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取松茸子实体的子实层制成粗松茸担孢子悬液,采用脱脂棉过滤粗松茸担孢子悬液,经4000r/min3次离心沉淀微生物菌体、80μg/mL链霉素对细菌的杀菌作用,10000r/min离心,收集得到纯松茸担孢子.此方法简单、杂菌污染率低、担孢子收集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传统制种方法使食用菌专业户受到限制。我们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简易快速制种法。现介绍如下:一、母种的扩制(一)选瓶选用扁的或方的酒瓶代替试管,这样每个酒瓶内所装培养基的面积相当于20个试管斜面。酒瓶易得,且瓶口与管口直径基本相等。(二)天然无琼脂培养基的配制配方为小麦粉25%,玉米粉15%,小米粉20%,黄豆粉15%,高粱粉25%,水220%~230%。将原料与水拌匀,装入酒瓶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系子囊菌亚门及担子菌亚门的大型真菌,具片状、珊瑚状、匙状、耳状、伞状等繁简不一的子实体。子实层直接平铺在菌盖表面、内外侧或肉齿上,但较多着生于菌管内壁及片状菌褶两侧。有性孢子为子囊孢子和担孢子。在自然界中,孢子借助风、雨和动物传播,有趣的是,大多数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因食用菌生产投资少见效快,经济效益高,种植的人越来越多。有些种植者,因缺乏卫生防疫知识,劳保条件差,加上各人体质的差异,不少的种植者因食用菌孢子引起不同程度的咳嗽、胸闷、头痛等症状,应引起栽培者的重视。(一)调查情况经在食用菌生产单位和专业户中询问和现场观察,二十一人中有1/3以上的有低热、胸闷、呼吸困难等。元  相似文献   

5.
陈绍军 《食用菌》2001,23(6):32-32
笔者将多孢子分离与组织分离有机结合 ,使退化品种的优良特性得以恢复。现简介如下 ,以供同行参考。1 制备培养基 马铃薯 2 0 0 g,葡萄糖 2 0 g,磷酸二氢钾 3g,硫酸镁 1.5 g,VB1微量 ,琼脂 18g。水 10 0 0 m L,p H值自然。按常规方法制试管斜面。2 选择种菇 选取生长健壮、八成熟 ,无病虫害的平菇一朵 ,用锋利小刀在其上切取菇形美观的菇肉组织一片待用。3 收集孢子及培养纯化 在无菌条件下 ,拨出斜面试管口的棉塞 ,用试管口从菇种菌褶处顶穿菇种片 ,使一小片菇种陷入管口以内 ,迅速塞好棉塞。于 2 4~ 2 6℃条件下恒温培养 6小时后…  相似文献   

6.
常规的孢子分离,往往用钟罩实行的,这种方法操作复杂,且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经过多年的实践,摸索出一套简易的孢子分离技术,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先将一个注射器用牛皮纸包好,三角瓶装少许水放入高压锅内灭菌20分钟后,取出备用。另外选一袋菇形完整、菌柄短、菌盖厚约八、九分熟的作种菇放入按种箱内,此时出的菇正在释放孢子。用灭过菌的注射器吸取少许无菌水后,对着出菇袋迅速吸“气”,这样平菇孢子就会被吸入针筒,充分摇匀后注入有PDA培养  相似文献   

7.
李俊贤 《食用菌》2004,26(6):46-46
利用液体菌种栽培食用菌,具有省工、省时、早收、高产、适合机械化生产等特点,但由于生产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生产的菌种成本高。笔者经反复试验采用不锈钢外壳,内用0.8μm,0.22μm的双层微孔滤膜制成简易空气过滤器,可有效地滤除各种细菌、病菌,特别对影响食用菌生长发育的绿霉、曲霉、木霉、毛霉、链孢霉等各种霉菌,制种成功率98%以上,且投资少,见效快,整机造价近百元,一次性可生产液体菌种5001,000ml。现将主要设备构造及使用方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8.
食用菌的育种及其遗传、变异研究都需要进行单孢子分离。单孢子的分离方法很多,如琼脂平板稀释分离法、玻璃毛细管分离法、显微操作器分离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特点,而且各人的实验条件不同其效果也不一样。本文介绍一种简单、实用、快速、准确的单孢分离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前食用菌生产单位,一般是用镊子或接种铲把原种接到栽培种培养基中,接种速度慢,容易污染杂菌.为此,笔者设计了一种简易轻便接种器,经应用效果良好.它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现介绍如下:(一)制作方法取一根无缝钢管,长29.5cm,直径1.2cm,内径1.0cm.下端用锉刀锉成4个齿,长4.0cm,宽0.5cm,末端锉成刀口状.上端锉一条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接种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目前的接种方法很多,普遍采用的是接种箱接种和蒸汽接种。大型食用菌场也有使用电子接种器和超净台接种的。前两种方法简便、经济,但接种速度较慢。后两种方法提高了接种效率,但价格较贵,不易被一般种植户所接受。为了寻求一个经济、高效的接种方法,笔者对红外线接种箱做了改进,探索出一套简便,实用的接种方法。 (一)工作原理 红外线接种箱是利用红外线灯发出的热量杀死空气中的杂菌,无菌热空气膨胀、扩散,使灯下形成无菌区。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菌种简易分离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沈月荣 《食用菌》1992,14(5):16-16
探讨食用菌菌种的简易分离法,是普及推广食用菌技术的需要。菇农从外地购种,有时因运输出现污染和衰老;或由于制种者与栽培者相脱离,难以掌握菌种的生物学特性,在栽培过程中不能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而造成低产或失败;或因受设备和技术的限制,许多菇农不能自行分离良种。为此,笔者于1989年开始,探索了一种在无特殊设备条件下的菌种简易分离法,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陈麟璋 《食用菌》2004,26(3):15-16
平菇由于栽培技术简单,原料广、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好,迅速成为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种之一。但由于同一菌株多次转接,退化严重,栽培者想自己保存表现好的菌株。而又苦于无技术、无设备。现介绍一种平菇母种简易孢子分离方法,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食用菌孢子分离过程中,大都使用钟罩法采集伞菌类孢子或悬钩法采集耳类孢子,这些方法所占体积大,操作较繁琐。近年来,我们摸索出了一种简便的孢子采集法,介绍如下: 取直径6cm或9cm的培养皿,包扎、高压蒸汽灭菌、烘干,再取比培养皿直径大点的滤纸或普通纸,在纸的中央剪一比菌盖略小的圆孔,灭菌、烘干备用。按常规收集孢子的标准采集种菇,将种菇放入无菌箱(室),切去菌柄,用75%的酒精作表面消毒,将菌盖覆  相似文献   

14.
松乳茹孢子简易分离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又称美味松乳菇。味道柔和,气味香浓,是野生菇中的珍品之一。夏秋季在松林内单生或群生,常被认为形成菌根。目前市场鲜松乳菇价格每公斤在2~4元,供不应求。为了人工培植松乳菇,我们进行了松乳菇孢子简易分离试验,现简介如下:一、培养基配方(一)黄豆——白糖——琼脂培养基:黄豆200克(煮汁),白糖20克,琼脂18克,水1000毫升,pH 自然。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伞菌等,不用常规设备、培养基,不用常规孢子(多孢)分离方法。易学易操作,分离成功率高,多数品种保藏时间长于琼脂培养基试管,并克服了如金针菇对维生素B1天然缺损型品种用PDA、PSA培养基菌丝不生长或生长不良的弊端(用综合加富培养基制备又比较麻烦)。对于农村技术、设施有限的生产者,实用性很强。  相似文献   

16.
食用菌液体菌种简易生产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液体菌种具有生产快速,菌丝旺盛,菌龄整齐,接种迅速简便等优点.笔者采用简陋的设备,简易的生产方式,简便的鉴别方法,试验生产出了质量较理想的液体菌种,现将结果介绍如下:(一)木片菌种的制备选幼龄直径4~12cm、无节、无病害的新鲜软杂阔叶树木,如杨、柳、椴等,锯成8~12mm长的木轮片,再切成8~12×1~1.5mm的薄木片,烘晒干备用.制种配方:木片79%,麦麸20%,蔗糖1%,水适量,pH自然.将上述材料放铝锅内煮沸30分钟,捞出沥水,加少许木屑拌匀,调水分适中,装盐水瓶.按常规法灭菌、接种,适温培养12~20天,长满瓶即用.若一时不用,可在无菌条件  相似文献   

17.
郭崇华  冯明教 《食用菌》1996,18(4):18-19
随着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推广,已有很多菇农掌握了菌种转接、扩大培养等技术。但购回的试管菌种,就是置于冰箱也仍面临着菌种活力下降、菌丝萌发速度减慢等问题。尤其是对一些优良菌种来说,如何使其优良性状保存下来而不致发生变异?本文介绍一些易于掌握的菌种保藏和复壮方法,供大家借鉴。  相似文献   

18.
塑料袋栽培食用菌,出菇后期要对培养料进行补水、补肥,常用的方法是把菌袋浸在水中,不仅费工费时,且料内的养分会流失,更严重的是还会造成杂菌的互相传染。这里介绍一种简易补水器的制作与使用。 用工农7型、16型等农药喷雾器,将胶管上的套管、喷杆、喷头卸下,只留下开关。用钢材按相应尺寸在车床上制一个长10~12cm、直径约3cm的针筒,针筒  相似文献   

19.
食用菌母种(一级种)制作除需要一定的微生物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必要的制种设备和严格的操作技术。而大多数食用菌种植户不具备专业菌种厂所具有的设备条件,如何减少投资,利用现有的家庭条件生产出高质量的一级母种,我们在生产中进行了以下尝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条:  相似文献   

20.
喷水保湿,是食用菌栽培中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近年来,笔者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试制了一种简易电动喷雾器,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既可减轻劳动强度,又可提高喷雾质量,有利于通风换气后迅速维持必要的空间湿度,对塑料人棚单层栽培及吊袋栽培各类食用菌,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