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自两个鸡场发病鸡群分离到两个肾型IBV毒株,分别命名为F1、F2株,并对其培养特性、理化特性、血凝性、致病性、免疫学特性以及对新城疫病毒的干扰性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毒株均能导致鸡胚感染,引起鸡胚出血、萎缩、绒毛尿囊膜增厚;IBV分离株对乙醚敏感,对酸碱有一定的耐性,属有囊膜病毒,该病毒不耐热,56℃ 30min即能灭活;分离株均能抑制鸡新城疫病毒B株在鸡胚中繁殖;分离株回归42日龄雏鸡后从第3天开始发病,发病率为100%,病死率为20%~30%。此外,用本病毒制备的油乳剂灭活苗,基本上可抵抗该毒株的攻击。  相似文献   

2.
3.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地方株分离鉴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自黑龙江省牡丹江、密山两地自然发病鸡场分离到2株病毒。经鸡胚连续盲传至第5代时出现胚体蜷缩成团状、暗淡无光,头、翅、肢有出血点。经理化测定试验、气管环感染试验、回归试验等检测,鉴定分离的2株病毒为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株,暂定名为MK、M2。  相似文献   

4.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病毒性疾病,以呼吸道症状、产蛋下降或肾病变为主要特征.早期报道,IB主要危害幼龄鸡,后来发现IB还感染育成鸡及正在产蛋的鸡群,导致产蛋下降.40年代分离的M41是IBV的呼吸型,60年代Winterfield报道了IBV的肾病变型.我国从1978年开始,有关IB发生的报道逐年增多,80年代以后开始发现肾病变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进入90年代以来,人们对IBV从分子生物学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利用经典的方法进行血清分型还少有报道,为此,作者在系统鉴定IBV分离株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等量病毒等量血清的交叉中和试验对3株分离毒进行了血清分型,旨在能为肾病变型IB的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并有针对性的制定一些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鸡胚接种,从北京郊区甘鸡场出现呼吸道症状并有肾肿大,苍白的鸡群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能导致鸡胚出现侏儒胚;病毒大小为85-103nm,表面有特征性纤突,排列稀疏均匀,在鸡干鸡新城疫病毒增殖,对乙醚敏感,属有囊膜病毒,该病毒不耐热,56℃1小时即被灭活;用本病毒回归25日龄雏鸡,可使试验出现典型的花斑肾,上述各项鉴定证明,该分离毒为肾型IBV,此外,用本病毒制备的油乳剂灭油苗,基本上可抵抗该毒  相似文献   

6.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所致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其病理特征是肾脏肿大、输尿管扩张,不同日龄、品种的鸡均有易感性.幼鸡感染发病后表现为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鸡IBV血清型众多,仅引起肾脏病变的毒株就至少有16个不同血清型,国内不同地区分离、鉴定的肾型IBV也明显存在着毒力和血清型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金梅林,索绪峰,何启盖,吴美洲,叶长发(华中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湖北武汉430070)以肾脏病变为特征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我国近年来新发现的禽病,继邝荣禄等1982年在广东首先发现后,先后有10多个省、市报...  相似文献   

8.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及初步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南一些养鸡场爆发流行以呼吸道症状为临床特征,以肾脏肿胀、脲酸盐沉积为病变特传染病,从典型病的肺,肾中分离出一株病毒,通过接种盲传5代,结合雏鸡回归试验,胰酶及磷酸酯酶处理鸡红处理细胞凝集试验,与T4标准阳性血清鸡胚病毒中和试验,琼脂扩散试验,证实分离物为T4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9.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0.
陕西省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临床表现呼吸道传染病的20个发病鸡群中先后分离出18株病毒,通过鸡胚感染、血清学试验、分子生物学试验、动物回归试验证明其中13株是冠状病毒科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3株为新城疫病毒,2株为H9禽流感病毒。该13株中的BJ2、FF2、YL2、B01、G5、YX、WH、WG分离毒具有很强的嗜肾性和致病力,这8个陕西流行株的血清型与W118毒株相同,而与IBVGray株、W93株有一定的差异。结果表明,陕西地区主要流行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且流行株具有强致病力。  相似文献   

11.
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分离株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9  
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某鸡场发病症状及病理变化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病鸡有出血点病变的腺胃组织中分离病毒,在9-11日龄SPF鸡胚上连续传代9次,通过病毒对鸡胚的致病作用、病毒在电镜下的形态观察、病毒在鸡胚中的增殖动态变化、病毒在CEF中的增殖特性、凝集鸡红细胞的特性以及动物回归试验等来研究我国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地方流行株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该毒株的第一代尿囊液对鸡胚无肉眼可见的致病作用,当继代到第5代后,胚体严重病变;电镜观察该病毒为典型的冠状病毒;病毒在鸡胚中随着接种病毒时间的延长,其效价增高,96小时可达到48小时的1倍,该毒株可在CEF上生长,但不能形成明显的蚀斑;并且经1%胰酶处理后可疑集鸡红细胞;鸡胚的第4代尿囊液病毒回归动物体,可致鸡病变病死鸡肾脏病变尤为明显,呈典型的花斑肾,腺胃则未见肉眼可见的病变,接种鸡、同居鸡和对照鸡之间NDV疫苗免疫后其HI抗体水平无明显差异,但从发病症状来看,IBV对ND疫苗具有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2.
鸡传染性腺胃病病原T95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某疫区的鸡腺胃病鸡群中分离到T95毒株,在SPF鸡胚稳定传代至8代,具有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T95株感染鸡胚尿囊液提纯的病毒液经负染后电镜观察:病毒粒子大小为80 ̄160nm,有囊膜,表面具纤突,呈典型冠状病毒形态。病毒对热和氯仿敏感,耐酸,能抵抗1%胰酶,无直接血凝性,但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结鸡红细胞。经单抗介导的ELISA检测,T95株与IBV有密切的血清学关系。  相似文献   

13.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中国地方流行株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对海南省和广西省的几个发生呼吸罗音、鸡群全群发病、死亡率不高的疑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IB)的鸡群,进行了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分离到了4株IBV分离株(HaN-1/95、HaN-2/95、GX-1/98、GX-2/98),并对分离病毒进行了病毒的致病性、病理组织切片、鸡胚矮小化、对NDV的干扰、电镜特征等生物特性鉴定及IBV基因组特异性3′末端非编码区的一段保守序列的RT-PCR和巢氏PCR鉴定。结果表明4株IBV分离株,均能产生呼吸困难、罗音等临床症状;病理组织切片,气管、肾脏等组织表现为上皮细胞受损、固有层充血、出血和淋巴细胞的浸润及组织坏死;对NDV-B1株有明显的干扰作用;其各自的传代物都有明显的致鸡胚矮小化作用;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典型的冠状病毒粒子,多数近似为圆形,直径75-200nm,有囊膜,表面有一圈杆状纤突排列成花冠状,符合IBV的典型特征;基因组3′末端UTR的RT-PCR和巢氏PCR鉴定,4个分离株分别都扩增到293bp和172bp的特异目的片段,通过测序比较毒株间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9%以上,与GeneBank中IBV H52等标准株的3′末端UTR的核苷酸序列高度同源。以上结果表明4株分离病毒都是IBV,为下一步的IBV分子流行病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HN毒标为从我省某鸡场患有呼吸道症状和腺胃病变的病鸡只以一的株病毒,在鸡胚中能稳定传代并且有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HN毒株对热、乙醚和氯仿敏感,耐酸(PH3.0)、耐碱(PH11.0),能低抗1%胰蛋白酶,能在鸡胚中干扰鸡新城疫病毒La Sota株的增殖。试验结果表明,HN毒株的理化生支气管炎病毒相会。  相似文献   

15.
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技术,参照Boursnell等发表的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核蛋白基因序列,自行设计并合成1对引物,应用该引物,从感染IBV金坛株的第五代SPF鸡胚尿囊液中扩增出片段大小为828bp的JT N基因,与设计相符,表明扩增片段为IBVJT株N基因。将扩增片段与pGEM-T Easy载体连接,经核酸序列测定,与Genebank中报道的IBV其它株N基因同源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嗜肾性BF株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北京地区某鸡场25日龄海赛克斯商品蛋鸡群分离到一株嗜肾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BF株)。经SPF鸡胚连续传25代后,毒价可达106.5~107.5。理化鉴定表明,BF株病毒耐酸性能强,而对碱和乙醚较敏感。50%氯仿能使病毒完全失活。56℃处理1小时,病毒仍有感染性。BF株鸡胚传代毒回归10日龄SPF鸡引起小鸡100%发病和死亡。死鸡肾肿大,尿酸盐沉积于输尿管和肾小管。病毒在蔗糖溶液中的浮密度为1.1583g/ml。血清学鉴定表明,血清与病毒交叉中和试验BF株与M41、Iowa609、Conn46以及一些野外分离株之间具有单项或双项交叉反应。电镜形态学观察为圆形和梨型,边沿不规则,有纤突。  相似文献   

17.
鸡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山东省某些大型鸡场自1994年以来,连续爆发一种传染快,发病急,死亡率高的呼吸道疫病。剖检出现肾脏病变。从发病鸡场陆续分离到了多个毒株,经过鸡胚传代,新城疫中和,血凝检测,电镜观察,病毒干扰,动物回归,气管环培养等试验确诊所分离的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对其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腺胃病变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8  
从1997年在辽宁省大连市某鸡场发生的一种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鸡的传染病病例中收集腺胃组织(D971)接种SPF鸡胚,传至13代,具有规律性死亡和典型胚胎病变特征,EID50为10-6.48/0.2ml。D971毒株感染SPF鸡胚尿囊液经负染电镜观察,可见直径为80~120nm,有囊膜和纤突的冠状病毒粒子。D971毒株经卵磷脂酶C处理后能凝集鸡红细胞,并能特异的被D971多抗所抑制。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获得了D971毒株免原(S1)基因cDNA,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见1.7kb的特征性条带。用D971毒株接种SPF鸡,能引起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理变化,并分离到病毒。用D971毒株可直接感染SPF鸡胚成纤维细胞。结果证实从腺胃病变型IB鸡群中分离的D971毒株是冠状病毒科IBV成员。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病毒血清型较多,易于发生变异而难以免疫预防,成为养鸡业发展的重大阻力。文章就该病毒的致病机理方面的研究情况做一综述,为防制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Holte株S1基因的克隆及鉴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为给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制提供基因储备,通过RT-PCR扩增出IBVHolte株S1基因cDNA,其长度与理论值1762bp相符;S1基因内部位点经HaeⅢ酶切所产生的片段,亦与理论值549、343、324、191、180、171bp6个片段大小一致。将S1基因cDNA克隆入pUC18,并对S1基因两翼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表明,所克隆的S1基因与GenBank中收录的IBVHolte株S1基因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