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豫南水稻延后栽培的效果及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豫南地区将水稻播期由4月下旬推迟至5月下旬,籼型水稻表现减产,平均减产5.88%,减幅17.19%~2.65%;粳型水稻表现增产,平均增产9.43%,增幅0.98%~27.85%。粳稻增产是穗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增加的结果;延后栽培为豫南稻区粳稻生产找到了一条高产稳产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水稻强化栽培(SRI)在"秋风"气候条件下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2002年选用9个贵州省自育杂交稻组合在贵州贵阳(海拔1140m)进行SRI试验,以同组合的高产栽培试验作对照。2002年8月中旬贵州遭受历史罕见低温(秋风)危害,8月9日-20日试验点上连续12d平均气温低于20℃,伴随降雨达10d,连续10d日照时数为0,参试杂交稻组合均遭受“秋风”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SRI能有效地提高穗粒数、穗实粒数和结实率,提早齐穗期2-3d;采用30cm×30cm规格,黔两优58、金优467、K优467、金优431产量较高。本文讨论了SRI在贵州中高海拔稻区避低温(秋风)影响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陶田力 《种子》1995,(1):59-60
杂交水稻高产制种(667m2)产200kg以上)和超高产制种(667m2300kg以上),其主要量化指标是:每667m2父本有效穗7.5~8万.颖花800万以上;母本有效穗20~22万,颖花2000万以上;父本结实率80%左右,667m2产125~150公斤;母本异交结实率50%~55%.超高产制种的母本结实65%~70%;千粒重:汕优、金优系列组合25,威优系列组合28g以上。同时要求纯度、净度、发芽、水分达国家一级种子标准,且谷色金黄,商品外观品质好。其栽培要点是;1培育多蘖壮秧1.1用种量与秧田面积:父本每667m2制种田用种0.5~0.6kg,母本3.5~4kg。父本寄…  相似文献   

4.
花期极端低温对杂交籼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8月9日至8月21日贵州遭受历年罕见的极端低温危害.据统计,全省稻谷减产112万t,平均减少24.4%.在这次极端低温条件下,杂交籼稻不同组合间花期耐冷性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分析发现同一品种(组合)在孕穗期和开花期遇低温对结实率的影响最大,如孕穗期和开花期分别遇低温,以开花期对结实率的影响最大.开花期伴随降雨结实率更低.  相似文献   

5.
《种子世界》2013,(1):48-49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2001品种名称:天优华占选育单位:中国水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特征特性: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华南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3.1d,比对照天优998短0.1d。有效穗295.5万/hm2,株高96.3cm,穗长20.9cm,每穗总粒数141.1粒,结实率81.8%,千粒重24.3g。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期播种,对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在自然低温条件下进行穗期耐寒性鉴定,同时研究不同播种期对两系杂交稻生育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穗期遇上连续3d以上低于23℃的低温天气,4个两系杂交稻组合与对照汕优63结实率开始下降,但仍均达75.0%以上;穗期遇上连续3d以上低于20℃的低温天气,则影响较大,各参试组合穗抽不起来或结实率极低。不同播期处理对两优培九、金两优36的生育特性有一定影响,对5个参试组合的产量性状都有较大影响,播种愈迟,产量愈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小黑麦植株穗的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了不同蔗糖浓度对穗粒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开花前13天到开花1天。不同浓度的蔗糖供给对穗结实率有不同的影响,随着蔗糖浓度上升,总结实率增加,但蔗糖浓度超过4%,穗结实率开始下降。在0.0~0.5%蔗糖浓度下.上部节间仍有~定的生长。但生长缓慢.不能抽穗。为明确蔗糖对穗粒数的调控的最敏感时期,设置了开花前不同时期降低蔗糖浓度的试验。蔗糖浓度为0.5%和4%2个处理。处理为开花前13~9天、8~4天、3天~开花。结果表明:不论在何时段,用0.5%蔗糖浓度处理,均比正常蔗糖4%处理穗粒数减少,就下降而言开花前13天>3天>8天>0天;穗粒数率最敏感的时期:一是在开花前13—9天,二是开花前3天~开花。  相似文献   

8.
《种子世界》2013,(6):57-58
审定编号:国审稻2012034 品种名称:大粮207 选育单位:临沂市大粮种业有限公司 特征特性:粳型常规水稻品种。黄淮地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6.8d,比对照徐稻3号长0.9d。株高98.9cm,穗长17.2cm,每穗总粒数132.7粒,结实率87%,千粒重26.6g。  相似文献   

9.
石林 《中国种业》2006,(1):28-28
2005年8月下旬和9月上旬长江流域出现了两次极端罕见的低温天气,据湖南气象台资料显示,8月18—23日平均日最高温度20.88℃,平均日最低温度18.43℃,9月3—6日的气温基本上也是同样情况,比往年气温平均低了10℃左右,而此时正是水稻抽穗的关键时期,从而造成了相当一部分感温性强的品种抽穗不畅、结实率偏低,给当地水稻生产造成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种子科技》2014,(12):53-55
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在京津唐稻区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76.4d,比对照津原45长O.5d。株高117.8em,穗长21.9cm,有效穗数21万穗/667m^2,每穗总粒数134.3粒,结实率86.1%,千粒重27.9g。抗性:稻瘟病综合抗性指数4.0,穗颈瘟损失率最高级3级;条纹叶枯病最高发病率2.3%.  相似文献   

11.
抽穗期洪涝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抽穗前后发生洪涝灾害,严重影响水稻后期生长和产量形成。表现在:植株绿叶数减少,光合作用下降;部分主茎及大分蘖包穗腐烂,造成穗数减少;结实率下降。籽粒重下降;产量严重下降,减产幅度因淹水深和持续时间而异。水稻孕穗抽穗期是对洪涝最敏感时期,一旦淹没5-6d,产量近乎绝收。  相似文献   

12.
黎世龄  周蓉 《种子》2003,(5):47-48,50
分析大穗型杂交晚稻不同季别结实性变化.发现部分组合结实率季间变化差异显著,不同组合季问结实率变幅为-1.1%~25.1%。对结实率变幅大的组合的结实性构成分析结果表明,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有的大穗型杂交稻穗基部受精颖花发育成饱满籽粒的比例能显著提高,颖花受精率也获得较大提高.通过异季结实性观察,有助于提高大穗型杂交稻结实性选择的效果,并充分发挥大穗型杂交稻生产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水稻品种空秕粒的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大面积生产上都存在空秕粒现象。这是一种生理障碍.包括不受精的空粒和受精后发育不良的半空粒。根据多年生产调查,在正常的气候和栽培条件下.水稻约有5%~20%的空秕粒率。但在气候不正常的年份和栽培技术不当的情况下.空秕粒可以达30%~40%.甚至更高。如2006年我区水稻生产抽穗扬花期的7月中旬遇高温伏旱。大面积生产上10余个品种空秕粒高达60%~70%.造成严重减产。因此.在水稻生产上不仅要争取多穗大穗。还要减少空秕粒。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才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4.
(上接第4期第77页) 7 稻品种 7.1 Y两优20 7.1.1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7001。 7.1.2 选育单位:海南神农大丰种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1.3 品种来源:Y58S×1720。 7.1.4特征特性:属籼型两系杂交水稻。在华南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28.4天,比Ⅱ优128短1.8天。株型适中,叶色浓绿,熟期转色好,亩有效穗数20.9万穗,株高118.6em,穗长25.8cm,每穗总粒数139.3粒,结实率77.3%,千粒重25.7g。  相似文献   

15.
秋风糯是张家港市农业试验站近年以9个亲本交聚合选育而成的新品系。具有超级水稻的基本特征,其主要生长发育特点表现为:分蘖力较弱,单位面积穗数少,单穗重突出,茎秆粗壮,高耐肥抗倒,具有大穗大粒相协调,结实率高等优点。在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为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超大粒水稻新资源T1231T1231是吉林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以813062/吉9032为杂交组合,经多代选育于1994年育成的新品系,生育期145天,株高100cm,单本有效穗数9~11个,平均穗粒数60~70粒,千粒重61.1g,结实率95%以上。...  相似文献   

17.
《种子世界》2005,(3):55-56
Ⅱ优香13号 审定编号:国审稻2004011 选育单位:四川省内江杂交水稻科技开发中心 特征特性:该品种属籼型三系杂交水稻,在长江上游作一季中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56.8d,比对照汕优63迟熟3.6d。茎秆、叶沿、叶节颖尖均呈紫红色。株型适中,耐寒性中等,穗粒重较协调,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240.0万/hm^2,株高116.4cm,穗长25.6cm,每穗总粒数161.6粒,结实率81.8%,千粒重27.9g。  相似文献   

18.
水稻小穗细粒又称水稻翘穗头、鼠牙穗。近年来,在江苏省许多地方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轻的致使稻谷减产10%左右,重的减产40%~50%,严重影响水稻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9.
水稻施用生长调节剂对产量和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水稻生态旱育秧施用生长调节剂对穗期抗寒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稻生态旱育秧始穗期喷施6-苄氨基嘌呤生长调节剂比喷施清水提前齐穗和灌浆3d,提高结实率3.7%和4.5%,增加千粒重0.7g,减少了秋风阴雨对水稻开花、授粉的影响,对提高水稻单产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贵州中高海拔地区水稻播种面积占水稻常年播种面积的50%左右,常受秋风低温的影响造成不同程度减产。研究不同熟期杂交水稻组合在申高海拔地区的最佳播种期和安全齐穗期,作好杂交水稻组合的合理布局种植,以指导大面积生产,保证水稻的高产稳产。通过对不同熟期的杂交水稻组合金优431、金优桂99,茂优601和汕优77进行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中熟组合金优431和金优桂99在4月6日播种产量表现最好,单产分别达到602.05kg/667m~2和580.72kg/667m~2,早熟组合茂优601和汕优77在4月16日~4月26日均能安全齐穗,但产量以4月16日播种表现最好,单产分别达到666.73kg/667m~2和622.66kg/667m~2。中高海拔地区种植中(迟)熟组合宜早播,在4月6日(清明)左右播种,既能保证在安全齐稳期内齐穗,又能获得较高的产量。早熟组合的播种期弹性较大,在4月6日至4月26日播种均能安全齐穗,但以4月中旬播种的产量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