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上海农业生物基因中心提供的最新消息,继取得世界上第一份节水抗旱杂交稻的不育系之后,这家中心选育的2个稳定的杂交组合已通过了上海市的新品种审定。这标志着我国节水抗旱杂交稻率先迈出了商品化推广的最初一步。  相似文献   

2.
节水抗旱杂交稻新组合旱优73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6,(4):79-81
旱优73是用抗旱不育系沪旱7A与恢复系旱恢3号配组育成的籼型节水抗旱杂交稻新组合,表现适应性广、节水抗旱、有水增产、缺水稳产等特点,2014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皖稻2014024)。栽培要点:适时抢播,播后及时化控除草,早施分蘖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制种技术要点:合理安排父母本播差期,适当调整父母本种植行比,增加母本苗数。  相似文献   

3.
以3个杂交节水抗旱不育系和2个恢复系为材料,在幼穗分化初期设置尿素(N)、多效唑(MET)、二甲四氯(MCPA)和磷酸二氢钾(K)的不同施用量处理,研究各生长调节物质对亲本幼穗发育、抽穗期和成穗数变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几种花期调节措施的运用方法,为节水抗旱杂交稻制种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4.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缺,生物节水技术研究已开始成为学科界的热点。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于2004年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例节水抗旱杂交稻旱优3号。笔者在2006年引进安吉试种,并对其节水减污作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旱优3号在节水50%情况下,产量仍可达到500kg/667m^2。  相似文献   

5.
节水抗旱杂交稻新组合旱优73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杂交水稻》2017,(6):39-41
旱优73是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和上海天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用沪旱7A与旱恢3号配组育成的节水抗旱杂交稻组合,2014年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皖审稻2014024)。该组合在安徽、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试种示范表现出根系发达、抗旱性强、生育期短、稳产优质等特点,介绍了其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田面临严重缺水局面,为了缓解水田旱情,从选用耐旱品种、培育壮秧、免耕轻耙、间断灌水等栽培技术入手,介绍了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提出了耐旱高产品种、培育壮秧、旱整地、重施底肥、全层施氮、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间断灌溉等具体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7.
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水田面临严重缺水局面,为了缓解水田旱情,从选用耐旱品种、培育壮秧、免耕轻耙、间断灌水等栽培技术入手,介绍了水稻抗旱节水栽培技术的关键环节。提出了耐旱高产品种、培育壮秧、旱整地、重施底肥、全层施氮、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期间断灌溉等具体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8.
曾被近500位院士评选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首两大组成部分之一的“转基因杂交稻研究”,1998年再度取得重要进展。中国水稻研究所的科研人员经过进一步努力,业已成功配组出杂种优势较强的转基因杂交稻新组合和有苗头的转基因直播稻新品系。用带抗除草剂基因恢复系配制的转基因杂交稻新组合,解决了原有不育系有性不稳而造成的杂种第一代种子不纯的问题,1998年在隔离区种植67m’,植株农艺性状和产量与用不带抗除草剂基因恢复系所配组合相似。转基因直播稻新品系在该所富阳实验基地隔离区进行小区试种,单产与现有直播稻品种相当…  相似文献   

9.
烟草抗旱节水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已经成为我国烟叶生产的主要限制因子,严重影响烟叶的产量与品质。从工程节水、农业节水、管理节水、生物节水等方面综述了烟草抗旱节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棉花生态抗旱节水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紧缺已成为严重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农业是我国的用水大户 ,年用水总量 40 0 0亿 m3 。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70 % ,其中农田灌溉用水量 360 0亿~ 380 0亿m3 ,占农业用水量的 90 %~95 %。农业用水中的浪费现象相当严重 ,首先是农田灌溉水的利用率低 ,平均仅为 45 %左右 ;其次是农田对自然降水的利用率低 ,仅为 5 6% ;三是农业用水的效率不高 ,其中农田灌溉水的利用效率仅有 1 .0 kg·m-3左右 ,旱地农田水分的利用效率为 0 .60~ 0 .75 kg· m-3。根据权威部门的预测结果 ,在不增加现有农田灌溉用水量的情况下 ,2 0 30年…  相似文献   

11.
结合锦州地区水稻种植的实际情况,阐述了节水栽培的机理、作用及栽培技术措施,通过浅、湿灌溉技术,达到节水低耗、高产稳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浅谈水稻抗旱节水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是水稻种植的先决条件,但整个生育期用水量的多少有很大的伸缩性,用水量的分布也有一定的科学性。本文从生理角度浅析了水稻节水栽培机理、水稻抗旱节水栽培的可行性以及抗旱节水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浅谈水稻抗旱节水栽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是水稻种植的先决条件,但整个生育期用水量的多少有很大的伸缩性,用水量的分布也有一定的科学性。本文从生理角度浅析了水稻节水栽培机理、水稻抗旱节水栽培的可行性以及抗旱节水栽培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4.
王勇  窦森 《玉米科学》2008,16(5):150-152
The thesis introduces the drought disasters in Jilin Province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of decreasing and preventing disasters.It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 of prevention,that is "Prevention is the main measure and comprehensive harnessing measures should be adopted",or we should take the measures of "Taking prevention as the chief measure,and prevention and salvage combining together".At the same times,it emphasizes that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es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works,improve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agricultural fields,take favorable measures to avoid natural disasters,conform to the climatic changes and develop planting that is suitable to local conditions,make researches on the monitoring techniques of soil moisture content and drought.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researches on the preventing,regulating and controlling techniques of agricultural drought.  相似文献   

15.
针对辽河下游营口稻区连年干旱缺水的实际问题,总结多年抗旱生产经验,提出一整套盐碱地区抗旱节水种稻栽培技术。包括优化营养土旱育大龄壮苗,实行“三旱”或压耙整地,集中插秧,合理稀植,全层施肥,浅水灌溉,沟塘蓄水抗旱等措施。  相似文献   

16.
大石桥市地势东高西低,位于辽河下游平原的6个乡镇是主要水稻产区,现有水田3.3万hm2。平均年产水稻2.5亿kg,占全市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现已发展成为辽宁省商品粮和优质米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由于冬、春、降雪、降雨量少,辽河上游水库蓄水量降低,加上工业生产和城市生活需水量不断增加,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正常灌溉用水,因此,发展节水种稻技术势在必行。总结多年经验,我地区水稻抗旱节水高产配套栽培技术主要有以下几项:王选用抗旱良种选用耐旱力强的优良品种,是水稻抗旱夺高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多选用分率力强、根系发…  相似文献   

17.
18.
针对干旱缺水对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影响,从品种、育苗、泡田整地、栽培模式、工程、部门协调、补救方法等方面介绍了水田抗旱节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水田抗旱节水技术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干旱缺水对辽宁省水稻生产的影响,从品种、育苗、泡田整地、栽培模式、工程、部门协调、补救方法等方面介绍了水田抗旱节水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针对辽河下游营口稻区连年干旱缺水的实际问题,总结多年抗旱生产经验,提出一整套盐碱地区抗旱节水种稻栽培技术。包括优化营养土旱育大龄壮苗,实行“三旱”或压耙整地,集中插秧,合理稀植,全层施肥,浅水灌溉,沟塘蓄水抗旱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