),从桑叶绿茶,到桑叶乌龙茶,再到桑叶红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减少,而氨基酸、可溶性糖含量增加.色泽分析结果显示,桑叶绿茶茶汤吸光值最大,桑叶乌龙茶次之,桑叶红茶最小.综合来看,桑叶不适合加工成红茶,适合加工成乌龙茶和绿茶.  相似文献   

4.
金观音加工花香型坦洋工夫红茶是在传统坦洋工夫红茶工艺的基础上,在萎凋工序中融入乌龙茶做青技术,研制而成的新型坦洋工夫红茶。归纳和总结了金观音加工花香型坦洋工夫红茶的萎凋(晒青→回青→做青→摊青)技术。  相似文献   

5.
不同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感观品质及营养活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不同茶叶(绿茶、红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制桑叶茶,用常规的感观评审方法评价其品质,并用生化分析方法测定其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为不同风味的高品质桑叶茶加工工艺的选择提供参考。感观品质评审3种加工工艺制成的桑叶茶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醇香甜,略带桑叶青涩味;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爽口醇和,有淡淡的花香;红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甘甜醇厚,有近似香蕉的果香味。营养及生物活性成分检测结果: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水浸出物、可溶性糖、氨基酸、黄酮类物质含量明显比桑叶固定样中的含量有所上升,而多酚类物质则比桑叶固定样明显减少,其中可溶性糖含量为红茶工艺制成桑叶茶>绿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乌龙茶工艺制成桑叶茶,且都明显高于桑叶固定样;3种加工工艺制成桑叶茶的蛋白质含量、氨基酸总量以及17种氨基酸组分的含量均高于桑叶固定样,并以绿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中含量最高;桑叶茶含有的17种氨基酸中,谷氨酸和亮氨酸的含量最高,且乌龙茶工艺制成的桑叶茶的苯丙氨酸、组氨酸和精氨酸等组分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6.
对金萱茶的引种栽培、加工工艺、生化成分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金萱茶是由台湾茶叶改良场选育的品种,目前引种较多的省份是广西、广东、福建。引种省份对金萱茶的品种性状做了试验,并进行了栽培技术研究。金萱茶的加工工艺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萱乌龙茶、绿茶、红茶。对金萱茶的生化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萱乌龙茶方面。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泾县九洲茶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乌龙茶生产情况,泾县乌龙茶生产主要作法、泾县生产乌龙茶优势,并对乌龙茶发展前景充满信心.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黑乌龙茶的品质特点,以福建安溪县2012年春季产黑乌龙茶和乌龙茶茶样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感官审评,并对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总量及生物碱、没食子酸、儿茶素、氨基酸组分等物质进行检测。试验得出,黑乌龙茶中茶多酚、氨基酸组成、儿茶素等较乌龙茶偏低,可可碱和没食子酸的含量较乌龙茶略高。  相似文献   

9.
为考察不同杀青方法对桑叶乌龙茶品质的影响,以桑品种强桑1号为原料,对比考察了蒸青和炒青的杀青工艺对桑茶营养成分及抗氧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炒青的杀青工艺能保留更多的多糖组分。采用蒸青和炒青处理可使游离氨基酸含量均得到有效的保留,保留率分别为90%以上,采用炒青处理可以保留更多的GABA,保留率为90.79%,而蒸青为68.23%。炒青处理在DPPH清除率及亚铁离子螯合率上低于蒸青处理。炒青或蒸青处理对于桑叶乌龙茶中茶水浸出物含量影响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0.
乌龙茶素有风味独特,香高味醇,驰名中外,茶中珍品之称。80年我厂开始加工乌龙茶,产品质量基本符合出口要求,颇受各地客商所欢迎。今年我厂重新承担出口乌龙茶的加工任务,针对进厂乌龙茶原料的特性,采用高温双复火烘干法,促使成品乌龙茶的色泽乌润匀称,香气浓烈,滋味醇而带甘,从而提高乌龙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1.
由于乌龙茶为半发酵茶,制作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为确保其优良的品质,必须对其生产加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任何一个环节出现误差,都会对乌龙茶成品产生重要的影响。研究了不良天气对乌龙茶加工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改进措施,为高品质乌龙茶生产制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不同叶位的桑叶制成桑叶乌龙茶,经过感官品质和营养成分比较,结果表明5~7叶制作的乌龙茶在汤色、滋味、营养成分等方面优于2~4叶制作的乌龙茶。  相似文献   

13.
以生牛乳和乌龙茶粉为主要原料,添加L-茶氨酸、黑糖和乳酸菌等配料共同发酵,研发黑糖乌龙茶酸乳。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分别考察乌龙茶粉添加量、黑糖添加量、L-茶氨酸添加量和发酵剂接种量对黑糖乌龙茶酸乳pH值、酸度、黏度、持水力和感官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乌龙茶粉添加量0.3%、黑糖添加量8%、L-茶氨酸添加量0.09%、发酵剂接种量0.010%条件下,黑糖乌龙茶酸乳感官评分为96分、pH 4.54、酸度72°T、持水力67.34%、乳酸菌活菌数5.78×109 CFU/g,产品乌龙茶风味浓郁、色泽明亮、质地细腻、黑糖风味突出、口感香浓顺滑、无颗粒悬浮。  相似文献   

14.
1. 看爪形:健康鸡肉尸由于宰后很快发生尸僵,因此爪呈分张型;死鸡尸爪卷曲,收缩在一起。此法识别健、死鸡肉尸的准确率达95%。烫毛时水温过高也可发生爪卷曲收缩,但可依其它部位变化鉴别之。  相似文献   

15.
5桑叶乌龙茶加工技术乌龙茶是半发酵茶,兼有红茶的醇厚可口和绿茶的清香鲜爽,盛行于中国南部地区。桑叶加工成桑叶乌龙茶,固有的青味能够得到有效的祛除,香气更加馥郁,滋味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使得桑叶茶被更多的消费人群所接受。  相似文献   

16.
从新茶园的选址建园、茶树栽植与修剪、茶园管理等方面总结了高香型乌龙茶无公害栽培管理技术,旨在为高香型乌龙茶的无公害栽培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我国乌龙茶出口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是传统的茶叶出口大国,其中,国际市场上的乌龙茶大都产自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早在17世纪初至19世纪末,我国的乌龙茶就开始向欧洲出口并深受欧洲消费者的喜爱,19世纪下半叶开始向东南亚地区出口,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一度流行.而今,我国的乌龙茶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继续扩大,成为我国出口茶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出口量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8.
从鲜叶采摘、晒青、摇青、炒青、包揉造型、烘干等方面,对清香型乌龙茶加工技术进行阐述,为清香型乌龙茶优异品质形成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试验以白茶品种景白1号和景白2号的一级鲜叶为原料,用常规设备和工艺制成扁形、自然舒展形、颗粒形、卷曲形、扁条形、兰花形、针形绿茶,通过专家审评和消费者满意度调查来综合评定各产品的综合质量水平。结果表明,用相同原料制成的不同形状茶叶品质间存在差异,景白1号和景白2号均以制成针形、扁条形和卷曲形茶叶品质为最佳,且受多数消费者喜爱。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在饲料中添加不同种类加工副产物对育肥猪生长性能以及猪肉品质的影响,笔者选择24头平均体质量为54 kg的生长育肥猪进行试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绿茶组和乌龙茶组,每组8头猪,饲养周期为84 d。饲养结束时对绿茶组和对照组进行屠宰测定。结果表明,对照组日采食量显著高于乌龙茶组(P0.05),且绿茶组和对照组第84天体质量、平均日增体质量均显著高于乌龙茶组,而料肉比均显著低于乌龙茶组(P0.05);血液抗氧化指标分析检测发现,试验28 d时,绿茶组和乌龙茶组中GSH-Px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6 d时,绿茶组和乌龙茶组血清中GSH-Px和T-AO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绿茶组中GSH-Px含量显著高于乌龙茶组(P0.05),绿茶组中SO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屠宰结果表明,绿茶组平均背膘厚和p H 45 min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大理石纹评分、剪切力、滴水损失及肉色均优于对照组。在生长育肥猪饲料中添加2%绿茶加工副产物后,其生长性能优于乌龙茶组,并能改善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