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又称"红皮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组织液及脑脊髓液中,引起以发热、贫血、黄疸等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1928年Schillig首次报道了鼠的附红细胞体病[1],尔后报道的有牛、绵羊、猫、猪、犬等动物的附红细胞体病。Splitter于1958年首次发现并命名了猪附红细胞体[2]。猪附红细胞体病多呈隐性感染,当猪因  相似文献   

2.
马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人和动物红细胞表面或游离在血浆中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人兽共患病.近年,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生和流行呈上升趋势,牛、羊发病也有报道,但马发生附红细胞体病还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3.
附红细胞体病是以贫血、黄疸和发热为主要特征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多见家畜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蛋鸡的附红细胞体病少有报道。整个发病期间鸡群的病死率到达1%,给鸡场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4.
动物附红细胞体病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附红细胞体病(EpeythroZoonsisEH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EH)寄生于血液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我国许耀臣(1992)首次报道猪的红皮病就是猪附红细胞体(EHsuis)病,晋希民(1981)首次报道兔附红细胞体病,至今已报道有猪、牛、羊、猫、鼠等动物和人的附红细胞体病。临床上以高热、黄疸、贫血等为特征,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并呈范围扩大趋势。目前,该病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1病原1.1分类地位与命名附红细胞体的病原学地位,目前尚有争议,由于附红细胞体既有原虫的特点,又有立克次氏体的特性,所以有人认为是原虫,也有人…  相似文献   

5.
当前,关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较为多见,而羊附红细胞体病却报道极少。为此,现将辽宁地区某道塞克种羊场,发生羊附红细胞体病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游离于血浆或骨髓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大量的报道表明,猪附红细胞体病出现在我国许多地区的猪群中,呈现大规模暴发和流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由此,也引起了国内兽医界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广泛关注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H)寄生于人、动物红细胞  相似文献   

7.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专性血液寄生生物———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红细胞引起的以贫血、黄疸、发热等临床症状为特征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由于该病一般情况下多呈隐性感染而较少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极易被人们忽视。1932年,Doyle首次在印度报道了附红细胞体病。1950年,Splitter首次发现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Suis)。在我国,许耀成等(1982)首次在江苏南部红皮病猪血液中检查到猪附红细胞体(E.Suis)。2005年,徐洪忠等首次报道了贵州省猪附红细胞体病。目前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报道了猪附红细胞体病,我国…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对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多见于猪、牛、犬等,而在实际生产中,常因猪大面积感染附红细胞体病而波及到兔.致使兔发生疑似附红细胞体病。  相似文献   

9.
附红细胞体病实验室诊断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年多来山东省广泛流行附红胞体病,对猪和牛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早已屡见不鲜,相继也出现了犬和绵羊等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但由于养殖户以及部分畜牧兽医工作人员没有掌握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不能确诊而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附红细胞体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做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附红细胞体病为血液源性疾病,是由立克氏体引起猪和多种动物及人共患的一种热性、溶血性、急性血液寄生虫病.自1994年杜跃峰首次报道内蒙古地区人发生附红细胞体病以来,附红细胞体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兽医界同行对各种动物附红细胞体病作了大量研究,认为该病在我国广为流行,特别是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逐年呈上升趋势.对养猪业的影响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1.
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红皮病,是多种动物共患的一种散发的热性、溶血性传染病,以呈现急性黄疸性贫血和全身皮肤发红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寄生虫病。夏季是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高发期。现将一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奶牛附红细胞体病与奶牛流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附红细胞体病能否引起奶牛流产的文献报道,有的认为能够引起孕牛流产,有的认为可能会引起孕牛流产。笔者通过工作积累和对两者关系的调查,认为奶牛附红细胞体病能够引起孕牛流产,特别是高温季节较长的南方地区。广州某奶牛场由于发生附红细胞体病,奶牛流产率高达15%以上。现将附红细胞体病与奶牛流产的关系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立克次氏体--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自1928年Schilling等人从啮齿类动物中检查出附红细胞体以来,人们在多种动物体内都发现了该病原,但发现附红细胞体只能引起猪、绵羊、牛、鼠、猫出现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研究报道最早见于1932年,当时Kinsly将本病称作微粒孢子虫样病或原虫样病.  相似文献   

14.
<正>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动物血液里、游离在血浆中或附着在红细胞表面所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在国外,斯蔡林(1928)首先报道了鼠的附红细胞体病,随后有犬的(1931)、牛的(1934)、绵羊的(1934)、猪的(1950)、猫的(1959)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等。在国  相似文献   

15.
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宿主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的一种以发热、消瘦、贫血、黄疸、血红蛋白降低及繁殖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本病首次报道见于1928年.英国Schilling等人从啮齿类动物血液中查到附红细胞体。我国晋希民于1981年首先报道了兔附红细胞体病;1990年.全炳昭报道了犬附红细胞体病:1991年,邰秀珍等在内蒙古发现人附红细胞体患者;1996年,黑龙江某警犬基地犬发生本病:1997年.候顺利对兰州市警军犬及家犬调查发现附红细胞体的感染率分别为96%和71.4%;  相似文献   

16.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专性血液寄生生物——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引起的一种以贫血、黄疽、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疾病。我国自晋希民(1981)首先报道家兔附红细胞体病以来,牛、羊的附红细胞体病也相继见报.近年来猪的附红细胞体在我国少数地区也已发现.笔者在国内首次发现犬附红细胞体病后(已报道),1991年在上海地区又首次发现仔猪罹患本病.病猪死亡率最高可达50%,耐过的猪则生长发育受阻而成为僵猪,对养猪业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7.
杨立勇 《猪业科学》2005,22(10):22-23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的一种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本病多呈潜伏状态,但也可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死亡,故近年开始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国在1981年首次报道了兔的附红细胞体,1991年首次报道了人的附红细胞体病病例。  相似文献   

18.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浆中的一种传染病,属于人畜共患性传染病,本病多呈潜伏状态,但也可出现严重的临床表现,甚至死亡,故近年开始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我国在1981年首次报道了兔的附红细胞体,1991年首次报道了人的附红细胞体病病例.  相似文献   

19.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 zoonosis)是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寄生于动物红细胞内,红细胞表面及血浆中而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原体为立克次氏体目、无浆体科、附红细胞体属。目前,国内外已发现马、骡、驴、牛、羊、猪、狗、兔、猫、鼠、鸡等多种畜禽患附红细胞体病。关于人附红细胞体病,在我区未见有报道。1991年7月我们在进行绵羊附红细胞体病调查工作时,在集宁地区偶然发现有明显临床症状的患病人一例,并随机做了  相似文献   

20.
附红细胞体病(eperythrozoonosis)是由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EH)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内引起的一种以红细胞压积降低、血红蛋白浓度下降、白细胞增多、贫血、黄疸、发热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人兽共患病,多数动物对EH都具有易感性,其中猪、绵羊的感染率几乎达到100%,且不同动物种属之间的EH具有交叉感染性。猪在非应激条件下多呈隐性感染,但当机体因应激因素引起抵抗力下降时,则呈急性经过,从而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我国是附红细胞体病感染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但是对于该病的研究较晚,1972年江苏南部“猪红皮病”是我国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最早发现和报道。1986年Purtric等报道了首例人附红细胞体病,尤其是近年来人和家畜附红细胞体病例报道增多,特别是猪附红细胞体病例更多。由于该病不但严重威胁着畜牧业的发展,而且对人类健康也造成了严重危害,越来越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在寿宁托溪诊治了一例以高热、贫血、咳嗽、黄疸和消瘦为主要特征的仔猪附红细胞体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