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陈昱利 《中国种业》2015,(12):71-72
为了筛选出适宜淄博地区种植的绿豆品种,以中绿5号等15个绿豆品种为材料,分析了不同绿豆品种农艺性状和抗逆性状的差异,以及不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冀绿7号、冀绿9号、潍绿7号和中绿5号产量较高,绿丰3号和晋绿豆6号的产量较低;株高和主茎节数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分枝数与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单株结荚数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冀绿7号、冀绿9号和潍绿7号的抗倒性、抗旱性和抗病性均较好。综上所述,冀绿7号、冀绿9号和潍绿7号适合在本地种植,且产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2.
高产优质绿豆品种潍绿9号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绿豆用途广泛,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对绿豆的消费越来越多,选育高产、优质、抗病、抗逆、适应性广的绿豆品种对绿豆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潍绿9号是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绿豆新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适应性广。1选育过程该品种以潍绿371为母本,潍绿32-1为父本,1997年配置杂交组合,2004年育成新品系潍绿2116,2009年~2011年参加国家绿豆品种区域试验,2011年参加国家  相似文献   

3.
潍绿 12 是潍坊市农业科学院于 2010 年以潍绿 4 号为母本、冀绿 9802-19-2 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通过系统选育与混合选育相结合选育而成的绿豆品种,2020 年通过中国作物学会鉴定,鉴定编号:国品鉴绿豆 2020008。潍绿 12 具有早熟、高产、抗病、抗倒、适宜机械化收获等优点。对潍绿 12 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栽培技术及适宜区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4.
自1985年来,利用系统选育与杂交育种相结合,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极早熟、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各具特点的绿豆系列新品种鲁绿1号、潍绿1号、潍绿4号:在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30%以上;蛋白质含量27.7%~27.9%;夏播生育期60~67d;成功地解决了高产、优质、早熟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山东省绿豆品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来,利用系统选育与杂交育种相结合,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极早熟、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各具特点的绿豆系列新品种鲁绿1号、潍绿1号、潍绿4号:在省区试和生产试验中均比对照增产30%以上;蛋白质含量27.7%~27.9%;夏播生育期60~67d;成功地解决了高产、优质、早熟之间的矛盾;实现了山东省绿豆品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6.
为合理利用绿豆种质资源,本研究以55份绿豆种质资源为材料,通过对其10个农艺性状进行因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为8.57%~47.19%,其中单株粒重变异系数最大,生育期变异系数最小。将10个农艺性状简化为结荚数因子、高度因子、粒数因子、粒重因子和生育期因子5个独立的主因子,该5个主因子可以反映原始信息的86.340%。经综合得分排序,评选出10份性状优良的绿豆种质资源。聚类分析将55份种质资源的10个数量性状分为3大类,类群I、类群II、类群III分别包括22份、7份、26份材料。结合综合评价和聚类分析认为,在黑龙江绿豆生产中,‘安绿8号’、‘佳木斯黄绿豆’、‘冀绿1号’可作为品种选育的改良亲本,也可大面积种植利用。  相似文献   

7.
袁典  刘宏权  韩会玲 《种子》2021,(4):90-95,100
本试验以潍绿50934、潍绿52500、0802-4-2-1-2-1、白绿13号、1015-38等5个绿豆品种为材料,设6个浓度(0,100,140,170,210,240 mmol·L-1)NaCl胁迫处理,探讨绿豆种子对盐胁迫的响应及品种间耐盐差异性.结果表明,NaCl胁迫对5种绿豆发芽率、发芽势影响不大,随盐浓度...  相似文献   

8.
引进绿豆和红小豆新品种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引进的八个绿豆品种、六个红小豆品种的生育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进行了比较分析,筛选出综合性状较好的维绿7号、中绿10号、冀绿7号和冀绿9号四个绿豆品种,中红4号、冀红引1号和冀红8937三个红小豆品种,可在我市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引进13个中绿系列绿豆品种进行品种鉴定试验,对参试品种的生育性状、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分析比较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中绿10号、中绿2号、中绿4号、中绿6号表现抗病,抗倒伏性强,早熟、直立、株高适中,子粒绿色有光泽,产量较高,在2250kg/hm~2以上,分别比对照品种增产11.79%、11.28%、8.30%和9.34%,是比较理想的绿豆品种,适宜鲁西北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赵吉平 《中国种业》2009,(11):81-81
晋绿豆6号(原名汾绿豆2号)是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以绛县绿豆为母本,汾阳农家品种灰骨绿为父本,采用人工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育而成。该品种具有优质、高产、抗旱、耐瘠、抗病性强及适应性广的特点,是一个遗传性状稳定、综合性状优良的绿豆新品种。于2009年3月经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定名为晋绿豆6号。  相似文献   

11.
《种子》2019,(3)
对60份绿豆种质资源的产量性状、抗逆性、籽粒商品性等进行鉴定,结果表明,0816-2-6-3、HNZ 0810-2-2、HN 1016-1、518、HN 0812反-1、0816毛-3、晋绿豆8号、晋绿9号和吉绿10号产量高、植株直立、抗倒伏、抗病性好、籽粒饱满、商品性好,可经示范后推广种植。筛选出一些具有优异性状及特异性状的材料,可以作为遗传资源在育种中加以应用。依据系统聚类分析可将60份绿豆种质资源聚为6类。  相似文献   

12.
豫绿2号系用综合性状好的农家种“博爱紫和”作母本,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引进品种“VC1562A”作父本,经有性杂交育成的绿豆品种,豫绿2号综合双亲优良性状,具有高产、稳产、优质、抗病、适应性强等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13.
绿豆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子》2020,(8)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29份不同来源绿豆种质资源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鹦哥2号、白绿13号、保绿201322-3、1111-34、同111411、辽绿10 L 701等品种的加权关联度较高,综合性能较好,可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依据系统聚类分析可将29份绿豆种质资源聚为4类。  相似文献   

14.
在纯种及甘蔗间种模式下,分别对7个绿豆品种进行连续2年筛选试验,综合评价各品种的生育期、田间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筛选出生育期短、株高适中、结荚集中、高产的绿豆新品种,为间套种配套技术的示范推广提供品种参考。综合2年试验结果,冀绿10号、冀绿11号、中绿5号和桂绿豆L74号成熟期及株高适中、成熟较一致、粒大、产量较高,综合抗性好,是比较理想的绿豆品种,较适宜与甘蔗间种。  相似文献   

15.
氮肥对绿豆氮磷钾积累分配及产量构成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试验于2009~2010年在沈阳农业大学进行,以半蔓生型辽绿6号和直立型辽绿8号为试材,设两个施氮处理,分别为中氮(30kg/hm2)和高氮(60kg/hm2),不施氮(0kg/hm2)为对照。并在绿豆开花期、结荚期和成熟期进行了氮磷钾分配的测定。结果表明:高氮对绿豆氮磷钾含量增加的影响较大,中氮影响则不显著;不同株型的绿豆品种都是以中氮(30kg/hm2)的产量性状表现最佳,说明中氮有利于绿豆产量的提高;辽绿6号高氮、中氮产量均高于辽绿8号的产量,说明施氮后辽绿6号比辽绿8号的增产潜力大。  相似文献   

16.
浅析了小麦新品种潍麦7号的主要特征特性,并对近几年以潍麦7号做父母本的杂交组合进行了总结,同时介绍了与其它科研机构合作,优势互补,利用传统育种与现代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小麦新种质的工作实践。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食用豆课题组长期从事绿豆种质资源收集保存、评价鉴定及创新利用研究,004年选育的中绿5号高抗叶斑病、适应性广、高产稳产,在“十一五”期间促进了新一轮全国绿豆品种的更新换代。  相似文献   

18.
王洁 《中国种业》2018,(1):70-71
为获得优良的黑绿豆品种,以直立抗倒、粒大广适的早熟优良品种中绿1号为母本,以河南省商丘地方品种河南黑绿豆为父本,进行杂交并对其后代进行多代选择,选育出直立早熟、结荚集中、大粒等农艺性状和商品性均较好的黑绿豆品种中绿17号。该品种适宜在北京及周边生态环境类似的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19.
绿豆新品种晋绿豆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绿豆6号(原名汾绿豆2号)是山两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于1999年夏用绛县绿豆作母本.汾阳当地农家种灰骨碌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经多年定向选育于2004年F5代出圃而成的一个新品系。2005、2006分别参加所内品系鉴定、品系比较试验达标。2007-2008年推荐参加山西省绿豆直接生产试验。2008年8月7日省品审委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田间鉴定验收。专家认为该品种性状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中国绿豆种质资源初选核心种质构建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以国家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中5 072份国内绿豆资源为材料, 根据14个农艺性状, 利用地理来源(省)和性状群进行分组, 分别采用比例法、平方根法和多样性指数法确定取样数及聚类选择和随机选择2种个体选择法构建了13个不同的绿豆初选核心样本, 对不同的取样方法及总资源间进行了品种间平均相似性系数、性状符合度、遗传多样性指数和数量性状变异系数的比较。结果表明, 聚类选择取样优于随机取样, 按照性状群分组优于按省分组; 在聚类选择条件下采用多样性指数法确定取样数优于平方根法和比例法。最终确定按性状群分组, 利用多样性指数确定取样数, 聚类选择个体为绿豆核心种质构建的最佳方案。用此方案, 构建了包含719份绿豆种质的初选核心种质, 取样比例为14.2%, 性状符合度达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