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综合评价先锋修复植物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废渣基质的生态修复效应,通过野外采样及室内分析研究改良的土法炼锌废渣上自然定居植物土荆芥(Chenopodium ambrosioides)和大叶醉鱼草(Buddlejia davidii)以及先锋修复植物白三叶草(Trifolium repens)和黑麦草(Perennial ryegrass)对废渣基质的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活性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与无植被修复的裸露废渣相比,4种修复植物具有明显的根际效应,表现为根际废渣pH值降低,且4种修复植物可显著(p0.05)增加根际废渣基质的养分(N,P,K、有机质)、酶活性(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微生物活性(细菌、真菌、放线菌、微生物量、呼吸作用强度)。相关性分析表明,植物根际废渣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活性之间总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其中有效氮与蔗糖酶和磷酸酶之间,全氮与细菌之间均呈极显著(p0.01)相关,而有效钾与呼吸作用强度、微生物量和真菌之间,真菌与脲酶和蔗糖酶之间及微生物量与脲酶、蔗糖酶、磷酸酶、过氧化氢酶之间均呈显著相关(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的综合肥力指标表明,三叶草修复铅锌冶炼废渣基质的综合肥力最高,而无植被存在的裸露废渣肥力指标最低。可见,在4种先锋修复植物中,三叶草作为先锋植物对土法炼锌废渣基质的修复效果最好。因此,在土法炼锌废渣堆场生态修复过程中,可选择三叶草作为先锋植物显著改良炼锌废渣的植生特性,为在废渣堆场上快速引进其他植物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
近自然经营森林是指尽可能地利用生态系统的规律和自然力量来造林,在不炼山条件下进行造林是近自然经营的基本措施。不炼山条件下造林中的杂草、采伐剩余物覆盖林地,不仅可以保持水土,有效提升水源的含氧能力,其在腐烂之后还能够提升土壤的肥力,对土壤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不炼山条件下造林还能够有效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因此在当前阶段不炼山造林技术得到了相关学者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综合阐述了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背景;分析了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各种因素;客观地指出了目前还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及对策。  相似文献   

4.
为了加速发展黑龙江省绥化市农村经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使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2000—2009年黑龙江省和绥化市统计数据为依据,利用熵值法、综合评价法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和农村经济协调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绥化市农业生态环境与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指数呈上升趋势,农村经济发展快于农业生态环境;二者总体协调发展曲线呈现上升趋势,属于优质协调发展类型;2007年以前农村经济滞后于农业生态环境,从2007年开始农业生态环境滞后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说明目前农业生态环境已经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障碍。因此,应加大治理"三废"污染的力度,大力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减小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其与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的时空动态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筛选原则,结合福建省农业生产特点,邀请省内外农业生态环境专家对19个候选因子进行排队打分,建立了由13个因子组成的福建省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和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总指数计算公式。利用GIS技术制作了不同时段(20世纪80年代、90年代、2001-2005年)福建省分县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分布图,计算各年代省级、地市级、县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结果表明:福建省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随年代逐渐变差,各地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为1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好)的县数随年代减小,5级(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差)的县数随年代增加;从空间分布看,东南沿海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差或较差,西北地区较好。  相似文献   

6.
赫章土法炼锌区水-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赫章土法炼锌区河流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受到多种重金属污染:地表水体中Pb、Zn、Cd的均值分别为137.19×10-3、1 919.38×10-3、14.21×10-3 mg.L-1,分别是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质标准的2.74、1.91、2.84倍;沉积物中Cu、Pb、Zn和Cd的均值分别为702.79、3 242.8、5 427.6、32.19 mg.kg-1,分别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标准的1.76、6.49、10.86、32倍。水体和沉积物中Cu、Pb、Zn和Cd沿河流总体呈无规律性的变化,受炼锌废渣堆和铅锌选矿厂影响的地点,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均较高,污染严重。近10年来,炼锌区河流水体和沉积物重金属污染仍然很严重,水体重金属污染呈加重特征,沉积物中Pb、Zn污染呈减轻趋势,Cd和Cu污染则加重。  相似文献   

7.
辽宁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文分析了辽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辽宁农业生态环境治理的重点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8.
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带与农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应用生态环境脆弱带理论,分析了黄河三角洲生态环境的脆弱性。指出脆弱的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的一大限制性因素。今后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农业发展,应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走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9.
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推行,我国已初步构建成农业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在地方的生态环境保护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但从实际的应用情况来看,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中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能够使工作健康、稳定地实施需要对其制定有效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以更好地保障农业生态环境。从实际情况出发,指出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态环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提出了农业生态环境指标体系,初步探索了农业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0.
刘希凤  王亚娟 《水土保持研究》2007,14(5):272-275,278
阐述了宁夏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由于自然环境因素、乡镇企业的发展、化肥农药农膜的不合理使用等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该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破坏进一步加剧。分析宁夏农业生态环境投融资现状及原因,一是投融资总量不足,二是投资效率不高。提出完善宁夏农业环境保护投资体制,提高资金的运作效率,拓宽农业生态环保融资渠道,采用多种融资方式提高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投入,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大气、水和土壤对农业生产来说,既是资源,又是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条件良好,农业生产就发展;生态环境条件恶劣,农业生产就停滞甚至遭到破坏。近年来,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污染问题日趋严重,耕地环境质量不断下降,农产品有毒有害物质残留问题突出,已成为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大田县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生态环境演变为导线,论证了农业生态环境的演变规律,分析了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特点,并就农业环境建设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讨论,同时结合大田县实际,以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工程为目标,提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各有关专家: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化体系建设是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产品安全的重要保证。为充分发挥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在我国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我国食品安全体系,应对我国加入WTO后的农产品对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郊农业生态环境的工程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农业生产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之一。在调查研究北京市郊农业生产和农业废弃物基本情况基础上,针对主要农业废弃物给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与危害,分析研究了将其进行处理、利用的各种可操作性工程对策,以期不断改善京郊的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技术持续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被应用到农业建设当中,加快了我国智慧农业体系建设进程。在智慧农业与生态环境建设活动中,需要气象服务作为支撑,保障相应的农业生产活动更加高效有序开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结合智慧农业与生态环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加强气象服务的应用,并在加强智慧农业建设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等相关工作,实现我国智慧农业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南通市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分析,探明了影响南通市农业生态环境的原因,提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并阐述了发展生态农业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保护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为出发点,综合分析了新疆绿洲灌区目前农业生态环境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层面提出了保护新疆绿洲灌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粤东山区土壤侵蚀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南方山区的土壤侵蚀,已成为农业生态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该文分析了粤东山区土壤侵蚀的特点及其对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指出:防治土壤侵蚀是改善山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关键。同时提出了防治粤东山区土壤侵蚀及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粤北山区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与综合整治战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粤北山区是广东省主要的贫困地区之一 ,水土流失严重、旱涝灾害频繁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造成农业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长期的人为干扰 ,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的措施主要有 :恢复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积极调整农业结构 ,建立结构功能合理的立体生态农业体系、加大农业环境问题的综合整治、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减轻生态环境压力、办好不同类型区生态环境治理试验示范、依靠科技进步 ,实现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1 不同历史阶段农业生态环境特点,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即原始农业阶段、古代农业阶段、近代农业阶段和现代农业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