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以对硝酸盐诱导较敏感的不结球白菜品种苏州青为材料,采用无土栽培法,研究营养液中不同浓度硝态氮(0、4、8、12、16、20 mmol·L-1)对植株产量、主要营养品质及硝酸盐含量的影响,为不结球白菜生产及施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地上部产量随NO3--N的增加而增加,但是20 mmol·L-1时植株的生长量反而有所下降;可溶性糖含量与维生素C含量变化趋势相同,除0 mmol·L-1处理外,二者与供氮水平呈负相关;可溶性蛋白含量在16 mmol·L-1处理中达到最大,20 mmol·L-1处理中略有下降.处理后不同器官的硝酸盐浓度也有所不同,叶柄中的硝酸盐含量明显高于叶片和根系;硝酸还原酶活性在叶片中最高,且与硝酸盐含量无明显相关性.综合各项测定指标,硝态氮浓度为12 mmol·L-1时,不结球白菜产量高,硝酸盐含量低且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也都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扬州青1号、高梗白和苏州青为材料,采用裂区设计,研究栽培基质和播种量对夏季立体栽培不结球白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和播种量单因素及其互作对不结球白菜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基质的影响大于播种量;不结球白菜产量、可溶性糖含量、SPAD均表现为白色无纺布基质优于黑色无纺布基质;可溶性糖含量和SPAD以白色无纺布2.0g·m~(-2)播种量处理下最高,而产量以白色无纺布3.3g·m~(-2)播种量处理最高;扬州青1号综合性状优于其他2个品种;相关分析表明,产量、可溶性糖含量和SPAD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扬州青1号采用白色无纺布基质、中等密度栽培有利于产量与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黄瓜品种中农118和冬棚丰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外施腐胺和精胺对弱光下黄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自然光照对照相比,弱光下黄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降低;叶面喷施1 mmol/L腐胺与单纯弱光处理相比,黄瓜叶片可溶性糖、蔗糖和果糖含量明显升高,但葡萄糖含量下降明显;施加外源精胺(0.3、0.9 mmol/L)后,果糖、葡萄糖、蔗糖以及可溶性总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上升。  相似文献   

4.
选取10份不结球白菜商品品种,对其在自然高温条件下的耐热指数、可溶性糖、丙二醛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含量)、脯氨酸含量等各项生理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可溶性糖、叶绿素a、总叶绿素、脯氨酸含量均与耐热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不同耐热品种间差异极显著,可作为鉴定不同品种不结球白菜耐热性的参考指标,尤以脯氨酸、叶绿素a的含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5.
以不同类型的蓝莓(Blueberry)两个品种(蓝丰和粉蓝)为试材,分析了喷施不同浓度(0.1%、0.5%和1%)的蔗糖溶液对蓝莓果实发育期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组成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蓝丰:五月初至七月中旬;粉蓝:五月底至八月中旬),两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总含量逐渐增加,但各个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有所不同;两个品种果实成熟时期主要是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蔗糖含量很少,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相当,并且随着果实的发育,各处理都可以不同程度的增加蓝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喷施0.5%的蔗糖溶液增加的最多;通过对各个处理叶片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相关.对叶片喷施0.5%的蔗糖浓度对增加蓝莓果实中的糖度提高最多.  相似文献   

6.
刘淑慧  侯智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6):8981-8984
[目的]研究喷施蔗糖对蓝莓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以不同类型的2个蓝莓品种为试材,分析了喷施不同浓度(0.1%、0.5%和1.0%)的蔗糖溶液对蓝莓果实发育期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组成的影响,并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在整个果实发育过程中(蓝丰:5月初~7月中旬;粉蓝:5月底~8月中旬),2品种叶片中可溶性糖总含量逐渐增加,但各个可溶性糖含量变化规律有所不同;2个品种果实成熟时期主要是积累葡萄糖和果糖为主,蔗糖含量很少,葡萄糖和果糖含量相当,并且随着果实的发育,各处理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蓝莓果实的可溶性糖含量,其中喷施0.5%的蔗糖溶液增加最多;通过对各个处理叶片和果实可溶性糖含量的相关性分析可以看出,叶片和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显著相关。[结论]叶片喷施0.5%浓度的蔗糖对增加蓝莓果实中的糖度提高最多。  相似文献   

7.
从形态和生理等水平对乌塌菜耐寒特性进行研究,探究各耐寒指标之间的关系,为乌塌菜大规模品种耐寒性评价及耐寒新品种选育和推广奠定基础。以6份乌塌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部分幼苗在低温(0℃)胁迫5d,测定叶片的电导率、叶绿素含量、丙二醛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其余幼苗在大田栽培,待成熟时测定其12个形态特征,以各单项指标的耐寒系数作为衡量耐寒性的依据,运用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分析方法对其耐寒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低温条件下,不同乌塌菜品种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不同品种低温耐受性的相关性不显著,各品种可溶性糖含量都有所增加;通过主成分分析将19个单项指标转换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叶色、叶片面积、株型和紧实程度是反映乌塌菜主要的形态性状,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是反映乌塌菜耐寒性鉴定的主要指标。通过隶属函数值法分析将6份乌塌菜品种按耐寒性强弱划分为2类。叶色深、叶片面积小、株型小和紧实的品种耐寒性强;叶色浅、叶片面积大、株型大和松散的品种耐寒性弱。  相似文献   

8.
对不结球白菜8个杂交组合和7个商品种的单株重和维生素C含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8个组合单株重均超过0.4 kg,具有高产潜力;不同组合在维生素C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叶绿素含量等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同材料之间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多样性,8个组合的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普遍高于7个商品种;而7个商品种的维生素C含量普遍高于8个优选组合;营养品质间的相关性均不显著,维生素C含量与可溶性糖含量负相关系数最大,维生素C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正相关系数最大;A9B6是最具推广价值的优质、高产新品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质栽培的生产方式,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栽培的4个白菜品种(矮脚黄、苏州青、上海青、上海五月慢)进行冬季大棚栽培,分析栽培后30、60 d 4种白菜品种形态指标和营养成分的变化,以棚内恒温环境为对照。结果表明:大棚栽培环境下不同品种白菜发芽时间和长至4叶期时间皆长于恒温栽培。生长30 d,大棚栽培环境下,矮脚黄形态指标变化不大;苏州青株高较恒温栽培增加,叶长、叶柄长增加;上海青叶宽减小,其他形态指标差异不显著;上海五月慢植株开展度降低,叶柄长增加。各品种间可溶性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叶绿素含量略有减少,维生素C含量显著升高。低温变温环境中,叶绿素含量直接制约白菜苗期生长时间和形态指标形成。生长至60 d,大棚栽培环境下,不同品种白菜叶宽、开展度、叶长等指标显著低于恒温栽培相应品种。低温、变温环境显著影响白菜的叶柄和叶宽指数,导致叶柄伸长、叶宽减少,叶面积减少。不同品种白菜根冠比无显著差异。苏州青、矮脚黄可在-1~-5℃下生长良好且可形成较好的营养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10.
王丽娟  李天来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7):10237-10238,10329
[目的]探讨夜间低温处理对番茄叶片蔗糖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夜温15℃为对照,设夜温6℃(18:00—6:00)为处理,处理7d后测定番茄叶片糖和淀粉含量及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结果]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的果糖、葡萄糖、蔗糖、总糖和淀粉的含量,果糖和葡萄糖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著,蔗糖、总糖和淀粉含量与对照相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夜间低温处理增加了叶片中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降低了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性。[结论]夜间低温导致番茄叶片中光合产物积累,对光合作用产生反馈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