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谢家智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2)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农民以独立商品生产者参与市场竞争。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农业、农村、农民的现状,决定了必须对农民的物质利益加以保护,才能促进公平竞争和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此,必须建立保护农民物质利益的机制,才能既治标又治本,进一步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市场状况的分析与判断,提出了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关键举措在于:尽快转变政府职能,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4.
推进城市化进程是我国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在城市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农民的利益。解决城市化问题首先要解决农民问题,然而,现实确使一些农民不但未能成为城市化进程的受益者,反而成了城市化进程中的利益牺牲者。如何保障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的利益是政府面临的重要问题,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应积极探索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利益保障对策,切实维护增进农民自身利益,使其享受到城市化进程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7.
贯彻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国际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中,正确分析和认识目前“三农”问题,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体制,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切实维护和实现农民利益。 相似文献
8.
“三农”问题是根本的民生问题,与国家层面的民生发展状况直接挂钩,我党始终将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发展的核心问题。当前阶段我国所推行的经营机制主要为统分结合制,该机制的主要问题有“均匀分、差别统”,这无疑于拖缓了农村的发展进度,基于上述因素,农村“三变”改革应运而生,成为了解决该现实问题的积极探索,但是随着“三变”改革逐渐由区域向全国范围扩散,使得农户的权益问题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农民利益缺乏有效的保障机制。本文以此为研究背景,结合现今热度较高的“三变”改革,综合分析“三农”问题,积极探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建设中“三化”协调发展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中原经济区建设必须走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之路。文章阐述了中原经济区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的内涵和基本要求,对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了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积极发展新型工业等实现河南省"三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8-10
阐述了三化的内容以及其协调发展的内涵,分析了当前农村纠纷呈现出的新特点和现有农村问题解决机制存在的弊端,提出了关于完善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途径,为新时期农村经济健康发展提供更多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12.
文章阐述了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发展现状,分析了当前制约河南省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因素,并从加强农业科技公益性研究与示范推广、扶持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增加财政支持农技推广、建设基层农技队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培育农业科技推广市场化主体等方面提出促进河南省农技推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30个站点1957~2005年的逐日降水资料,计算分析了近49年来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变化趋势。结合近49年的旱灾和水灾受灾面积,分析了不同强度降水对水旱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近49年来,河南省暴雨日、大雨日存在弱的增加趋势,中雨日和小雨日呈现减少趋势,其中小雨日减少的线性趋势达到了0.01的显著水平。暴雨量、大雨量和中雨量都存在不显著的增加趋势,小雨量则表现显著的减少趋势,其线性趋势达到了0.05的显著水平。干旱和水灾面积都呈增加趋势,其中干旱面积增加的线性趋势通过了0.01水平上的显著性检验。不同强度的降水量和降水日数与干旱、水灾面积之间都显著相关,其中与旱灾关系最显著的是小雨量和小雨日数,而与水灾关系最显著的是暴雨量和暴雨日数。 相似文献
14.
15.
阐述了新中国建立以来浙江省粮食由净调出到净调入的演变过程,总结了保障粮食安全所采取的措施,提出了加大对粮食产业的政策支持、推进优质稻米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加强粮食质量安全管控、构建粮食现代物流体系等高水平保障浙江粮食安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根据《河南统计年鉴》中1978~200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与人均区域生产总值数据,发现两时间序列都服从单位根过程,为非平稳时序。Engle-Granger两步法估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协整均衡关系。G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仅存在农民增收指向经济增长的单向Granger因果关系。联系河南省实际,分析了导致该结论的可能原因:农村居民数量庞大且收入水平较低,边际消费倾向大于城镇居民,因此农民增收会显著促进消费增长,尤其是低收入农民增收更有利于扩大内需,1978年以来,河南省农民消费水平和结构持续提升,农民增收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逐步增强;服务于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的城乡二元分割体制,是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历史根源,而城市倾向经济政策,则成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制度根源。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区域的影响,基于河南省113个气象观测站1971—2000年的历史气象数据、RCP情景模式输出的同时段模拟数据以及2001—2050年RCP4.5和RCP8.5气候情景数据,选取冬小麦全生育期降水量、全生育期≥0℃积温、3—4月辐射总量、3—4月雨日、5月降水量、5月平均气温日较差、5月日最高气温≥32℃天数和5月辐射总量等8个气候指标来确定河南省优质小麦区划指标,结合台站经纬度和DEM信息,利用梯度距离反比法对各区划指标进行1km网格推算,采用打分法分别确定RCP4.5和RCP8.5情景下2030年、2040年和2050年河南省强筋、中筋和弱筋优质小麦种植区域及面积比例。结果表明:1)在现有种植制度和品种属性不变的情况下,RCP4.5和RCP8.5情景下,河南省2001—2050年优质强筋小麦适宜区面积比例将从基准时段(1971—2000年)的37.2%逐渐下降到13.0%以下;2)中筋适宜区面积比例变化不大,一直维持在16.8%~22.9%;3)弱筋适宜种植区面积比例从6.1%,增加到11.6%~12.4%。综上,可通过调整播期和增强品种耐高温能力来应对未来气候变化对河南省优质小麦种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为了掌握河南省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情况,通过实地调研,总结出河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形式及特点,同时,发现河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存在着农机合作社分布不均衡,数量少,规模小,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营管理不够规范等问题,最后提出一些针对河南省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有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基于“大国小农”的国情,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效衔接是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着力点。虽然当前小农户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存在老龄化、女性化和兼业化“三化”并重的锁定效应、耕地禀赋的刚性效应以及市场准入的壁垒效应,但重新审视小农户的生命活力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包容性可以发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之间存在相容性关系。进一步提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衔接的关键在于建立新型农业服务主体激励相容机制、社会网和利益网“双重”网络机制以及小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