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丙环唑·苯醚甲环唑防治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黑粉病是杂交制种稻上的主要病害,直接危害谷粒,结实粒数减少,一般发病田块减产5%~10%,收获时病谷破裂散出的黑粉粘附在健谷表面,影响种子质量,降低产值。为寻求防治粒黑粉病的理想药剂,探讨其防治技术,有效减轻粒黑粉病的危害,提高杂交制种稻的经济效益,我们于2007年对新型高效复配杀菌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进行了防治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小区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稻粒黑粉病又叫水稻黑穗病,在杂交稻制种田中危害较为严重.一般病粒率10%~30%,严重田块甚至高达50%~80%,既影响杂交稻制种产量,也影响种子质量.生产大田常发生在稻穗上部的个别谷粒上,一般每穗有病谷1~5粒.  相似文献   

3.
14%戊粒宝悬浮剂防治杂交水稻制种田稻粒黑粉病及稻曲病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用14%戊粒宝悬浮剂1 500 mL/hm2在杂交水稻制种破口前5-7 d施药1次防治稻粒黑粉病和稻曲病,防效分别达到70.11%和89.46%;在破口前5-7 d和齐穗期各施1次的防效分别达到89.53%和81.70%,且有效地减轻纹枯病的发生和危害,防止后期功能叶片早衰,建议在进一步试验的基础上可在大面积生产上逐步扩大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4.
杂交水稻制种田母本粒黑粉病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杂交水稻母本粒黑粉病病原苗的越冬,发病条件及防治。粒黑粉病菌冬孢子在室内需7个月的休眠期方能萌发,存活期2a;在室外需6个月休眠期,存活期1a。  相似文献   

5.
稻粒黑粉病又称黑穗病,在大田多发生在稻穗上部的个别谷粒上,一般每穗只有病谷1—5粒,很少达到10粒以上的。症状:本病发生在稻穗的谷粒上,病菌只为害米质部分,使米粒变成黑色粉末,病谷的内外颖间有一黑色舌状突起,并有黑  相似文献   

6.
1989-1992年采用控制性试验和田间调查相结合,研究了稻粒黑粉病发生与水秀授粉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已授粉后,制种稻粒黑粉病病粒率和侵染率随侵染时间的推迟而下降。授粉受精和病菌侵染基本同步时才能形成病粒。自花授粉对稻粒黑粉病有防御机制。病粒率,侵染率与恢复系花粉量呈负相关。不育系外露柱头增加的健粒数约为病粒的10倍。制种稻粒黑粉病的防治,是以化学防治为主的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水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的原因分析,提出其具体的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  相似文献   

8.
《山西农业科学》2016,(2):229-231
为探索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玉米大斑病防治的最佳施药时期,通过田间试验比较了在玉米拔节期、大喇叭口期、吐丝期喷施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效果最好,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均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处理;大喇叭口期喷施后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都最大,3个处理的穗粒数和千粒质量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大喇叭口期和吐丝期喷施药剂后产量显著高于对照,但鉴于吐丝期植株高大,不便于喷施药剂,所以,建议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喷施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玉米大斑病,如果错过了大喇叭口期,可以在玉米吐丝期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9.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炭疽病药效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黄瓜炭疽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黄瓜炭疽病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对供试黄瓜安全,可作为一种防治黄瓜炭疽病的药剂使用,推荐使用量为0.9~1.2kg/hm2。  相似文献   

10.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研究结果表明,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用药量加大而显著上升。其中末次药后14 d 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300 mL/hm2的防效达83.13%,与对照药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450 g/hm2和25%丙环唑乳油450 mL/hm2的防效相当,且安全性较好,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2021,(9)
正近几年来,生长后期已经抽穗灌浆的晚稻,一些稻粒的颖壳会变褐色,有的颖壳上有白色的霉层;有的稻穗上有黑粒,不灌浆,一穗上少则一两粒,多则十几粒,一般在抽穗后2天左右出现。有人认为这是黑粉病。其实,出现这种长黑发霉情况不一定是稻粒黑粉病,要根据田间情况区别对待,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治。  相似文献   

12.
两优培九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亲本的特性、气候、栽培管理等方面分析了两优培九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发生原因 ,并提出了以杀灭菌源、定向栽培、正确喷施“92 0”和加大药剂防治力度等措施 ,来降低稻粒黑粉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粒黑粉病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自70年代后期推广种植杂交水稻以来,稻粒黑粉病[Neovossia horrida(Tak)]发生危害日趋严重,尤以杂交稻制种田危害更甚。一般年份病粒率为10~20%,重病田可达50%以上,严重影响杂交水稻制种的产量与品质。我们于1989~1991年对杂交水稻粒黑粉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进行了研究。 一、病害的侵染来源 1.种子带菌:稻粒黑粉病粒后期吸水膨胀破裂,散出黑粉(病菌孢子),随风、雨或  相似文献   

14.
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剂量、不同施药次数的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防治水稻纹枯病的效果。结果表明: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对水稻纹枯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其药效随用药量加大而显著上升。其中末次药后14 d苯醚甲环唑.丙环唑30%乳油300 mL.hm-2的防效达83.13%,与对照药剂苯醚甲环唑10%水分散粒剂450 g.hm-2和丙环唑25%乳油450 mL.hm-2的防效相当,且安全性较好,因此可以在生产上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的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的综合防治李安祥,李慈厚,丁克信,严国红(江苏沿海地区农科所盐城224000)粒黑粉病在杂交稻制种区发生普遍而严重。这与菌源量大、不育系高度感病、异交结实、开颖时间长、花往外庄率高、破口抽@期使用赤霉素,以及盛花期常遇阴雨高湿天气等...  相似文献   

16.
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对西瓜炭疽病防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代芬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0):5289-5289
研究了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防治西瓜炭疽病的效果。结果表明,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是防治西瓜炭疽病的优良药剂,防治效果好,对西瓜安全;在西瓜炭疽病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开始用药,施用剂量为900 g/hm2,间隔7~10 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可有效控制西瓜炭疽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稻粒黑粉病俗称黑粒谷、乌米谷。该病在我国南方稻区发生较多,尤其推广杂交稻以来,有加重的趋势,这在东北地区发生较多。由于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加长,此病也有逐年加重的趋势。该病主要危害稻穗,在杂交稻和制种田发病较重,  相似文献   

18.
水稻粒黑粉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曾被列为我省的植物检疫对象,由于种子、稻谷及稻草的频繁调运,使水稻粒黑粉病成为了一种传播速度快、极易造成较大为害的新发病害。由于水稻粒黑粉病既降低水稻产量,还因为病粒上的黑粉粘在未发病种子谷壳表面,使谷壳颜色发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一些研究表明,无毒高脂膜对果树、蔬菜、棉花、麦类等作物上的某些真菌病害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高脂膜对水稻真菌病害的防效如何至今很少报道。为此,作者1988年使用无毒高脂膜对水稻纹枯病、叶黑粉病、叶鞘腐败病、粒黑粉病和叶尖枯病进行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20.
水稻病害是稻田生物灾害之一,它对产量的损失率通常约9.3-10%,在其流行的年份和地区,损失可达30%和50%以上。据多年的调查和观测,发生的主要种类有:真菌性的稻瘟病、纹枯病、菌核病、恶苗病、绵腐病、疫病、稻曲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叶鞘腐败病、云形病、褐色叶枯病、谷枯病等;细菌性的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褐条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