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北京农业》2010,(3):43-45
“三起来”工程始于2006年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是指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主要目的是改善农民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节能减排和资源循环利用,缓解郊区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面丰收。四年来,“三起来”工程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政府管理服务方式的转变,已经在争创低碳首善之区中初步走上了低碳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三起来”工程是指让农村“亮起来”、让农民“暖起来”、让农业资源“循环起来”。“三起来”工程始于2006年,三年的建设,有效地改善了郊区农民的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农村节能减排和资源的循环利用,有效缓解了郊区人口、资源、环境的压力,取得了明显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践证明,它既符合全市经济社会可持续科学发展的理念与方向,也符合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客观要求。为使“三起来“工程持续协调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3.
“三权分置”是农村改革的重大制度创新,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集体所有权是根本,农户承包权是基础,土地经营权是关键。落实“三权分置”的着力点在于放活土地经营权,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将有效地发挥土地的资源要素禀赋,实现其财产价值。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做好农地确权登记、培育经营主体、探索融资渠道、完善社保体系、实行严厉问责等相关工作,可以推动“三权分置”有序实施。  相似文献   

4.
土地制度是“三农”问题的关键。随着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农村家庭承包土地使用权流转已成普遍现象。但是。目前的农村土地使用权有偿流转制度还不完善。进一步完善我国农地流转制度对推进农村土地资源的市场化、有效的利用土地资源。切实保护农民利益。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保持农村经济社会稳定,保障农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推进一些基础性的制度变革,尤其是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使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因此,农村土地制度管理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近日,有关权威人士向媒体透露,城乡统筹将是下一步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的主线。  相似文献   

6.
“三权分置”对促进土地流转,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并实现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新修订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明确规定,成员可以以土地经营权作价出资农民专业合作社。然而,农民专业合作社遵循“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的原则,入股土地经营权的处理是成员退出制度安排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生产要素,也是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载体。土地问题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新时代背景下,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制度可以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增强农村发展内驱力。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积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探索“三权”分置和土地流转的实施策略,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经验,当前土地流转存在人员、资金以及制度等问题,只有进一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稳定广东省经济建设的后方阵地。  相似文献   

8.
4月10日,正在昌平草莓博览园进行的第七届北京农业嘉年华,打造创意农业景观190余个,包含先进农业技术70余项、场馆科普知识点2000余个,设置互动体验活动220余项,其中位于昌平草莓博览园西区的“农耕印记”场馆以“让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为主题,展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传承古老农耕智慧,弘扬中华优秀农耕文明。  相似文献   

9.
"土地换保"--土地流转政策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双凌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673-9675
随着土地流转的不断深化,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在分析了土地流转政策下“土地换保”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依据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土地流转制度下“土地换保”制度的设计和实施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0.
对于政治学科来说,由于其理论性比较强,学生往往不感兴趣,也不易理解。因此,使政治课堂"活"起来,是有效实施政治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指的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将这种积极性迁移到整个教学过程中。那么,在中学政治课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课堂教学“活”起来呢?  相似文献   

11.
土地资源日新月异的变化使传统的土地资源管理手段无法满足土地资源信息及时更新的要求。“3S”技术是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中的高新技术,将“3S”技术应用于土地资源科学研究既可弥补传统调查手段的不足,又为土地资源的调查研究提供了新的途经与技术支持。阐述了“3S”技术优势及其在土地资源中应用原理及应用现状,展望了“3S”技术在土地资源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日本、韩国土地管理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实用技术》2009,(8):20-22
日本、韩国所有重大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都是首先从制定有关法律开始,以法制来约束和指导管理工作.这些国家对法制建设高度重视,根据不同社会发展时期对土地资源管理工作的需要,不断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并逐步形成了系列化、完整化的土地管理法律制度.日本、韩国土地管理法律制度中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北方农村典型能源生态模式,即“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是新近发展起来的把可再生能源开发和有机农业相结合的生态模式,它以生态学、经济学、系统工程学为原理,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在农户的土地上,在  相似文献   

14.
唐代户籍制度与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是一个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制度,是国家对基层社会控制的重要工具.中国古代社会,人口和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户籍制度是控制人口和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因此中国古代历代政府十分重视户籍的管理和制度的完善.制度必须适应需求,如果制度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不能有效促进社会的发展,必然为时代所抛弃.唐宋之际,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发生巨大变革,其主要驱动力即在于商品经济的发展,需要新的制度以适应时代的需求.本文试图将唐代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的转型结合起来进行考察,分析其变革的原因及意义.  相似文献   

15.
区域土地价格协调是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强化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有助于实现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土地市场的均衡发展。将城镇土地分等和基准地价平衡结合起来,使土地使用价值与价格相匹配,调整城镇基准地价,建立有序的区域土地价格体系。以武安市为例,采用加权计算得到各城镇的综合地价,利用分等结果对综合地价进行平衡,再通过计算城镇土地底价,可得区域协调的城镇基准地价。武安市城镇地价研究表明,通过城镇土地分等与基准地价平衡,能协调区域土地价格,促进区域土地市场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成渝两地建设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必然要求全面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确保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适度规模经营,切实保护农民和集体的土地财产权。为此,积极进行土地制度创新,制定和出台具有突破性的土地政策,探索促进土地流转的有效模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土地有效供给,必然成为成渝“实验区”制度改革中的重大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7.
吕姗 《福建农业学报》2013,(11):1175-1179
土地资源管理是“3s”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简要阐述了“3S”技术(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基本概念、主要特点及功能,并对近年来“3S”技术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理等土地资源管理领域的应用进行分析、评述,最后指出该技术在土地资源管理上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三农”问题,即农业、农民、农村问题颇让人担忧。国家要改变这种状况,使农民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使农业实现现代化.就要探索一条切实可寻的途径。土地作为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与农民利益息息相关.一个国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实行怎样一种土地制度对于农民和农业甚至于整个经济和社会来说都是相当重要的。因此.就目前中国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而言,土地资源已不能完成有效的资源配置,土地制度的革新势在必行。所论述的农区承包责任制是适合中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一种新的土地制度.它突破了土地规划和使用方面的限额.以土地的规模经营和科学管理为中心内容,促使土地向真正愿意从事生产.且有能力的承包经营者手中集中,实现土地、劳动力、资本三大资源的有效结合。农区承包责任制在增加农民收入、建设农业现代化和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土地资源的珍贵不言而喻,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也应运而生。流转制度一方面提高了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的收益,另一方面也存在土地用途管制制度不完善,掠夺式经营模式普遍,土地资源保护的配套制度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到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导致农村土地资源遭到破坏和污染的现象日益严重,威胁粮食安全,损害农民利益。严格管制农地经营权流转中的土地用途,实现代际间土地使用权的可继承,增加配套的土地资源保护制度,有利于促进我国对土地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土地制度史"课程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学生了解土地制度历史发展的脉络,从更高层次理解当前的土地制度及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往往认为学习"中国土地制度史"枯燥无用。要想改变这种认识,达到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应精心提炼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分析和揭示中国土地制度发展历史规律,在历史的观照下增强"中国土地制度史"课程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针对性,激发学生用历史分析的方法解剖当前的土地制度和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