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土壤有机质转化与平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探讨了示踪法、砂滤管法和尼龙网袋法等试验方法在测定有机残体分解速率中的应用,分析总结了土壤有机质转化特征、分解控制因素及平衡调控的研究现状,并对数学方法在有机质转化中的应用状况作了综合评述。  相似文献   

2.
应用砂滤管法研究了10种常用的有机物料在哈尔滨地区黑土中的腐解状况。结果表明,各物料的腐殖化系数依次为:玉米根茬>小麦根茬>农家肥>豆根茬>豆秸>谷子根茬>玉米秸>麦秸>草木樨根茬>草木樨秸。为科学地调控土壤有机质提供理论依据,可根据不同有机物料的腐殖化系数及哈尔滨地区黑土有机质的矿化率,并以 Jenny 模型计算有机物料施用量,维持土壤有机质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采用不同的输套作制度及其所产生的稿秆、绿肥等回田并配合施用无机肥料的培肥管理措施,在莆田沿海赤红壤旱地进行两年的小区和示范片的试验,结果表明:两年来土壤有机质增加0.07%—0.38%,全氮含量增加0.01%—0.05%,有机物质的年分解率达38%—76%,有机物质的腐殖化系数为0.1—0.25,土壤有机质的氧化稳定度保持在0.52—0.69。这说明土壤自身的物质和能量已逐渐进入良性的交换循环中,预计按此模式进行培育土壤有机质,在今后的一二十年内土壤有机质可达到2%左右。  相似文献   

4.
有机物料在风沙土中的腐解规律及土壤有机质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对常见的五种有机物料在风沙土中的腐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物料在风沙土中对土壤扔机质积累的贡献大小依次为草炭>厩肥>小麦秸秆>玉米秸秆>草木樨秸秆。根据有机物料在土壤中腐解参数,用Jenny模型,可以算出每年需施草炭(干重)4.4t/hm^2,厩肥5.5t/hm^2,小麦秸秆10.7t/hm^2,玉米秸秆11.4t/hm^2,草木樨12.6t/hm^2,才能使风沙土现有的有机质含量由1.97%在10年内提高到3.0%。  相似文献   

5.
不同施肥制度下农田土壤有机质平衡移动的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7.
塿土中有机质的累积和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田间定位试验和砂泸管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有机物料、灌水条件和有机肥用量对土壤有机质累积和分解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有机物料,第一年矿化率毛苕秸秆、玉米秸秆>厩肥,第二年趋于一致,达到相对稳定。当年累积系数,根茬>厩肥>玉米秸秆,受施用量的影响较小。稳定有机质分解系数,旱地>水浇地。土壤有机质消长,不施肥有下降趋势,施化肥能维持土壤原有机质水平。在化肥基础上增施有机肥,土壤有机质提高程度与施有机肥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1983—1987年研究了几种不同施肥条件下农田土壤有机质的分解和积累状况,用Jenny模式对测定结果进行计算,预告了不同施肥制度下农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变化可能趋近的平衡值以及达到预计平衡状态所需要的时间。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制度对促进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效果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了内蒙古中部地区吨粮田条件下,不同植物物料在覆膜和不覆膜、不同时期的分解动态规律,并对不同C/N比小麦秸秆的分解规律做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表明,覆膜有利于地温的提高,前期具有增温保墒的作用,促进了土有机质的矿化,有利于植物物料的分解.调节小麦C/N在90~301范围内,随着C/N的降低,物料矿化速率加大,降低土壤有机质含量;而C/N比为101时有利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提出了吨粮田土壤有机质平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膨润土对有机物料腐殖化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砂滤管法研究膨润土对有机物料(玉米秸秆)在砂土中的腐解及对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膨润土对降低有机物料的分解速率,提高腐殖化系数有显著影响,施用膨润土有助于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稻田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与土壤肥力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地研究了稻田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性与土壤养分、土壤结构及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土壤速效磷、速效钾、土壤阳离子代换量、土壤容重、孔隙度、土壤有机无机复合量等皆有显著的相关性,土壤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KOS值与氮素矿化率呈显著负相关。且易氧化有机质含量与阳离子代换量、土壤有效养分指标及水稻产量的相关系数皆大于有机质总量与它们的相关系数。初步认为:土壤易氧化有机质含量和有机质氧化稳定系数,反映了土壤有机质品质,可作为衡量稻田土壤肥力及培肥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亚热带山地矿物质循环,植被演替与土壤肥力变化的初步研究。按照原生植被、次生植被、耕地的顺序,黄棕壤土壤有机质由14%左右下降至4%左右,红壤由7%左右下降到1%左右。土壤腐殖酸碳与非腐殖酸碳的比,原始植被下的土壤最低。同一土壤剖面中,原始植被与次生植被下的土壤其比值下层高于上层。而在耕地上,上下层之间无显著差异。元素分析结果,原始植被土壤中腐殖酸的C/H比值最低,同一土壤剖面中其比值下层高于上层。官能团分析结果,原始植被下的土壤腐殖酸有较高的酸度,羧基,酚羟基和羰基。黄棕壤富里酸的数均分子量是714,它的分布范围为198—1052。碳含量是44%(40.5—51.4%)。氢含量是4.88%(3.74—5.45%)。氮含量是2.2%。氧和硫含量是48.92%。E_4/E_6比值是6.84(4.16—8.56)。  相似文献   

13.
水田自然免耕土壤有机质变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田自然免耕后,土壤有机质含量比淹水平作土壤低,比水旱轮作土壤高,随着免耕时间延长,免耕土壤的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逐渐回升.免耕垄作土壤的腐殖质特别是松结合态腐殖质相对含量增多,土壤复合度增加,有利于土壤结构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黄淮海平原是我国最大的一个平原,面积三十万平方公里,耕地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六分之一。这里地处温暖带半湿润区,气候资源丰富,适合麦、棉、玉米、大豆等多种作物生长,一年两熟或二年三熟,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工农业和交通发达,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但是,春旱夏涝,土地盐碱和地下咸水严重影响了这个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黄淮海平原上普遍存在的旱涝碱咸,是半湿润季风气候和堆积平原的地学条件下水分运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二次正交旋转设计,利用数学模型方法,定量地分析了农肥、化肥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及其相互间的作用;农肥、化肥和秸秆的贡献率分别为1.63,0和1.41.在95%的置信区间,维持土壤有机质在4%~5.5%的定量调控措施为:农肥、化肥和秸秆的年施入量分别是10.6~13.7t/hm2、0.45~0.57t/hm2和1.05~1.36t/hm2.  相似文献   

16.
连续四年在水泥模拟池内进行了不同耕作制度、不同地下水位和不同施肥制度,对土壤有机质和氧化铁含量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不论何种处理,水田土壤有机质均有所增加,不同耕作制度,以冬泡区土壤的有机质增加最多,但只施化肥进行冬泡的有机质量增加极少,并且第四年开始降低。施用常量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是:高水位区>低水位区;而不同地下水位对施用高量有机肥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影响不大。各处理土壤中的无定形氧化铁含量及其活化度均逐年有所增加。无定形氧化铁的含量一般是:耕层>下层,冬泡区>冬作区,高量区>常量区>化肥区。耕层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主要决定于水分和有机质含量,下层则主要受地下水位高低的影响。无定形氧化铁含量与有机质含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活化度及其变化规律与无定形氧化铁的状况相似。  相似文献   

17.
以生荒土土壤有机质含量3.40g/kg为起点,将不同轮作方式、产量水平、有机质归还方式组成不同的管理模式,模拟土壤有机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质归还模式是影响土壤有机质积累速度的首要因素,机械收割高留茬还田是补充土壤有机质的一条有效途径.在良好管理的条件下,8年后生土土壤有机质可达到8g/kg,但与当地大田的土壤有机质含量10g/kg仍有差距,表明生土培肥是一个长期过程.  相似文献   

18.
用二氧化硅作空白填加物对照的改进丘林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不需乘以氧化校正系数,测定结果即可达到标准的干烧法水平。准确度由原来的93%提高到99~100%,同时手续简捷,节约试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