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浮梁在中国是著名茶乡,茶叶历史悠久,茶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景德镇为著名瓷都,建镇已逾千年,生产的陶瓷茶具对中国以致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浮梁在唐武德四年(621年)建县后至新中国成立的1949年一千多年的历史中,景德镇一直是其下辖之一镇,1949年后景德镇建市,浮梁逐渐成为景德镇下辖之一县,但不管行政建制如何变化,浮梁和景德镇密不可分,实际一直是一个整体。本文试就景德镇·浮梁二十多年来茶文化之建设及茶文化旅游之发展作一梳理论述,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婺绿”茶史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婺绿”的溯源婺源产茶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著名的茶叶专家陆羽(公元733~804年)所著的《茶经》一书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记载。《茶经》成书的年代为肃宗乾元年间,那时,婺源已建县治于清华。诗人白居易于公元816年写的长诗《琵琶行》中“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之句,可以看出浮梁已经成为茶叶的集散地。那时的县城清华至毗邻的浮梁只有一百五十华里,婺源茶叶,绝大部分运到浮梁销售是有理可据的。从有关史料中,还可得到证实,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从浮梁运销西北,华北各地的茶叶就有几十万驮之多。这说明唐代的婺源已是著名的茶区了。  相似文献   

3.
崔鹏 《农业考古》2012,(3):169-171
景德镇"水土宜陶",其实这个"水土",就是浮梁县境内的优质瓷土,特别是驰名中外的高岭土;浮梁境内各乡村植被的大量松柴和槎柴,为瓷都提供了充足的燃料;浮梁境内的昌江及其多条支流,创造了四通八达的水路运输。可见  相似文献   

4.
话说浮梁茶     
浮梁,产茶历史悠久,远在汉朝就有僧人采茶。自唐代开始,浮梁就盛产茶叶了,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各地产茶数量多少不一,以浮梁出茶最多。”又据《元和郡县图志》载,唐元和八年(公元813年),浮梁“每岁出茶700万驮,税15万余贯”。当时的浮梁,茶多,茶好,再加上水陆交通发达,故成为我国茶叶的集散地之一。一些商贾富豪,云集浮梁,争购茶叶,转运销售。茶叶销售分为两路:一路走水运,一路走陆运.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在脍炙人口的《琵琶行》诗中曾写道“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据史料记载,那时的西域一带(今西北、华北各地)从浮梁运销的茶叶达十几万驮之多,《敦煌变文集》中的《茶酒论》即记录了  相似文献   

5.
素有"瓷之源,茶之乡"美誉的江西省浮梁县,境内群山环抱,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森林覆盖率达79.2%。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完美的生态环境,成就了浮梁茶"朝朝出贡品,岁岁产好茶"的经典品质。随着浮梁茶品牌力的不断提升,浮梁茶品牌价值从2.03亿元提升到2016年的14.56亿元,进入全国区域品牌的第一方阵;同时,一批诸如浮瑶仙芝、浮红、崖玉、昌南雨针、孚钉等系列的浮梁茶产品也屡获大奖。2018年秋天,农百记者到浮梁县来了一场与茶的相遇,采访了做茶事做到极致的昌南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胡益青。  相似文献   

6.
天津蓟县(古渔阳)盘山的祐唐寺(也叫千象寺),为唐代开元年间兴建。古寺遗址幸存的《祐唐寺剏(音chuàng,同创)建讲堂碑,为辽圣宗(耶律隆绪)统和五年(公元987年)建树。碑文中记载:“夫幽燕之分,列郡有四,蓟门为上,地方千里,籍冠百城,红稻香耕,实渔盐之沃壤。”……  相似文献   

7.
关于历史时期浮梁(即今景德镇)的瓷与茶,学术界研究成果已经汗牛充栋。在浮梁瓷、茶景观研究方面,近数年来詹嘉、江凌、李松杰等也已取得一些成果。但到目前,学术界尚无人对浮梁瓷、茶交通景观作出较为全面的研究,有鉴于此,特写作本文。  相似文献   

8.
施由民 《农业考古》1992,(3):183-187
南昌地区汉代属豫章郡,唐代属洪州总管府,宋代属隆兴府。汉代的豫章郡管辖了现在江西省的大部分地区。宋代的隆兴府辖八县:南昌、新建、丰城、进贤、奉新、靖安、武宁、分宁;这种格局至明清大体不变。明代弘治十六年分宁由县称州。因此,明清时期的南昌府辖七县一州(分宁州在清嘉庆六年改称义宁州)。这一地区自唐代至现代都是经济文化较为发达之区。晋代雷宗次《豫章记》是这样描写的:“地方千里,水路四通,风土爽垲,山川特秀,奇异珍货此焉自出,奥区神皋处处有之,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金铁  相似文献   

9.
开发咸宁茶文化,打造"茶叶之乡"旅游品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文雅 《农业考古》2007,(5):47-50,66
咸宁市上古为楚地,秦属南郡,汉属江夏郡,三国为东吴武昌郡,唐为鄂州而辖五县;江夏(今咸安在内)、永兴(今通山在内)、武昌、蒲圻(今赤壁、嘉鱼在内)、唐年(今崇阳、通城在内)。唐以后或分属武昌郡和兴国军或统属武昌路、武昌府。咸宁自古产茶,古籍称“鄂州茶”、“武昌茶”和“兴国茶”。一、咸宁茶叶史咸宁茶叶历史起源甚早,晋代便有“入武昌山采茗”的记载,有时咸宁属武昌郡,唯九宫山是大山,“武昌山”当指九宫山一带。唐陆羽《茶经.茶之出》有江南茶“出鄂州”之语,今咸宁是唐鄂州主体,也应是当时主要产茶区,其时唐年(今崇阳、通城)和蒲圻…  相似文献   

10.
根据气象观测资料确定浮梁县双季稻种植的热量指标,利用浮梁县10-22℃积温,与经度、纬度和海拔高度建立回归方程,通过回归方程求算出浮梁县10-22℃的积温变化情况,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浮梁县双季稻分为适宜区、基本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其中浮梁北部山区热量条件不足,不宜种植双季稻。  相似文献   

11.
长江流域栽培双季稻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江流域双季稻的栽培历史,根据南北朝宋(公元420——478年)盛弘之撰《荆州记》(已佚)记载:“淮阳郡西北接耒阳县,有温泉,其下流百里,恒资以灌溉,常十二月一日种。至明年三月新谷便登,重种。一年三熟”。从“重种”两字来看,至少是栽种两季,可见长江流域双季稻的栽培已有千年以上的历史。根据历史经验,发展双季稻的首要关键是解决早晚稻的品种问题,这一点早在宋时已被人们所重视。《江南催耕课稻编》(公元1834年李彦章撰)记载说:“此邦再种再熟,事最  相似文献   

12.
耒阳是农耕文化的发祥地.造纸术发明家蔡伦的故乡.素有“荆楚名区”、“三湘古邑”之美誉。地处湖南省东南部.总面积2656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辖34个乡、镇、办事处、1个经济开发区。历史悠久、秦时建县,东汉置郡.元代设州、明清以来皆为县治,再有2200多年的历史。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品有45种,  相似文献   

13.
湖北孝感具有深厚的孝文化底蕴。南朝宋孝建元年(公元454年),因此地“孝子昌盛”,遂置县名“孝昌”。后唐同光二年(公元924年),庄宗李存勖因孝昌县名之“昌”字犯了其祖父名讳,遂根据董永卖身葬父、黄香扇衾温被和孟宗哭竹生笋等孝子感天动地的故事,改孝昌县为孝感县,是为“孝感”得名之始。  相似文献   

14.
福建荔枝栽培起于何时,尚未找到明确的历史记载。荔枝原产于我国,原产地系广东的海南岛与雷州半岛。福建的荔枝约于六朝(公元420~589年)初期从广东传入。六朝时福州称“东冶”,是福建的重要港口。《后汉书·郑弘传》载:“建初八年(公元83年)旧交趾七郡贡献,皆从东冶泛海而至,风波艰阻,沉溺相系。”认为古代荔枝先从广东传至福建的福州,并且栽培颇盛。明·王象晋撰《群芳谱》(1621年)载:“荔枝初出岭南及巴  相似文献   

15.
古代人工栽杉小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栽培最广泛的主要商品用材树种,在我国栽植历史悠久,史书多有记载,以东晋陶侃植杉最早。东晋咸和四年(公元329年),陶侃为长沙太尉时,曾“种杉结庵”于岳麓山,人称“杉庵”;至清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太平军自郴、桂攻长沙,杉与庵才毁于战火中。以此推断我国杉木人工栽培历史,至少有一千六百多年。但大规模人工植杉,则是在唐代以后。《太平寰宇记》有唐宪宗李纯元和年间大别山区桐城县人工栽杉的记载:“元和八年(公元813年),县令韩震焚烧草木,栽植松杉。”大诗人白居易在江西九江任江州司马(公元815——819年)时,曾写《栽杉》诗来记述,诗为:“劲叶森利戟,孤茎挺端标,  相似文献   

16.
浮梁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与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浮梁县土地利用现状,从数量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了分析;然后通过对综合效益评价指标的标准值与实际值对比,求出各评价指标的分值,加权平均后最终确定评价指标的总分值,得出浮梁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处于良好等级。并由此提出浮梁县土地利用的特点、不足和对策,以期更好地进行土地利用。  相似文献   

17.
罗春兰  张志宏 《农业考古》2007,(5):43-46,66
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誉的江西,产茶历史悠久,名茶辈出,茶叶贸易活跃。早在东汉之际,就有僧人采茶。《庐山志》载:在晋代,庐山上的“寺观庙宇僧人相继种茶”,庐山东林寺名僧慧远以自种之茶招待陶渊明,呤诗饮茶,叙事谈经,终日不倦。唐代杰出诗人白居易曾挥写诗句,描绘“前日浮梁买茶去”的情景。至宋元,公元1162年,江西隆兴府(今南昌)年产茶278万斤,主要品种有双井,西山白露,鹤岭等名茶(1)(引据《茶史》)。元朝时,江西九江已是我国的第一大茶市,当时九江茶商云集,集中售茶买茶者,你来我往,川流不息。此后,江西一直是全国重要的茶叶产…  相似文献   

18.
从出土文物看两汉南阳地区的农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桂阁 《农业考古》2001,(3):46-49,107
南阳,古称宛,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始置南阳郡,郡治宛,两汉袭之。汉南阳郡下辖三十七县,以“人民众,蓄积多”(1)被称为大郡。宛城周三十六里,规模相当恢宏。《汉书·地理志》载:“宛,西通武关,东受江淮,一都之会也。”战略位置十分重要。西汉时,宛城手工业发达,为全国著名的冶铁中心;商业也相当繁荣,有“宛、周、齐、鲁,商遍天下”(2)之誉。东汉时期,因为这里是光武帝 刘秀的发迹之地,而被称为“帝乡”、“南都”,政治、经济、文化盛极一时,与当时的洛阳、长安形成鼎足之势。…  相似文献   

19.
景德镇茶具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景德镇茶具初考景德镇市茶叶学会黄崇焘国际上誉我国为“瓷器之国”,瓷都景德镇“陶瓷之源,与国齐名”,英文“China”的意义是中国,又作瓷器之解释,但中国自已并不称瓷器为“China”。景德镇瓷茶具种类繁多,造型精美,装饰新颖,享誉世界,作者收集了大批...  相似文献   

20.
早在唐代,江西就是重要的茶叶产地,江西茶树的种植,当在唐代以前。唐代江西洪州西山的白露是全国的名茶之一,此外袁州、吉州、信州、饶州、江州等都是茶叶的产区。唐陆羽《茶经》中讲到茶的产地时,说:“江南有鄂州、袁州、吉州。”陆羽还在江西信州(上饶)茶山种植茶树。同治《广信府志》载:“(陆羽)寓居城北三里,自号东冈子,性嗜茶,环居多植茶,因号茶山。”饶州浮梁县,岁产茶七百万驮,茶税钱十万余贯。元和十年,(815)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时,有长安商人乘船至江州.前往浮梁买茶,白居易在《琵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