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当中蜂的巢脾中心距为32mm,脾间蜂路、框间蜂路、前后蜂路、底箱上蜂路、继箱上蜂路、继箱下蜂路、底箱下蜂路分别为9、7、8-10、5、8-10、5和25mm时,蜂路结构既合符中蜂生物学特性,又便于蜂群的饲养管理。通过本研究我们认为:在设计中蜂蜂箱时以此为蜂路结构的设计依据,并配合合理的巢框设计便可获得较理想的中蜂蜂箱。  相似文献   

2.
蜂箱是养蜂的必备设备.中蜂多层箱体饲养蜂箱,是根据中蜂的生物学习性和饲养管理要求而设计制作的专门用于饲养中蜂的箱体.一套完整的箱体通常由1块底板、1个底箱、1~5小继箱和1块盖板(或再配备1个底座)组成.它在蜂箱形状、规格大小方面有别于其它中蜂饲养方法的箱体;在结构、板材厚度、以及制作蜂箱用的材质等方面,也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正>1.用活框式蜂箱饲养中华蜜蜂活框式蜂箱饲养中蜂即土蜂洋养法,就是用饲养意蜂的方法来饲养中蜂,参照意蜂的蜂箱,选择适合中蜂饲养的蜂箱、巢框、巢脾等用具,将中蜂过箱到新蜂箱里,选择在晴天无风、室外温度不低于20℃的傍晚进行过箱。这种方法为转场放蜂、用机具取蜜、一年多次取蜜、开箱检查、蜂病防治等标准化、规模化饲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明不同蜂箱类型对中华蜜蜂(中蜂)蜂蜜质量的影响,为生产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原始木桶、平箱和浅继箱3种类型蜂箱进行饲养,测定3种蜂箱饲养中蜂蜂蜜的理化性质、营养成分、有毒有害物质含量及农兽药残留量,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3种蜂箱饲养蜂蜜的水分、灰分、蔗糖含量、酸度、还原糖和淀粉酶活性等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但浅继箱饲养蜂蜜的淀粉酶活性明显高于其余2种类型蜂箱; 3种蜂箱饲养蜂蜜的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相互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浅继箱饲养其总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均最高; 3种蜂箱饲养蜂蜜所含有毒有害物质均符合国标无公害蜂产品的标准,但浅继箱饲养的蜂蜜有毒有害物质铁的含量最低;不同蜂箱饲养的蜂蜜样品中均未检出六六六、滴滴涕和四环素族抗生素。【结论】3种蜂箱饲养中蜂均对其蜂蜜的营养成分及品质产生影响,以浅继箱饲养蜂蜜的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5.
蜜蜂消化道酶谱带分布及其糖转化酶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意蜂和中蜂道各部位(前肠、中肠、后肠)肠液,结果表明意蜂和中蜂消化酶的种类有明显差别,它们的前肠均中有1条酶带(R1带),中肠均有5条酶带(意蜂为R1、R3、R4、R5、R9;)中蜂为R1、R3、R4、R6、R10),意蜂后肠有5条酶带(R1、R2、R4、R7、R8),中蜂则没有,意峰和中蜂的前肠、中肠、后肠的糖化酶活性均依次降低,前肠和中肠的糖化酶活性意蜂较中蜂低,后肠  相似文献   

6.
李国新 《农家参谋》2013,(12):24-24
一、换王促繁在秋繁过程中,要按蜂群及蜂王情况,有计划地换新王。选采蜜多、不分蜂的蜂群移虫育王。自己育王在继箱即可。王群成熟以后另组副群羽化交尾,待新王交尾成功以后,再将原群老王除掉,并在底箱和继箱中间隔上覆布,将新王群(副群)搬到原群的继箱里,但必须将继箱口移到与底箱口相反的方向,以免原群(主群)咬死新王。一昼夜后将主群底、继箱中问的覆布去除,并在底、继箱中间只隔一层纱布,便于尽快使主、副群的气味相投。这样,两天后即可把新王连同整个副群的蜜蜂从主群继箱全部搬人底箱的无王蜂群中,至此换王成功。  相似文献   

7.
一、春繁宜缓不宜早弱蜂群(指两框蜂的群)蜂数少,早春热源是极其有限的。若是提早春繁,势必加剧工蜂的新陈代谢,缩短其寿命,造成早衰,欲速则不达。沿江、江南,宜在三月上旬,包装繁殖为合适。二、治螨包装,双王同箱蜂螨对蜂群危害极大,又是引起蜜蜂多种病的祸首。所以弱群很大程度是螨害造成的,包装前务必彻底治螨。弱群的包装保温,在培养第一代子时十分重要,它关系到蜂群能否战胜寒流而少受损失,关系到哺育蜂延长寿命顺利度过交替期,同时也关系到饲料的消耗量。两个弱群同箱繁殖,能更好地利用其热源。具体做法:中间用闸板(最好用缺砂闸板)将蜂箱分成两框,两弱群各占一框靠闸板放置。靠闸板的蜂框与闸板间不留蜂路,靠挡风板的一框  相似文献   

8.
中华蜜蜂简称中蜂,以南方各地的丘陵、山区分布最广。中蜂行动敏捷,嗅觉灵敏,采集勤奋,善于利用零星蜜源,对南方气候、蜜源等环境条件有极强的适应性,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而深受蜂农喜爱。中蜂的唯一缺点是易产生自然分蜂.即分蜂性较强而难以培育成大群。笔者于2007年春从南安市东田镇一养蜂场引购15框中蜂,至今已发展至80框。现就养殖中蜂的过程中如何做好中蜂人工分蜂工作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9.
<正>蜂王浆生产与蜂蜜生产不同的是,要在继箱里经常保有两框幼虫脾,为的是把哺育蜂调到继箱饲喂蜂王幼虫。移上小幼虫的产浆框,放在继箱里的幼虫脾之间或者幼虫脾和蜜粉脾之间。在大流蜜期,继箱内可以不放或者只放1框幼虫脾。  相似文献   

10.
<正>1.创造优越的环境条件强群、新王、新脾、蜂多于脾,定时清扫箱底,这是中蜂度夏的基础。因新王刚刚交好尾,产卵力强,加上中蜂喜爱新脾,脾上又没有寄生巢虫。定时清扫箱底,使蜡螟无处产卵,所以发展很快。蜂箱制作要严实。若箱底出现缝隙,要用猪血调和石灰刮涂补上,让蜡蛾无处产卵繁殖巢虫。蜂箱摆放要前低后高。定期清扫箱底,及时更换老脾,增添新脾,养成强群,要蜂多于脾。定时清扫箱外杂物,使蜡蛾无藏身之地。及时调整蜂  相似文献   

11.
中意蜂混合饲养对意蜂蜂螨寄生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选取4群群势相当的意大利蜂群(Apis mellifera ligustica),测定其蜂螨寄生率.然后在其中两群蜂中各加入一块带封盖子脾的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巢脾,使中意蜂合群饲养,30 d后再次测定4群蜂的蜂螨寄生率.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加入中蜂子脾的两群蜂的蜂螨寄生率显著(P<0.05)或者极显著(P<0.01)下降.这说明往意蜂群中加入中蜂封盖子脾,可以提高意蜂蜂群的抗螨力.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意蜂和中蜂消化道各部分 (前肠、中肠、后肠 )肠液 .结果表明意蜂和中蜂消化酶的种类有明显差别 .它们的前肠均中有 1条酶带 (R1带 ) ,中肠均有 5条酶带 (意蜂为 R1、R3 、R4 、R5、R9;中蜂为 R1、R3 、R4 、R6、R10 ) ,意蜂后肠有 5条酶带 (R1、R2 、R4 、R7、R8) ,中蜂则没有 .意蜂和中蜂的前肠、中肠、后肠的糖化酶活性均依次降低 .前肠和中肠的糖化酶活性意蜂较中蜂低 ,后肠的糖化酶活性则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3.
龙栖山中华蜜蜂种群分化形态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龙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周边地区的中华蜜蜂31个形态指标进行测定,发现6个形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与周边地区人工饲养的中华蜜蜂相比,龙栖山野生中华蜜蜂的翅长、蜡镜长、蜡镜间距分别为8.6655、1.1568、0.2083 mm,分别减少0.0728、0.0382、0.0730 mm;翅脉角D7为95.6°,增大1.8°;翅脉角N23和J16分别为83.3°和101.2°,分别减小4.0°和3.2°(P<0.05).对采用判别式分析得到的样点重心的判别函数值进行聚类分析的结果显示,龙栖山中华蜜蜂已从周边地区的中华蜜蜂种群中分化,形成独立的种群.  相似文献   

14.
蓝莓泌蜜动态及中华蜜蜂的授粉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蓝莓的泌蜜动态及中华蜜蜂在蓝莓授粉上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选取奥尼尔、布里吉塔2个蓝莓品种测定其花期不同时段的泌蜜量及花蜜糖浓度;捕捉蓝莓地里和蜂巢门口出勤蜂,测其蜜囊里花蜜的浓度;收集花粉团,计算蓝莓花粉的比例;统计盗蜜和授粉后的坐果率。结果表明:蓝莓花期为28~31d,单花期为8d;整个单花期内奥尼尔、布里吉塔的泌蜜总量分别为23.5μL和23μL,糖浓度分别为18%和19.6%,累积花蜜最高糖浓度分别为40.2%和52.8%;田间蜜蜂蜜囊与巢门口出勤蜂蜜囊的花蜜糖浓度差异明显,采集蓝莓花粉的比例不高;蓝莓花期蜜蜂盗蜜可提高坐果率,利用蜜蜂授粉的坐果率为76.38%,比自花授粉高26.88百分点。利用蜜蜂授粉不仅可以提高蓝莓的坐果率,还可以收获丰厚的蜂产品,其利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掌握中华蜜蜂蜂毒明肽基因的生物信息,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其生理功能及通过生物工程技术生产蜂毒明肽产品奠定基础。【方法】采用PCR技术克隆中华蜜蜂蜂毒明肽基因,并对所获得的基因组序列进行详细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从蜜蜂头部和胸部组织中成功扩增获得511bp的蜂毒明肽基因序列,该序列GC碱基含量仅为24%,包含一个141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6个氨基酸残基;该序列与肥大细胞脱颗粒肽的同源性高达58%,存在较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区结构。【结论】蜂毒明肽是一种小分子抗菌肽,存在较明显的信号肽序列和跨膜区结构,具有生物抗菌肽的典型特性,但需进一步加工切除信号肽序列后才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以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为实验材料,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中蜂雄蜂封盖气孔形成过程和不同封盖结构,利用全自动数字式物透气量仪测定不同封盖透气性。结果表明:中蜂雄蜂封盖第7天,已形成气孔结构,直径0.4~0.5 mm;中蜂雄蜂封盖透气性显著低于中蜂工蜂、意蜂工蜂和雄蜂、封盖,并且中蜂雄蜂封盖质地结构紧密。人工封盖中蜂雄蜂气孔实验表明:中蜂雄蜂封盖气孔对雄蜂发育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中华蜜蜂是我国中华蜜蜂资源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黄土高原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本研究采用10个微卫星DNA位点,对黄土高原9个样点的484只中华蜜蜂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黄土高原中华蜜蜂的遗传多样性较丰富;黄土高原中华蜜蜂遗传分化较弱,陕西靖边、甘肃陇西—六盘山、陕西延安的中华蜜蜂各聚为一支.  相似文献   

18.
室内人工培育中华蜜蜂幼虫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幼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饲粮配方、饲养模式和培养板对中蜂幼虫发育的影响。得出以下结果:幼虫饲粮LD1和LD3对幼虫的饲喂效果显著优于LD2;比较不同移虫模式下幼虫发育成功率:日转移法为61.1%,不转移法为70.8%;其中,在不转移饲喂模式下,使用新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69.8%)显著高于重复利用的培养板培养的发育成功率(39.6%)(P〈0.01)。表明室内以LD1或LD3饲喂,采用"不转移法"模式,并使用新培养板,更利于中蜂幼虫的发育。  相似文献   

19.
胡蜂与蜜蜂的防御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19.4℃气温条件下,选择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各3群进行蜜蜂激怒时的结团温度的试验研究,刺激物分别为半导体点温仪器的铜线头和活体胡蜂,在蜂群内放入刺激物后每隔15 s做一次温度记录。结果发现,在东方蜜蜂群内,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蜜蜂数在25~32只之间;温度在210 s左右的时间内分别达到44.6 ℃和45.0 ℃,其中,刺激物为铜线头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5.0 ℃, 而刺激物为活体胡蜂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5.6 ℃;在西方蜜蜂群内,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蜜蜂数在18~26只之间;蜂群对两种刺激物的结团温度在210 s左右的时间内分别达到42.2 ℃和 44.1 ℃,其中刺激物为铜线头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2.7 ℃,而刺激物为活体胡蜂的结团温度最高可以达到44.4 ℃.在恒温箱的耐温试验里,20 min内,黑盾胡蜂的最高耐温极限温度为46 ℃,而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最高耐温极限温度却分别为51 ℃和52 ℃.另外, 选择云南高原温带型东方蜜蜂和云南低海拔热带型东方蜜蜂各2群,在蜂箱门口用活体黑盾胡蜂(Vespa velutina)干扰蜜蜂采集活动,干扰的时间分别为3 min,6 min和12 min. 每 min为一计数单位,记录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结果发现:蜜蜂采集蜂飞出的数量随干扰时间的增加而明显下降,干扰的时间越长,蜜蜂采集蜂恢复到正常数量的时间就越长;高原温带型东方蜜蜂和低海拔热带型东方蜜蜂在胡蜂干扰时的在数量变化有着明显的差异,后者对胡蜂的干扰比前者更为敏感(P<0.05)。  相似文献   

20.
中华蜜蜂和意大利蜜蜂耐寒性能差异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中华蜜蜂(Apis cerana cerana,简称中蜂)和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简称意蜂)体内抗寒系统的组成,为探究中蜂和意蜂耐寒性能的差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选取室外相同环境条件越冬的中蜂和意蜂各5群,于2015年12月20日每群随机选取蜜蜂立即测定两者的过冷却点、冰点,比较其耐寒性能差异。然后分别测定蜂体游离水、结合水、脂肪、糖原和蛋白质含量以及海藻糖酶的活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血淋巴中山梨醇、海藻糖、甘露醇的含量。在海藻糖的生物合成通路中确定4个重要调控基因,选择β-action和β-肌动蛋白分别作为中蜂和意蜂的内参基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中蜂和意蜂海藻糖4个相关调控基因在越冬期时m 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结果】越冬期中蜂和意蜂过冷却点差异显著,中蜂的过冷却点显著低于意蜂(P0.05),但二者冰点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越冬期中蜂和意蜂蜂体含水量存在显著差异,中蜂体内游离水含量显著低于意蜂(P0.05),而结合水含量显著高于意蜂(P0.05);越冬中期蜂体脂肪含量在两蜂种间差异不显著(P0.05);中蜂和意蜂蜂体和血淋巴蛋白质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意蜂在越冬期时体内糖原含量明显低于中蜂,并且差异显著(P0.05);中蜂血淋巴中甘露醇、山梨醇含量接近于意蜂的两倍,海藻糖含量也相对高于意蜂,差异显著(P0.05);中蜂蜂体和血淋巴的海藻糖酶活性均显著低于意蜂(P0.05);以中蜂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意蜂的海藻糖酶基因(Tre-2)和尿苷二磷酸葡萄糖焦磷酸化酶基因(UGP)表达量明显高于中蜂(P0.05);而基因Tre-1表达情况相反;海藻糖合成酶基因(TPS)表达量在中蜂和意蜂体内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意蜂相比,中蜂能够通过降低体内游离水含量,提高糖原和小分子糖含量,调节海藻糖酶活性和相关基因表达等方式降低体内过冷却点,提高自身耐寒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