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具有代表性的湿地评价的生物多样性、代表性、稀有性、自然性、面积适宜性,脆弱性和人类威胁等7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对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了生态评价,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较好,但仍需措施来提高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2.
陕西黄河湿地保护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湿地是攸关黄河的健康生命,设立自然保护区是湿地资源得到保护与恢复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径。本文从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湿地资源保护与管理方面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陕西黄河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其开展湿地生态旅游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使陕西黄河湿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既可以保护人与自然相和谐的人文生态系统,又可以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以便更好地发挥湿地的功能,在保护湿地资源的前提下,实现陕西黄河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结合陕西黄河湿地保护区实际,从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分析了实行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必要性,对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筹措和补偿办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补偿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陕西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暖温带保存最完整、最广阔、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既有丰富奇特的地貌、水体景观,又有种类丰富的野生鸟类和植被资源,还有典型、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文章对保护区内植被资源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保护措施,对增强区内湿地生态功能,维持生物多样性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5年7月19日—8月5日,在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发现一处鹭类繁殖地.文章分析了其繁殖地特征并提出了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7.
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是景观生态规划、管理和保护的基础。选择多样性、代表性、自然性、稀有性、面积适宜性、人类干扰和稳定性7个指标建立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的等级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单项指标权重,对福建漳江口红树林湿地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评价,计算出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78,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分析了该保护区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陕西黄河湿地是我国中、西部国际候鸟的主要栖息地之一和内陆候鸟迁徙通道上的重要驿站,区内生境多样,鸟类资源十分丰富。通过对湿地内高生芦苇区、低矮芦苇区、盐碱地、农田、鱼塘、莲池、滩涂、林地等不同生境类型的鸟类分布情况进行的调查分析,结果共记录到16目39科132种,较2005年增加了3科13种,为陕西黄河湿地鸟类资源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适宜性、脆弱性、人类威胁7项Ⅰ级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计算各生态评价因子的评价指数;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生态质量综合指数为0.82,表明其生态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0.
《林业资源管理》2013,(5):91-94
2013年1月29日至3月1日,采用随机问卷的方法,对陕西黄河湿地大鸨生存现状及受胁因素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结果表明:人们对大鸨的认识和关注程度不高,人为干扰、基建、过牧和毒饵是影响大鸨生存的主要因素,噪音污染和围垦等加速了大鸨的濒危进程。应加强大鸨的宣传力度,增强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1.
河南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生态旅游规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的向往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生态旅游已经成为旅游开发的新生力量。文章对河南省黄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济源段)的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分析与评价,结合项目规划选择原则确定规划定位,提出山水画廊区、森林游憩区、水上风情体验区、管理服务接待区的规划建设,并作出环境容量估算、客源市场分析定位及前景预测,且充分考虑对生态环境的监测与保护,探求自然保护与生态旅游的和谐共赢。  相似文献   

12.
论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及其保护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白山地处秦岭山脉中部,位于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上,地质历史悠久,动植物起源古老,区系成分复杂,资源丰富,海拔3 400 m以上则保存着完整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文章论述了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地位,并从典型的暖温带山地植被景观等9个方面论述了其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3.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尖峰岭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从生物多样性保护、景观生态状况改善、教育科研价值、生态旅游价值4个方面,选取多样性、稀有性、代表性、自然性、适宜性、脆弱性、人类威胁等7项Ⅰ级评价指标,部分Ⅰ级评价指标又分别构成Ⅱ级和Ⅲ级评价指标,建立多层层次结构模型对其进行生态评价,得出尖峰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评价指数为0.806 9,说明该保护区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质量较好,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小杓鹬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杓鹬是一种濒危鸟类,通过对其种群及生境调查,发现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小杓鹬在迁徒路线上的第一个重要的集中停歇地,种群数量超过世界总数量的17%,在该地区停留约40天。小杓鹬偏受低矮草地生境,农业开发已越来越对其栖息地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文章论述了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资源现状及其重要性,并对保护区湿地功能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区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铭昌  刘高焕 《林业研究》2008,19(2):141-147
生境丧失及破碎化是引起物种濒危和生物多样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技术,生成保护区丹顶鹤有无人为干扰下生境适宜性图,并选取一系列的景观格局指数,分析1992(2006年内保护区内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变化规律及其原因.结果表明,由于缺乏淡水来源,无论有无人为干扰,1999年丹顶鹤生境适宜性最差,适宜生境面积大量丧失,生境破碎化严重.14年来,保护区内的人为干扰不断加大,以道路干扰最为显著.人为干扰促使丹顶鹤生境质量下降,生境适宜性变得更差,并导致2006年生境适宜性劣于1992年.驱动保护区内丹顶鹤生境适宜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水源及人为活动.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鸟伊岭湿地自然保护区生境类型多样,区系组成复杂,动物资源呈明显的地带性分布。该区有脊椎动物352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241种、爬行类12种、两栖类9种、鱼类39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8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43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