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铭 《湖北植保》2005,(3):38-38
据有关部门进行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我国是蜂产品大国,也是销售大国。从2000~2004年的五年间我国蜂产品中的蜂花粉、蜂蜜、蜂胶、蜂王浆、蜂房、蜂蛹等,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上的销售量、销售额与创汇额均呈逐年上升之势,平均每年递增11%左右,其中2004年与2000年相比,增长35.5%。  相似文献   

2.
3.
我国1985年鹅存笼1.5亿只,到2000年已近7亿只,鹅肉产量达70多万t,是兔肉的5倍多,约为牛、羊肉总产的40%。我国鹅的饲养量占世界70%以上。我国鹅业发展较快的地区为安徽、江苏、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等省。  相似文献   

4.
怎样区别马铃薯瓢虫和马铃薯甲虫1马铃薯瓢虫学名Henosepilachnavigintioctopuntata(Fab.)别名 二十八星瓢虫,茄二十八星瓢虫分类 鞘翅目 瓢虫科为害 茄科植物为主,最喜食马铃薯、茄、烟草等,其他还为害豆料、葫芦科、菊科...  相似文献   

5.
Nienhaus和Stille1966年报道,从被马铃薯X病毒(PVX)系统感染的马铃薯植株上发育出来的癌肿病菌孢子囊释放的游动孢子,能将该病毒传播到其它植株上。然而,在接种之前,游动孢子与病毒的悬浮液在试管内混合,使游动孢子与病毒微粒相接触,并不会发生病毒的传播。自从Nien-haus和Stille报导壶菌属的马铃薯癌肿病菌能作为马铃薯X病毒传播的媒介后,这已被广  相似文献   

6.
马铃薯甲虫     
一、名称学名: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异名:Chrysomela decemlineata SayDoryphora decemlineata Rog.Polygramma decemlineata Mels.英名:Colorado potato beetle二、分布马铃薯甲虫发源于墨西哥北部洛基山东麓,最初为害野生茄科植物具角茄 Solamuscornutum 以及 S.rostratum 和 S.carolinense。19世纪初,随着新大陆的开拓,向该地移民增多,贸易渠道形成,该虫开始在美洲传播。1817年,智利的栽培马铃薯引入北美。1855年发现马铃薯甲虫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严重为  相似文献   

7.
一、历史Stone于1973年描述了马铃薯金线虫(Heterodera[现为Gobodera Stone]pallida,在这以前,大部分的记载和技术资料都记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马铃薯在应答马铃薯块茎蛾Phthorimaea operculella取食时相关抗虫指标的动态变化, 本研究以‘青薯9号’‘合作88’‘米拉’3个马铃薯品种为材料进行室内盆栽试验, 在马铃薯块茎蛾取食0、3、6、12、24、48、72、96 h时取样测定各品种生理指标。结果表明, 被马铃薯块茎蛾取食的叶片中过氧化氢酶、多酚氧化酶、萜烯合成酶活性, 单宁和类黄酮含量与对照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显著升高, 总氨基酸含量显著下降, 且各指标在马铃薯品种之间存在差异。从各指标平均增降率来看, ‘合作88’对马铃薯块茎蛾取食的响应程度要强于‘青薯9号’和‘米拉’‘米拉’的响应程度最小。本研究为进一步明确马铃薯抗虫生理防御机制和害虫综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由集壶菌属癌肿病菌(Synchytriumendobioticum)刺激所引起的癌肿病,是世界上许多种植马铃薯的国家在马铃薯上的一种重要病害。1895年匈牙利最先报导这个病害。从那时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发现了马铃薯癌肿病,并认为是马铃薯上一种主要病害。  相似文献   

10.
《植物医生》2004,17(6):27-27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但因居民传统饮食习惯以大米和面粉为主,马铃薯被认为可有可无。专家认为,被习惯称为土豆的马铃薯其实并不“土”,它营养平衡,富含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胡萝卜素及矿物质。在荷兰,马铃薯被称为“地下苹果”。营养学家指出:每餐只吃马铃薯和全脂牛奶就可获得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  相似文献   

11.
1.从科属重要性谈起叶甲科以包含害虫种类多著称,而且多数种类食性比较专一。当前许多种类还缺少寄主植物记栽。在大约35000种中,有记载的仅20%。Jolivet(1986)研究叶甲亚科害虫的食性较为详尽。在将它们区分为单食、少食、多食和泛食之后,他进而将单食类分为3级。第1级成、幼虫均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甲虫是世界性毁灭性害虫之一,现已入侵我国新疆及东北的部分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农业损失。本文根据马铃薯甲虫的入侵情况,在现有的有害生物经济损失评估模型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管理条件下的计算方法。由于黑龙江地区马铃薯产业具有经济重要性,本文结合马铃薯甲虫在黑龙江省的适生情况、主要寄主的分布情况及经济产量等,重点对马铃薯甲虫对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评估。经估算,在35%的防治前产量损失率下,若未进行任何检疫管理措施,无防治下马铃薯甲虫对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造成的潜在年经济损失约为28亿元,防治后为1.76亿元;若优先对前沿区域进行检疫管理,黑龙江省马铃薯产业因防控马铃薯甲虫的经济成本为1 000万元。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区域管理、源头清查、物理清除、种植结构调整和公众科学5条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从马铃薯甲虫成为马铃薯的重要害虫以来,它对马铃薯的栽培及农业生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铃薯甲虫的人为传播也是引起当初欧洲各国相继开始植物检疫工作的原因之一。这种昆虫首次导致了杀虫药剂在一种农作物上的大规模应用。这一成功也很快促使杀虫剂广泛地应用于其它作物上,并将几代从事害虫防治的工作者引入了仅仪依靠农药来防治害虫的歧途。  相似文献   

14.
马铃薯炭疽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炭疽病为一种严重影响马铃薯生产的世界性病害,属我国检疫性病害。本文综述了该病的分布和危害、识别特征、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检测方法、检疫重要性以及防治措施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病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皮斑病又名卵孢子病,是对原苏联出口马铃薯检疫中七种应检病害之一。1 病原学名:Polyscytalum pustulans Owenet Wakefild异名:Oospora pustulans系一种真菌性病害。菌丝细,直径为2.5~3.5μm,无色,部分菌丝有隔膜,老化的菌丝变粗,7~10μm,呈褐色,不光滑;分生孢子圆筒形,单胞(在老化培养基中有时能见到双胞的分生孢子),无色,链状,大小在6~12×2~2.5μm,分生孢子梗80~100μm,分枝少或不分枝。  相似文献   

16.
马铃薯坏疽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金兰  王仲符 《植物检疫》1993,7(2):123-124
马铃薯坏疽病又名茎点霉腐烂病、纽扣状腐烂病,是对原苏联出口马铃薯检疫中7种应检病害之一,也是许多欧共体国家禁止或限制进境的一种检疫性病害。此病可降低种薯质量,导致出苗不全,植株生长受阻,并降低产量。在德国,块茎染病率达85%;在英国,马铃薯贮藏中所损  相似文献   

17.
玉米和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溶液培养法获取供体玉米和马铃薯根系分泌物,用来浇灌盆栽受体马铃薯“会-2号”,设单株马铃薯浇玉米根系分泌物(P+M-RE)、单株马铃薯浇马铃薯根系分泌物(P+P-RE)和单株马铃薯浇自来水(CK)3个处理,研究玉米、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盆栽马铃薯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1)盛花期和成熟期,P+M-RE处理的块茎生物量比P+P-RE增加了42.4%和28.5%,比CK增加了28.8%和8.2%,P+P-R比CK减少了23.7%和28.4%,差异分别为显著和极显著;(2)分枝期、盛花期和成熟期与CK相比,P+M-RE处理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分别提高了8.3%~12.7%和7.5%~45.6%,P+P-RE处理分别降低了1.7%~12.9%和5.5%~20.9%;两处理的茎叶比均比CK低,根冠比在盛花期和成熟期比CK提高了64.1%、42.5%和56.8%、40.0%;(3)观测期内,P+M-RE处理叶片、茎秆、根系和块茎的化感敏感指数RI>0,表现为促进作用,敏感程度为根系>叶>块茎>茎秆;P+P-RE处理根系RI<0,叶片、块茎在分枝期和盛花期RI>0,成熟期为RI<0,整体表现为抑制作用;(4)盛花期马铃薯干物质转移率(DMME)及贡献率(DMCR)P+M-RE处理比CK分别提高了45.6%和48.0%,P+P-RE处理比CK分别提高了30.7%和43.9%。由此说明,玉米根系分泌物对马铃薯地上茎叶和地下根系及块茎生长具有净促进作用,有利于块茎的膨大,而马铃薯根系分泌物对自身地上和地下生长则具有抑制作用,影响了块茎膨大,这为揭示玉米||马铃薯体系增产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在国内危害马铃薯的首次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铃薯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 Thorne)是国际公认的检疫性线虫,也是严重危害马铃薯的重要病原之一。Kuhn首次观察并描述此线虫危害马铃薯块茎,引起马铃薯干腐病,但在该种线虫被正式描述以前,一直被认为是鳞球茎茎线虫(D.dipsaci)的一个株系或小种,直至1945年,Thorne才将其确定为独立种,即马铃薯腐烂茎线虫。此后,该线虫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报道发生,主要危害马铃薯,但在我国主要危害甘薯,未见该线虫危害马铃薯的直接报道。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分离自黑龙江省克山县马铃薯上的2个病毒分离物KS4和KS7的分类地位,通过RTPCR扩增、克隆获得其基因组序列,利用重组分析程序包和最大似然法分别进行重组分析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分离物KS4和KS7的开放阅读框均有9 186个核苷酸,编码3 061个氨基酸,分离物KS4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均与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分离物Mb112一致率最高,分别为96.9%和98.4%;分离物KS7的核苷酸序列与PVY分离物12-94一致率最高,为97.4%,其氨基酸序列与PVY分离物SYR-Ⅱ-Be1一致率最高,为97.8%。重组分析表明,分离物KS4和KS7均为分离物N-605和Oz的重组体,其中KS4基因组5′-端的2 392个核苷酸来自分离物N-605,其余核苷酸来自分离物Oz;KS7基因组的第800~2 227个核苷酸和第5 637~8 950个核苷酸来自分离物N-605,其余核苷酸来自分离物Oz。系统发育分析发现,分离物KS4被聚类到N:O株系(PVY~(N:O)),分离物KS7被聚类到NTN株系(PVY~(NTN))b型。  相似文献   

20.
Andean potato mottle Virus R/1:1.4/(27)+2.0/(34):S/S:S/,豇豆花叶病毒组(Comovirus group)。Fribourg,Jones 和 Koenig 首次描述(1977a)。含 RNA 的等轴对称粒体病毒,直径约26毫微米。寄主范围窄,汁液接种易传,广泛分布于南美地区的马铃薯地内。主要病症多数马铃薯栽培种,初次和再次侵染所表现的症状为轻性或烈性斑驳。敏感品种表现顶端坏死,叶片扭曲或植株矮化。在冷凉条件下生长的植株叶片上表现黄斑,小疱斑或较普遍的叶片黄化。地理分布南美的安第斯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