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两种不同手术方法对培植牛黄产量的影响罗炳泰,潘淑英(新疆塔里木农垦大学动物科学系,阿拉尔843300)牛黄是名贵中药,70年代末期我国首次在牛胆囊内培植牛黄试验获得成功,80年代中后期我国广泛开展牛体胆囊内培植牛黄实验与推广。1992年福建植黄手术队...  相似文献   

2.
对牛黄症的浅识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牛黄症的浅识和治疗贺延三冯铁根尚逐安梁文庭黄进良(河南省襄城县畜牧工作站452670)(孙祠堂乡兽医站)(丁营乡兽医站)《元亨疗马集》记载三十六黄,其含义相当广泛,除体表可见的黄肿外,还包括属于温病范畴内的一些病,如肝黄、肠黄、肺黄及急性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3.
氨化稻草短期育肥淘汰役牛试验报告通江县畜牧局(635700)郭以信冯勇平昌县畜牧局杜忠平按省“氨化秸秆育肥肉牛综合技术推广”项目协作组的要求,我们于1992年9月,同时在通江、平昌两县进行了氨化稻草短期育肥淘汰役牛试验。现报导于下:1材料及方法11...  相似文献   

4.
本地黄牛冷冻胚胎移植技术及其受胎率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笔者选用97头山东省平度市当地黄牛作为受体,采用玻璃化解冻进行加拿大进口北美性控高产荷斯坦奶牛冷冻胚胎移植。试验分别从冷冻胚胎级别、受体牛黄体直径、移植者技术水平、胚胎解冻后的停留时间,对冷冻胚胎移植受胎率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A级胚胎(46.3%)比B级胚胎(31.6%)、C级胚胎(0)受胎率高;受体牛黄体直径在1.0~1.5cm(49.1%)之间较2cm(28.1%)、2.5cm时受胎率要高;移植者技术水平的高(42.3%)低(21.1%)其受胎率相差较大;胚胎解冻后停留的时间10~20min(37.8%)、1~2h(46.9%)、4~6h(25%)对受胎率也影响较大。说明影响当地黄牛移植高产荷斯坦奶牛冷冻胚胎受胎率的因素主要有冷冻胚胎级别、受体牛黄体直径、移植者技术水平、胚胎解冻后停留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采用肠管运动实验的在体法和离体法研究证明,天然牛黄、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对家兔在体肠管和离体肠管平滑肌的收缩强度和收缩频率均无明著,中胆红素培植牛黄,低胆红素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三者之间对肠管平滑肌的作用亦无显著性差异。采用大鼠胆管插管法,观察胆红素含量不同的培植牛黄对大鼠胆汁分泌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低胆红素培植牛黄与天然牛黄相似,三者均能显著地增加大鼠胆汁的分泌量。从给药后不同时间的胆汁  相似文献   

6.
利用5头健康黄牛同时施行了牛体外牛黄发生器内培植牛黄手术和肝脏内胆管插管手术,以探讨牛黄的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在牛黄菌种的作用下,胆汁的理化特性首先在肝内胆管发生改变,转变为成黄胆汁;胆汁进入胆囊后,黏蛋白含量和细菌的数量迅速增加,结果导致胆汁的黏度升高,胆酸含量和pH值下降,这加速了牛黄小颗粒的形成;在牛黄发生器内,胆汁的黏度和pH值下降,这促进牛黄小颗粒的沉降、聚集和附着,从而减少了牛黄的丢失,提高了牛黄产量。牛的体重大,分泌的胆汁多,牛黄产量高。  相似文献   

7.
综合防制人培牛黄术后粘连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防制人培牛黄术后粘连初探董建平,唐济民(陕西省永寿县畜牧站713400)笔者在人工植黄实践中,对298例植黄牛分别采取不同措施,综合防制植黄术后内脏粘连,并在取黄时对其粘连情况和产黄数量、质量进行了观察统计,结果发生粘连的有135例,占45.4%...  相似文献   

8.
菜籽油在兽医外科上的应用效果观察李富育岳新民吴厚明(四川省通江县畜牧局,635700)余伯贵张灵闫风光(四川省通江县兽医防疫检疫站,635700)我县民间阉割人员,祖传在阉割母猪和隐睾猪时,将菜籽油5~10ml从伤口灌注于腹腔内。为了弄清菜籽油在兽医...  相似文献   

9.
利用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方法,对牛黄体中促黄体素受体(luteinizing hormone receptor,LHR)的一种剪接体(F类)在黄体4个不同发育时期(前,中,后,末)的相对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同时将Real-time PCR中获得的数据用Realplex软件进行相对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应用SPSS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LHR的F类剪接体在牛黄体发育的4个时期中,中期表达量是前期的0.535倍,后期表达量达到最高,是前期的5.65倍,末期显著下降是前期的0.0116倍,各个时期LHR的F类剪接体表达量间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  相似文献   

10.
我国培植牛黄技术,自1974年问世以来,在十余年的探索研究中得知,牛黄床是影响牛黄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县培植牛黄研究会设计的增收牛黄床,在不加大黄床外围体积的情况下,采取椭圆沟回状结构,  相似文献   

11.
人培牛黄技术研究成功,为解决牛黄来源,缓解供需矛盾创造了新的途径。我市引进了人培牛黄新技术,在民意等4个乡镇进行了小区推广试验。1999年手术牛71头,经1年试验结果证明,成黄情况良好,对牛体没有明显的影响。2000年全市又有15个乡镇推广这项新技术,共手术牛671头。笔者认为当前必须解决人培牛黄对牛体有无影响和能否成黄——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从671头手术牛的试验和重点调查中,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将ECO1、ECO2、ECO3、ECO4不同血清型大肠杆菌菌株接种于牛体胆囊培植牛黄,测定接种前后胆汁中β──葡萄糖醛酸酶(β—G酶)活性及培植一年后牛黄产量及胆红素含量。结果表明:ECO1菌株、ECO2菌株的β─G酶活性、牛黄胆红素含量比ECO3菌株、ECO4菌株明显升高(P<0.01),但牛黄产量明显偏低(P<0.01):ECO4菌株的β─G酶活性、牛黄胆红素含量比ECO3菌株明显升高(P<0.01),但牛黄产量相近(P>0.05)。综合判断:ECO4菌株是培植牛黄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3.
牛黄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特别是当前药源奇缺,人培牛黄技术研试成功,为解决牛黄来源,缓解供需矛盾创造了新的有效途径。1987年我县在兽医大学的帮助下,进行了人培牛黄的小区试验,手术牛71头。1988年在15个乡镇推广共手术牛671头。为了把这项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解决人培牛黄对牛体有无影响和是否成黄这个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从671头手术牛的实践和重点调查中,进行了初步探讨。一、材料与方法1.手术牛的选择。凡是人培牛黄的牛都要进行健康检查。选择年令在3岁以上,无疾病的健康牛,品种不拘,公母均  相似文献   

14.
牛黄上清丸主药改变后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用比较药理学研究方法,对牛黄上清丸(简称NSQW)和牛黄上清丸中的主药牛黄被等量鸡胆粉取代后制得的鸡胆粉上清丸(简称JSQW)进行了免疫作用研究。结果表明,NSQW和JSQW可使小鼠血清中溶菌酶活力显著升高,而对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B淋巴细胞,小鼠迟发型皮肤过敏反应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天然牛黄形成机理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天然牛黄形成机理探讨任成林(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075131)天然牛黄是牛体内胆囊、胆管和肝胆管中的结石,是名贵的中药材。天然牛黄形成率很低,仅在0.1%左右;产量少而医用需求量大,历来供不应求。因此,国内许多单位推广应用在活牛体内培育牛黄...  相似文献   

16.
对牛黄上清丸(简称NSQW)和牛黄上清丸的主药牛黄被鸡粉替代后所得的鸡胆粉上清丸(简称JSQW)进行了抗菌作用研究。经体内、体外试验证明,2种药物对母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均无抑制作用。但对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2种药物的抗菌作用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90)中鉴别牛黄的内容提出了补充意见,并建议把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牛黄颗粒被网状结构所包围”作为鉴别牛黄真伪的特征性结构列入药典。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1990)中鉴别牛黄的内容提出了补充意见,并建议把在微镜下观察到的“牛黄颗粒被网状结构所包围”作为鉴别牛黄真伪的特征性结构列入药典。  相似文献   

19.
牛黄即牛的胆结石 ,是名贵中药材之一 ,有牛黄的牛平时较难见到。本文通过对 1例牛黄牛和 3例非牛黄牛胆汁的理化检验和细菌分离鉴定 ,分析了牛胆汁的物理化学改变和细菌感染与牛黄形成的关系 ,初步表明胆汁中糖蛋白、间接胆红素、胆固醇和钙离子含量的增加 ,磷脂含量的降低 ,以及胆汁的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感染等 ,对促进牛黄生成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于高山牧区对43头牛进行了人工诱生牛黄试验。经1年的观察,试验牛(?)情、产犊、泌乳、使役与同群放牧牛不认异常。抽样取黄7头,头头产黄,最多8.4g,最少2.2g,平均每头长黄(干重)4.73g。经用红外光谱和挂甲试验、显色试验、薄层层析试验鉴定,证明诱生牛黄与天然牛黄基本一致。此外,对人工诱生牛黄的有关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